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焰;代国香;万霞;宁月果
目的 调查非现役文职护士在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间的心理状况和应对方式,为有效地实施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心理问卷和特质应对问卷作为测量工具,对某军队医院的58名非现役文职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1)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间,非现役文职护士的负性情绪得分均<1.5分,即低于理论平均值;一线预备组和非一线预备组在恐惧、神经衰弱、抑郁、疑病、强迫-焦虑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非现役文职护士积极应对得分(39.00±5.95)分,明显高于常模[(30.26±8.74)分,t=11.19,P<0.001];一线预备组和非一线预备组的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现役文职护士采取积极应对方式应对甲型H1N1流感,心理状况总体较好.提示在她们进入临床一线、面对严峻的疫情护理任务时,仍需要进一步加强甲型H1N1流感疾病知识的培训与心理指导,避免现实与想象差距较大而产生的心理冲击.
作者:张俊红;付春华;王芳英;王茜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 调查老年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并发牙周疾病的认知和口腔保健行为,为提高糖尿病健康教育的针对性提供依据.方法 调查表内容包含3方面,以访谈形式对10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尿病并发牙周疾病认知和口腔保健行为调查.结果 仅29例患者对糖尿病并发牙周疾病有足够的认知,占28.4%;39例经常接受糖尿病管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患者仍有27例缺乏糖尿病并发牙周疾病的认知;51.0%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能坚持早晚各刷牙1次,47.1%的患者选用软毛牙刷刷牙,20.6%的患者做到2-3个月更换牙刷1次;但是仅31.4%的患者采用竖刷牙法刷牙;2.0%的患者定期看牙医,进行口腔检查和维护.结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并发牙周疾病的认知水平低,口腔保健行为不良.因此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应增加对糖尿病并发牙周疾病相关知识和正确口腔保健知识和技能教育.
作者:古成璠;刘雪琴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持续质量改进,提高病区血标本的合格率.方法 围绕检验科对血标本质量的反馈信息和患者反馈的意见,制定持续质量改进目标及实施方法,包括:成立质量控制小组,增强血标本管理意识,建立标本采集指南,调整采血时间,强调标本采集时的注意点,制定重新采集标本的流程等,全科护士参与,检验科配合,认真实施,评价持续质量改进效果.结果 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后6个月,血标本不合格率从实施前的4.63%下降到1.37%;患者对护士服务态度满意度由90.7%上升到98.3%;采血技术满意度由87.3%上升到96.8%.结论 遵循护理持续质量改进原则,能提高血液标本合格率和护士服务意识,确保临床检验正确率,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作者:范晓芹;黄桂圆;董奕裕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电脑幻灯片在肠造口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提高肠造口患者整体护理质量.方法 根据肠造口患者术前、术后及出院后不同时期对健康教育的需求,确定健康教育内容,将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制成幻灯片存于电脑中,并用于98例肠造口患者的健康教育中.结果 90%以上的患者认同本健康教育的方式和内容,71%-88%患者能主动或较主动配合治疗与护理,88%患者出院时学会了对造口的自我护理.结论 利用电脑幻灯片进行健康教育,对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有一定的效果,较好地实现了健康教育的目的 .
作者:郭焰;代国香;万霞;宁月果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安全解除晚期癌症患者便秘的理想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晚期癌症便秘患者2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04例,对照组108例.观察组采用双腔气囊导尿管结肠灌肠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灌肠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排便情况和不适反应.结果 (1)排便情况:观察组显效62例、有效28例、无效14例,对照组显效40例、有效22例、无效46例,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不适反应:观察组轻度不适54例、中度不适28例、严重不适22例,对照组轻度不适29例、中度不适25例、严重不适54例,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双腔气囊导尿管结肠灌肠明显优于常规灌肠法,对安全解除晚期癌症患者便秘作用明显.
作者:肖延红;孔德娟;王冰;刘立华;刘洋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24 h和72 h更换密闭式吸痰管对吸痰管尖端细菌定植的影响,为临床合理制定密闭式吸痰管更换时间提供依据.方法 将入选的66例患者使用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24 h组(每24 h更换1次密闭式吸痰管)及72 h组(每72 h更换1次密闭式吸痰管)各33例,其中72 h组有6例被剔除,实际为27例,比较两组更换的吸痰管尖端管壁细菌定植率及定植菌密度的差异.结果 导管细菌定植总发生率、24 h组发生率及72 h组发生率分别为65%、61%、7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定植菌密度72 h组与24 h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显示每24 h与每72 h更换1次吸痰管对密闭式吸痰管细菌定植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每72 h更换密闭式吸痰管也是安全的,进一步的结论仍需大样本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来证实.
作者:朱顺芳;李亚洁;耿穗娜;季长娥;王静新;蒋晓青;邓瑛瑛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手机短信应用于外来孕妇孕期保健服务的效果.方法 2008年进行产前检查及分娩的637例孕妇为对照组,给予常规保健服务;2009年进行产前检查及分娩的609例孕妇为观察组,运用手机短信提示产前检查日期,进行孕期宣教,统计对比两组孕妇产前检查次数、异常妊娠和分娩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前检查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异常分娩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妊娠结局中新生儿窒息、早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对外来孕妇应用手机短信进行孕期保健,能提高孕期保健质量,从而减少异常妊娠和异常分娩,提高安全分娩率.
作者:方文娟;李津津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综合性医院产科固定小组制护理模式的实际运行效果和经验,解决产科护士分级次使用和管理难题.方法 选择某院2007年7月-2009年6月产科在职的全体护士,比较实施固定小组制护理模式前后1年的护理质量、护士满意度、产妇满意度.结果 实施固定小组制护理模式后护士满意度、产妇满意度、护理质量均较实施前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综合性医院产科实施固定小组制护理模式解决了护士的分级使用问题,有利于提高护士和产妇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
作者:应莉;张琳;袁文平;王燕;戴慧红;叶玲珍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穴位按摩对择期腹部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生命体征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91例患者按自愿原则分为试验组45例,对照组46例.对照组在患者人院时和术前进行常规护理和相应的健康教育;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从术前第3天开始至术晨每天按摩风池、印堂、内关、合谷、心俞、间使穴位,每个穴位按摩1~3 min,每天2次.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及术前1d的焦虑评分,术晨与入院时血压、脉搏、呼吸差值,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1)两组患者术前1d焦虑评分均较人院时高;试验组术前1d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对照组血压、脉搏在术前升高的幅度大于试验组(P<0.05),两组术晨与入院时呼吸频率的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试验组患者离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比对照组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拆线时间和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按摩对择期腹部手术患者术前焦虑有缓解作用,能使患者术前的血压、脉搏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能促进患者术后身体恢复.
作者:杨友群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疾病对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角色等方面产生较大的影响,而患者又因为疾病涉及到隐私不愿去就诊.随着患者对隐私保护认识的清晰,用法律衡量护理行为和后果的意识亦不断增强[1],侵害患者隐私权的行为是造成护患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王春玲;戴新娟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大学生在日常饮酒过程中控制饮酒的行为,分析这些行为对饮酒量的实际控制效果.方法 在某校2005-2008级学生中选择1413名进行饮酒情况及控制饮酒行为的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量化评分,然后运用分层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控制饮酒行为对实际饮酒量的影响.结果 有近70%的学生承认在近1个月周期内饮酒,常采取的控制饮酒行为包括:饮酒前或饮酒中进食,记录饮酒量,避免赌酒.饮酒前或饮酒中进食、请朋友监督控制的方法不能有效控制饮酒量,而记录饮酒量、避免赌酒、尽量延长饮酒间隔时间则能对饮酒控制起到积极的作用.结论 学校和社会应在加强宣传饮酒危害的同时探索一些有效方法以控制大学生的酒精摄人量,减少酒精对大学生的伤害,促进大学生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作者:刘晓芬 刊期: 2010年第08期
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well differen tiated thyroid cancer,DTC)的临床原理是利用131I放射出的β射线来破坏甲状腺及其转移灶,以达到治疗的目的,并且131-I对DTC转移灶有较高的清除作用,且很少有严重并发症[1].
作者:王光琳;凌云霞;刘涛;曹娟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按摩足三里、上巨虚、合谷穴位联合足浴对肠癌根治术后患者肠蠕动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80例结直肠癌患者按手术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按摩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术后常规护理.按摩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术后8 h起护士用大拇指按摩双侧合谷、足三里、上巨虚穴,并联合足浴,予早期干预促进肠癌术后肠蠕动恢复.比较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腹胀发生率.结果 按摩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较对照组提前(P<0.05),按摩组术后腹胀发生率明显降低(P<0.06).结论 选择合谷、足三里、上巨虚穴位按摩联合足浴能有效地促进肠癌术后患者肠蠕动的恢复,预防术后腹胀的发生.
作者:陆金英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出院精神病患者电话随访失败的原因,提出对策,提高电话随访成功率.方法 对2009年1-6月出院后第1次电话随访失败的107例精神病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导致电话随访失败的原因是:随访电话号码错误、不真实51例,占47.7%;患者及家属不配合22例,占20.6%;随访时间选择不恰当16例,占14.9%;随访护士缺乏临床经验和沟通技巧18例,占16.8%.结论 随访电话号码有误、患者及家属不配合、随访时间不当、随访护士缺乏技巧是导致对出院精神病患者电话随访失败的主要原因,认为应做好患者资料收集工作、加强宣教、选择恰当随访时间和提高护士素质,以提高电话随访成功率.
作者:黎翠云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实习护生对社区护理职业的认知和态度,为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指导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用自制问卷对189名实习护生进行社区护理职业认知和态度调查.结果 本组调查的护生中,7.0%认为非常了解社区护理工作,60.4%了解社区护理工作,而24.6%不了解社区护理工作;44.9%非常愿意从事社区护理工作,36.4%可勉强接受从事社区护理工作,而7.5%不愿意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是否了解社区护理工作与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意愿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习护生对社区护理认识不够,从而将影响护生从事社区护理的意愿,有必要对在校护生加强社区护理的学习教育,多增加社区护理实践,从而使更多的护生自觉加入到这项事业当中.
作者:冯娟;罗芬芳 刊期: 2010年第08期
总结36例抗精神病药物所致尿潴留患者的护理.精神分裂症患者因为其精神异常,常不能主动、准确诉说症状,容易延误病情,因此正确识别抗精神病药物所致尿潴留的症状,做好病情观察和相应护理非常重要;精神病患者发病1个月内是抗精神病药物逐渐加量期,加药期的患者易发生尿潴留,应重点观察;做好心理护理,避免精神病患者因尿潴留导致精神紧张、焦虑、恐惧,引起精神症状加重.36例患者中,5例予腹部按摩、热敷、诱导排尿后尿潴留缓解,16例予肌内注射新斯的明后尿潴留缓解,15例经导尿处理后尿潴留缓解.
作者:何香娟;李晶晶;陈新贵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医护人员对持续膀胱冲洗引流液颜色的认知情况.方法 采取自行设计的持续膀胱冲洗引流液色阶卡及问卷,调查荆州市4所医院泌尿外科60名医护人员对持续膀胱冲洗引流液颜色的认知状况.结果 对色阶卡所示的颜色进行描述,除5号色(红细胞浓度2%)被一致描述为鲜红色外,其他色号至少有2-4种认知结果,且同一认知结果色差跨度大;调节冲洗速度时选择的引流液颜色不一致;50%的医护人员不能根据引流液的颜色判断出血量的多少,50%对出血量的判断结果存在较大差异.结论 医护人员对引流液颜色的判断和描述缺乏统一的客观标准,多凭主观感觉判断,不能准确客观动态地描述患者的病情变化,影响了医护人员对冲洗速度的正确调节,降低了健康教育效果.应尽早研制出持续膀胱冲洗引流液比色卡作为判断引流液颜色的客观标准,并规范持续膀胱点滴冲洗及引流情况的观察记录方式.
作者:罗婕;曾琼娥;肖杰;黄玲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外来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管理方法,提高手术器械清洗质量.方法 选取某器械厂商提供的骨科置人手术器械各100件分别设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将外来手术器械纳入清洗消毒供应中心进行标准化清洗管理,对照组则由器械厂商负责清洗.采用放大镜目测检查法、蛋白质残留测试法检测两组的清洗质量.结果 放大镜日测检查发现观察组清洗不合格2件,对照组不合格45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06,P<0.01);两组各抽检30件进行蛋白质残留测试,观察组清洗不合格3件,对照组不合格21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07.P<0.01).结论 将外来手术器械纳入清洗消毒供应中心进行标准化清洗管理,可有效提高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
作者:赵洪峰;任淑华;吕巧红 刊期: 2010年第08期
心内直视术后的患者早期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血压变动大,需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作者:李晓璐;饶海英;郑彬彬 刊期: 2010年第08期
总结46例癌症患者发生静脉血栓后行腔静脉滤器置入加溶栓治疗的护理经验.术前评估心理状况,术后护理以预防并发症为主,观察穿刺点、溶栓中的出血倾向,肺栓塞先兆,是否发生滤器移位、脱落、血栓闭塞及穿破下腔静脉等;术后24 h指导在床上活动,测量腿周径,溶栓时采用血压计袖带充气置于患肢局部加压,以促进溶栓,防治肢体水疱.本组患者3~10 d下肢水肿减轻,双大腿周径差距缩小,下肢肿胀、疼痛基本消失,溶栓总有效率98%,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作者:马从凤;檀美芳;符冰;蒋凤姣 刊期: 2010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