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筋膜内子宫全切术45例临床观察

肖豪

关键词:筋膜内, 子宫全切术, 子宫良性病变
摘要:目的 探讨筋膜内子宫全切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90例因子宫良性病变而需行子宫全切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施行筋膜内子宫全切术以及传统的经腹子宫全切术.对比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筋膜内子宫全切术较传统方法手术创伤相对较小,术中出血较少,手术时间缩短,术后恢复快.结论 筋膜内子宫全切术安全、实用,可提高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广泛应用于子宫良性病变的手术治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微波治疗鼻中隔利特尔区鼻出血

    对于顽固、严重的利特尔出血,常规前鼻孔填塞,有时不能完全止血,且由于鼻腔填塞进一步损伤或加重,鼻中隔的粘膜的糜烂使病人增加痛苦.我院采用鼻中隔粘膜下,微波治疗利特尔区鼻出血,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李泽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截源改道切开挂线根治高位复杂性肛瘘57例

    采用切开挂线截源改道术治疗57例高位复杂性肛瘘,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35例,女22例.年龄16~65岁,病程2个月至15年.瘘道呈全马蹄型15例,半马蹄型18例,多发3例,属前位者3例,后位者54例,内口分布在截石位6点47例,5点4例,7点3例,1点1例,11点2例.

    作者:韩宇科;王凭;胡敏;荆大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凝聚胺法测定血清中免疫性血型抗体的方法学研究

    目的 探索凝聚胺在检测免疫性血型抗体的应用,建立一种测定血清中免疫性血型抗体的新方法.方法 通过实验研究建立测定血清中免疫性血型抗体的凝聚胺法,并将建立的聚胺法与抗人球蛋白法、微柱凝胶法进行对比试验.结果 凝聚胺法对抗A、抗BIgG抗体的检出率为25.8%,三种方法对免疫血性抗体的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对阴性、阳性标本的检测结果完全符合,结果重复性好.结论 凝聚胺法操作简便,敏感性高,结果重复性好,干扰因素少,可用于临床血清免疫性血型抗体的测定.

    作者:贾璋林;王伟婷;唐新春;廖春婵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方法的改革与研究

    <中医基础理论>(以下简称<中基>)是一门基础学科,更是学习中医学入门课程,其内容主要阐述了人体生理、病理、病因以及疾病的防治原则等基本理论知识.但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原有的<中基>教学模式已暴露出许多不足之处.<中基>作为一门基础课,其理论性、叙述性的特征较强,以往的教学方法多以传统的口述为主,在课程讲授中容易出现枯燥、单调和生硬,不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极为不利.因此笔者认为<中基>的教学方法亟待改革,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多种教学手段,如实验、幻灯、投影、录像等有机同步结合,使得在同一节课内,学生们能从多角度、多途径获取大量的信息,使学生能充分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优化教学全过程,并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现将多种教学手段(以下简称多媒体教学)的设计和实施简述如下:

    作者:段连英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桡动脉穿刺优于静脉穿刺采集新生儿血标本

    目的 探讨采集新生儿血标本更合适的途径.方法 选择2004年全年住院的新生患儿375例,分为两组,2004年6月以前为静脉组共202人,2004年6月以后为桡动脉组共173人.采用同一抗凝剂的试管,将两组的穿刺后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桡动脉穿刺和静脉穿刺的结果有显著差异.结论 采用桡动脉穿刺采集新生儿血标本效果好,值得推广.

    作者:谢素贞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鼻骨CR放大摄影术诊断鼻骨骨折的价值

    我院于2005年12月~2006年1月应用鼻骨CR放大摄影术26例,现介绍如下:

    作者:靳玉普;靳文德;康华东;高荣华;冯国良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老年男性病人留置尿管型号选择的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避免老年男性病人留置尿管尿液外渗的护理方法.方法 将40例老年男性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留置尿管时选用18~20号一次性气囊尿管,对照组选用16号.结果 2组疗效观察,实验组尿液外渗现象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 老年男性病人留置尿管时选择18~20号气囊尿管,适当增加尿管插入深度,可有效避免尿液外渗情况发生.

    作者:黄萍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非手术疗法治疗外伤性脾破裂体会——附82例报告

    目的 为探讨外伤性脾破裂非手术治疗保脾临床实用性.方法 笔者从本院近十年外伤性脾破裂的病例中随机抽取资料完整且经一年随访非手术治疗的82例作为分析对象.结果 本组病例82例,其中男性68例(82.9%),女性14例(17.1%).机动车肇事59例(72%);堕落伤17例(20.7%);拳击伤6例(7.3%).经临床体征、B超及CT扫描证实为脾破裂,为浅表的脾实质破裂,脾周及盆腔有少量积液,按外科学分类为I级脾破裂者为本组治疗对象.经绝对卧床静养1周、禁食、持续胃肠减压、给予止血药、抗生素、静脉高营养.保守治疗1周后临床症状消失,B超复查腹腔渗液完全吸收,半月后治愈出院.3个月后恢复体力劳动,观察一年无异常表现.结论 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保守疗法治疗脾破裂,免除切脾是完全可行的.

    作者:张世英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ICU 36例农药中毒致呼吸衰竭临床分析与对策

    目的 研究基层农药中毒致呼吸衰竭的原因并致力改变现状.方法 收集我院2000年1月~2005年12月ICU农药中毒致呼吸衰竭患者36例诊疗全程资料进行临床分析并采取措施.结果 呼吸衰竭的主要原因是院前抢救不力及与治疗期长短有关,应规范治疗.结论 提出机械通气的对策.

    作者:梁爱军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进展

    虽然非药物方式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例如射频消融根治房室结构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折返速(室速),埋藏式自动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可显著改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后,但是,心房颤动的射频导管消融疗效不确切,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射频导管消融成功率低或即使接受了ICD治疗也需要长期服药.因此,抗心律失常药物仍然是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主线.

    作者:商延贞;袁建喜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烧伤粉治疗烧烫伤的疗效报告

    我院运用自拟方烧伤粉治疗烧烫伤82例,收到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82例病人中,男性48例,占58.54%,女性36例,占41.46%;成人46例,占56.1%,小儿36例,占43.9%;烧伤44例,占53.65%,烫伤38例,占46.35%;烧烫伤面积占50%~70%者7例,占8.54%,30%~40%者12例,占14.63%,15%~25%者24例,占29.27%,5%~10%者39例,占47.56%.烧烫伤深度Ⅰ°~浅Ⅱ°者52例,占63.41%,深Ⅱ°~Ⅲ°者30例,占36.59%.

    作者:秦绪福;秦洁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长期使用呼吸机患者停机时的护理

    对34例长期使用呼吸机患者停机时的临床护理进行总结,提出长期使用呼吸机患者需要一个逐步撤机的过程,把握停机原则,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可提高撤机的成功率.

    作者:冷亮;李冬梅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胆道手术中胆心反射的防治体会

    目的 探讨胆道手术中胆心反射的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16例胆道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胆心反射发生率与手术期限、手术方式、麻醉方式、术前ECG改变、胆囊床局部封闭、应用阿托品等因素有显著关系.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选择全麻、术中局部封闭及静注阿托品是预防胆心反射的有效措施.

    作者:林勇;罗建伟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的护理

    目的 探讨重症病人机械通气期间肠内营养(EN)的护理重点和减少并发症的方法.方法 对31例机械通气的重症患者进行肠内营养,重点做好预防食物的返流与误吸,及时处理胃潴留及腹泻,做好护理监测等工作.结果 无1例患者发生误服,26例成功脱机转出ICU,4例死亡,1例出院.结论 机械通气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期间,应积极预防胃肠道并发症,做好各个环节的监测与护理,可有效预防严重并发症,有利于早期脱机拔管.

    作者:勾芳;李冬梅;马敏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镇痛宁冲剂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疗效研究

    目的 观察镇痛宁冲剂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法将70例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医院自制制剂镇痛宁冲剂治疗,对照组采用镇脑宁胶囊治疗,两组用药一个月后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7.1%,对照组总有效率84.9%,两组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镇痛宁冲剂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薛庆林;刘冀清;余明;张玉珍;路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喜炎平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178例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喜炎平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 把350例符合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发病时间及对症治疗等方面基本相同,具有可比性,治疗组给喜炎平静滴,对照组给病毒唑静滴,用药时间均为3天.结果 使用同一疗效判定标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喜炎平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有疗效高、副作用小等优点.

    作者:尹小娟;张爱国;李双苗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二维超声心动图诊断心肌炎的探讨

    目的 探讨心肌炎的超声表现.方法 选用ATL超四二维超声诊断议,扇形探头,3.0MHz.取常规仰卧位,左室长轴切面.结果 测量右心室舒张期值为24mm~30.9mm不等.结论 二维超声心动图诊断心肌炎缺乏特异性,如发现原因不明右心室增大者,并结合心电图表现,应考虑心肌炎的可能性大.

    作者:黄爱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加强过程质控,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临床教学是整个医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可分为教学准备过程、教学实施过程、教学质量评估过程.在临床教学管理上引进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分析教学过程,实施过程预防,建立并不断完善质控体系,加强过程质控,及时反馈信息,可以不断提升临床教学质量.

    作者:何振华;袁满红;张秀峰;何涛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静脉输液外渗的预防与护理

    静脉输液是常用的一种给药途径.在输液过程中发生外渗,不仅给患者心理和生理带来伤痛,严重者将引发护患纠纷.因此,预防和护理输液外渗非常重要.笔者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王艳霞;刘秀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血痹宁胶囊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血痹宁胶囊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DPN)加用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DPN患者采用随机法分成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DPN的常规治疗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痹宁胶囊治疗(每次三粒,每日三次),并分别在治疗后8W、16W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肝、肾功能和空腹血糖以及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情况和临床耐受性.结果 观察16W后提示血痹宁胶囊治疗组对改善DPN患者的肢体疼痛、发凉,感觉异常和/或减退的临床症状的总有效率为97.1%,较对照组88.2%有显著差异(P<0.05),对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率为85.3%,较对照组76.5%亦有显著差异(P<0.05),血痹宁胶囊对血糖和肝肾功能、血、尿常规无明显影响.结论 血痹宁胶囊对改善DPN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明显的疗效,而且可以改善病变神经的传导速度,有良好的耐受性,是治疗DPN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张爱旗;苑凤未;陈旭梅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