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介绍一种无痛性拔除气囊尿管的方法

王小俊;龙翠洁;戴雪梅

关键词:气囊导尿管, 疼痛, 拔除方法
摘要:气囊尿管在临床广泛应用后出现不少问题:尿道黏膜损伤、拔管困难、逆行感染[1]、尿道断裂[2]等,其中较为常见是尿道黏膜损伤.尿道黏膜损伤可出现在插管或拔管过程中,拔除尿管后有尿痛、尿胀、尿短等症状,甚至出现血尿、排尿困难而需重新置导尿管,使用抗菌药物或中药治疗.这不仅增加病人生理、心理痛苦及医药费,严重的继发感染而加重病情.因此护理同行在减轻气囊尿管损伤尿道黏膜方面,进行大量的探讨与研究,但在拔除气囊尿管时如何减轻尿道黏膜损伤的研究则少.以下介绍一种不同于传统的方法,能达到减轻尿道黏膜损伤的无痛性拔除尿管的方法.
护理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婴幼儿意外伤害相关因素分析与干预

    目的分析婴幼儿意外伤害相关因素,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保健室近期检查的0~3岁婴幼儿1253人,其中对发生71例意外伤害有关数据进行相关性统计分析.结果0~3岁婴幼儿71例,意外伤害主要包括:跌伤、窒息、溺水、烧(烫)伤、割(扎)伤、动物咬伤、中毒、交通意外等.结论婴幼儿意外伤害情况严重,各方面应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以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

    作者:陈小丽;林毅容;严冬梅;阮翠雯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偏瘫患者言语康复训练及护理

    目的提高偏瘫患者言语沟通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对18例偏瘫患者进行较系统的言语功能训练,采用汉语失语检查法对患者训练前后的言语能力进行评估并比较.结果18例患者经过1个疗程(1个月)的训练,言语得分从(52.4±20.1)分提高到(130.1±25.2)分,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系统、循序渐进的训练能提高偏瘫患者言语沟通能力.

    作者:李敏红;李玉玲;熊敏;李宝娣;蓝琼好;刘向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根据护士的年龄段特点分层进行教育培训的实践

    多年来医院对护士的训练大多停留在制订计划-布置任务-组织考核等几个环节上,全程实行管、卡、压,方法比较陈旧,做法多是满堂灌,内容基本是常用科目.教育训练的方法不新颖,缺乏吸引力,效果不佳.针对其薄弱点,对教育训练的方法进行了改革.根据护士的年龄、资历、思想、心理、社会环境、工作氛围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将护士的工作经历大致分为4个阶段,以每个阶段的特点确定教育培训的内容,取得好的效果.

    作者:肖爱军;徐虹;马玉桂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1例晚期阴茎癌病人变态心理的护理

    我科收治了1例存在变态心理的晚期阴茎癌患者,经过心理疏导及精心护理,矫正了病人的变态心理,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惠芳;严美爱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脑梗死后遗症病人长期卧床设专职护士护理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设专职护士对脑梗死后遗症老年病人长期卧床护理干预效果,降低卧床并发症的发生.方法设专职护士4名对2000年10月-2005年3月62例脑梗死后遗症长期卧床老年病人及其看护亲属进行护理干预,并对脑梗死后遗症老年病人长期卧床护理干预前后的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专职护士护理干预前后脑梗死后遗症老年病人长期卧床并发症发生率、自理能力、功能恢复分别经x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专职护士护理干预后显著降低脑梗死后遗症老年病人长期卧床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自理能力,促进功能恢复.

    作者:冯桂芳;胡华娟;梁春恒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危重新生儿转运存在的护理隐患及防范措施

    回顾性调查分析156例危重新生儿转运在出诊前准备、现场急救及途中监护环节中显露出的护理隐患问题,并对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强化风险意识与法律意识,加强责任心教育,规范院前急救规范化管理,完善转运前的准备,提高转运途中的急救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文书的书写质量等护理防范措施.

    作者:纪霞;林秀贤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重危患者家属需求量表中文修订版的探讨

    目的形成重危患者家属需求量表(CCFNI)的中文修订版.方法通过对CCFNI翻译、回译、内在一致性和等同性检验等过程形成中文修订版,进行信效度检验后微调、定版;并应用于小样本人群检验中文修订版信效度及稳定性.结果本量表信度分析显示:支持因子的Cronbach's α系数高为0.81,获取信息因子低,为0.65,说明量表有较好的信度;5个因子的标准关联效度Pearson相关系数均在0.70以上,说明中英版本CCFNI之间相关性较好;区分效度除支持因子外,其他因子得分患者家属和护士的差别都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中文版CCFNI可以区分不同人群.结论中文版CCFNI可以在国内ICU等领域应用,但还需要不断修订和完善,解决跨文化等问题,使之更符合国情.

    作者:刘辉;王丽姿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经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监护

    总结了经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24例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监护经验.做好新生儿应用经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的护理,加强病情观察及患儿躁动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经口留置胃管护理,并发症的预防护理.认为积极有效的监护在经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能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古爱香;林明珠;黎红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人性化护理对神经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神经症患者住院时间、生活质量、服药依从性及复发的影响.方法共94例神经症患者,分为人性化护理组(n=48)和常规护理组(n=46),出院随访6个月,采用生活质量量表(QOL-100)在入院时及随访结束时进行评估,并对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随访结束时的服药依从性、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随访结束时,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均有改善(P<0.01),但人性化护理组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或P<0.01);人性化护理组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常规护理组(P<0.05),服药依从性亦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复发率则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能缩短神经症患者的住院时间,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服药依从性,降低复发率.

    作者:雷球英;彭新兰;薛爱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便秘的综合护理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便秘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129例出血性脑血管病伴便秘患者根据入院日期的单双日分为两组,双日63例,每晚给予果导片口服,有便意时予开塞露1支(20ml)辅助排便为常规护理组;单日66例,实施腹部按摩、指压法、温水足浴疗法为综合护理干预组.结果干预组有效率达8%,常规护理组为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预防和治疗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便秘具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张艳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新生儿游泳合适水温的临床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新生儿游泳的合适水温,避免水温不当引起新生儿游泳时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方法观察367例正常新生儿在同一设置室温28°左右(26~30°),不同外界气温、不同水温下游泳时的反应,根据初水温设定的不同分为5组次:36℃、37℃、38℃、39℃、40℃.统计不同水温下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差别使用单因素分析χ2检验.结果5组水温比较,新生儿在初温为37℃的水温中游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其他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且随水温降低及升高,不良反应率明显升高,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37℃与36℃及38℃水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生儿游泳的合适水温是37℃.

    作者:杨菊香;邓宗华;邓菊芳;高晓霞;陈益锋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本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康耐尔医学指数健康问卷设计的糖尿病知识问卷,对95例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知识、自我管理能力、糖尿病代谢控制指标、生活满意度进行干预前后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糖尿病知识讲座、个体针对性治疗、饮食、运动、药物、自我监测、并发症防治、足部护理、心理卫生指导等社区护理干预.结果持续干预后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糖尿病知识总评分、糖尿病代谢指标、对生活的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干预前;干预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01).结论针对性的社区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病情的良性转归,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席冠华;王云霞;张辛;谢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脊髓栓系综合征患儿的护理

    总结了脊髓栓系综合征患儿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术前做好患儿及其家长心理护理,消除忧虑,帮助患儿练习卧位和清洁皮肤.术后监测生命体征,保持适当体位,密切观察伤口情况和康复训练.认为做好脊髓栓系综合征患儿的护理,增强家长的治疗信心,加强病情观察,及早发现并发症,采取相应措施,大限度地恢复脊髓神经功能,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

    作者:吴晓燕;董必伟;刘姝嫔;李凤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金华市296例公民无偿献血认知行为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公民对无偿献血的认识情况,探索适应的宣传模式,促进无偿献血工作可持续健康发展.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表,对296例无偿献血者和过往行人进行无偿献血相关知识和行为的调查.结果50%公民对无偿献血法律法规的知晓情况较为欠缺,70%公民对无偿献血有益健康等方面知识不甚了解,88%以上的公民对献血是否会传染疾病持怀疑态度.结论加大无偿献血宣传教育力度,对确保临床日常供血和急救用血需要,促进无偿献血工作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陈素贞;蒋华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肾移植患者术后并发巨细胞病毒感染性肺炎的护理

    报道了肾移植患者术后并发巨细胞病毒感染性肺炎的护理.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制定心理护理计划,根据其症状特点,做好发热期护理及氧疗护理,在机械通气期间做好通气管道护理,尽快撤除呼吸机,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预防继发感染.认为巨细胞病毒感染性肺炎起病急、病情重,早诊断、早治疗、给予有效细致护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蒋雪飞;叶桂荣;郭少英;李惠珍;周建仪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创伤患者伤口换药及处理

    创伤换药又称更换敷料,是一项重要的外科基本技术操作,是外科医护工作的重要内容.正确掌握换药规则和操作方法关系到创伤的愈合.现将1966年4月-2006年3月外科门诊24 250例病人换药共169 750例次的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孙芳;巩庆柱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新生儿经颞浅静脉与贵要静脉留置PICC导管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新生儿经颞浅静脉与贵要静脉留置PICC导管的效果.方法19例经颞浅静脉、72例经贵要静脉留置PICC导管新生儿,观察置管过程患儿心率、呼吸、氧饱和度情况,比较两组导管到达上腔静脉的到位率、并发症发生率、导管留置时间.结果置管过程患儿生命体征平稳;颞浅静脉组上腔静脉到位率74%,贵要静脉组94%,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导管留置时间无差异.结论新生儿经贵要静脉留置PICC导管优于经颞浅静脉置管,在贵要静脉显露不清晰或穿刺不成功时,可首选颞浅静脉置管.

    作者:林真珠;张小园;李丹莹;甘锦红;尹若云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236例头风病患者的辨证施护

    总结236例头风病患者的辩证施护体会,包括建立良好的病室环境,避免歪斜侵袭;起居有节,注意劳逸结合;调达情志,注意心理护理;辨证用膳,做好饮食护理;观察病情,辨证分型等.本组患者采用痛必克汤治疗并配合中医护理,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黄璜;吴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神经外科时间性治疗本的设计与应用

    在神经外科工作过的护士都知道,时间性的治疗比较多,比如甘露醇的应用,医生会根据病人的病情开医嘱为:q6h、q8 h、q12 h、Bid等.护士在抄写治疗卡的时候会更改为9-3-9-3或9-5-1或9-9或9-3(夜间用红色表示).而一个病区综合治疗本记录了病区所有病人的治疗,一张卡表示一个病人的治疗.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病人,也为了护士在执行时间性治疗时能更方便,且防止时间性治疗出现不执行或者执行不及时的状况,杜绝差错事故及医患纠纷的发生,我科护理人员于2003年1月设计并开始应用神经外科时间性治疗本,使用近3年来,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唐运香;胡君娥;赵东娥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氧气雾化治疗急性结膜炎患者效果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氧气雾化治疗急性结膜炎患者的疗效及护理.方法60例(100只眼)急性结膜炎患者,经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3例(56只眼),对照组27例(44只眼).观察组应用药物通过氧气雾化进行患眼治疗,而对照组则采用滴眼药水法及全身用药等治疗.治疗1周后进行效果评价及自制调查问卷调查两组患者舒适度.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和舒适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氧气雾化在急性结膜炎患者的应用,患者自我感觉舒适,满意度高,且提高疗效、缩短病程,效果显著.

    作者:戴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护理学报杂志

护理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