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玉婵
目的 观察复方甘草酸苷对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109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6例)、对照组(33例),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显效22例,好转30例,总有效例数52例(68.4%).对照组显效6例,好转10例,总有效例数16例(48.5%).两组治疗效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对重型肝炎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於学军;张园海;申悦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不稳定性心绞痛是介于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之间的一种心绞痛,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塞或猝死,故在治疗上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目前药物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多采用硝酸脂类、β受体阻滞剂、抗凝、钙离子拮抗剂等药物,单一用药疗效不显著.自2005年1月~2006年6月,我科在常规治疗心绞痛的同时,给予地尔硫革静脉滴注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于慧春 刊期: 2006年第11期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因此提高输液质量,减少污染,保护好静脉通道,是安全输液的保障.
作者:董玉婵 刊期: 2006年第11期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是一种原发性脑损伤,以其死亡率和致残率高而引起广大医疗工作者的关注,目前已成为神经外科医师治疗和研究的热点.笔者回顾分析我院自2003年6月至2005年7月收治的46例,就其诊断、分级和治疗分析如下:
作者:姜峰;龚坚;黄武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消耗性疾病(肝癌、胃癌)血清前白蛋白(PA)浓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肝癌组32例,胃癌组36例,健康对照组60例的血清前白蛋白浓度.结果 肝癌组血清PA为(208.7±40.9)mg/L;胃癌组血清PA浓度为(212.3±44.6)mg/L,健康对照组血清PA浓度为(336.7±52.8)mg/L,表明消耗性疾病血清PA浓度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 血清前白蛋白浓度测定是消耗性疾病低蛋白状态和营养评价很好的指标.
作者:周纪良 刊期: 2006年第11期
屈指肌狭窄性腱鞘炎又称扳机指或弹响指,此病常见且易复发.笔者采用小针刀加腱鞘扩充法治疗屈指肌狭窄性腱鞘炎58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薇薇;胡元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红霉素与阿齐霉素序贯治疗与单独阿齐霉素治疗存在支原体血症的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 将68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5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红霉素25~30mg(kg*d),静滴1次/d,3~5d,体温正常即改为阿齐霉素10mg/(kg*d),1次/d,静滴3d停4d,进入序贯治疗,对照组静滴阿齐霉素10mg/(kg*d),1次/d,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71%,总有效率97%;对照组显效率30%,总有效率71%,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临床上存在支原体血症的小儿支原体肺炎,用红霉素联合阿齐霉素序贯治疗较单用阿齐霉素治疗退热时间短,疗效高,且使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不良反应降到低.
作者:徐康 刊期: 2006年第11期
本文介绍了2004年1月~2006年3月我科570例手术后患者观察与护理体会.认为做好患者手术后的病情动态观察,采取正确的体位,做好各种引流管,重视术后患者的营养及用药效果观察,加强患者术后的基础护理,认真做好交接班,是保证患者术后顺利康复的重要环节.
作者:李福荷;漆成军;苏宝锋 刊期: 2006年第11期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于医疗活动中医患关系的改善愈加重视.本文对这种医患关系进行了探讨,强调了沟通在改善医患关系中的重要性,提出在医患沟通过程中要重视沟通技巧,注意语言使用的通俗性和医护人员本身的示范性.
作者:李毅 刊期: 2006年第11期
吴鞠通<温病条辨>治疗湿温明确提出:禁汗、禁下、禁润.温习文献,结合临床实践体会到:湿热郁遏肌表,忌辛温发汗,宜芳化辛开发表;湿热内蕴脾胃,忌峻剂猛攻,宜苦辛通降缓下;湿遏热伏三焦,忌柔润滋腻,宜甘寒凉润益阴.
作者:沈宇清 刊期: 2006年第11期
在产力、产道、胎儿各种因素均正常的情况下,产妇受产时剧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情绪改变,使机体产生一系列变化,如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肺内气体交换不足,致使子宫缺氧收缩乏力,宫口扩张缓慢,胎先露下降受阻,产程延长出现胎儿窘迫.我院为了缩短产程,尽快结束分娩,采用了人工破膜扩张宫颈法,能迅速促进使宫口开全,胎先露下降,加速分娩,降低了手术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陈云华;谭建哲 刊期: 2006年第11期
胎儿胚胎时期心血管系统发生较早,胚胎心脏发育从第2周开始至第8周已基本完成.在此期间易受到遗传和环境等致畸因素的损害而造成心脏发育不良或畸形,但因胎儿血流动力学及解剖学特点,胎儿心血管畸形不易引起胎儿宫内死亡.其产前诊断率较低.我们从2001年11月~2006年3月对前来就诊的26652例孕妇的胎儿心脏进行了系统的筛查检测,发现胎儿有心脏疾病47例,对此做一分析研究,旨在提高产前对胎儿时期心脏疾病的诊断,达到优生优育目的.
作者:罗慧丽;岳慧新;段金玲;赵晶;叶春秀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夹层动脉瘤病情凶险,死亡率高,很多病人术前病情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而失去手术机会.通过术前严密的病情观察,有效的治疗和护理,为病人赢得了手术机会,提高了病人生存率.方法 经过控制高血压、镇痛、镇静、心理护理等措施,病情趋于稳定,安全渡过术前阶段.结果 本组24例病人安全接受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结论 术前病情的控制和稳定,赢得手术机会和获得手术成功的关键,有待于有效的护理措施的实施.
作者:王晓敏;朱丽美;马会民 刊期: 2006年第11期
四肢关节骨折利用其一般表现和特有体征结合X线检查绝大部分能够诊断清楚,但仍有一部分不完全性骨折、深部骨折、关节内骨折和小的撕脱性骨折通过X线检查也很难发现,以至于一部分患者漏诊,影响预后.笔者将2000年至今我院接诊的高度怀疑骨折但X线检查未发现的患者,及时进行了CT扫描,从而诊断为骨折的这些病例,进行整理总结如下:
作者:阮珍义;陈卫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中多见的恶性肿瘤,早期发现和及时正确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笔者收集了19例经临床和手术病理证实的膀胱癌患者的CT资料,探讨多种扫描方法对其的诊断价值.
作者:于卫中;杨建秀;周相臣;李国岩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放腹水静脉补充白蛋白联合腹腔注射多巴胺、速尿在治疗顽固性肝硬化腹水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5例顽固性肝硬化腹水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放腹水静脉补充白蛋白联合腹腔注射多巴胺、速尿治疗,评价其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有效33例,总有效率94.29%,对比单纯放腹水静脉补充白蛋白治疗26例,有效16例,总有效率61.54%,两组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两组治疗后血肌酐亦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放腹水静脉补充白蛋白联合腹腔注射多巴胺、速尿治疗顽固性肝硬化腹水见效快,简便,适宜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陈双利 刊期: 2006年第11期
随着全国新生儿急救事业的不断发展,NICU的建立,设备的引进,抢救技术的改进,呼吸机在越来越多的医院新生儿科得到广泛应用,它是危重儿抢救治疗的重要手段,可抢救患儿的生命,但使用不当可引起致病性的打击和不良的后遗问题.我院2000年初引进新型新生儿专用呼吸机科迪娜抢救各种危重症患儿600例,抢救成功率达95%.现就我院机械通气的几种重症患儿的应用体会归纳如下:
作者:黄国盛;廖燕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总结腹部外伤的诊断与经验教训.方法 对我院1994~2005年收治258例腹部外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非手术治疗16例,剖腹探查手术242例,治愈251例(97.29),死亡7例(2.71%).死亡原因为术后再出血致严重失血性休克.结论 腹部外伤表现复杂,正确无误的诊断、认真的科学态度是减少合并症与死亡率,提高救治效果的关键.
作者:姜杰;尹京燮;许清一 刊期: 2006年第11期
肝内胆管细胞癌临床较少见,有关文献报道不多,笔者收集了8例经临床手术病理确诊的肝内胆管细胞癌病人的CT资料,探讨其CT表现,以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
作者:于卫中;杨建秀;丛振杰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总结胸腔镜胸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经验.方法 1996年8月~2003年12月,全麻、支气管双腔插管下完成胸腔镜胸交感神经干切断术46例,术中采用电凝毁损双侧第二交感神经节.结果 39例术后手汗立即消失,5例手汗减少,2例一侧失败,3例一侧复发.结论 胸腔镜胸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是治疗手汗症的有效的微创治疗手段,其手术技巧和解剖定位是治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杨莉萍 刊期: 200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