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书立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和对医院感染认识的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关注.严格的自我保护不仅是医护人员免遭疾病的侵袭和危险因素的伤害,同时与减少医院内交叉感染,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密切相关.我院是一家三级乙等医院,在1992年设立血液透析室,有血液透析机20台,每年可完成6700余人次,血透室护士工作量大,连续工作时间长,急诊多,任务重,精神压力大,如何对威胁自身健康的生物、心理、机械性因素进行自我防护,将职业危害降到低,这是我们工作中伴随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笔者叙述了我科近三年来,如何在治疗患者的同时,针对各种情况,防止造成对护士治病的后果所采取和应用的各种措施.
作者:陈丽云;施素华;许树根;梁萌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在一般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硝酸甘油注射液及生脉注射液治疗老年慢性肺心病并心力衰竭32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王昌金;袁建喜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在稽留流产刮宫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86例子宫大小相当于12孕周以内的稽留流产需刮宫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刮宫手术,术前两天空腹分次口服米非司酮150mg,第三天施行手术前2~3小时,空腹口服或阴道后穹隆放置米索前列醇0.6mg,观察子宫颈松弛扩张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全身情况.结果 86例受术者子宫颈明显松弛扩张,易于手术操作,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全身情况无变化.结论 稽留流产实施刮宫手术前口服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或阴道放置)可明显松弛扩张子宫颈,增强子宫收缩,有利于手术操作,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病人痛苦小,并发症及后遗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宜芹;宋小晶 刊期: 2006年第09期
1临床资料我院每年开展妇科门诊手术麻醉3000余例,一般选择静脉麻醉,过去少部分未满意禁食的患者曾采用监护麻醉(神经安定+局部浸润麻醉),其中术后有2例发生锥体外系反应.例1,女,24岁,宫内孕6周,拟行无痛人流术.例2,女,41岁,月经量异常增多,拟行宫腔镜检查.两者均为ASA Ⅰ级,进食不足4小时.静注氟哌利多2.5mg、芬太尼0.1mg,待患者入睡后辅以宫颈注射1%利多卡因2ml,行人工流产术和宫腔镜检查,手术顺利.术后患者呈嗜睡状,静注纳洛酮0.2mg,待清醒后送观察室留观,2小时后自行离院.例1当晚深夜出现斜颈,后颈背部肌肉紧张,头部不由自主摇摆,双眼球定向障碍,意识清醒,难以入睡,于次日6Am来我院复诊.例2次日出现焦虑,不能安静,无法自控的来回走动,遂入院诊查.两例查体:Bp、R、P、SpO2均正常,无病理征.考虑为氟哌利多引发的锥体外系反应.处理:静注2mg力月西.患者入睡,30分钟后清醒,症状消失.
作者:高建新;缪丹;樊育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常见的代谢性疾病,我国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西方化的趋向,年龄的老化,使其患病率在近十多年来急剧上升.糖尿病已成为当代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一个重要的医学课题和公共健康问题[1].由于老年人的生理特点,长期糖尿病可引起多个系统器官的慢性并发症,导致多器官功能减退和衰竭,成为致残、病死的主要原因.笔者回顾总结2000年6月~2006年6月我科收治的1749病例中1120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袁桂兰 刊期: 2006年第09期
上消化道出血是内科学常见急症,常由于消化道大失血引起急性周围循环衰竭导致失血性休克而危及生命.笔者针对消化道出血这一特点,对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艳霞;刘秀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处理及操作技巧对手术安全的意义.方法 89例均经B超检查确诊,有合并症者62例,同一患者并存2种疾病者36例.术前综合评估病人脏器功能,结合病史及病人身体状况拟定出合理的预防和治疗方案,酌情采取急诊手术或病情平稳后择期手术.结果 顺利完成手术84例,其中急诊手术48例,延时手术41例.中转开腹5例,平均手术时间53分钟.无手术死亡及胆管损伤.平均住院时间3.8天.结论 LC适于老年胆囊切除患者.
作者:井晓亮;李万义;闫振;闫波 刊期: 2006年第09期
产房是孕产妇集中分娩及治疗的地方,特殊人群的集中,排泄物、分泌物的污染,以及侵入性操作技术的应用,使产房院内感染率明显增高.产房作为医院Ⅱ类环境,如何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成为产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产房的医院感染率降低,是大限度降低院内感染的重要途径之一.现就产房医院感染的发生和预防进行探讨.
作者:田阿红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减轻长期化疗患者静脉穿刺时的痛苦,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 观察组50例穿刺时用5号半头皮钢针以≤15角度选择手背静脉进针,不使用止血带,手自然放松;对照组50例选用7号头皮钢针,选择手背静脉,按常规穿刺方法进针,比较两组间一针穿刺成功率和静滴过程中外渗现象.结果 观察组穿刺一针成功率为47例,占94%,对照组一针穿刺成功率为40例,占80%.结论 采用小针头小角度进针,不使用止血带,手自然放松,一针穿刺成功率可明显提高,而且静滴过程中外渗现象显著减少.
作者:王颖霞;张冉 刊期: 2006年第09期
为了了解我站供浆员接受乙肝疫苗全程免疫后获得表面抗体情况,笔者系统统计并分析本站2001年1月份至12月份所作的3625名接受乙肝疫苗全程免疫的供浆员血清中的乙肝表面抗体效价进行了测定,详细报道如下.
作者:吴琼晟;尹兴德;高茜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电击是指一定强度的电流通过人体时,造成机体的损伤及功能障碍,电流通过人体可引起全身性损伤和局限性损伤,严重者可导致呼吸心跳停止.
作者:曾翠 刊期: 2006年第09期
本文对10例误诊为急性阑尾炎进行了术后反思,指出医生先入为主、主观臆断、临床经验不足以及工作不细致、过分依赖医技检查结果是造成误诊的主要原因.
作者:覃福星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医院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意识形态的两种表现方式,同属于上层建筑,都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在当前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探讨和认识医院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发挥医院文化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补充作用,对于更有效、更充分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对于医院的建设发展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纪翠萍 刊期: 2006年第09期
通过对介入治疗肺癌患者术后并发脊髓损伤的分析,认为术中应加强药物灌注的监护,尽量做到导管的超选择,灌注前略低浓度造影剂试注观察,避开可疑脊髓走向血管等预防措施的综合应用,就能减少脊髓损伤情况的发生,提高介入治疗成功率.
作者:刘冠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感染是糖尿病(DM)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现通过对我院2000年10月~2003年12月住院的糖尿病患者合并感染的情况进行分析,分析其临床特点如下:
作者:崔鸿铭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方法 采用抽样调查方法对石嘴山市公共场所单位的公共用品用具消毒质量进行调查;用品用具细菌学检测.结果 在53家公共场所单位中,有80%的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不懂用品用具的洗刷、消毒、保管等卫生知识,且保洁措施不全.用品用具的总合格率为71.87%.结论 应加强公共场所用品用具消毒卫生管理工作.
作者:孙东芳;马建淮 刊期: 2006年第09期
从计算机药库管理、药房管理、制剂管理、药品采购综合管理系统四个方面介绍计算机网络在医院药剂科的应用.旨在使计算机网络在药剂科充分发挥作用,从而提高药剂科各部门的工作效率,使科室管理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
作者:陈姝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对农十师幼儿园儿童龋齿患病情况进行调查,提出防龋措施.方法 对2000年~2005年儿童体检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岁组儿童患龋率有所下降,患龋率随年龄增加而递增,6岁组患龋率高,各年龄组龋均6年来呈下降趋势.结论 十师儿童龋齿发病率较高,严重危害儿童的身体健康.预防龋齿应采取综合措施.
作者:王勇;文琴音;李燕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对1534人次的健康体检结果的分析,了解其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通过统计,2006年上半年体检的1534人次疾病检出率男性前5位是:高脂血症、前列腺增生症、脂肪肝、乙肝、胆囊结石;女性前5位是:妇科炎症、高脂血症、乙肝、脂肪肝、胆囊结石.高脂血症、脂肪肝等病的发病率较高并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 加强人们的健康教育,重视健康体检,对防治常见病及慢性病,改善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菊 刊期: 2006年第09期
1临床资料患者,女,38岁,2005年11月12日下午17:00于医务室在左上臂三角肌内注射流行性感冒裂解疫苗0.5ml,1h后周身出现皮疹伴瘙痒,急来医务室就诊.查患者神志清楚,双上肢和胸部皮肤可见散在的大小不等的鲜红色风团.约5min后患者出现恶心、头昏、乏力、心悸、面色苍白,BP 60/40mmHg(1mmHg=0.133kPa)、HR 98次/min,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
作者:罗军 刊期: 200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