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绍玉;陈佩娟;林燕棉;陈建辉
目的:构建手术室专科护士胜任力的指标。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设计咨询问卷,选取三级甲等医院手术室护理、管理专家、临床外科医疗专家,以及赴港培训1年并取得中国香港医管局颁发的手术专科护士证书的广东省手术室专科护士等20名医护专家,进行Delphi法专家咨询,调查结果应用 SPSS 1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轮专家咨询后,其积极系数为100%、权威系数为0.79、协调系数为0.31(字2=37.09,P=0.000),手术室专科护士的胜任力指标包括职业素质、专业态度、手术护理专业能力、手术室临床教学与培训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手术团队合作能力、个性特征7个一级指标以及责任心、主动性等26个二级指标。结论参与构建手术室专科护士胜任力指标的专家积极性高、代表性强、权威系数和协调系数好;Delphi专家咨询法等构建的7个一级指标和26个二级指标,可作为手术室专科护士的人员选拔、培训体系设置、考核标准制定及资格认证的参考依据。
作者:侯利环;李亚洁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改良机器人辅助手术患者头面部保护方法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行机器人辅助手术的30例患者,按照手术先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保护患者头面部,即2个海绵垫固定于头面部且暴露气管插管;观察组采用成人型俯卧位头面部保护架中的保护垫倒扣在患者头面部实施保护,比较两组实施保护所需时间,是否使用加强型气管插管,术中是否可行插胃管操作,面部皮肤是否有破损等。结果观察组实施保护所需时间较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需使用加强型气管插管,节约费用,术中可行插胃管操作,患者头面部皮肤未受损。结论使用俯卧位头面部保护架中的海绵保护垫保护患者头面部,可节约机器人辅助手术中实施体位保护时间,确保患者头面部的安全性,节省患者手术成本。
作者:张圣洁;王珏;曹润泽;徐梅;赵琳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了解国外2008-2012年为器官捐献所采取的促进措施,分析其效果并探索促进中国器官捐献的途径。方法查阅英文数据库Science Direct和Socolar-open Access,输入organ donation 和 measure 2个关键词,搜索2008年1月-2012年12月的所有相关英文文献,终纳入有效文献20条。阅读全文后找出文章中采取的积极措施,并分析实施这些措施后收到的效果。结果国外器官捐献率促进措施分为4类:制定法律、法规或协议,增强组织管理,增加宣传力度和提高医学技术。我国可以借鉴的经验包括:细化法律及规定,增强器官捐献的组织与管理,加大宣传力度。结论我国应在借鉴发达国家在器官捐献中经验的基础上,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器官捐献途径。
作者:郭振霞;刘喜文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观察护理人员手机细菌污染现状及不同消毒剂的使用效果。方法对本院60名护理人员手机进行细菌培养,并将60部手机随机分为两组各30部,分别采用75%乙醇、润兴皮肤消毒液(喷雾型)消毒,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护理人员使用的手机,在消毒前细菌超标率为40.0%(24/60),消毒后细菌超标率下降到1.6%(1/60),消毒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75%乙醇消毒的30部手机,其消毒效果合格率为97%(29/30),用润兴皮肤消毒液(喷雾型)消毒的30部手机,其消毒效果合格率达到100%(30/30),消毒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人员使用的手机污染严重,75%乙醇消毒与润兴皮肤消毒液(喷雾型)消毒效果都比较理想。
作者:贾巍;代亚丽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探究由专科护士引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康复项目的实施效果。方法2010年12月-2011年12月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诊断为心肌梗死共计108例,经筛选后随机分为康复组及对照组,康复组由专科护士引导进行 I、II、III阶段心脏康复;对照组进行医院一般心脏康复内容。分别对3个阶段的血压、血脂、体质量、每搏输出量、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室内径缩短率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康复组在心脏康复的第II阶段的收缩压,在第III阶段的血压、体质量、血脂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比对照组及与历史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专科护士引导的心脏康复项目能顺利实施且效果明显。
作者:赵俊文;魏道儒;张晓艳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对中医护理技术进行难度分级,确立准入管理机制,以提高护理人员中医护理技术水平,实现分层次培训。方法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36名专家进行3轮问卷调查,形成中医护理技术的难度分级并给出准入管理建议。结果
作者:施翠芬;王轶华 刊期: 2013年第19期
总结14例神经型布氏杆菌病患者的护理。神经型布氏杆菌病以神经系统损害为特征,本组患者症状多见头痛呕吐、烦躁抽搐、意识障碍、下肢肌力减弱、共济失调等。着重神经系统症状的护理,减轻神经性疼痛、头痛,做好呕吐、抽搐发作时护理,2例下肢肌力为0的患者指导进行康复干预,做好出院用药及健康指导,防止本病复发。本组患者神经痛、头痛、呕吐、抽搐症状均不同程度缓解,所有患者随访1年均无复发。
作者:孟艳;曾庆贺;孙丽辉;周晓杰;鞠桂萍 刊期: 2013年第19期
总结56例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菌肺炎患者的护理。包括采取保护性隔离,避免交叉感染;注重呼吸道的护理,改善低氧血症;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顺利进行;同时做好发热、皮肤、口腔等对症护理及补充足够营养。本组56例患者成功抢救好转出院39例,其中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32例;自动出院9例,死亡8例,病死率14%。
作者:邓梅花;梁飞立;覃少洲;周少云;宋开星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探讨非专业人士心肺复苏术简化数字学习法与传统学习法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540名(13批)非专业人士分为对照组242名(6批)和观察组298名(7批),对照组按常规采用专业人士心肺复苏学习法进行培训即C-A-B法,观察组采用非专业人士心肺复苏术简化数字学习法进行培训,即救命密码“10→120→180→30→90→2→30∶2×5”,比较两组学员培训当天的理论考核和实践操作考核成绩,培训后第15天的实践操作考核成绩。结果两组学员理论考核、实践操作考核成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结论简化数字学习法易教、易学,能提高非专业人士对心肺复苏理论和操作技能的掌握,并且有利于长久记忆、实践效果良好。
作者:吴秀仙;邵微颖;赵琳妍;王宇浩;陈杏芬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分析低出生体质量儿住院期间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状况以及导致血红蛋白下降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治疗且符合研究标准的低出生体质量儿48例,评价低出生体质量儿住院期间血红蛋白状况,并对可能导致低出生体质量儿血红蛋白下降的相关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模型。结果住院期间低出生体质量儿血红蛋白水平具有下降趋势,建立了低出生体质量儿血红蛋白降低水平(Y)与住院时间(X7)和住院期间采血项目次数(X5)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Y=0.571 X7+0.386X5。结论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期间采血次数增多是导致低出生体质量儿血红蛋白降低的相关因素,为避免低出生体质量儿住院期间医源性失血,应尽量缩短住院时间,减少采血项目次数。
作者:韦仙姣;许英俊;许冬兰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探讨3M加压固定胶带“十字”固定法用于神经外科躁动患者腰大池引流管的固定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法将96例行腰大池引流术的躁动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分别采用单一的3 M透明敷料固定和采用3 M透明敷料及3 M加压固定胶带“十字”法固定引流管,对两组敷料卷边、脱落、脱管例数及周围皮肤过敏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在48 h内敷料边缘卷起、脱落,48 h内脱管,48 h后至拔管期间敷料边缘卷起、脱落,48 h后脱管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 M加压固定胶带“十字”固定法应用于神经外科躁动患者腰大池引流术,既能有效观察穿刺处敷料,又增加管路固定的有效性,便于护士给患者进行翻身活动等操作。
作者:董利英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三通管冲管法在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0例行内镜下鼻胆管引流的患者,按置管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鼻胆管末端连接三通管,而将三通管另外2个接口分别与一次性引流袋、输液器连接。通过三通管,夹闭引流袋,使抗菌药物溶液通过输液器冲入管内,然后关闭输液器,再次调节三通管,打开引流袋,充分引流胆汁;对照组鼻胆管末端连接注射器,用冲管液抽吸式冲管,观察两组患者的冲管时间、腋温、白细胞计数、血清淀粉酶及冲管时的腹痛程度。结果冲管时间、腹痛程度比较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腋温、白细胞计数、血清淀粉酶的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通管冲管法在冲管时间、腹痛程度上优于传统冲管法,在疗效上可达到传统式冲管法所产生的预期效果。
作者:戈欣;柴红;裴大军 刊期: 2013年第19期
尿常规检查为无创性检查,是诊断各类疾病的重要手段,其结果是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新生儿每日排尿20~25次,一次排尿量为40~60 mL/kg,由于新生儿排尿随意性大,不能自主控制排尿,采集时间常难以控制和把握,采集过程费时、费力。男婴留尿时间通常在进食后15~30 min,将尿管用低敏胶布贴于婴儿腹壁,将熟睡男婴阴茎直接放入尿管口留取。但婴儿皮肤娇嫩,即使应用低敏胶布,有些婴儿皮肤也会发红,甚至出现破损。笔者针对男婴特点采用一次性纸尿裤辅助留尿,简便易行,一次性采集成功率较高,经济、实用,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岑 刊期: 2013年第19期
报道1例区域性门脉高压术后胰瘘患者的护理体会。本例患者反复上消化道出血,予补充白蛋白、抑酸、补液、降门脉压输血治疗,术后并发胰瘘予积极抗炎补液、有效引流冲洗、营养支持等治疗;积极做好心理护理、营养评估与代谢监测、肠内营养护理、个体化的运动护理。通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患者康复出院。
作者:陈娟;谢萍;王艳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调查急性白血病住院患者生活质量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急性白血病住院患者制定相应护理措施,提高其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编的一般资料调查表、白血病生活质量评估量表、身体功能状态量表,对西安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血液内科的急性白血病患者150例进行问卷调查,将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生活质量得分为(111.91±23.49)分,4个维度得分中,功能状况得分低,社会/家庭状况得分高。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身体功能状态评分、家庭人均月收入、近1周是否有出血以及所处的治疗阶段是进入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回归方程的4个因素(P<0.01)。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在功能状态差,情感状况方面生活质量较差,生活质量总体状况与身体功能状态评分、家庭人均月收入、近1周是否出血及所处的治疗阶段有关。
作者:于方方;付菊芳;白燕妮;何华;朱丽;任国华;王黎红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通过文献回顾,分析成功老龄的相关概念,对成功老龄的发展、属性、前因、后果及实证性参考资料进行系统分析,从护理学的角度确定中国老年人成功老龄的概念。方法选取中国知网、万方、CINAHL、PubMed等数据库,检索2000-2012年的相关文献,采取Walker和Avant的概念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分析相关文献并结合中国社会文化特点,从护理学的角度归纳出中国成功老龄的概念:老年人能够适应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的机体生理功能逐渐衰退的改变,同时能够和家庭及周边环境保持和谐的关系,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和意义,对目前生活状态满意。结论此定义着眼于整体的、多维的观点,符合护理学以人为本、整体护理的宗旨。为中国老年护理教育、研究及发展护理理论提供强有力的概念支持,并为施行循证护理,制定老龄策略,促进老年健康提供理论指导。
作者:季红;凌吉英 刊期: 2013年第19期
总结5例患儿被人咬伤伤口的护理经验。5例儿童被他人咬伤的伤口需要彻底清创、开放伤口、根据伤口分期决定引流时间,以确保伤口得到充分引流和适时闭合伤口,伤口处理过程中包扎松紧适宜,患指保持制动。5例人咬伤伤口全部愈合,3例早期病例中,1例面部伤口予以免缝胶带粘合伤口,治疗7 d后伤口愈合,2例手指伤口经缝合后2周伤口愈合;2例中晚期眼周裂伤伤口经清创、开放伤口、引流、逐步粘合伤口,1例中期伤口引流4 d后粘合全部伤口,1例晚期伤口引流6 d后粘合全部伤口,分别在治疗第16天和第19天伤口愈合。
作者:徐英;杨静;马秀芬;吕晓燕 刊期: 2013年第19期
总结42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行肝活检术后并发症的护理要点。认为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行肝活检术患者加强术前准备和术后病情观察,做好疼痛、出血、胆漏、胆汁性腹膜炎等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是保证患者诊治顺利进行的关键。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肝活检术,其中不能耐受疼痛者3例,在行B超检查排除肝内局部血肿后予对症止痛治疗;术后出血1例,予对症止血、输血、积极救治后病情逐渐平稳;胆漏、胆汁性腹膜炎1例,经抗感染治疗及腹腔穿刺引流后病情好转。
作者:杨晶;张春燕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了解失语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生存质量,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使用卒中后失语患者抑郁问卷-医院版对广东省内20家三级医院就诊的253名失语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抑郁评定,然后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评估简表,对其中出现失语性脑卒中后抑郁的157例患者测量生存质量,并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分析抑郁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失语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生存质量得分为(59.76±14.40)分,处于较差水平。失语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其各领域主要受其居住情况、病程、失语类型、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结论失语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生存质量有待提高。影响失语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是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作者:周丽华;郝元涛 刊期: 2013年第19期
从2012年9月起,对白内障日间病房手术患者采用多形式的集体宣教方法,为了解集体宣教的效果,在实施过程中针对患者对宣教内容的掌握程度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与传统的宣教方法进行比较,接受集体宣教的患者对教育内容完全掌握的比例(65.9%)与接受传统宣教形式的患者(68.9%)比较差别不大,而集体宣教相对于一对一的传统宣教模式来说节省时间和人力,能促进护患以及患者之间的互动,更适合日间病房。
作者:林菁;肖伟伟;赖家欣;吴素虹 刊期: 2013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