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腰椎压缩性骨折非手术治疗的护理

郑仙凤

关键词:腰椎压缩性骨折, 非手术治疗, 护理措施, 护理不当, 临床, 患者, 残疾, 病人
摘要:腰椎压缩性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多见,如护理不当将给患者带来终生的残疾.仅2004~2005两年时间我科就收治了该类病人34例.我科针对该病的特点制订护理措施,通过综合护理收到较好的效果.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

    目的 观察抗生素加内服中成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 将8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青霉素800万单位加氨苄青霉素5克加入0.9%生理盐水500毫升中静脉点滴,0.5%甲硝唑200毫升静脉点滴.每日一次7天为一疗程,连用3个疗程.治疗组加内服中成药.结果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达100%.治愈率达95%,且P<0.05.结论 西药加中成药治疗慢性盆腔炎有显著临床疗效.

    作者:张霞;胡志方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无应激试验及宫缩应激试验的联合应用预测围生儿结局

    目的 探讨胎心监护仪无应激试验(NST)及宫缩应激试验(CST)的联合应用来预测围生儿结局的临床价值.方法 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2002年1月至2004年1月将186例NST检测异常孕妇分为两组,即高危妊娠组和正常妊娠组,进一步行宫缩应激试验(CST).结果 高危妊娠组围生儿预后不良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NST异常及CST阳性者及时终止妊娠(1~2天)围生儿预后不良发生率明显低于3~7d后分娩者.结论 NST检查异常者进一步CST试验,若CST试验阴性者可以无需过早干预妊娠,动态观察.若CST试验阳性者宜尽早终止妊娠,避免围生儿预后不良.

    作者:李军霞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多体位DSA检查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DSA多角度投照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本文对我院收治的15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用岛津MH-200S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分别行双侧颈内动脉、椎动脉正侧位、正汤氏位、反汤氏位、双斜30°~45°正汤反汤氏位造影.结果 用以上位置造影均能准确的把血管弯折与动脉瘤鉴别开来,清晰显示暴露出瘤体、瘤颈与载瘤动脉的关系并测量其大小.结论 多体位投照对颅内动脉瘤的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动脉瘤瘤体、瘤颈形态及载瘤动脉关系,为临床及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提供更为准确的参考.

    作者:谢海富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糖尿病足的护理体会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的严重并发症,致残率高,病程长,加强糖尿病知识教育及正确的护理,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匡静芳;李春燕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方法的改革与研究

    <中医基础理论>(以下简称<中基>)是一门基础学科,更是学习中医学入门课程,其内容主要阐述了人体生理、病理、病因以及疾病的防治原则等基本理论知识.但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原有的<中基>教学模式已暴露出许多不足之处.<中基>作为一门基础课,其理论性、叙述性的特征较强,以往的教学方法多以传统的口述为主,在课程讲授中容易出现枯燥、单调和生硬,不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极为不利.因此笔者认为<中基>的教学方法亟待改革,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多种教学手段,如实验、幻灯、投影、录像等有机同步结合,使得在同一节课内,学生们能从多角度、多途径获取大量的信息,使学生能充分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优化教学全过程,并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现将多种教学手段(以下简称多媒体教学)的设计和实施简述如下:

    作者:段连英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加强过程质控,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临床教学是整个医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可分为教学准备过程、教学实施过程、教学质量评估过程.在临床教学管理上引进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分析教学过程,实施过程预防,建立并不断完善质控体系,加强过程质控,及时反馈信息,可以不断提升临床教学质量.

    作者:何振华;袁满红;张秀峰;何涛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提高科主任素质与医院管理

    科室是综合性医院为病员服务的基本单位,科主任是做好科室工作的保障.因此,科主任素质的高低与医院管理水平密切相关.充分发挥科室的医疗服务职能,做好教学和科研工作是搞好医院管理的关键.

    作者:魏成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风湿性主动脉瓣、二尖瓣及三尖瓣联合病变的外科护理

    目的 分析风湿性主动脉瓣、二尖瓣与三尖瓣联合瓣膜病变的外科治疗及术后护理结果.方法 自2001年7月~2005年8月,对72例风湿性主动脉瓣、二尖瓣与三尖瓣联合瓣膜病变的患者,施行适宜的三尖瓣手术方式及正确的围手术期护理.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3例(死亡率4.29%),其余患者临床恢复满意.结论 对于多瓣膜联合病变的患者,施行适宜的三尖瓣手术方式和正确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提高疗效,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范永英;龚秀荣;单忠贵;范钦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2型糖尿病60例疗效观察

    卫生部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已由1980年的0.67%上升到目前的3.2%左右,因此对糖尿病的治疗,是目前一项重要的课题,对60例糖尿病,特别是2型糖尿病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空腹血糖平均降低幅度为34.9%,餐后2小时血糖平均降低幅度为46%,糖化血红蛋白平均降低幅度为22.3%,血压及男、女体重指数也有相应的降低.

    作者:贾东;李周萍;张君曼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浅议微生物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目的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法 在微生物学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课外活动中实施创新能力的培养.结果 改变教育观,在微生物学理论、实验、课外活动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结论 在微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实施素质教育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刘萍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他汀类药物治疗左心室肥厚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阿乐(国产阿托伐他汀)和舒降之(辛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左室肥厚的作用.方法 左右心室肥大病例88例,分为2组.治疗组口服阿乐或舒降之20mg/d,对照组常规用药.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分别做心脏B型超声检查,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后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 两组治疗前LVMI无明显变化(138.5±7.8 VS 137.9±12.3,P=0.2)治疗3个月后有明显差异.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减轻(126.1±13 VS 132±16,P<0.05).结论 他汀能进一步减轻心肌重量.

    作者:刘学英;张贵山;张鸿雁;母文利;李素娟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血痹宁胶囊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血痹宁胶囊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DPN)加用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DPN患者采用随机法分成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DPN的常规治疗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痹宁胶囊治疗(每次三粒,每日三次),并分别在治疗后8W、16W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肝、肾功能和空腹血糖以及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情况和临床耐受性.结果 观察16W后提示血痹宁胶囊治疗组对改善DPN患者的肢体疼痛、发凉,感觉异常和/或减退的临床症状的总有效率为97.1%,较对照组88.2%有显著差异(P<0.05),对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率为85.3%,较对照组76.5%亦有显著差异(P<0.05),血痹宁胶囊对血糖和肝肾功能、血、尿常规无明显影响.结论 血痹宁胶囊对改善DPN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明显的疗效,而且可以改善病变神经的传导速度,有良好的耐受性,是治疗DPN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张爱旗;苑凤未;陈旭梅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子宫肌瘤合并双胎妊娠并发急性羊水过多1例

    1临床资料患者,39岁G5P1,子宫肌瘤病史三年,末次月经2005年11月17日.停经后23天出现头晕,恶心,偶有进食后呕吐,孕4个月时初感胎动;因子宫增大大于孕周,做B超示双胎妊娠未发现异常,半个月前突然食欲增强,一周前开始食量减少,且腹部增大明显,皮肤呈针刺样疼痛,5天前体重增加3000g,急查B超示羊水平段19.3cm,子宫左前壁下段肌瘤,约5.6cm ×5.6cm × 3.7cm,血运不丰富,为明确羊水过多原因于4月16日去北京某医院就诊,当日17:00突然阴道流水,北京未做处理.

    作者:刘玉红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手指血管神经皮岛修复7例8指手指缺损

    目的 寻找对手指软组织缺损修复的可靠新方法.方法 1999年9月~2002年12月,采用手指血管神经皮岛修复指端及指腹软组织缺损7例8指.结果 7例8指皮瓣全部成活,皮瓣大面积2.8cm×2.5cm,小2.0cm×1.5cm,皮瓣感觉恢复佳,外形良好,无一例发生坏死.结论 手指血管神经皮岛是采用中指或环指尺侧血管神经岛状皮瓣转移,尽可能保留手指的长度及外形,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重建伤指的感觉功能.

    作者:钱春华;张玮;姜笃银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浅谈血液净化中心新护士临床带教的体会

    血液净化中心新护士指的是从参加工作起到满两年工龄的护士.由于新学员对医院环境不熟悉,业务不熟练,而且血液净化中心跟临床的病房操作程序相差很大,对消毒隔离无法作到理论联系实际,针对新学员在临床工作中的问题,如何帮助她们尽快的适应新环境,尽快的担当起血液净化中心的角色,我们采取了多形式的临床带教实践,充分激发新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专科护理的能力.通过一段时间的带教实践,体会到掌握学员的心理状态,高度重视消毒隔离制度和掌握血液净化中心的基本操作是血液净化中心带教的关键.

    作者:何英;丁晓仙;朱丽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颅脑损伤中应激性溃疡的治疗体会

    目的 总结分析颅脑损伤中应激性溃疡的特点、治疗.方法 回顾2001年2月~2004年4月对45例颅脑损伤病例,通过临床表现、出血情况及防治办法、治疗预后做出分析总结.结果 45例病人中,41例痊愈,其中手术3例,死亡4例.结论 预防是治疗应激性溃疡理想的方法.

    作者:伊险峰;马秀峰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地塞米松抑制舒芬太尼鞘内注射皮肤瘙痒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预先注射地塞米松对腰硬联合分娩镇痛(CSEA)舒芬太尼鞘内注射皮肤瘙痒的影响,评价地塞米松的合理用药剂量.方法 ASA Ⅰ~Ⅱ级,无麻醉和产科禁忌的实施CSEA分娩镇痛足月初产妇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Ⅰ、试验组Ⅱ和试验组Ⅲ(n=50).三组分别于实施分娩镇痛前10分钟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ml、地塞米松5mg、地塞米松10mg.全部病例镇痛模式为舒芬太尼5ug单次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40ug+1%罗派卡因10ml用生理盐水混合液100ml按5ml·h-1硬膜外连续用药,PCA量2ml·次-1,锁定时间为15分钟.观察记录所有产妇瘙痒发生率及瘙痒程度,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试验组Ⅱ、组Ⅲ瘙痒发生率为(8%、6%),程度以轻、中度为主(6%、6%);对照组瘙痒发生率为32%,以重度为主(22%),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Ⅲ恶心呕吐、会阴部瘙痒发生率稍高.结论 预先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mg能有效抑制舒芬太尼鞘内注射引起的皮肤瘙痒,且并发症少,更适于临床应用.

    作者:程翔;徐公元;王志强;陈勤广;莫小善;房丽丽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鼻出血的临床体会

    鼻出血是耳鼻喉科的常见急症,60%的人一生中均发生过鼻出血,发病率占耳鼻喉科门诊的3%(季节不同,发病率也不一样).鼻出血可由局部及全身疾病引起.局部原因包括外伤、肿瘤等;全身因素有急性传染病、高血压动脉硬化、血液病、维生素缺乏等.另有很多病因不明的鼻出血.根据中医理论,鼻出血多为肺经实热、胃火亢盛、肝火上逆、热邪迫血妄行所致.我院近几年来收治鼻出血60例,其中除8例因鼻外伤、鼻腔肿瘤及血液病等原因引起的鼻出血外,其余52例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临床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潘淑霞;赵淼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口服地塞米松预防根管治疗期间急症

    笔者将80例患有牙髓坏死和慢性根尖周炎者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常规根管预备、消毒、充填对两组患牙进行治疗,同时给予实验组口腔地塞米松每次1.5mg,每日3次,共3天,对照组未服药,结果表明,口服地塞米松组根管治疗期间急症的发作例数明显少于未服药组(P<0.05).

    作者:曹云飞;张大林;刘兴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自拟参蒲汤辨证治疗流产后余血不尽37例

    目的 探讨参蒲汤辨证治疗流产后余血不尽的疗效.方法 对37例余血不尽患者用参蒲汤辨证治疗.结果 随访28例均余血止,无不良反应.结论 参蒲汤辨证治疗流产后余血不尽疗效确切.

    作者:毛开奇;陈素贤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