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预防麦氏切口感染186例临床分析

王照海;姬丽萍;刘建新

关键词:预防, 麦氏切口, 感染
摘要:目的 探讨综合措施预防麦氏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 对2001年8月~2006年8月我院收治的186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采取综合措施预防麦氏切口感染的感染率为0.54%,明显低于单一措施的效果.结论 采取综合措施是预防麦氏切口感染的有效方法.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Leep刀治疗慢性宫颈炎163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Leep刀治疗慢性宫颈炎病人1632例,其中958例行宫颈炎性病灶消融术,511例行宫颈环切术,1632例行宫颈切术.结果 手术时间、术中、术后血量大的为宫颈锥切组,其次是宫颈环切组,再次为病灶消融术组.结论 Leep刀是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适当的操作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刘娟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老年人115例处方用药调查

    随着全球人口平均期望寿命的延长,老年人的医疗保健已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同时医疗费用的增长,包括对药物的利用和依赖的研究,也成为日趋严重的全球性问题,其中药品费用是主要推动因素.目前,我国药品费用的增长同样成为社会经济的沉重负担,而药品的不合理使用导致药源性疾病和不良反应的频频发生也是其重要原因.我门诊和住院患者以年老病人居多,为了保证合理用药,提示医生注意用药的有效、安全、经济,笔者对115例次老人的出院带药处方进行了调查.

    作者:曹鹏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86例临床分析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妊娠中晚期肝内胆汁淤积致使皮肤瘙痒、肝功能异常为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对孕妇预后良好,对胎儿有不良影响,可致早产、胎儿窘迫、胎死宫内等合并症,使围产儿病率及围产儿死亡率均增加.产科医师近年对本病日趋重视.笔者总结我院近两年资料完整的86例ICP加以分析.

    作者:王慧;唐军琴;王军梅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如何护理体外冲击波碎石的患者

    体外冲击碎石机治疗尿路结石具有创伤小、费用低、治疗效果好、并发症少等优点从而广泛应用于临床,尿路结石是泌尿系统的常见病之一,国外统计,在发达国家其发病率在成人人群中为2%~3%.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和碎石机性能的改进,体外冲击波碎石的适应证不断扩大,从单纯的肾结石到输尿管、膀胱结石,从单侧单发到双侧双发,从小的结石到大结石、鹿角状结石,都取得了较理想的治疗果.总结体外冲击波碎石泌尿系结石833例,治愈率96%,效果良好,做好护理工作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碎石的成功率,根据结石的不同,不断改进操作使治疗更为理想,使体外冲击波碎石日趋完善.

    作者:李翠霞;倪银娥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地塞米松在预防产后出血中的探讨

    近年来,我院在剖宫产术前常规肌注地塞米松5mg,以防羊水栓塞,但同时却发现应用地塞米松后,产后出血却大大减少,尤其是术后2小时内失血量较单用催产素明显减少,现报道如下:

    作者:崔广树;吴琳霞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运用PDCA循环法开展手术访视

    新的护理理念确定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开展新业务新技术的同时,更应注重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及人员素质,使病人得到优质的、全程的医疗护理服务.手术访视工作的开展,充分体现了人文护理.我科在2005年7月起运用PDCA循环法进行手术访视工作质量控制,提高了访视工作质量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陈捷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丙泊酚芬太尼合剂在辅助硬膜外麻醉中的应用

    笔者比较了丙泊酚芬太尼合剂和氟哌利多芬太尼合剂用于硬膜外麻醉中的辅助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薇薇;王东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褥疮的预防与护理

    褥疮是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受到障碍,不能适当供给皮肤和皮下组织所需营养,以致局部组织失去正常功能而形成溃烂和坏死.

    作者:张继春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单纯性肠系膜撕裂伤14例回顾性分析

    本组选择我院2001年3月至2005年10月腹部闭合性损伤病例中,经过手术治疗证实为单纯性肠系膜撕裂伤病例,共14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李应军;谷印堂;卓浩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老药治疗婴幼儿腹泻及饮食禁忌

    秋季是婴幼儿腹泻的高发季节,婴幼儿腹泻主要由轮状病毒引起,临床多采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治疗.笔者参考国内近年来文献报道,就一些药物在秋季婴幼儿腹泻中应用并取得良好疗效的作一综述.

    作者:张红波;梁桂兰;张娟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我院普外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 从药物经济学角度分析我院普外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为普外科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2005年1~10月普外科出院病历428份,调查抗菌药的使用情况,计算DDDs和药物利用指数(DUI)值.结果 428份出院病历中,392份使用抗菌药物,共计6类25种.包括β-内酰胺类(15种)、喹诺酮类(4种)、林可霉素类(1种)、氨基糖甙类(4种)、四环素类(1种)、硝基咪唑类(1种).抗菌药物的用量排序,以头孢菌素类居首,林可霉素类次之,喹诺酮类第3,这3类药物费用占抗菌药总费用的74.6%.结论 我院普外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但应注意联合用药中药物的相互作用.

    作者:黎康发;李芳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防治早产儿感染疗效观察

    早产儿由于免疫力低下,易于感染,是其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而防治早立儿的感染对降低其死亡率具有深远的意义,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具有防治感染的良好效果.笔者观察我科一年来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防治早立儿感染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燕;李霞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应用显微外科做输卵管结扎术后复通术25例体会

    绝育手术是计划生育的重要措施,而复育术是保证计划生育有效进行的另一种手段,近年来要求复育术的病人不断增加,我站于2000年1月至2006年1月共做输卵管结扎术后复通术25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于天瑜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产前子痫的护理

    子痫大部分发生于产前,为妊高症的严重阶段,其特征为高血压、蛋白尿、水肿,严重时出现胸闷、头痛、视力障碍,甚至抽搐昏迷,是产科的急症、重症,如不及时救治,可因此而危及母婴的生命.故提高护士对产前子痫的临床护理水平,加强产前检查及健康宣教对保证母婴安全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利育兰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肺炎性假瘤的X线和CT表现

    肺炎性假瘤多发于肺实质内,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多缺乏特异性,与肺癌鉴别困难.1 临床资料本组9例肺炎性假瘤均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病理确诊.男5例,女4例,年龄19~72岁,平均52岁.临床症状表现为咳嗽、咳痰8例,1例无明显症状,3例有发热史.曾经X线摄片和CT检查.CT检查包括平扫和增强.

    作者:翟学君;于卫中;杨建秀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乙肝70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通过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对70例慢性乙型肝炎(慢性迁延型肝炎和慢性活动型肝炎)进行90~120天治疗后的疗效分析.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为95.71%,HBsAg转阴率为35.71%,无效4.29%.结论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效果肯定.

    作者:方欣;阮班钧;梅光桥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前庭大腺脓肿手术切口改良后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前庭大腺脓肿手术切口改良后效果.方法 对28例前庭大腺脓肿患者,脓肿切口改为小切口腓脓.结果 效果良好,术后未再产生新的脓肿.结论 前庭大腺脓肿改为小切口排脓,对患者损伤小,切口愈合快,康复后切口部位美观、无明显痕迹.

    作者:毛开奇;陈素贤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自拟烧烫伤散治疗烫火烧伤68例

    烧烫伤是由于热力(火焰、灼热的气体、液体或固体)、电能、化学物质、放射线等引起的一种损伤,是临床的一种常见病.自1995年以来我们应用自配的烧烫伤散治疗各种烫火烧伤,疗程短,效果佳.现介绍如下.

    作者:傅渊;黄光明;刘晚英;谢玲;陈辉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用office办公软件中的excel制作满意度调查和护理质量分析半自动汇总表

    护理质量检查汇总和满意度调查汇总表,如果不做任何计算分析,直观性和对临床的指导性差,难以起到质量检查反馈和满意度调查应有的效果.手工计算的计算量庞大,计算周期长.我院用excel制作自动汇总表格,能够客观地反映调查和检查的结果,直接发现问题所在.虽不可能与专用软件相媲美,但它不需要购买,易于推广使用,在条件不具备时,可以提前进行计算机管理.这种方法的缺点是,需要计算机处理时,对操作者的要求较高,人员培训难;不过,在电脑知识广泛普及的今天,这个困难容易克服.

    作者:周鹭;梁慧萍;姚怡;王芳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腺样体增生谨防误诊鼻咽癌

    鼻咽癌与腺样体增生虽是两个不同的病种,但都好侵犯鼻咽腔的顶后壁,CT都表现为鼻咽顶后壁软组织增厚,对于初接触影像的同志来讲,一时疏忽会引起误诊.

    作者:阮锦荣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