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产前子痫的护理

利育兰

关键词:产前子痫
摘要:子痫大部分发生于产前,为妊高症的严重阶段,其特征为高血压、蛋白尿、水肿,严重时出现胸闷、头痛、视力障碍,甚至抽搐昏迷,是产科的急症、重症,如不及时救治,可因此而危及母婴的生命.故提高护士对产前子痫的临床护理水平,加强产前检查及健康宣教对保证母婴安全有重要的意义.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人115例处方用药调查

    随着全球人口平均期望寿命的延长,老年人的医疗保健已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同时医疗费用的增长,包括对药物的利用和依赖的研究,也成为日趋严重的全球性问题,其中药品费用是主要推动因素.目前,我国药品费用的增长同样成为社会经济的沉重负担,而药品的不合理使用导致药源性疾病和不良反应的频频发生也是其重要原因.我门诊和住院患者以年老病人居多,为了保证合理用药,提示医生注意用药的有效、安全、经济,笔者对115例次老人的出院带药处方进行了调查.

    作者:曹鹏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安福隆注射后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对策

    安福隆,即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其副作用大,疗程长,患者不能坚持治疗.由责任护士负责,通过对30例使用安福隆的患者进行连续追踪观察,将其主要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症状进行相应护理,使患者痛苦减轻到低程度,并结合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作者:杨维梅;赵青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Leep刀治疗慢性宫颈炎163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Leep刀治疗慢性宫颈炎病人1632例,其中958例行宫颈炎性病灶消融术,511例行宫颈环切术,1632例行宫颈切术.结果 手术时间、术中、术后血量大的为宫颈锥切组,其次是宫颈环切组,再次为病灶消融术组.结论 Leep刀是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适当的操作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刘娟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乙肝70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通过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对70例慢性乙型肝炎(慢性迁延型肝炎和慢性活动型肝炎)进行90~120天治疗后的疗效分析.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为95.71%,HBsAg转阴率为35.71%,无效4.29%.结论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效果肯定.

    作者:方欣;阮班钧;梅光桥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283例糖尿病患者围术期麻醉处理体会

    目的 提高对糖尿病的认识,加强术中管理,增强此类患者的麻醉和手术安全性.方法 总结283例合并糖尿病行择期手术的病例,体会对其麻醉期的管理、血糖监控和处理.结果 所有手术过程顺利,麻醉平稳,患者均安全返回病房.结论 为提高糖尿病患者围术期安全性,应完善术前准备、严密监测和处理术中血糖变化,大限度地减轻手术应激引起的代谢紊乱.

    作者:马存苟;王义钢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压缩骨折

    目的 探讨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并总结其经验.方法 对23例患者26足跟骨关节内骨折进行开放复位,并运用松质骨螺钉和可塑形钢板等进行内固定,其中9例一期植骨.随访6~4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5个月.结果 Maryland Foot Score评价系统评价术后功能:优9,良13,可3,差1例;优良率为86.2%.结论 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满意.骨折治疗的关键是尽可能恢复跟距关节面的适应性和跟骨的正常解剖形态,围手术期的正确处理也非常重要.

    作者:郭庆新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血液灌流透析抢救重度甲氨磷中毒病人的护理

    1 临床资料本组5例病人,男2例,女3例,年龄26~42岁,均为口服甲胺磷剧毒药物自杀行为所致,服药量25~150ml,就诊时间在30min~6h内,均符合重度中毒标准[1].入院时5例患者处于不同程度昏迷状态,出现呼吸抑制,2例自主呼吸消失,经洗胃、解毒、补液、保持气道通畅等对症治疗,即给予血液灌流透析.抢救结果:治愈出院4例,死亡1例.

    作者:梁茹;赖彩琴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心房纤颤并发肱动脉栓塞手术病人的护理

    1 临床资料我院自1998.1~2006.1共收治心房纤颤并发肱动脉栓塞病人19人,其中冠心病病史16人,风湿性心脏病史3人,入院后均在臂丛麻醉下行肱动脉栓塞栓子摘除术,术后经消炎、抗凝、扩张血管及对症治疗,均治愈出院.

    作者:修焕娟;付桂卿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口腔颌面部急性感染的严重并发症

    口腔颌面部急性感染是临床常见疾病,有可能发生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我科自1995年1月~2004年10月共收治重型口腔颌面部急性感染224例,其中发生严重并发症者53例,占23.66%,死亡7例,占并发症的13.2%.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伍民诚;宁鸿雁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我院普外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 从药物经济学角度分析我院普外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为普外科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2005年1~10月普外科出院病历428份,调查抗菌药的使用情况,计算DDDs和药物利用指数(DUI)值.结果 428份出院病历中,392份使用抗菌药物,共计6类25种.包括β-内酰胺类(15种)、喹诺酮类(4种)、林可霉素类(1种)、氨基糖甙类(4种)、四环素类(1种)、硝基咪唑类(1种).抗菌药物的用量排序,以头孢菌素类居首,林可霉素类次之,喹诺酮类第3,这3类药物费用占抗菌药总费用的74.6%.结论 我院普外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但应注意联合用药中药物的相互作用.

    作者:黎康发;李芳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与护理

    目的 了解骨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加强护理管理,预防手术切口感染.方法 对我院骨科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住的骨科手术住院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论 在日常护理工作中,骨科手术后伤口感染是多个环节、多种因素引起的,针对各个环节上的各种因素,术前做好预防,术后做好护理工作,采取一系列护理措施,使手术后伤口感染率明显下降,促进手术切口的早日愈合.

    作者:王卫兵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浅谈护士与病人如何进行语言沟通

    护士是病人的守护神,护士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病人的康复.身为一名护士,不但要懂得护理学、医学、心理学等有关知识,还要注意语言的表达艺术.护士应掌握如何运用语言、语气、语调,做到说话和气,态度热忱,以诚相待.

    作者:孙萍;张红彤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严重多发伤中膀胱破裂的诊治(附31例报告)

    目的 探讨严重多发伤中膀胱破裂的诊治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21例严重多发伤病例膀胱破裂的临床资料.结果 31例膀胱破裂均为严重多发伤病例,30例行膀胱修补术,其中合并后尿道断裂2例同时行尿道会师术,其他相关科室手术22例,27例抢救成功,恢复排尿.1例术前死亡,2例术后死亡,死亡病例均死于严重颅脑损伤和严重骨盆骨折出血休克.结论 膀胱灌注试验辅以床边膀胱逆行造影检查是严重多发伤病例膀胱破裂的主要诊断方法,确诊后宜及早手术,不适合非手术治疗.

    作者:邵雪峰;蒋挺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用office办公软件中的excel制作满意度调查和护理质量分析半自动汇总表

    护理质量检查汇总和满意度调查汇总表,如果不做任何计算分析,直观性和对临床的指导性差,难以起到质量检查反馈和满意度调查应有的效果.手工计算的计算量庞大,计算周期长.我院用excel制作自动汇总表格,能够客观地反映调查和检查的结果,直接发现问题所在.虽不可能与专用软件相媲美,但它不需要购买,易于推广使用,在条件不具备时,可以提前进行计算机管理.这种方法的缺点是,需要计算机处理时,对操作者的要求较高,人员培训难;不过,在电脑知识广泛普及的今天,这个困难容易克服.

    作者:周鹭;梁慧萍;姚怡;王芳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冰袋的革新与制作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根据液态乙醇在零下117℃以上不会结冰的原理,设计、制作了一系列大小不一的冰袋,临床使用时方便、快捷,使用效果很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熊玉敏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坚固内固定治疗颌骨骨折的临床探讨

    目的 总结应用坚固内固定技术治疗56例颌面部骨折的经验.方法 对颌骨骨折进行开放复位,骨折断端坚固内固定,部分患者辅以颌间牵引.结果 56例坚固内固定患者,有52例术后咬合关系及面部形态、功能均恢复较好,占94.6%.结论 坚固内固定作为治疗颌面部骨折的一种方法,弥补了钢丝内固定或闭合复位、颌间牵引固定等方法的不足,缩短了疗程,疗效满意.

    作者:林智勇;李湘南;温鸿丘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胎膜早破与难产、母儿并发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胎膜早破与难产及母儿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对800例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产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型,其中胎膜早破100例与胎膜未破700例作对照组.结果 在一般处理方法相同的条件下,胎膜早破组的剖宫产率、早产率、母儿并发症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感染程度与破膜时间有关,破膜距妊娠结束时间与母儿并发症如产褥病率、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关系密切.

    作者:周冬香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1例心脏呼吸骤停10分钟患者成功复苏的护理体会

    心肺复苏是急救医学的核心技术,在复苏过程和复苏成功后的护理配合对患者抢救成功率和功能恢复有着重要的意义.现就我科成功抢救1例心脏呼吸骤停10分钟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张旺琼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100例新型动脉血气针的应用体会

    血气分析是综合反映呼吸生理功能的重要指标,是唯一可靠的诊断低氧血症和酸碱平衡的判断程度的指标,能准确检测到动脉血中氧、二氧化碳分压、酸碱度、pH值、实际碳酸氢和剩余碱等[1].血气分析标本采集的快速与准确,不但可以减少病人的痛苦,节约时间,也可帮助医生及时准确地判断病情,采用进一步的治疗,因此是我科广泛应用于心肺疾患引起的呼衰、心衰等的治疗手段,是临床诊断、抢救、用药的重要依据.[2]目前,我院使用了一种由上海勇煜贸易有限公司代理的美国卫特新动脉血气针进行动脉血气的采样,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昌雪娟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静脉输液拔针按压方法之我见

    根据临床静脉输液拔针按压实际情况提出可行的操作方法,充分利用护士工作时间,既指导病人及家属掌握拔针按压方法,增长知识,提高自理能力,又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沈翠娥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