学术投稿

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发热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

谢美华;李惠;陈小丹;李悦文

关键词:脑梗死, 大面积, 发热, 危险因素, 护理
摘要:目的:分析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发热的危险因素及探讨预防性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大面积脑梗死患者176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发热的相关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热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性护理措施。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发热与意识障碍、留置尿管及气管插管或切开等11个因素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入院时白细胞计数>12.0×109/L、吞咽困难、意识障碍、脑中线移位、留置尿管及气管插管或切开是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发热的危险因素。结论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发热的危险因素较多,在对存在发热高危因素的患者进行护理时应严格按护理常规操作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措施,减少发热的发生。
护理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某校198名护生对临床实习环境评价的调查研究

    目的:评估护生对临床实习环境的评价,为护理管理者和教育者改善临床实习环境、促进护生的临床实习表现、提高护生实习质量提供依据与参考。方法2013年5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某校实习10个月返校护生运用临床实习环境评价量表进行调查。结果护生对临床实习环境的评分由高到低依次为:老师素质、人际关系、工作氛围、教学方法、学习机会、组织支持,临床实习环境总分(97.04±12.86)分,处于一般水平。大专护生和本科护生对临床实习环境的总体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前者在教学方法、工作氛围、量表总分方面高于后者;曾担任班干部的护生对教学方法、老师素质、工作氛围、组织支持、量表总分、总体评价方面高于未曾担任班干部的护生;喜欢护理专业的护生除了对组织支持的评价与不喜欢护理专业的护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前者对其他方面的评价均高于后者。结论护生临床实习环境处于一般水平,应针对护生不同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以提高实习环境和护生对临床实习环境满意度,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李艳;程利;张振桐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3级及以上输液性静脉炎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规范3级及以上输液性静脉炎的管理,从而达到减少医疗护理的风险。方法应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对3级以上输液性静脉炎的管理流程进行分析,找出潜在失效模式并分析其原因,根据发生频度、失效检验难度及严重程度3个因子计算危急值,对危机值数值大,排在前7位的失效模式制定改进措施并实施。结果3级输液性静脉炎在72 h内治疗有效率由67.12%提高至95.65%;4级输液性静脉炎在72 h内治疗有效率由63.33%提高至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管理能降低3级以上输液性静脉炎的风险。

    作者:韦丽飞;杨华;吴凤菊;张小萍;左美玉;陆爱琼;曾灵芝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消化道内镜治疗术后患者低血糖原因分析及护理

    对27例内镜治疗患者术后发生低血糖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内镜术后发生低血糖的主要原因有肠外营养液输注时间短,禁食,术前未进行相关的系统检查,术后使用胰岛素未规范监测血糖,临床表现不典型而察觉困难,评估及健康教育不足等。通过控制肠外营养输注速度,调整手术顺序以控制术前禁食时间,加强术前系统检查及术后血糖监测,提高医护人员对血糖的重视度及病情观察,完善低血糖风险评估,加强患者健康教育等,有效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作者:苏洁;徐中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ICU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

    随着社会发展,医学技术的飞越,机械通气技术越来越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危重患者抢救和术后患者的呼吸支持中。ICU危重症患者营养状况差、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机械通气时间长等,均是导致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感染中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1],也是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患者常见的死亡原因。国外文献报道VAP的发病率为6%~52%[2],死亡率为15%~50%[3],国内VAP发病率为30%~50%[4]。VAP不仅增加了机械通气患者的病残率和病死率,而且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加大了住院费用[5]。积极预防下呼吸道感染是机械通气治疗成败的关键,反之,则可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6]。为了更好地预防和减少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笔者将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护理进展进行综述,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清宏(综述);周春兰(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角色体验教学法对实习护生职业态度的影响研究

    目的:了解专科护生实习期间职业态度现状,并分析角色体验教学法对其职业态度的影响。方法采用护士职业态度量表对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南医院实习的158名专科护生进行调查,比较角色体验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2组护生的职业态度的积极性。结果经角色体验教学法教学的护生与传统教学法教学的护生职业态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生总体职业态度中立偏积极。参与角色体验教学的护生更能体验患者的无奈、迫切就医等心情,从中学会如何关心别人,关爱患者,理论知识在角色体验的过程中得到了验证,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促进了职业态度的提升。

    作者:王晓燕;倪桂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管道专项质控小组的成立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管道专项质控小组对管道护理管理的效果。方法成立院级管道专项质控小组,每月进行全院管道检查,每季度就检查结果进行反馈、分析、指导及质量追踪。以便利随机抽样法抽取本院护理管理者及护士200名,采用自行设计的《管道专项质控小组对管道护理管理的作用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87.1%~100%的调查对象认为管道专项质控小组能帮助护士提高认知、规范管道护理行为、减少或消除管道滑脱机率、持续提高管道护理质量。结论管道专项质控小组的成立,为持续提高管道护理质量及防止管道滑脱提供依据,从而保证深入开展管道管理工作,为患者提供优质的管道护理。

    作者:夏道娟;周晓清;余桂英;王雪怡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子午流注时辰护理预防癌症患者化疗后恶心呕吐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子午流注时辰护理预防癌症化疗后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将98例化疗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在每天7:00进行穴位按摩、8:00时进食健脾和胃粥、10:00服用健脾止呕中药。对照组按摩取穴及方法、进食食物、服用中药、疗程与观察组相同,但不择时,按常规时间护理。比较两组患者1个疗程内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午流注时辰护理能有效预防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发生。

    作者:甘小燕;施永瑛;区细芬;钟斯婷;冯建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护理学报》“静疗护理”专栏征稿

    静脉治疗是临床重要的治疗手段,目前我国许多医院成立静脉输液小组,设立静脉输液门诊,培养静脉输液治疗专科护士,使静脉输液治疗的护理走向专业化。为了促进静脉治疗学科发展,提高静脉输液治疗护理质量,规范静脉输液操作技术,实施成功的静脉穿刺,减轻患者痛苦,减少静脉输液并发症,《护理学报》2013年起设立“静疗护理”专栏,欢迎踊跃投稿。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运用生命网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开展健康教育的效果

    目的:探讨运用“生命网”的形式,实现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个性化、系统性、连续化的健康教育。方法成立“生命网小组”,制定工作管理制度,对组员进行冠心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相关知识的深入学习与强化培训,准备健康宣教材料。为入网的患者开设随访门诊和健康教育大讲堂,制定健康教育课程表。医师主要负责随访门诊及课程讲座,护士主要负责收集资料、计算机资料库建设和健康宣教。采用自设问卷,对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682例入网患者进行调查,对比其入网前及入网6个月后的饮食控制率、戒烟率、用药依从率和对护士的满意度。结果入网前后患者在饮食控制、吸烟嗜好、用药依从性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护士的满意度打分有明显提高。结论通过生命网平台,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调动了患者参与治疗的积极性,有效提高了患者的遵医行为,提升了护理工作的内涵和质量。

    作者:赵坤;蔡伟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临床实习医护学生职业道德及执业行为培训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岗前集中培训与临床科室继续培训相结合的方法对临床实习医护学生实施职业道德及执业行为规范化培训的效果。方法对来本院实习的4个医学院校582名临床医学专业、护理专业医学生进行岗前集中培训及临床科室继续培训等措施实施职业道德及执业行为规范化培训,比较岗前培训前后医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实习初期和后期医护学生对自身临床执业行为的认知程度以及临床带教老师对医护学生实习初期与后期临床行为与工作表现的满意度。结果经过规范化培训,医护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掌握程度较培训前有所提高,实习后期医护学生对自身临床行为的认知程度较实习初期有所提高,临床带教老师对医护学生临床行为及工作表现满意度较实习前期有所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强医护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可以提高医护学生职业素质,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理念和意识,规范执业行为,是培养优秀医护人员,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关键。

    作者:赵宝春;魏丽丽;黄霞;林荣军;李云芳;王岩青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一致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一致感现状和影响因素,为临床及社区护士进行有效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心理一致感量表对某三级甲等医院511名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影响因素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的心理一致感总分为(63.58±11.64)分,条目平均分为(4.89±0.89)分,理解能力、管理能力及价值感维度的条目平均分分别为(4.99±1.02)分、(4.69±1.22)分、(4.96±1.09)分;心理一致感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职业、学历、居住地、家庭人均月收入、付费方式、并发症数目及糖化血红蛋白(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一致感处于中等水平,且受个人基本资料及病情特点等因素的影响;护士应采取必要的护理干预措施,提高患者的心理一致感水平。

    作者:赵海燕;隋树杰;徐龙猛;李丹丹;张壁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精神病患者静脉输液中的护理风险因素管理

    目的:探讨风险因素管理在精神病患者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精神科封闭男病区患者在2011年6月-2012年5月静脉输液中发生的风险事件进行回顾性总结,查找风险环节,确立风险因素,并于2012年6月开始对静脉输液患者实施风险因素管理。结果2012年6月-2013年5月静脉输液患者共行静脉输液854例次,发生意外危险事件44例次(5.2%)、患者输液不良事件40例次、护理差错43例次,3项发生率均较风险因素管理前明显降低。结论精神病患者静脉输液中实施风险因素管理,可以控制精神科输液实践中的风险事件,有利于静脉治疗专业在精神科的发展。

    作者:张巧梅;李建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以信息化为载体再造住院病人医技检查流程

    总结报道利用业务流程再造理论,分析传统住院病人医技检查流程存在的问题有:耗费病区、勤务中心、医技科室大量的人力,病区每天花费大量时间开具手工检查清单,勤务中心护理员在病区与医技科室之间不断来回进行人工预约,医技科室需安排1名专门工作人员用于检查预约。依托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通过医院信息中心开发“住院病人医技检查网络化预约平台”,以信息资源共享为基础,再造住院病人医技检查流程,即预约模块嵌入医嘱系统,医生在预约平台开具医技检查电子医嘱并保存,医技科室预约平台系统自动显示病人检查信息,根据病人检查信息、统筹考虑各种因素,在16:00前完成预约;护士在16:00后在预约平台查询检查时间和特殊准备;勤务中心安排护理员及工具;护理员根据预约时间护送病人至检查科室;检查结束送回病房。通过流程再造,达到了降低服务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改善诊疗秩序,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

    作者:朱亚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发热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

    目的:分析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发热的危险因素及探讨预防性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大面积脑梗死患者176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发热的相关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热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性护理措施。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发热与意识障碍、留置尿管及气管插管或切开等11个因素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入院时白细胞计数>12.0×109/L、吞咽困难、意识障碍、脑中线移位、留置尿管及气管插管或切开是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发热的危险因素。结论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发热的危险因素较多,在对存在发热高危因素的患者进行护理时应严格按护理常规操作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措施,减少发热的发生。

    作者:谢美华;李惠;陈小丹;李悦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调查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改良更年期 Kupermann评分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对833例更年期女性进行调查,采用字2检验、皮尔逊相关性分析与多元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处理。结果本组女性更年期综合征发生率为77.6%,城市、已婚、补充豆浆/牛奶女性组群更年期症状评分显著性低于来自农村、没有补充豆浆/牛奶的女性组群(P<0.01);更年期症状评分与自评症状量表总分、神经质维度得分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32、0.344,P<0.01),与内外向维度得分呈显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155,P<0.01);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自评症状量表总分、神经质维度得分、内外向维度得分进入回归方程(回归系数分别是0.752、0.302、-0.149,P<0.01或P<0.05)。结论女性更年期症状与城乡、年龄、长期补充豆浆、心理症状及人格特质有关。

    作者:王晓凡;张海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医护理环节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环节质量评价体系的应用效果。方法2010年12月依据《中医医院护理工作指南(试行)》构建中医护理环节质量评价体系;其中中医护理专科专病护理质量评价每月采取不定时检查,方式以提问、查看资料为主,按百分制进行评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评价每月采取集中考核方式进行,占临床护理质量检查标准中0.1。采取便利抽样法分别于2011年6月及2012年11月对我院19个护理单元的364例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中医护理环节质量评价应用效果。结果患者对护士进行相关中医知识健康宣教的满意度由76.6%上升至93.1%(P<0.05),总体满意度由84.6%上升至91.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护理环节质量评价体系保证了护理质量评价的公正,提升了临床健康宣教的质量,得到患者的认可,护理服务更加到位。

    作者:刘书华;王红梅;王传凤;何红;赵国敏;李倩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护理学报》第6期继续教育思考题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老年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中心静脉置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CVC)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制定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2月255例中心静脉置管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可能影响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的因素做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29例患者发生了导管相关感染,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导管的类型、导管放置的场所、导管留置时间、穿刺血管4个因素,以有细菌定植为应变量,其他因素为自变量赋值后进行非条件多因素分析,显示导管留置时间≥7d是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严格控制置管天数,可以有效预防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

    作者:田月强;裴育;刘俊;田兵;朱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关于“《护理学报》版面费、征订费只接收银行汇款”的通知

    从2012年9月1日起,《护理学报》版面费、征订费(编辑部订购)只接收银行账号汇款,不接收邮局地址汇款,请各位读者、作者务必按以下要求到银行柜台或网上银行汇款。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全麻病人术中知晓与术后心理状况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全麻病人术中知晓发生情况和术后心理状况,为指导术中知晓病人的心理护理提供理论依据和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1000例行全身麻醉手术的病人进行术中知晓问卷调查,对发生术中知晓病人术后1周内联系精神科医生采用SCL-90量表对病人进行调查。结果有32例病人(3.2%)怀疑有知晓,有19例病人(1.9%)确定存在术中知晓;怀疑知晓组病人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性、恐怖和偏执因子、抑郁方面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1或P<0.05);有知晓组病人除敌对因子外,其他各因子均明显高于全国常模(P<0.05);怀疑知晓组病人强迫症状明显高于有知晓组,在抑郁症状和恐怖因子方面明显低于有知晓组(P<0.05)。结论术中知晓的发生会严重影响病人术后的心理状态,医护人员应术前充分评估术中知晓的危险因素,与病人进行良好的沟通;器械护士要密切观察手术进程,在手术进入明显疼痛刺激期、手术关键期及手术预备终止期时,把重要信息及时反映给麻醉医生,巡回护士协助麻醉医生做好麻醉深度的调节;巡回护士要监督其他医务人员的术中行为,规范手术间管理,主动制止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术后加强和重视对知晓病人的观察和护理,以有效降低术中知晓对病人的影响。

    作者:廖先梅;李志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护理学报杂志

护理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