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静脉滴注舒必利治疗躯体形式障碍临床分析

昝雪生

关键词:舒必利, 躯体形式障碍
摘要: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种过分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疾病占优势观念为特征的神经症.CCMD-3将躯体化障碍、疑病症、躯体形式的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等列入躯体形式障碍.常伴有明显的抑郁和焦虑,使用静脉滴注舒必利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新式剖宫产术娩头困难177例分析

    目的 探讨新式剖宫产术娩头困难的原因及处理方式.方法 收集我院2000年5月~2002年5月施行新式剖宫产术头位娩头困难17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新式剖宫产术娩头困难原因胎头高浮占25.4%、胎头深定占31.6%、巨大儿占13.6%、胎头过度仰伸占6.8%、麻醉不满意占14.1%、切口小占5.1%、原因不明占3.4%,上述因素可单独存在,或合并存在.发生新生儿轻度窒息12例,无重度窒息发生.结论 据麻醉情况选择腹壁切口方向;正确选择子宫切口位置;避免腹壁及子宫切口相对过小,子宫切口过小行子宫切口上缘多点斜竖剪开法;适时推压宫底;胎头深定先上提胎肩;避免枕后位取头等有助胎头娩出,值得推广.

    作者:黎春梅;董秋燕;张金云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干扰素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干扰素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的疗效.方法 两组均采用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a人血白细胞干扰素2~5万U/(kg.d)肌肉注射,每日1次.对照组加用病毒性10~15mg/(kg·d)静注,每日1次.结果 干扰素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达64%和92%,高于对照组的40%与70%,有非常显著差异(P<0.05).结论 干扰素治疗秋季腹泻效疗肯定,值得推广.

    作者:彭晖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1126例住院心脏病病人病因分析

    目的 回顾性分析1126例住院心脏病病人的病因,为今后防治工作提供初步依据.方法 收集2000年1月~2004年12月住我科的心脏病病人的病历资料,用回顾性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126例心脏病病人的病因分别是高心病(34.2%)、冠心病(18.0%)、肺心病(13.7%)、联合性心脏病(11.9%)、扩心病(7.8%)、风心病(5.8%)、退行性心脏瓣膜病(3.9%)、急性病毒性心肌炎(2.8%),先心病(1.9%).结论 今后防治工作重点在于实施有效的高血压病和冠心病的防治,还要重视慢性肺心病和风心病的防治.

    作者:罗明菊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萝卜汁治疗结肠疾病的研讨

    我院自2004年4月~2005年12月采用萝卜汁灌肠法,经临床验证158例,证明该疗法效果好,无副作用,方法简便.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尹涛;邢道花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38例,用药为疏血通注射液及常规治疗,对照组37例,用药为丹参注射液及常规治疗,治疗后两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用药14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4.7%)显著优于对照组(64.9%),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优于丹参注射液.

    作者:陈天佑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体会

    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常用、安全、固定性好的一种方法.特别是儿科输液,即使是患儿在清醒状态下,一般活动也不会影响连续输液,而且放置静脉留置针也方便可靠.笔者从事儿科工作20余年来,在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在小儿静脉穿刺方面,做到了心中有数,不仅是用手法穿刺,而且重要的是靠意念、用心去穿刺,做到游刃有余.现就穿刺体会介绍如下,供同仁们参考.

    作者:张增林;王彦阁;张燕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POME光治疗口腔溃疡36例

    口腔溃疡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常见病、多发病、自限性疾病.浅溃疡即使不经任何治疗,7~10天也可自愈,深溃疡可迁延一个月左右,口腔溃疡的另一个特点是疼痛剧烈,影响进食.

    作者:赵以梓;张文缓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缺血性心肌病的诊治现状

    随着冠心病患者生存率的提高,缺血性心肌病(Ischemic Cardiomyopathy,ICM)发病率亦逐年增多.目前尚缺乏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死亡率高,是临床医生面临的非常棘手的难题.现就ICM的诊治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汪丽;曹予中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郑州市2000~2004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趋势分析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衡量儿童生存状况的主要指标,为了解郑州市儿童保健工作情况并促进儿童保健工作进一步发展和加强,现将我市2000~2004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结果进行总结分析.

    作者:周秀萍;崔玲;崔豫琳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护理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系指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经抢救缓解后,在数天以至数周表现基本正常的间歇期后再次出现以痴呆为主的一组神经、精神症状.本病以老年人多见,具有发病急、恢复慢、并发症多、预后好四大特点.

    作者:赵沧海;郭颖兰;李建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糖尿病性眼肌麻痹35例分析

    我院自1989年7月~2005年10月收治以复视为主述并确诊为眼肌麻痹的病人中,有35例自述无糖尿病史,经全面检查,确诊为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现报告如下.

    作者:戈鲁;石义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三苯氧胺治疗乳腺增生193例分析

    乳腺增生病(HMG)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本病发病率高,居乳房病首位(约占乳房病的70%~75%),部分有发展为乳腺癌的危险性,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自1992年以来,应用三苯氧胺治疗本病收到一定的治疗效果,观总结如下:

    作者:曹洪超;王建国;陈艳红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侧方内括肌切开术加长效止痛剂治疗肛裂300例

    我院采用侧方内括肌切开术加长效止痛剂治疗肛裂300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许国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针药合用治疗顽固性失眠140例疗效观察

    失眠是指不易入睡或睡而不深,易惊醒,多见于神经衰弱.笔者近几年来通过临床观察发现,用酸枣仁汤加味配合针刺三阴交穴治疗顽固性失眠140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整理如下:

    作者:罗志青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产褥期预防药物的给药模式探讨

    目的 客观评价给药模式,探讨让产妇满意的具体给药方法.方法 将189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护患沟通,收集产妇预防药物需求信息,传递给医生再反馈产妇的医、护、患三者协商给药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给药方法.观察两组产妇对药物接受情况及疗效,获得数据列表分析.结果 两组医嘱开出率及有效率为均100%,产妇及家属药物接受率、满意率对照组较实验组低,消耗总金额、成本效果比比实验组高.结论 医护患三者协商给药方法能解决产妇预防药物的实际需求,提高满意率,符合医院优质化服务要求.

    作者:黎小红;黎文清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重症HIE病人的呼吸道护理体会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病,死亡率高也是新生儿致残的主要原因.1990年至2005年15年中我科收治重症HIE病人85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潘继燕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18例肠平滑肌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胃肠平滑肌肿瘤在我国文献中已有一些报告,但专门分析肠平滑肌肿瘤的报告尚少.现就临床特点、病理形态、诊断等问题进行探讨.

    作者:向圣友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跖跗关节骨折脱位27例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跖跗关节骨折脱位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27例(30足)跖跗关节骨折脱位患者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及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方法的治疗.结果 27例(30足)中,24例(27足)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y以上,优21足,良3足,差3足,优良率为88.9%,其中手术组优良率为90.1%,非手术组为86.3%.结论 跖跗关节骨折脱位需早期诊断及治疗,应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及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两种方法治疗,治疗效果均满意.

    作者:陈钢;陈永雄;杨世才;魏仲恩;吴增晖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转基因食品的生产及研究现状

    近几年,转基因技术已被许多国家广泛应用,我国是早开展基因研究的国家之一.至1999年,我国共有4种转基因作物进行中间实验,涉及作物11种.其中水稻、小麦、玉米、西红柿、白菜、甜瓜、香木瓜、花生和广藿香为转其因食品植物.49种进行环境释放,涉及10种作物,其中水稻、玉米、大豆、马玲薯、西红柿、甜椒和为转基因食品植物.

    作者:宋伟静;赵克华;姜琪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注射用硫酸长春新碱致皮肤溃烂1例报告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0岁,主因持续高热1周于2006年2月18日收住院.住院后骨髓穿刺报告为慢性白血病,给予化疗.化疗过程中应用阿糖胞苷0.1+胃复安10mg皮下注射,由于值班护士过度粗心,误将硫酸长春新碱2mg+胃复安10mg腹部皮下注射,当时患者即感觉注射部位疼痛难忍,以为是护士操作过快所造成的,未注意.时过一周后,发现腹部注射部位红、肿、痛、溃烂且有水泡、皮下肿块,直径达5cm×5cm.

    作者:贾月芹;蔡怡;杨会玲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