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肺炎性假瘤的X线和CT表现

翟学君;于卫中;杨建秀

关键词:肺炎性假瘤, 临床资料, 影像学表现, 症状表现, 手术病理, 检查, 穿刺活检, 病理确诊, 特异性, 肺实质, 增强, 平扫, 年龄, 咳痰, 咳嗽, 鉴别, 肺癌, 发热
摘要:肺炎性假瘤多发于肺实质内,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多缺乏特异性,与肺癌鉴别困难.1 临床资料本组9例肺炎性假瘤均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病理确诊.男5例,女4例,年龄19~72岁,平均52岁.临床症状表现为咳嗽、咳痰8例,1例无明显症状,3例有发热史.曾经X线摄片和CT检查.CT检查包括平扫和增强.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口外弓推磨牙向远中的临床探讨

    安氏Ⅱ1类错骑牙合形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磨牙远中关系,上前牙唇倾前突,前牙深覆盖.矫治方法依据错牙合畸形的轻重及形成的机制分拔牙与不拔牙两种情况.口外弓推磨牙向远中是采用不拔牙治疗该病的方法之一,只要掌握好适应证,可取得较好的预期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喻丽君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颈外静脉采血的新方法

    目的 提高患儿静脉采血成功率.方法 常规体位摆放,将注射器原针头更换为7号头皮静脉针,以利固定.抽血时,使静脉充盈,可顺利收取血标本.结果 通过对528例患儿采用此方法进行颈外静脉采血,一次成功率达到100%.结论 提高了颈外静脉采血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了采血时间,减少了护士工作量.

    作者:王丽;王炜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乙肝70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通过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对70例慢性乙型肝炎(慢性迁延型肝炎和慢性活动型肝炎)进行90~120天治疗后的疗效分析.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为95.71%,HBsAg转阴率为35.71%,无效4.29%.结论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效果肯定.

    作者:方欣;阮班钧;梅光桥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目的 报道骶管注射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和经验.方法 采用骶管注射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18例,按Greenough和Fraser[1]等设计的下腰痛疗效结果评分表对治疗后下腰痛患者功能状态进行评估.结果 经2~6个月随访,优75例,良29例,一般3例,差11例,优良率为88.1%.其中17例在快速注射过程中出现头昏、耳鸣、恶心等不适,停止注射后很快消失.1例出现月经紊乱,治疗结束后恢复正常.结论 骶管注射疗法是目前临床上广为应用的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方法,操作简单、痛苦小、起效快、疗程短、费用低,安全可靠,适应症选择正确,可以取得满意效果,适于基层医院及门诊治疗.

    作者:常峰;宋洁富;苏云星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58例消化性溃疡体会

    目的 探讨消化性溃疡的较佳治疗方法.方法 笔者将116例经胃镜诊断为消化溃疡(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口服洛赛克20mg,每早空服1次,口服果胶铋胶囊100mg,每天4次,连服6周,口服庆大霉素缓释片40mg,每天2次,阿莫西林胶囊0.5,每日4次,连用2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中药方剂治疗.6周结束后作胃镜复查并作尿素酶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统计学方法采用X2检验.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合并症好转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幽门螺杆菌转阴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具有疗效高、无明显副作用、复发率低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谢胜平;凌向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的防治探讨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并发症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方式.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本院从2002年11月至2006年5月行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例,共计427例.结果 胆管损伤3例,胆管残端瘘1例,术后腹腔内出血1例.结论 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时中转开腹,规范手术操作是预防LC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孙弢;张长洲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头孢噻肟钠致过敏反应1例

    患者,男,16岁,以前无药物过敏史.因包皮环切术后,遵医嘱作头孢噻肟钠皮试,20分钟后观察皮试结果为阴性.给予0.9%生理盐水100ml加头孢噻肟钠4g静脉滴注.在滴注过程中和结束后,病员未诉特殊不适.约6小时后患者全身皮肤出现皮疹,恶心、呕吐胃内容物一次,面部潮红,继而感胸闷,呼吸困难.立即给予氧气吸入3升/分,并给予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加地塞米松20mg静脉滴注后,病员症状逐渐缓解,24小时后皮疹消退.

    作者:李娟;肖翠蓉;江洪军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86例临床分析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妊娠中晚期肝内胆汁淤积致使皮肤瘙痒、肝功能异常为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对孕妇预后良好,对胎儿有不良影响,可致早产、胎儿窘迫、胎死宫内等合并症,使围产儿病率及围产儿死亡率均增加.产科医师近年对本病日趋重视.笔者总结我院近两年资料完整的86例ICP加以分析.

    作者:王慧;唐军琴;王军梅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补足血钾以预防室颤的重要性探讨

    低血钾可影响心肌的除极、复极,显著降低心肌的稳定性,易致严重心律失常,如恶性室早、严重Q-T延长、室速、室颤等,缺血缺氧或各种中毒受损的心肌尤易发生,这些,现已逐渐引起临床医师注意,但重视的程度远远不够.在目前这种严峻的医疗环境下,无论从关爱病人生命还是从保护医务人员自己出发,采取尽可能多的方法预防病人猝死显得尤其重要.

    作者:黄刚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酷似脑血管病低血糖症误诊32例分析

    目的 及早了解糖尿病低血糖对中枢神经系统改变,减少误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2.2月~2006.2月江苏泰兴市第二人民医院106例糖尿病病人血糖变化的临床资料.结果 药物性低血糖占糖尿病病人总数30.31%,究其原因与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降糖药物排泄慢有关,老年人并发症、合并症多,作用强而大的降糖药物未必适宜老年人,确诊低血糖要靠快速血糖仪检测.结论 糖尿病病人血糖低至0.4~2.8mmol/L时可引起低血糖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如意识障碍、肢体偏瘫、面瘫、舌瘫,只要及时治疗,病人症状恢复较快.

    作者:陆中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丙泊酚芬太尼合剂在辅助硬膜外麻醉中的应用

    笔者比较了丙泊酚芬太尼合剂和氟哌利多芬太尼合剂用于硬膜外麻醉中的辅助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薇薇;王东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100例血脂中甘油三酯、尿素氮结果分析

    2006年5月我院对法院100名法官进行体检,其中作了血脂、尿素氮检查.1 资料和方法100名法官,清晨空腹抽血,血脂、尿素氮检查为基础材料.血脂中甘油三酯、尿素氮检查项目、方法及样品检测要求:①甘油三脂(GPO-PAP);②尿素氮(速率法).所用仪器为意大利的Liasys

    作者:刘贵珍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血氧饱和度监测在神经外科病人中的应用及护理

    血氧饱和度测定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无创伤性连续的经皮监测血氧水平的手段,它能很直观而准确地反映缺氧情况,对指导临床氧疗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对颅脑损伤病人,可根据监测的血氧饱和度值,及时有效的给氧,从而避免因缺氧而加重脑水肿和脑损伤,对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治疗效果起着积极的作用.现将血氧饱和度监测在神经外科病人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任俊翠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广西河池宜州市壮族青年人胃癌20例胃镜检查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我市壮族青年人胃癌的临床及内境特点以提高早期诊断.方法 回顾分析20例经内镜及病理证实的青年人胃癌.结果 20例均为进展期胃癌,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好发部位以胃窦为主(50%),镜下形态以肿块浸润型为主(80%),病理主要为低分化型腺癌(80%).结论 青年人胃癌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恶性程度高,应力争早期诊断

    作者:卢森强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睾丸去神经支配诱发生殖细胞凋亡与FAS基因表达

    目的 研究切除精索神经对睾丸生殖细胞凋亡及FAS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6)、精索上神经切除组(n=6)、精索下神经切除组(n=6).解剖显微镜下建立睾丸去神经支配大鼠模型,于术后1个月分别采用脱氧核搪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UTP的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和SP免疫组化法观察睾丸生殖细胞凋亡与睾丸组织中FAS蛋白的表达.结果 术后1个月各手术组大鼠睾丸组织中大量Leydig细胞和精原细胞发生凋亡,Leydig细胞Fas蛋白表达显著升高.结论 精索神经对Leydig细胞和精原细胞的生存具有重要意义,Fas基因参与对睾丸去神经支配诱发Leydig细胞凋亡过程的调控.

    作者:龚永光;张炜;顾民;殷长军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乙型肝炎饮食护理

    我国是肝炎发病高发地区之一,严重危害人民的健康,据调查发现,肝炎患者的比例是1/10,10个人当中就有一个是肝病患者或携带者.目前对于肝病来说,没有特殊的治疗药物及治疗措拖,因此,肝病患者除精神、药物和动静结合的体疗外,基本的需要就是饮食调理.在目前世界上尚无肯定有效治愈乙肝药物的情况下,饮食更显重要,如饮食恰当,就能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忽视将加重病情,甚至会危及生命.

    作者:张春玲;莫美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并寒冷损伤综合征发病因素探讨

    我院自1995年2月至2005年8月收治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96例,其中合并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29例,患病率为30.21%,现就发病有关因素探讨如下:

    作者:刘伟;迟景涛;张乐华;韩梅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星状神经阻滞综合治疗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障碍

    目的 探讨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障碍的治疗.方法 19例创伤后慢性顽固性疼痛、肌肉萎缩、皮肤粗糙患者,采用每周1次星状神经节阻滞及心理治疗,每日1次针灸、经皮神经电热刺激等物理治疗,同时配合口服镇痛药或抗抑郁性药物,1个月为一个疗程,长5个疗程.结果 疗效显著4例(21%),有效7例(36.8%),无效5例(26.3%),放弃治疗3例(15.7%).结论 由于该病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病史长短、创伤程度、交感神经损伤程度、患者心理因素等不同,疗程不同.单一治疗手段效果欠佳,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综合治疗有一定效果,还需进一步观察研究.

    作者:刘安林;黄波;姚虹;陈爱文;李胜利;林小玲;黄梅平;仇武君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小剂量尿激酶合用纳洛酮治疗进展性脑梗死46例分析

    早期或超早期静脉溶栓是治疗脑梗死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能降低患者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由于多种原因,大多数患者入院时错过了佳溶栓时间,针对此,我科2002年~2004年选择病程6~24h的脑梗死患者46例,以小剂量尿激酶(UK)合用纳洛酮进行探索性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牛亚飞;程乾;池泳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不同介入方法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初步比较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割(切割术)、等离子刀装置髓核消融(消融术)、臭氧注射溶核术和胶原酶盘外溶核术对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对常规保守治疗无效的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组进行205例次经皮穿刺椎间盘切割、110例次等离子射频髓核消融、285例次臭氧注射和50例次胶原酶盘外溶核治疗,术后卧床休息1~3天并对症处理,术后1周和3月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各种介入治疗的时间均不超过45分钟,臭氧注射短,切割术费时长.三个月时的有效率切割术为84.8%,射频消融术为88.8%,臭氧溶核术为90.8%,胶原酶溶核为88%.并发症发生率切割术为2%,射频消融术为1%,臭氧溶核术为1%,胶原酶溶核术为2%.结论 经皮穿刺椎间盘介入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具有损伤轻微、手术时间短和疗效显著的优点,严格选择适应证、手术前后积极的综合处理可以明显提高疗效.

    作者:徐霖;李小力;周选民;杨守俊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