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术后6h内产妇体位的探讨

卢兰琴;章菊琴

关键词:硬膜外麻醉, 剖宫产术后, 去枕平卧位, 垫枕自由体位
摘要: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术后6 h内产妇合适体位,常规去枕平卧位有无必要性.方法行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术后的产妇109例,根据住院号单双数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9例术后返回病房即给予垫枕,术后1~2 h协助产妇翻身更换体位,按产妇需要取左侧卧位、右侧卧位或平卧位,对照组50例按常规去枕平卧位6 h.观察两组产妇头痛、枕后项部及腰背部酸痛不适感、恶露排出、新生儿早吸吮情况.结果两组比较头痛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枕后项部及腰背部酸痛不适感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卧位舒适;两组新生儿早吸吮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利于新生儿早吸吮.结论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术后6 h内无需去枕平卧位预防头痛,应取垫枕自由体位.
护理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综合医院护理人员化疗职业防护条件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临床护理人员化疗药物职业防护基本条件的提供情况,为提高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水平提供依据.方法用自制的调查量表分别调查综合医院中8家一级医院、10家二级医院和6家三级医院化疗药物的配药环境、防护用具的提供、化疗药物的存放条件和化疗药物防护指引的制定情况.结果92.5%的科室在普通治疗室进行化疗药物配制,通风和排风设备不足,防护用具以使用一次性的口罩和帽子为主,只有29.3%的科室提供双层手套,较少提供防水隔离衣和护目镜,87.9%的科室化疗药物与其他药物共用药柜或药物冰箱,化疗药物防护指引的制定也较欠缺.三级医院化疗防护条件评分除药物存放条件与一、二级医院接近外,其他防护条件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综合医院护理人员的化疗职业防护基础条件存在不足,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并予以改进.

    作者:陈琼芳;王惠珍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高压氧治疗6例同时淹溺儿童的护理

    总结报道6例同时溺水儿童进行高压氧治疗的护理经验.采用单人纯氧舱,治疗压力:1.8ATA(0.08 MPa).护理方法包括入舱前的安全检查,加强患儿和家属的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注意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患儿及家属的情绪稳定,治疗过程安全、连贯,6例患儿均康复出院.快速组织护理人员,合理分工,及早辅以高压氧治疗,并保证治疗的连贯性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黄少婉;洪喜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39例无偿捐献外周造血干细胞供者的护理

    总结报道对39例无偿捐献外周血干细胞供者的护理方法:无关供者39名,经检查与患者HLA-A、B、DRB1 3个位点6个等位基因全相合,外周造血干细胞动员后,经肘静脉采集干细胞.造血干细胞采集前后充分讲解相关的移植知识,解除供者及其家属的恐惧紧张心理:采集中严密观察不良反应,本组7例出现明显的口角麻木等枸椽酸盐中毒反应,14例出现疲劳、困倦;采集后做好对供者的健康回访.结果39例供者均接受外周造血干细胞采集,采集效果满意,保证了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顺利进行.

    作者:孙革;蓝欲晓;李明;高素青;钟福玲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床头交接班存在的问题及管理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床头交接班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方法采用问卷对110例病人进行调查,内容是护士床头交接班时存在问题,根据存在问题采取相应管理措施:转变观念,提高护士对床头交接班重要性的认识;加强素质教育,树立良好的护士职业形象;保护病人隐私;对病人一视同仁.结果护士床头交接班语言不规范18例,占16.4%;仪表不得体3例,占2.7%;注意力不集中10例,占9.1%.青年组病人认为侵犯隐私11例,占52.4%(11/21);中年组认为有焦虑8例,占20.0%(8/40);老年组认为被忽视16例,占32.7%(16/49).小学文化病人认为被忽视10例,占27.8%(10/36);中学文化病人认为无影响26例,占40.6%(26/64);大学文化病人认为侵犯隐私4例,占40.0%(4/10).存在问题是由于护士对床头交接班的认识不够、护患沟通技巧不足、病人文化层次低、人际交往少.结论针对护理人员床头交接班存在问题采取相应管理措施,对于保证病人得到全身心的照顾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曾瑶池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患者并发多尿的护理

    总结报道3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患者并发多尿的护理经验,认为尿量的观察应注重单位时间内的变化,定时进行出入量的评估;机体水分丢失,呼吸道更易干燥,要加强呼吸道的管理;监测水、电解质平衡和药物治疗效果,防止各种并发症.

    作者:陈茵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老年肺癌患者手术后心肺并发症的护理

    总结2002年1月-2006年1月106例70~84岁老年肺癌患者手术后56例发生心肺并发症的护理.主要并发症为心律失常、肺不张、肺部感染、呼吸衰竭、心肌梗死.术前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加强呼吸道准备;指导并训练深呼吸和有效咳嗽、排痰;术后将患者安置重病室,合理氧疗;根据老年患者气道功能退化的生理特点,采取湿、拍、咳、吸等护理手段协助患者排痰;嘱患者保持情绪稳定,忌过分激动、悲伤.经过积极抢救,护理措施得当,除1例并发肺梗死且因经济困难放弃治疗,1例并发脑血管意外死亡外,其余均康复出院.细致观察,准确判断,及时正确处理手术后心肺并发症,对老年肺癌患者术后康复至关重要.

    作者:丁巧玲;吴丽仙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急诊老年病人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分析三级医院急诊老年病人的特点,探讨护理对策.方法2001年1月-2005年3月以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浙江省台州市中心医院652例急诊老年病人,采用自制的急诊病例信息登记表及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进行资料的收集.结果老年急诊的常见病前5位依次是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外伤、慢性阻塞性肺病、高血压;老年病人拥有或感受社会支持较少,PSSS评分<10分为73.6%,>10分为26.4%;同种疾病首诊病例就诊时间与一般成年病人(15~59岁,同期就诊)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以老年病人就诊时间为多;老年病人抢救药物有67.3%联合应用3种以上药物.结论制定急诊老年病人护理抢救程序,加强情感支持和病情观察,做好用药作用及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是提高老年急诊病人护理质量的有效对策.

    作者:缪春勤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心脏外科术后疼痛的护理进展

    近年来,我国心脏外科的手术技术和安全性已经接近国际水平,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尚存的一个明显差距就是术后病人生活质量明显较低,其中重要的因素是镇痛和镇静不足[1].因此加强疼痛的预防及护理是心外科护士重要的工作之一.笔者对近年的心脏外科术后疼痛护理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昌艳军;杨满青;谭坚铃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襄樊市高职学生上网现状调查

    目的了解高职学生在校期间上网现状.方法采用匿名问卷调查法,对1 475名襄樊市高职学生进行上网情况调查.结果有95.05%高职学生上网,近半数学生网龄达3年以上,90%以上的学生主要利用周末上网,67.90%的学生首选网吧上网,72.97%的学生上网以娱乐需求为主要目的,上网男生(30.52%)比上网女生(6.64%)更易旷课、夜不归宿.结论加强网络教育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作者:赵汉芬;张勤国;佘传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肾上腺肿瘤患者介入治疗并发症的护理

    总结CT引导下经皮乙酸注射灭活治疗28例肾上腺肿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护理经验.对28例肾上腺肿瘤患者采用CT引导下经皮乙酸注射灭活治疗,术后观察患者有无疼痛、发热、高血压危象、肾功能损害等并发症并给予相应处理.本组术后20例出现发热,体温37.5~38.5℃,8例出现不同程度腰背部胀痛,3例伤口出血,无1例发生肾功能损害及高血压危象,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该介入治疗创伤小、并发症轻、患者恢复快.术后做好并发症的观察及细致的护理是介入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陈丽;胡超英;朱春香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立体定向毁损术治疗强迫性神经症患者的护理

    报道了22例行立体定向毁损术治疗强迫性神经症患者的护理.认为充分的术前准备和心理疏导,能解除患者对手术的顾虑,消除其紧张及不安情绪,保证患者积极配合手术治疗.术后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意识状态、瞳孔变化;防止颅内高压的发生,给予平卧位抬高床头15°~30°;加强术后并发症的护理,使临床症状得到明显好转;同时认真做好出院指导.22例患者顺利恢复,治疗效果满意,无严重并发症和护理并发症,确保了手术成功率,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能力,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庞玉玲;牛素桃;杨芳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乙型肝炎病毒污染检验科血液操作台面的研究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污染环境并经环境传播的可能性.方法在确定血液操作台面受HBV污染的程度和HBV血清学标志物与HBV传染性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探讨HBV污染环境并经环境传播的可能性.结果分别有26%和11%的以开放方式处理血液的操作台面样本检测出HBsAg阳性和HBeAg阳性,而以闭合方式处理血液的操作台面样本全部阴性.73.7%HBsAg阳性血液样本和100% HBeAg阳性血液样本检测出HBV DNA阳性.结论血液操作台面受到了HBV的污染,这些污染来自于病人的血液,HBV经污染环境传播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作者:陈美珍;于军;杨双旺;孙佩;肖蔚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高脂血症患者社区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成人高脂血症(高胆固醇)患者血脂控制的效果.方法自设调查表,对广州市越秀区东风街、六榕街社区居民中患有高脂血症的患者133例及在我院就诊的高脂血症患者167例进行研究,并且采取社区护理干预.结果300例患者生活方式及遵医行为干预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健康知识和自我保健能力明显提高;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下降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略有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改善患者的生活方式和遵医行为,使患者从被动的治疗疾病转变为主动的防治疾病;不断提高自我保健能力,促使患者血脂达到控制效果.

    作者:石霞萍;梁群英;张卫红;吴凤云;刘湘菊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防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口腔溃疡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预防化疗所致口腔溃疡的有效方法,缩短口腔溃疡愈合时间.方法60例在诱导缓解阶段、巩固治疗阶段、大剂量MTX髓外白血病预防阶段、加强化疗阶段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按入院单日为实验组,双日为对照组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在化疗期单纯用常规口腔护理:2%碳酸氢钠溶液漱口,制霉菌素溶液搽口腔黏膜,3次/d,清晨、饮食前后、睡觉前后朵贝氏溶液漱口,口腔吹氧2次/d,15 min/次;实验组在常规口腔护理基础上,化疗开始时加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100μg+生理盐水20ml配制的药液进行口腔护理.观察两组患儿口腔溃疡的发生率、口腔溃疡分度、溃疡愈合时间等.结果实验组患儿口腔溃疡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经x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05);两组患儿发生口腔溃疡的程度,经秩和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以轻度为主,对照组以重度为主;溃疡愈合时间实验组明显缩短(P<0.001).结论G-CSF配制溶液能预防口腔黏膜溃疡发生,减轻病情,促进口腔黏膜溃疡修复,提高患儿对化疗的耐受能力,其效果优于常规口腔护理.

    作者:孔慕贤;梁惠冰;吴少萍;曾丽芬;何丽红;梁艳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护士家访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士家访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患者接受为期2年的护士家访,用阴性症状量表(SANS)、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SDSS)和Morning Side康复状态量表(MRSS)评价康复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出院后第1、第2年末SANS、SDSS、MRSS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出院时且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再入院率也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结论护士家访能明显促进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

    作者:顾桂英;曾德志;刘先凌;郑桂芝;李淑芬;周卫东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痔疮患者术前两种肠道准备的效果比较

    将432例拟手术的痔疮患者按手术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16例,单序号患者按常规清洁灌肠方法行肠道准备为对照组,双序号患者按清洁灌肠结合开塞露行肠道准备为实验组.两组患者在术中有残留液例数及术后24 h内排便例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术后排便平均天数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认为清洁灌肠结合开塞露塞肛较常规清洁灌肠法能明显减少术中直肠残留液及术后24 h内排便.

    作者:邱燕虹;胡丰良;许惠珊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规范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的管理避免外流和重复使用

    一次性医疗用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安危,因此,当前如何做好一次性无菌医疗器具的供应管理是医院的一个紧迫而又全新的课题.我院根据国家卫生部及天津市卫生局有关一次性无菌医疗器具使用规定及要求,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对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的发放和回收及科室存放管理严格规范,做到一对一兑换,避免外流及重复使用.

    作者:刘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现代野战护理学》教学实践及启示

    目的适应新时期军事斗争卫勤准备需要,探索培养合格军队护理人才的模式.方法采用自编问卷调查及访谈法,调查选修<现代野战护理学>的学员共95人.结果被调查者对现代战争认识模糊,对新概念武器尤其是战伤救护5项技术知晓率极低;多数人因对军事护理有强烈兴趣而选修<现代野战护理学>并认为该课程急需开设或很有必要开设;排在前4位的培训需求依次为战时心理护理、战伤救护5项技术、野战外科护理、战伤休克;学生愿意选择的培训方式是技术操作训练,其次为模拟演习、课堂讲授与临床实践;室外被认为是进行训练的佳场所.结论为护理专业学员开设军事护理课程非常必要且迫在眉睫,训练应力求贴近实战并加强战时心理护理与战伤救护5项技术培训.

    作者:周明芳;李巍;舒勤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巧用一次性负压吸引器

    大便失禁是骨科高位截瘫病人的常见症状之一,也是容易引起肛周皮肤破损的主要原因,病人常解稀烂便或水样便.传统的护理方法是臀下置垫,便后擦洗肛门周围皮肤,更换床单,容易导致病人肛周皮肤湿疹、溃烂等,增加了病人痛苦,加大了护理工作的难度.2004年10月-2006年2月我科对26例病人采用一次性负压吸引器应用于大便失禁的高位截瘫病人,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沈姜津;杨骏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1例糖尿病足截肢后并粒细胞缺乏症患者的护理

    粒细胞缺乏症是指血液中嗜中性粒细胞绝对数完全缺乏或低于0.5×109/L.糖尿病足截肢后合并粒细胞缺乏症少有报道,我科收治了1例这样的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刘克英;薛彬;王丛英;赵应兰;徐绪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护理学报杂志

护理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