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压缩骨折

郭庆新

关键词:跟骨, 骨折, 内固定, 开放复位
摘要:目的 探讨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并总结其经验.方法 对23例患者26足跟骨关节内骨折进行开放复位,并运用松质骨螺钉和可塑形钢板等进行内固定,其中9例一期植骨.随访6~4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5个月.结果 Maryland Foot Score评价系统评价术后功能:优9,良13,可3,差1例;优良率为86.2%.结论 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满意.骨折治疗的关键是尽可能恢复跟距关节面的适应性和跟骨的正常解剖形态,围手术期的正确处理也非常重要.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应用显微外科做输卵管结扎术后复通术25例体会

    绝育手术是计划生育的重要措施,而复育术是保证计划生育有效进行的另一种手段,近年来要求复育术的病人不断增加,我站于2000年1月至2006年1月共做输卵管结扎术后复通术25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于天瑜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跟骨慢性骨髓炎的手术治疗

    不论血源性或外伤性所致的慢性跟骨髓炎都是一种非常难治愈的疾病,病史10-20年是经常见到的.研究该病病理就能知识其特征,跟骨为:①终的主要负重骨,病骨经常处于带病工作状态.②跟骨多为松质骨,炎症易扩散整个跟骨,难于局限于某小范围.③跟骨处于肢体末端,血供应差,可供转移的软组织少,术后需要良好血供的软组织覆盖时往往有困难.

    作者:江灏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浅谈护士长的管理艺术

    护理管理不仅有科学性还有艺术性.作为病区的护士长,既是病区护理技术的领头人,又是病区管理的责任者,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病区的护理质量.笔者就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向各位同仁交流探讨.

    作者:刘素芬;尹桂荣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86例临床分析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妊娠中晚期肝内胆汁淤积致使皮肤瘙痒、肝功能异常为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对孕妇预后良好,对胎儿有不良影响,可致早产、胎儿窘迫、胎死宫内等合并症,使围产儿病率及围产儿死亡率均增加.产科医师近年对本病日趋重视.笔者总结我院近两年资料完整的86例ICP加以分析.

    作者:王慧;唐军琴;王军梅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用office办公软件中的excel制作满意度调查和护理质量分析半自动汇总表

    护理质量检查汇总和满意度调查汇总表,如果不做任何计算分析,直观性和对临床的指导性差,难以起到质量检查反馈和满意度调查应有的效果.手工计算的计算量庞大,计算周期长.我院用excel制作自动汇总表格,能够客观地反映调查和检查的结果,直接发现问题所在.虽不可能与专用软件相媲美,但它不需要购买,易于推广使用,在条件不具备时,可以提前进行计算机管理.这种方法的缺点是,需要计算机处理时,对操作者的要求较高,人员培训难;不过,在电脑知识广泛普及的今天,这个困难容易克服.

    作者:周鹭;梁慧萍;姚怡;王芳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临床疗效观察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为我院2001年9月至2005年9月收治的101例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诊断依据及临床分度根据1996年杭州会议制定的标准.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治疗组51例,对照组50例,两组病例均符合以下条件:①生后24小时内入院的新生儿;②有宫内窘迫或窒息史;③有意识障碍(过度兴奋,嗜睡,昏迷)原始反射减弱,消失或发生惊厥,肌张力减低松弛,前囟张力增高,伴发尖叫等;④生后4~7天头颅CT检查异常.治疗组中度32例,重度19例,对照组中度31例,重度19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出生体重、病情程度、母亲年龄、父母文化程度和职业分布,家庭经济和结构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作者:荣久莉;王艳焕;陈淑红;刘文杰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微波消解-缝管捕集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西洋参中痕量铅

    采用微波消解法对西洋参进行了处理.利用缝式石英管原子捕集技术结合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了西洋参中的痕量铅,线性范围为0~50μg/L,检出限为8.6mg/Kg,相对标准偏差为1.76%~2.18%,回收率为97.4%~102.1%.其灵敏度比普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提高27.6倍.

    作者:朱伟军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新生儿颅内出血58例总结分析

    新生儿颅内出血(ICH)是新生儿期主要死因之一[1].据报道,新生儿死亡原因分析中,颅内出血占12%~19%[2],存活者也往往有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给患儿和家属造成极大的痛苦,可见预防和治疗新生儿颅内出血是新生儿临床的重要课题.我院自1997年1月至2005年12月共收治新生儿颅内出血58例,现报告分析如下.

    作者:范年;巴哈提古丽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二维超声心动图诊断二尖瓣腱索断裂的初步探讨

    目的 及时作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为病人提示瓣膜置换术的有利时机.方法 使用ATL超四超声诊断仪,3.0MHz,扇形探头.仰卧位.常规左室长轴切面(二维),M型取样为二尖瓣腱索水平.结果 切面见二尖瓣前瓣运动活跃,呈连枷样改变.M型见二尖瓣前叶震颤,左房内见腱索回声.结论 二尖瓣腱索断裂临床上极易与风湿性心脏病相混淆,及时作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为病人提示瓣膜置换术的有利时机;以此,进一步证实了二维超声心动图对心脏瓣膜病变诊断的可靠性及准确性.

    作者:黄爱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深静脉穿刺置管在血液净化中的应用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4年7月至2006年8月行深静脉穿刺置血液透析导管138例,其中颈内静脉65例,锁骨下静脉26例,股静脉47例;男性55例,女性83例;年龄小的12岁,大的85岁.

    作者:田世川;杨海蓉;张燕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100例新型动脉血气针的应用体会

    血气分析是综合反映呼吸生理功能的重要指标,是唯一可靠的诊断低氧血症和酸碱平衡的判断程度的指标,能准确检测到动脉血中氧、二氧化碳分压、酸碱度、pH值、实际碳酸氢和剩余碱等[1].血气分析标本采集的快速与准确,不但可以减少病人的痛苦,节约时间,也可帮助医生及时准确地判断病情,采用进一步的治疗,因此是我科广泛应用于心肺疾患引起的呼衰、心衰等的治疗手段,是临床诊断、抢救、用药的重要依据.[2]目前,我院使用了一种由上海勇煜贸易有限公司代理的美国卫特新动脉血气针进行动脉血气的采样,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昌雪娟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发挥医院群团组织作用扎实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这是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得出的一条重要的历史经验.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提出,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青、妇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的思想政治工作体制,从而在深化改革、加速医院发展的进程中,使医院能够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针对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和特点,发挥党、政、工、青、妇的群团力量,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研究.

    作者:马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静滴促肝细胞生长素出现过敏性休克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44岁,工人,因乙醇性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于2006年4月8日12:30分入院.查生命体征正常,皮肤巩膜中度黄疸、心肺正常、肝大压痛、少量腹水;B超:肝功能均提示乙醇性肝硬化.给水溶性维生素针、丹参针及促肝细胞生长素针分组输液治疗,14~20分给缓慢静滴促肝细胞生长素80mg+10%GS 250ml时,1分钟患者诉胸闷弊气、咳嗽、咽痒,查颜面微红,予调慢滴速,2分钟后患者出现口唇发绀、颜面苍白,胸闷、气促加重,查T:36.8℃、P:110次/分、R:25次/分、BP:60/40mmHg.考虑过敏性休克,立即停用本品,给吸氧、皮下注射肾上腺素针1mg、非那根25mg肌注、静推50%GS 10ml+10%葡萄糖酸钙10ml、静滴氢化可的松针200mg+10%GS、多巴胺20mg+5%GNS 250ml.经以上处理,患者2小时后症状缓解.

    作者:李正勇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1996~2004年郑州市先天性脑积水发生率动态变化分析

    目的 了解1996~2004年郑州市先天性脑积水发生率的动态变化.方法 采用全市出生缺陷监测网资料,分析我市先天性脑积水发生率的变化趋势.结果 九年中我市先天性脑积水平均发生率为5.61/万,其中城镇为4.36/万,农村为9.24/万.1996~2004年农村先天性脑积水的发生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城镇及全市先天性脑积水的发生率无明显的下降趋势.结论 1996~2004年农村先天性脑积水的发生率有明显下降趋势.

    作者:崔玲;周秀萍;崔予琳;张富青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并寒冷损伤综合征发病因素探讨

    我院自1995年2月至2005年8月收治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96例,其中合并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29例,患病率为30.21%,现就发病有关因素探讨如下:

    作者:刘伟;迟景涛;张乐华;韩梅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癌痛护理评估和社会心理干预技术

    疼痛是癌症患者常见又难忍受的症状之一.由于对疼痛估计不足,处理疼痛知识不够及病人不愿报告疼痛,在很多医院对疼痛的评估没有成为护理工作常规.而对癌痛的护理干预措施也不够重视,致很多患者疼痛未能得到有效控制.通过评估疼痛原因,采取有效缓解疼痛的护理措施,对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尤为重要.

    作者:杜玲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针吸细胞学在乳腺肿块诊断中的应用浅析

    乳腺疾病多表现为乳腺肿块.目前乳腺肿块的定性诊断方法很多,乳腺肿块针吸细胞学检查(FNAC)是一种利用活检针或注射器对乳腺肿块进行细胞病理学检查的方法.FNAC对乳腺肿块的定性诊断以及治疗方案的确定具有独特价值.目前,FNAC已成为重要的乳腺肿块辅助诊断方法.

    作者:李启生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预防麦氏切口感染18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综合措施预防麦氏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 对2001年8月~2006年8月我院收治的186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采取综合措施预防麦氏切口感染的感染率为0.54%,明显低于单一措施的效果.结论 采取综合措施是预防麦氏切口感染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照海;姬丽萍;刘建新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关于护理队伍中增设男护士的建议

    我国的医学历史源远流长,曾折射着光辉的里程,医疗队伍和护理队伍的建设和发展也有着漫长的足迹,当今医疗和护理队伍也正一路雄风,然而,在护理队伍中人员的配备仍然存在着不适应临床需求的遗憾,提出这个大胆的构想和尝试:护理队伍中必须增设部分男护士.

    作者:冯胜萍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左旋咪唑治疗复发性尖锐湿疣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分析左旋咪唑治疗复发性尖锐湿疣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60例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用10%足叶草酯酊外涂处理疣体,观察组在去除疣体的基础上口服左旋咪唑50mg/次,3次/日,口服3日停4日为一疗程,连续4个疗程.治疗前后观察植物血凝素刺激淋巴细胞转移试验(PHA-LTT)和活性玫瑰花环试验(ART)人体细胞免疫功能指标、自觉症状、疣体情况、药物的毒副作用.结果 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治疗前后副作用无差异,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观察组LTT、ART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人体细胞免疫功能明显增强.结论 左旋咪哗治疗复发性尖锐湿疣用药简单、费用经济、不良反应轻、病人顺应性好、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温怀学;徐公元;罗思权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