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慧琴
目的 探讨新式剖宫产术娩头困难的原因及处理方式.方法 收集我院2000年5月~2002年5月施行新式剖宫产术头位娩头困难17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新式剖宫产术娩头困难原因胎头高浮占25.4%、胎头深定占31.6%、巨大儿占13.6%、胎头过度仰伸占6.8%、麻醉不满意占14.1%、切口小占5.1%、原因不明占3.4%,上述因素可单独存在,或合并存在.发生新生儿轻度窒息12例,无重度窒息发生.结论 据麻醉情况选择腹壁切口方向;正确选择子宫切口位置;避免腹壁及子宫切口相对过小,子宫切口过小行子宫切口上缘多点斜竖剪开法;适时推压宫底;胎头深定先上提胎肩;避免枕后位取头等有助胎头娩出,值得推广.
作者:黎春梅;董秋燕;张金云 刊期: 2006年第07期
为改善农村医疗卫生状况,解决因病致贫现象,中央政府不断加大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管理,不断增加农民的医疗投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慢性病卡的办理,又是一项切实可行的方针政策.
作者:刘慧琴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笔者就急性心肌梗塞(AMI)并高血糖症导致病死率增高的有关问题探讨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00例AMI,男性73例,女性27例.年龄30~79岁.均有心电图的动态演变和心肌酶学改变.血糖均以入院后3天内水平为依据,AMI并血糖>7mmol/L者为高血糖组(A组),30例;AMI并血糖<7mmol/L者为非高血糖组(B组),70例.两组病例在年龄、梗塞部位与范围、病情轻重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
作者:张丽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阴道镜检查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阴道镜对248例疑有宫颈病变的患者,在阴道镜引导下行活检,将两种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阴道镜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敏感性91.0%,特异性83.8%.结论 阴道镜是很有价值的筛查手段,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宫颈活检,减少宫颈组织的创伤及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邱卫群;黎东秀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笔者近年来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急性乳房炎28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8例,均为哺乳期妇女,年龄24~32岁,产后4周内发病的19例,5~8周发病的6例,9~12周发病的3例.起病后1~2天来我院就诊的27例,1例于起病后第5天来我院就诊.所有患者皆作血常规检查,其白细胞计数均明显增高.
作者:罗园珍 刊期: 2006年第07期
肾病综合征是由肾内或肾外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功能损害的综合征,其临床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全身水肿及高脂血症.其膳食治疗的目的在于调整和控制膳食中蛋白蛋的质和量,预防和治疗尿毒症,治疗钠潴留引起的水肿、电解质紊乱,维持机体营养需要.现将营养膳食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牛庆花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少见部位异位妊娠的临床特征及误诊原因.方法 对2000年8月~2005年8月收治的28例少见部位异位妊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生率占同期异位妊娠4.67%,术前误诊率85.7%.所有患者均急诊剖腹探查,视术中情况行异住妊娠灶切除,必要时连同患侧附件甚至全子宫切除.结论 少见部位异住妊娠临床表现不典型,术前诊断较困难,一旦怀疑本病应及早手术探查明确诊断,冶疗效果好.
作者:陈丽君;陈忠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穴位注射结合中药口服治疗促进尺桡骨骨折愈合的的疗效.方法 单纯中药口服126例为对照组,穴位注射丹参注射液结合中药口服126例为治疗组.结果 治疗组优良率、总有效率为913%、100%,对照组分别为714%、857%,经x2检验,分别为P<005或P<001.结论 穴位注射结合中药口服对尺桡骨骨折愈合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孙涛;杨圣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脾脏外伤一经诊断为脾破裂,大都需要急诊手术治疗.传统手术方式拟行脾切除术,合并其他脏器损伤辅以相应的手术方式.本文收治50例脾脏外伤,其中8例合并其他脏器损伤,术式选择:尽量保留脾脏,行脾部分切除或行脾组织移植术,保留脾功能,疗效满意.
作者:李生学;余东;林增煙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 从心电图及超声方面评价补阳还五汤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按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常规综合治疗(包括吸氧、卧床、静脉使用硝酸甘油、溶栓,口服肠溶阿司匹林、倍他乐克、开搏同、调脂药,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等);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补阳还五汤(黄芪、当归、川穹、桃仁、红花、赤芍、地龙等组成)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心电图ST段变化和心脏超声方面: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左室短轴缩短率(FS)、射血分数(EF)以及E/A比值的变化.结果 两组心电图比较:总有效率:治疗组92.5%,对照组67.5%,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两组心脏超声:CO、LVEF、E/A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FS、CI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补阳还五汤可显著改善心肌缺血和左室功能.
作者:王学福 刊期: 2006年第07期
自2001年2月开始用地塞米松上颌结节封闭治疗常年性鼻炎,收到满意的效果.对初治疗的38例进行了3年以上的追踪观察,报道如下:
作者:邱泽选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情况,以指导抗生素的使用.方法 采用无菌操作吸取176例患儿咽喉深部痰液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痰培养阳性94例,检出率为53.4%,其中大肠埃希氏菌20例,肺炎克雷伯菌19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3例,流感嗜血杆菌13例,粘质沙雷式菌10例,其它包括副流感嗜血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产气肠杆菌等19例.革兰氏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高度敏感,对阿莫西林、庆大霉素耐药.革兰氏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高度敏感,对青霉素耐药.结论 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为小儿肺炎的主要病原菌,其中大肠埃希氏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对多种药物不敏感,应据药敏合理选用抗生素治疗.
作者:李晶 刊期: 2006年第07期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的道德观念和道德选择已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医疗卫生队伍,使卫生行业作风建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当前,医药购销中的不正之风、个别医务人员重利轻德收受红包、少数医务人员服务态度差,对病人生冷硬顶、部分医院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出现乱收费、大处方、滥检查等现象,已成为影响医疗单位形象的重要因素,也成为社会和老百姓普遍关心的一个热点难点问题.如何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卫生行业中的不正之风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医疗单位自身发展所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作者:宋岩 刊期: 2006年第07期
为了适应现代图书馆管理模式的转变和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图书馆馆员应该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专业素质、文化素质、信息素质、身心素质与职业形象.
作者:艾红冰 刊期: 2006年第07期
1临床资料从我科2004~2005年收治糖尿病患者中选择40例,其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50~78岁,平均61.32岁.空腹血糖12.7~22.3mmol/L,病史2.5~9.0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及心理反应.
作者:刘凤芹;高靳珩;赵继红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青少年上消化道穿孔病因及治疗方法,预防青少年上消化道穿孔发生.方法 回顾24例青少年上消化道穿孔的治疗,并根据术中所见分析致上消化道穿孔的病因.结果 消化性溃疡致穿孔20例,异物致穿孔1例,药物致穿孔各2例,肠道蠕虫致穿孔1例;手术治疗或条件许可下保守治疗,24例全部治愈.结论 消化性溃疡是少年上消化道穿孔的主要病因,误吞异物及肠道蠕虫仅极少数;青少年上消化道穿孔以单纯穿孔修补为主,条件允许可作保守治疗以减少并发症.
作者:茹光璇;宋明东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 为了解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人型支原体的感染、药敏及耐药情况.方法 应用支原体培养鉴定药敏试剂盒对支气管肺炎小儿的痰液进行检测.结果 465例支气管肺炎的患儿中人型支原体培养,阳性者62例,阳性率为13.3%,药敏试验显示人型支原体对阿岐霉素、交沙霉素、强力霉素、环丙沙星、可乐必妥和司帕沙星较敏感.结论 提示人型支原体是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感染源之一,大环内酯类和喹诺酮类是目前治疗人型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药物.
作者:严志;卢秀珊;潘敏仪 刊期: 2006年第07期
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校大学生处于身心发育的特别时期,其繁重的学习负担、相对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特殊的生活环境和未来就业的压力,都影响着他们的睡眠状况,这一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国内很多院校都组织了不同形式的关于大学生睡眠状况的调查,得到了一些统计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在校大学生的睡眠问题,笔者查阅了近五年的相关文献,现就目前有关大学生睡眠状况的调查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白瑞;倪杰;邱烨静;昌婷婷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磺胺嘧啶银治疗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8例长期卧床并发Ⅲ期压疮的病人共24处,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磺胺嘧啶银粉剂外涂;对照组采用0.5%活力碘外涂.结果 观察组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采用磺胺嘧啶银粉剂可有效快速治愈Ⅲ期压疮.
作者:戴群;李冬梅;崔焕卿 刊期: 2006年第07期
柔性管理是以人为中心,依据组织的共同价值观和文化、精神氛围进行的人格化管理,柔性管理认为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既是管理的出发点,又是管理的落脚点,强调依据人们心理和行为特征进行管理,采用非强制性方式,在员工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个人的自觉行为.在满足人、理解人、尊重人的基础上,通过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来实现管理者的目的,从而达到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效益双赢.
作者:马晨霞;王亚琴 刊期: 200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