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汉芬;张勤国;佘传江
目的探讨脑血管意外病人中西药结合肠内营养的效果.方法将60例脑血管意外病人按入院顺序单双数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单数为对照组,双数为观察组;对照组肠内营养给予能全素,观察组肠内营养给予能全素加用中药营养配方.结果两组病人进行肠内营养支持15 d后,(1)两组病人治疗后体质量、上臂中段周径、三头肌皮褶厚度、血红蛋白、血白蛋白等营养指标对比,经t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2)血IgA、IgG、IgM、淋巴细胞含量对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3)并发症发生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脑血管意外病人采用中药结合肠内营养,可以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同时可减少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曾梅珍;龚小琦;马丽昕;许小青;刘桂云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总结10例股、髂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安装下腔静脉滤器术后的护理,包括心理护理,穿刺部位护理,术后病情观察,并发症的观察,监测指标等.全部病例均顺利置入永久性下腔静脉滤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张平;李艳霞;张中和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作用.方法按Dou设计的随机分配卡法将荔新福社区6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钙剂和降钙素.在饮食、运动、药物和心理方面进行护理干预为干预组,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为常规护理组;6个月后分析两组患者骨密度(BMD)及疼痛程度.结果干预组骨密度提高,疼痛减轻,与常规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护理干预提高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和减轻疼痛.
作者:鄢凤仙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盐酸戊异奎醚与阿托品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时阿托品化的生理指标.方法108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分为盐酸戊异奎醚组和阿托品组,采用推荐剂量治疗,严密观察各指标变化,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盐酸戊异奎醚对毒蕈碱症状控制疗效确切,达阿托品化时间较阿托品短,以口干、皮肤黏膜干燥、腺体分泌减少为阿托品化指征,而瞳孔扩大、脉率增快、皮肤发红征象不如阿托品明显.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盐酸戊异奎醚过量后,患者精神异常及躁动出现早且突出.结论盐酸戊异奎醚的阿托品化标准以口干、皮肤黏膜干燥,心率80~90次/min为宜,以出现小躁动为过量.
作者:吕玉先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笔者介绍该院社区门诊开展家庭输液存在的护理问题及对策.主要护理问题有:安全系数比医院小,风险大;输液过程出现不良反应不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家庭条件差,无法统一规范工作流程;病人及家属缺乏医学知识;社区护士压力大.采取对策:强化护士的法律意识;加强质量控制工作;重视社区护士的培训,提高护士素质;健康教育细致准确;人性化服务送入家庭.认为不断改进存在问题才能保证病人的医疗需求及安全防范.
作者:孙美霞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粒细胞缺乏症是指血液中嗜中性粒细胞绝对数完全缺乏或低于0.5×109/L.糖尿病足截肢后合并粒细胞缺乏症少有报道,我科收治了1例这样的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刘克英;薛彬;王丛英;赵应兰;徐绪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报道了对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氩氦冷冻治疗的护理.术后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临床表现及伤口局部情况,观察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如冷休克、发热、疼痛、术区出血和皮肤冻伤.出现并发症及时处理,是患者顺利恢复的重要保证.本组50例获随访,41例癌变病灶得到控制,9例预后不良.
作者:陈颖;冯永毅;王春平;王新真;杨永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近年来,随着介入技术和器材的改进,桡动脉穿刺技术在临床上已逐步应用,避免了经股动脉穿刺及其术后长时间卧床导致的多种并发症.但术后穿刺部位的止血处理不当容易引起手部血液循环障碍,严重者可发生手部缺血性坏死.经皮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局部止血传统方法是用弹力胶布加压包扎固定,操作繁琐,费时费力,容易引起肢体肿胀、局部过敏反应或皮肤破损等,增加病人的痛苦及护理工作难度,据文献报道其局部并发症发生率为37.5%[1].2004年11月-2006年3月,我科为39例介入术后病人用桡动脉压缩器压迫止血,收到良好的效果,并发症明显减少,介绍如下.
作者:冯艮娇;梁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总结12例青光眼阀门植入术病人的护理经验.认为加强心理护理,注意饮食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预防眼压升高、术后浅前房、前房出血、脉络膜脱离等术后并发症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保障.
作者:熊小兰;李玮;徐赤;陈云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总结报道3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患者并发多尿的护理经验,认为尿量的观察应注重单位时间内的变化,定时进行出入量的评估;机体水分丢失,呼吸道更易干燥,要加强呼吸道的管理;监测水、电解质平衡和药物治疗效果,防止各种并发症.
作者:陈茵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由于病人对CT增强扫描缺乏认识,以致在接受检查时产生各种复杂的心理.针对病人在CT增强扫描检查过程中恐惧、紧张、焦虑、担心、情感脆弱、易激动等异常心理,对病人的心理特征进行个性分析,实施人文关怀并采取相应有效的护理干预,把高超的护理技术与温馨的人文关怀有机结合,使病人保持佳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CT增强检查和护理.病人对CT增强扫描的恐惧、紧张、担心和对检查后结果的焦虑有显著改善,不良反应率明显降低.
作者:张丽萍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评价脑瘫患儿家庭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将65例患儿按出院时单、双日随机分为两组,单日出院的33例患儿进行家庭康复护理训练为家庭康复护理组,双日出院的32例患儿仅采用常规出院指导为常规康复护理组.两组均进行常规的院内治疗,采用Gesell发育量表对患儿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综合疗效评定和Milani的正常儿童发育表中的运动发育指数MQ评分评价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家庭康复护理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康复护理组,P<0.05.治疗第2疗程后运动发育指数MQ评分家庭康复护理组显著大于常规康复护理组,P<0.01.结论针对性的家庭护理明显改善脑瘫患儿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其治愈率及有效率,减少患儿的病残率,促进脑瘫患儿的康复.
作者:李小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职业健康检查工人的健康教育需求.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106例行职业健康检查的工人进行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方法的需求调查.结果94%的职业健康检查工人强烈需求了解职业病的诊断,但对工作场所防护设施的需求率不高为51%;90%强烈希望与医护人员面对面直接交谈健康教育知识.结论医护人员应重视职业健康检查工人健康教育需求,有针对性进行宣教.
作者:潘丽屏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总结报道12例四肢大面积皮肤撕脱合并主要血管损伤的临床救治及护理.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积极抗休克,所有患者经过急诊清创、撕脱皮肤修成全厚皮植回手术,修复主要血管及合并损伤的骨骼、神经.术后严密观察肢体血循环,加强抗痉挛护理、并发症的预防护理及心理护理.所有肢体全部存活,主要血管修复后通畅率为100%,存活肢体皮肤全部存活5例,皮肤50%以上存活5例,皮肤50%以下存活2例,坏死区创面经二期植皮愈合.无1例死亡.
作者:李秋明;杨绍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笔者报道106例勃起功能障碍(ED)患者实施前列腺素E1(PGE1)阴茎海绵体注射治疗及护理.做好心理护理,提供安全的环境,真诚地关心、帮助患者,给他们提供一个思想感情上安全的环境.建立起满足对方的义务感,加强患者夫妻对性的接触和交流,做好性教育,纠正错误的性观念,做好药物治疗及饮食护理.认为加强心理护理,注重性知识教育,消除或解决心理因素,指导患者夫妻携手共同参与阴茎海绵体注射治疗才是ED康复的佳方案.
作者:阿秀梅;晏继银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牵引是骨科治疗中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褥疮是牵引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患者因牵引肢体活动不便,使牵引肢体易发生褥疮.2003年至今我院使用一次性手套制作的小水垫置于牵引肢体的受压部位,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海玲;江小好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大便失禁是骨科高位截瘫病人的常见症状之一,也是容易引起肛周皮肤破损的主要原因,病人常解稀烂便或水样便.传统的护理方法是臀下置垫,便后擦洗肛门周围皮肤,更换床单,容易导致病人肛周皮肤湿疹、溃烂等,增加了病人痛苦,加大了护理工作的难度.2004年10月-2006年2月我科对26例病人采用一次性负压吸引器应用于大便失禁的高位截瘫病人,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沈姜津;杨骏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三级医院急诊老年病人的特点,探讨护理对策.方法2001年1月-2005年3月以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浙江省台州市中心医院652例急诊老年病人,采用自制的急诊病例信息登记表及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进行资料的收集.结果老年急诊的常见病前5位依次是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外伤、慢性阻塞性肺病、高血压;老年病人拥有或感受社会支持较少,PSSS评分<10分为73.6%,>10分为26.4%;同种疾病首诊病例就诊时间与一般成年病人(15~59岁,同期就诊)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以老年病人就诊时间为多;老年病人抢救药物有67.3%联合应用3种以上药物.结论制定急诊老年病人护理抢救程序,加强情感支持和病情观察,做好用药作用及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是提高老年急诊病人护理质量的有效对策.
作者:缪春勤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老年先天性房间隔缺损患者的临床特点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对19例≥60岁先天性房间隔缺损患者(老年组)与31例<60岁的先天性房间隔缺损患者(中年组)在肺动脉压、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功能和房颤发生率方面进行比较.结果与中年组比较,老年组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明显减退,继发肺动脉高压和房颤的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老年先天性房间隔缺损患者随增龄病情加重,其左心室舒张功能明显减退,继发肺动脉压力和房颤的比例较中年人高,因此护理时首先应评估年龄、房间隔缺损的大小、心功能改变、肺动脉高压、房颤、心电图的表现等,观察气促、胸闷、乏力、下肢水肿、发绀、心率、脉率及复发的症状及体征.加强临床观察,教会患者自我管理,做好健康教育,重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贾利新;李帼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成人高脂血症(高胆固醇)患者血脂控制的效果.方法自设调查表,对广州市越秀区东风街、六榕街社区居民中患有高脂血症的患者133例及在我院就诊的高脂血症患者167例进行研究,并且采取社区护理干预.结果300例患者生活方式及遵医行为干预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健康知识和自我保健能力明显提高;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下降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略有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改善患者的生活方式和遵医行为,使患者从被动的治疗疾病转变为主动的防治疾病;不断提高自我保健能力,促使患者血脂达到控制效果.
作者:石霞萍;梁群英;张卫红;吴凤云;刘湘菊 刊期: 200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