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剂量氯氮平致意识障碍

张洪甲;张亚男;李秀华

关键词:小剂量, 氯氮平, 难治性精神分裂症, 疗效肯定, 抗精神病药, 锥体外系, 意识障碍, 使用范围, 毒副反应, 报告, 治疗量, 副作用, 应用, 氧氮, 临床
摘要:氯氮平为二苯氧氮平类抗精神病药,有效治疗量为200~400mg/d,大量600mg/d.氯氮平以疗效肯定,锥体外系副作用小,且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有较好的疗效而广泛应用于临床.随着使用范围的扩大,有关其疗效及毒副反应的报告逐年增多,但小剂量氯氮平致意识障碍的报道较少.笔者将近期所遇见的4例报告如下: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丙泊酚联用芬太尼、阿托品在纤维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丙泊酚麻醉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的各种检查和小手术.在保证麻醉效果的前提下,如何使丙泊酚用量减少,使患者的生命体征保持稳定,减少并发症,缩短苏醒时间,已成为麻醉师追求的目标.为此,笔者观察了丙泊酚联用芬太尼、阿托品在纤维结肠镜检查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宗义;程永炜;陈小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人性化护理在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精神分裂症病人中的临床应用及其效果.方法将210例精神分裂症病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103例,对照组107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的精神科护理,观察组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性化护理.结果两组病人住院30天后进行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精神分裂症病人实施人性化护理可以提高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以及对治疗的依从性,从而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疗效和减少复发.

    作者:饶晓翠;王兵;伍仕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丙泊酚不同注药方法在人流镇痛术中有效性与安全性的临床对比

    目的比较丙泊酚静脉麻醉3种不同注药方法在门诊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早妊孕妇自愿行人工流产镇痛术300例,ASAⅠ-Ⅱ级.按不同注药方法随机分为人工间断注射组(Ⅰ组)、连续泵注组(Ⅱ组)、靶控输注组(Ⅲ组)三组,每组100例.围术期按麻醉诱导前5min(基础值T0)、注药后第1min(T1)、5min(T2)3个时点监测各组BP、HR、RR、SpO2和呼吸抑制;记录术中诱导时间(min)、睁眼时间(min)、定向力恢复时间(min)、手术时间(min)、自动离院时间(min)和副作用;统计每组丙泊酚的诱导量、追加量和总用量;按优、良、差、失败评定麻醉效果.结果3组病人在诱导后HR、MAP、RR,SpO2均降低(P<0.01),1min内为显著,呼吸变化表现为幅度减小,一过性呼吸暂停,SpO2下降,Ⅰ组循环、呼吸抑制程度和呼吸暂停例数明显高于Ⅱ、Ⅲ两组(P<0.01).Ⅲ组丙泊酚总用药量高于Ⅰ、Ⅱ两组,比较后有差异(P<0.01);3组病人麻醉效果均佳,无麻醉失败病例,优良率Ⅲ组略高于Ⅰ、Ⅱ两组,比较后无统计学差异;3组停药后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自动离院时间无差异,Ⅱ组诱导时间明显低于Ⅰ、Ⅲ两组(P<0.01).结论丙泊酚静脉麻醉在人工流产镇痛术中起效迅速、苏醒完全、效果确切,丙泊酚TCL静脉麻醉操作简便,清醒程度高,麻醉精确,可控性强,麻醉质量高,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无痛人流麻醉.

    作者:徐公元;刘中华;谢良君;汤耀斌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利美达松在疼痛治疗临床的应用

    我院应用利美达松(日本绿十字株式会社生产)治疗疼痛疾病566例,取得明显疗效,现将应用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为本院住院及门诊病人,男女性别不限,年龄18~70岁,病程7小时~15年.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48例,颈椎病38例,强直性脊柱炎25例,肩周炎2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20例,屈指肌腱鞘炎30例,退行性骨关节病6例及各部位肌筋综合征等179例.

    作者:张文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含钾利多卡因硬膜外阻滞的临床观察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ASAⅠ-Ⅱ级行下肢、下腹部手术病人120病(下肢肌力异常者除外),L1-L3椎间隙穿刺.按用药不同随机配对分组:A组(n=60),1.4%利多卡因;B组(n=60),1.4%利多卡因+5mmol/L氯化钾.两组药液均加1:20万肾上腺素.

    作者:许平武;钱红梅;匡萍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小儿雾化吸入的护理体会

    雾化吸入疗法是稀释痰液,消除炎症,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的重要治疗手段,在临床治疗呼吸道疾病中应用了十几年,但由于操作不当,或具体工作中的大意,不能使这一治疗手段达到预期治疗效果.笔者通过近4年206例病例经验总结,发现雾化吸入时病人的体位,雾化液温度,雾化配置液的选择,雾化量的大小,雾化时和雾化后的处理等都是直接影响雾化效果的因素.为避免或减轻人为因素导致的不适,达到理想治疗效果,做如下总结:

    作者:潘伯云;李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骨外固定-植骨-置管冲洗在感染性骨不愈合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感染性骨不愈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8例感染性骨不愈合患者在应用抗生素,病灶清除,创面修复的基础上采用一期植骨,骨外固定,置管冲洗.结果全部病例感染得到彻底的控制,伤口愈合.术后4~15个月,平均6.5个月达骨愈合,并保证了肢体长度的均衡.结论采用上述综合治疗措施,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感染性骨不愈合的方法.

    作者:刘敏;蔡树鹏;吴元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1例林丹乳油急性中毒的护理

    林丹乳油系有机氯杀虫剂六六六的纯丙体异构体.致死量为125mg/kg[1],其急性中毒的危险性较有机磷酸酯类小,但因在体内有蓄积作用,排除慢,仍应引起注意[2].我科于2005年5月22日成功救治1例口服20%林丹乳油急性中毒者,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毅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CT引导下化学性腰交感神经切除术6例应用体会

    我院2003年6月~2005年6月施行6例CT引导下化学性腰交感神经切除术,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6例中,男5例,女1例,年龄34岁~67岁,平均47.7岁.血栓闭塞性脉管炎4例,动脉硬化闭塞症2例.

    作者:李斌;董毅;王宏伟;杜继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肛周脓肿围手术期治疗与护理

    肛周脓肿是发生于肛门直肠周围组织间隙的化脓性疾患的总称.该病是肛肠科常见病之一,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18~40岁青壮年为多,男性多于女性.近年来,我科采用一次性切开引流术治疗肛门直肠周围脓肿87例,术后配合正确地治疗与护理措施,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杜洁;王海玲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周围型肺癌CT征象分析

    周围型肺癌是指生长在肺段及肺段以下的肿瘤,以腺癌多见,是肺部常见的恶性肿瘤.笔者通过分析60例周围型肺癌CT征象并结合病例手术、病理所见,以提高对本病的认实.

    作者:王晓冬;董萍;郭瑞斌;曾凡敏;张汉勇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丹参酮IIA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95例ACI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45例.治疗组应用丹参酮ⅡA注射液注射液60mg加生理盐水250ml静滴,1次/天;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加维脑路通注射液600mg静滴,1次/天.两组疗程均为14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8%(P<0.05),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本组资料显示ACI患者应用丹参酮HA注射液治疗是有效和安全的.

    作者:魏文化;司霞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浅谈职业道德与医院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医德)与医院感染有密切关系.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充分认识职业道德的意义和对医院感染的影响,树立崇高的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刘翠香;刘淑红;赵丽君;李莉;李嘉;李慧珍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老年痔患者的护理

    痔疮是老年人常见病,易反复发作,经久不愈.尽管有多种治疗方法,但常因欠缺护理使原本成功的手术出现失败的结果,老年痔疮患者护理尤为重要.笔者就老年痔疮存在的护理问题予以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

    作者:张廷敏;杜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CT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及随访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系指围生期因素引起的缺氧和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新生儿的脑损伤,是新生儿死亡和幸存儿神经系统伤残的主要原因.颅脑CT能提供重要的信息,对病程的监测及评估预后有重要的价值.现将我院有完整临床资料的40例HIE,其中15例追踪随访复查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高秀海;任佳滨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保守性治疗异位妊娠5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和中药联合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方法米非司酮200mg/次,每日一次,连用三天,共600mg,配合中药宫外孕Ⅱ号方,每日一剂.单用米非司酮的作为对照组.结果米非司酮和中药联合治疗成功率达90%,且包块消失的时间和血BHCG下降至正常的时间明显缩短.结论米非司酮和中药联合应用是治疗未破损型异位妊娠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秦奇瑞;张省妮;崔候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研究新进展

    糖尿病是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综合征.近年来,在治疗药物方面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现概述如下.1促胰岛素分泌剂1.1磺酰脲类药物通过与β细胞表面特异受体的相互作用,刺激胰岛素分泌,目前仍是经济的药物.第一代有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等,现极少应用;第二代有格列苯脲、格列奇特等,目前临床应用较为广泛.新一代为格列美脲,具有促进胰岛素分泌和增加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的双重作用,已于1995年美国FDA推荐用于2型糖尿病[1].

    作者:邵奎花;牛立强;刘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854例婴儿死亡原因分析

    为了准确地反映齐齐哈尔市婴儿死亡情况,找出影响婴儿生长的不利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达到大限度地降低婴儿死亡率,笔者于2000年按照<齐齐哈尔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对监测点2000年1月1日~2003年12月31日户口在监测点内所有婴儿进行监测,现将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吕淑萍;于萍;于敏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住院患者尿液常规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为提高住院患者尿液常规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工作,保证尿液常规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首先应保证尿液标本的正确采集.各医院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规范的标本采集须知及注意事项,建立送检标本验收制度,不合格的尿液标本退回制度,避免不合格尿液标本进入下一工作程序.为做好这项工作,检验科应加强与临床医护人员的联系及沟通,应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法向临床医护人员及患者进行宣传,讲解正确的尿液标本采集方法.

    作者:祁双宝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偏瘫病人的康复护理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脑梗塞的诊断、抢救水平有了较明显的提高,虽治疗水平大大降低了死亡率,但其治愈率很低,约有80%的存活者留有不等的功能障碍,如偏瘫,给病人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近几年发病人数有增高趋势,而且发病年龄也趋于年轻,小年龄仅29岁.目前除临床治疗外,同时应给予康复护理.

    作者:尚晓霞;王葳莉;王向芬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