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娟;谢萍;王艳
总结14例神经型布氏杆菌病患者的护理。神经型布氏杆菌病以神经系统损害为特征,本组患者症状多见头痛呕吐、烦躁抽搐、意识障碍、下肢肌力减弱、共济失调等。着重神经系统症状的护理,减轻神经性疼痛、头痛,做好呕吐、抽搐发作时护理,2例下肢肌力为0的患者指导进行康复干预,做好出院用药及健康指导,防止本病复发。本组患者神经痛、头痛、呕吐、抽搐症状均不同程度缓解,所有患者随访1年均无复发。
作者:孟艳;曾庆贺;孙丽辉;周晓杰;鞠桂萍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对中医护理技术进行难度分级,确立准入管理机制,以提高护理人员中医护理技术水平,实现分层次培训。方法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36名专家进行3轮问卷调查,形成中医护理技术的难度分级并给出准入管理建议。结果
作者:施翠芬;王轶华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对医用热封机测试条在热封机密封性能测试中使用的必要性进行探讨。方法2012年3月1日-8月31日,每日晨在使用热封机前同时采用2种方法对热封机进行密封性能测试,实验组采用医用热封机测试条进行测试,对照组用传统的纸塑袋封口进行密封性能判断,封口处无裂缝、断纹、缺口为合格,否则判断为不合格。两组各测试184次。结果实验组密封性能测试不合格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每日使用热封机前采用医用热封机测试条对密封性能进行测试有助于提高密封性能不合格检出率,从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任晓梅;魏静蓉;周雪;丁立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观察护理人员手机细菌污染现状及不同消毒剂的使用效果。方法对本院60名护理人员手机进行细菌培养,并将60部手机随机分为两组各30部,分别采用75%乙醇、润兴皮肤消毒液(喷雾型)消毒,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护理人员使用的手机,在消毒前细菌超标率为40.0%(24/60),消毒后细菌超标率下降到1.6%(1/60),消毒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75%乙醇消毒的30部手机,其消毒效果合格率为97%(29/30),用润兴皮肤消毒液(喷雾型)消毒的30部手机,其消毒效果合格率达到100%(30/30),消毒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人员使用的手机污染严重,75%乙醇消毒与润兴皮肤消毒液(喷雾型)消毒效果都比较理想。
作者:贾巍;代亚丽 刊期: 2013年第19期
介绍1例行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患者术后局部换药的护理经验。因手术方式复杂,术后对患者饮食、肠道功能恢复、引流管的护理具有较高要求,然而个体又存在依从性、知识缺乏等,术后患者发生了切口脂肪液化,左右输尿管导管引流管周围渗漏,给予彻底清除伤口液化的脂肪组织,在伤口不同分期应用相应的藻酸盐敷料和水胶体敷料进行处理;对引流管周围渗漏处采用简易低负压引流治疗;同时做好相关的全身护理并指导患者的饮食,该例患者伤口愈合拆线出院。
作者:刘亚珍;申海燕;甘华秀;徐秀丽;姜岩;张芳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探讨非专业人士心肺复苏术简化数字学习法与传统学习法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540名(13批)非专业人士分为对照组242名(6批)和观察组298名(7批),对照组按常规采用专业人士心肺复苏学习法进行培训即C-A-B法,观察组采用非专业人士心肺复苏术简化数字学习法进行培训,即救命密码“10→120→180→30→90→2→30∶2×5”,比较两组学员培训当天的理论考核和实践操作考核成绩,培训后第15天的实践操作考核成绩。结果两组学员理论考核、实践操作考核成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结论简化数字学习法易教、易学,能提高非专业人士对心肺复苏理论和操作技能的掌握,并且有利于长久记忆、实践效果良好。
作者:吴秀仙;邵微颖;赵琳妍;王宇浩;陈杏芬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改良机器人辅助手术患者头面部保护方法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行机器人辅助手术的30例患者,按照手术先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保护患者头面部,即2个海绵垫固定于头面部且暴露气管插管;观察组采用成人型俯卧位头面部保护架中的保护垫倒扣在患者头面部实施保护,比较两组实施保护所需时间,是否使用加强型气管插管,术中是否可行插胃管操作,面部皮肤是否有破损等。结果观察组实施保护所需时间较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需使用加强型气管插管,节约费用,术中可行插胃管操作,患者头面部皮肤未受损。结论使用俯卧位头面部保护架中的海绵保护垫保护患者头面部,可节约机器人辅助手术中实施体位保护时间,确保患者头面部的安全性,节省患者手术成本。
作者:张圣洁;王珏;曹润泽;徐梅;赵琳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对近十年国内护理实习生实习期间锐器伤的发生率进行文献定量综合分析。方法系统检索PubMed、ISI Web of Knowledge、Springer、OVI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检出国内护理实习生锐器伤发生率的研究文献,对纳入的文献采用Meta分析法进行定量合并。结果本研究共纳入81篇文献,发表于2002-2012年,涉及护理实习生18910名。护理实习生实习期间锐器伤发生率的合并值为75%(95%CI=71%~79%)。按照论文发表时间进行分层后发现:2009年及以前护生锐器伤发生率为78%(95%CI=72%~82%);2009年以后护生锐器伤发生率为71%(95%CI=65%~77%)。在发生锐器伤事件里,污染锐器伤比例为54%(95%CI=45%~63%)。锐器伤发生后的上报率为16%(95%CI=10%~23%)。由于不同研究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异质性,数据合并采用随机效应模型。结论国内护理实习生锐器伤存在着高发生率的现状,而且近年来其发生率未明显减低,另外锐器伤发生后的上报率也非常低。
作者:金莉雅;陈玉梅;潘甜甜 刊期: 2013年第19期
报道15例胰十二指肠切除联合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切除、人造血管移植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针对该病发生率较高的出血、血栓形成、胰漏、胃瘫等并发症进行预防及针对性护理,本组15例患者中出血1例,胃瘫1例,经积极治疗后均恢复正常出院,其余未发生并发症。
作者:严燕燕;付欢英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研究护士是药物临床试验中的重要一员,在试验的管理和协调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介绍本机构研究护士的基本情况,并阐述研究护士的遴选、培训、职责与工作内容、使用与管理,为研究护士队伍建设提供依据,使研究护士在临床试验中的作用更加突出,从而提升临床试验的质量。
作者:彭朋;元唯安;胡薏慧;汤洁;朱蕾蕾;蒋健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构建手术室专科护士胜任力的指标。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设计咨询问卷,选取三级甲等医院手术室护理、管理专家、临床外科医疗专家,以及赴港培训1年并取得中国香港医管局颁发的手术专科护士证书的广东省手术室专科护士等20名医护专家,进行Delphi法专家咨询,调查结果应用 SPSS 1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轮专家咨询后,其积极系数为100%、权威系数为0.79、协调系数为0.31(字2=37.09,P=0.000),手术室专科护士的胜任力指标包括职业素质、专业态度、手术护理专业能力、手术室临床教学与培训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手术团队合作能力、个性特征7个一级指标以及责任心、主动性等26个二级指标。结论参与构建手术室专科护士胜任力指标的专家积极性高、代表性强、权威系数和协调系数好;Delphi专家咨询法等构建的7个一级指标和26个二级指标,可作为手术室专科护士的人员选拔、培训体系设置、考核标准制定及资格认证的参考依据。
作者:侯利环;李亚洁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探讨符合JCI标准的病人转运管理体系,确保病人转运的安全,提升服务品质。方法依据 JCI评审标准,就转运病人的交接、转运车辆的维护、设备的安全管理、转运过程的医院感染控制及转运人员的资质培训等多方面着手改进,形成一套规范的管理体系;比较JCI管理体系构建前后转运安全率、意外事件发生率、转运记录的完整率的评价指标。结果2年间转运途中均无死亡发生;病人安全转运率达100%,2012年度转运途中车辆故障显著低于2011年(P<0.05);转运交接记录完整率提升至98%,交接科室医护人员对交接效果满意度的提升至92%。结论以JCI标准建立完整的院间转运管理体系,能在转运过程实施全方位控制,为病人提供安全、高质量的转运服务。
作者:陈文琼;林艳;罗睿;谢鹏程;廖美伶;曹雁容 刊期: 2013年第19期
报道对45例鼻咽癌患者使用瑞福五官科清洗机冲洗的护理经验。操作要点:行鼻腔雾化冲洗时,患者头部稍微前倾向下、用嘴巴自然呼吸,缓慢转动清洗瓶;行鼻咽雾化冲洗时,患者头部自然上仰,采用鼻吸气、嘴呼气,在吸气的同时按住泄压孔,嘴呼气时松开泄压孔,清洗液从嘴巴吐出。操作时选择鼻塞严重、分泌多的一侧开始冲洗,鼻塞严重者,加大头部上仰的角度,利用水流重力作用,更能有效通过鼻道。对冲洗不良反应,如鼻腔刺激症状、呛咳、耳痛及耳鸣、鼻腔出血等,加强症状观察,给予对症处理,必要时暂停冲洗。本组42例出现轻度鼻腔刺激,3例发生鼻腔出血,无耳痛及耳鸣加重病例,经处理均好转,45例患者鼻咽冲洗结果满意。
作者:吴绍玉;陈佩娟;林燕棉;陈建辉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分析低出生体质量儿住院期间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状况以及导致血红蛋白下降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治疗且符合研究标准的低出生体质量儿48例,评价低出生体质量儿住院期间血红蛋白状况,并对可能导致低出生体质量儿血红蛋白下降的相关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模型。结果住院期间低出生体质量儿血红蛋白水平具有下降趋势,建立了低出生体质量儿血红蛋白降低水平(Y)与住院时间(X7)和住院期间采血项目次数(X5)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Y=0.571 X7+0.386X5。结论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期间采血次数增多是导致低出生体质量儿血红蛋白降低的相关因素,为避免低出生体质量儿住院期间医源性失血,应尽量缩短住院时间,减少采血项目次数。
作者:韦仙姣;许英俊;许冬兰 刊期: 2013年第19期
从2012年9月起,对白内障日间病房手术患者采用多形式的集体宣教方法,为了解集体宣教的效果,在实施过程中针对患者对宣教内容的掌握程度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与传统的宣教方法进行比较,接受集体宣教的患者对教育内容完全掌握的比例(65.9%)与接受传统宣教形式的患者(68.9%)比较差别不大,而集体宣教相对于一对一的传统宣教模式来说节省时间和人力,能促进护患以及患者之间的互动,更适合日间病房。
作者:林菁;肖伟伟;赖家欣;吴素虹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探究由专科护士引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康复项目的实施效果。方法2010年12月-2011年12月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诊断为心肌梗死共计108例,经筛选后随机分为康复组及对照组,康复组由专科护士引导进行 I、II、III阶段心脏康复;对照组进行医院一般心脏康复内容。分别对3个阶段的血压、血脂、体质量、每搏输出量、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室内径缩短率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康复组在心脏康复的第II阶段的收缩压,在第III阶段的血压、体质量、血脂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比对照组及与历史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专科护士引导的心脏康复项目能顺利实施且效果明显。
作者:赵俊文;魏道儒;张晓艳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通过文献回顾,分析成功老龄的相关概念,对成功老龄的发展、属性、前因、后果及实证性参考资料进行系统分析,从护理学的角度确定中国老年人成功老龄的概念。方法选取中国知网、万方、CINAHL、PubMed等数据库,检索2000-2012年的相关文献,采取Walker和Avant的概念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分析相关文献并结合中国社会文化特点,从护理学的角度归纳出中国成功老龄的概念:老年人能够适应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的机体生理功能逐渐衰退的改变,同时能够和家庭及周边环境保持和谐的关系,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和意义,对目前生活状态满意。结论此定义着眼于整体的、多维的观点,符合护理学以人为本、整体护理的宗旨。为中国老年护理教育、研究及发展护理理论提供强有力的概念支持,并为施行循证护理,制定老龄策略,促进老年健康提供理论指导。
作者:季红;凌吉英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观察早产儿出院计划应用于极低体质量儿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90例早产极低体质量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早产儿出院计划,包括确定出院计划实施对象,评估家属情况;利用幻灯示范讲解宣教,家属参与床边护理;发放出院指导细则,建立出院随访登记档案;实施电话随访。对照组采用早产儿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儿出院后的1周内再次入院病例数、7~10 d生长发育专科门诊复诊数、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出院后的1周内再入院病例数少于对照组,7~10 d生长发育专科门诊复诊数、护理服务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产极低体质量儿采用早产儿出院计划能明显减少再入院机会,提高生长发育专科门诊复诊数,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具有临床护理实用价值。
作者:叶秋莲;梁惠冰;卢泳雪;李桂英;姚秋娥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调查急性白血病住院患者生活质量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急性白血病住院患者制定相应护理措施,提高其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编的一般资料调查表、白血病生活质量评估量表、身体功能状态量表,对西安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血液内科的急性白血病患者150例进行问卷调查,将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生活质量得分为(111.91±23.49)分,4个维度得分中,功能状况得分低,社会/家庭状况得分高。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身体功能状态评分、家庭人均月收入、近1周是否有出血以及所处的治疗阶段是进入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回归方程的4个因素(P<0.01)。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在功能状态差,情感状况方面生活质量较差,生活质量总体状况与身体功能状态评分、家庭人均月收入、近1周是否出血及所处的治疗阶段有关。
作者:于方方;付菊芳;白燕妮;何华;朱丽;任国华;王黎红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调查急诊护士心理韧性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Connor-Davidson韧性量表,对荆州市185名急诊护士进行心理韧性调查,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本组急诊护士的心理韧性总分(81.93±7.41)分,处于良好(满分100分)的心理韧性水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急诊护士心理韧性的影响因素包括婚姻、从事急诊工作年限、家庭照护任务及工作场所暴力经历(P<0.05或P<0.01)。结论急诊护士具有良好的心理韧性,尤其是从事急诊工作年限长、离异或丧偶者、家庭照护任务重及有过工作场所暴力经历的急诊护士,其心理韧性水平较高。
作者:刘克英;谭芸;余晓婷;冉文;黎小慧 刊期: 2013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