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秀英;封锦芳
目前中医护理学处于早期发展阶段,笔者认为此时中医护理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不断完善与发展中医护理学理论体系;(2)建立优化的中医护理教育课程体系;(3)研究发展中医护理临床操作技术与现代护理技术;(4)研究建立科学高效的中医护理管理体系.在研究方法上,要借鉴先进国家的护理行业发展经验.
作者:丁富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近年来,随着介入技术和器材的改进,桡动脉穿刺技术在临床上已逐步应用,避免了经股动脉穿刺及其术后长时间卧床导致的多种并发症.但术后穿刺部位的止血处理不当容易引起手部血液循环障碍,严重者可发生手部缺血性坏死.经皮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局部止血传统方法是用弹力胶布加压包扎固定,操作繁琐,费时费力,容易引起肢体肿胀、局部过敏反应或皮肤破损等,增加病人的痛苦及护理工作难度,据文献报道其局部并发症发生率为37.5%[1].2004年11月-2006年3月,我科为39例介入术后病人用桡动脉压缩器压迫止血,收到良好的效果,并发症明显减少,介绍如下.
作者:冯艮娇;梁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粒细胞缺乏症是指血液中嗜中性粒细胞绝对数完全缺乏或低于0.5×109/L.糖尿病足截肢后合并粒细胞缺乏症少有报道,我科收治了1例这样的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刘克英;薛彬;王丛英;赵应兰;徐绪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临床护理人员化疗药物职业防护基本条件的提供情况,为提高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水平提供依据.方法用自制的调查量表分别调查综合医院中8家一级医院、10家二级医院和6家三级医院化疗药物的配药环境、防护用具的提供、化疗药物的存放条件和化疗药物防护指引的制定情况.结果92.5%的科室在普通治疗室进行化疗药物配制,通风和排风设备不足,防护用具以使用一次性的口罩和帽子为主,只有29.3%的科室提供双层手套,较少提供防水隔离衣和护目镜,87.9%的科室化疗药物与其他药物共用药柜或药物冰箱,化疗药物防护指引的制定也较欠缺.三级医院化疗防护条件评分除药物存放条件与一、二级医院接近外,其他防护条件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综合医院护理人员的化疗职业防护基础条件存在不足,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并予以改进.
作者:陈琼芳;王惠珍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术后6 h内产妇合适体位,常规去枕平卧位有无必要性.方法行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术后的产妇109例,根据住院号单双数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9例术后返回病房即给予垫枕,术后1~2 h协助产妇翻身更换体位,按产妇需要取左侧卧位、右侧卧位或平卧位,对照组50例按常规去枕平卧位6 h.观察两组产妇头痛、枕后项部及腰背部酸痛不适感、恶露排出、新生儿早吸吮情况.结果两组比较头痛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枕后项部及腰背部酸痛不适感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卧位舒适;两组新生儿早吸吮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利于新生儿早吸吮.结论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术后6 h内无需去枕平卧位预防头痛,应取垫枕自由体位.
作者:卢兰琴;章菊琴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总结2002年1月-2006年1月106例70~84岁老年肺癌患者手术后56例发生心肺并发症的护理.主要并发症为心律失常、肺不张、肺部感染、呼吸衰竭、心肌梗死.术前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加强呼吸道准备;指导并训练深呼吸和有效咳嗽、排痰;术后将患者安置重病室,合理氧疗;根据老年患者气道功能退化的生理特点,采取湿、拍、咳、吸等护理手段协助患者排痰;嘱患者保持情绪稳定,忌过分激动、悲伤.经过积极抢救,护理措施得当,除1例并发肺梗死且因经济困难放弃治疗,1例并发脑血管意外死亡外,其余均康复出院.细致观察,准确判断,及时正确处理手术后心肺并发症,对老年肺癌患者术后康复至关重要.
作者:丁巧玲;吴丽仙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近年来,我国心脏外科的手术技术和安全性已经接近国际水平,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尚存的一个明显差距就是术后病人生活质量明显较低,其中重要的因素是镇痛和镇静不足[1].因此加强疼痛的预防及护理是心外科护士重要的工作之一.笔者对近年的心脏外科术后疼痛护理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昌艳军;杨满青;谭坚铃 刊期: 2006年第05期
通过对1 000例无痛内镜诊疗术中发生的25例并发症进行分析,提出相关的护理措施:加强麻醉期呼吸道管理;心血管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急救;药物应用管理;诊疗室人文关怀设计等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宁云凤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报道了22例行立体定向毁损术治疗强迫性神经症患者的护理.认为充分的术前准备和心理疏导,能解除患者对手术的顾虑,消除其紧张及不安情绪,保证患者积极配合手术治疗.术后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意识状态、瞳孔变化;防止颅内高压的发生,给予平卧位抬高床头15°~30°;加强术后并发症的护理,使临床症状得到明显好转;同时认真做好出院指导.22例患者顺利恢复,治疗效果满意,无严重并发症和护理并发症,确保了手术成功率,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能力,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庞玉玲;牛素桃;杨芳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住院患者的大、小便检验是医院常规的检验项目,是反映身体健康状况的基本指标[1].笔者所在科室患者一般均能准时留取小便标本,而受多种原因的影响,难以及时正确地采集大便标本,部分患者住院后因环境、心理因素会引起便秘.针对此,本科室自2005年1月开始,大便常规采集前给患者使用开塞露,采集率达到100%,此方法不影响标本的检验结果,介绍如下.
作者:潘莘莘;黄爱微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作用.方法按Dou设计的随机分配卡法将荔新福社区6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钙剂和降钙素.在饮食、运动、药物和心理方面进行护理干预为干预组,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为常规护理组;6个月后分析两组患者骨密度(BMD)及疼痛程度.结果干预组骨密度提高,疼痛减轻,与常规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护理干预提高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和减轻疼痛.
作者:鄢凤仙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床头交接班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方法采用问卷对110例病人进行调查,内容是护士床头交接班时存在问题,根据存在问题采取相应管理措施:转变观念,提高护士对床头交接班重要性的认识;加强素质教育,树立良好的护士职业形象;保护病人隐私;对病人一视同仁.结果护士床头交接班语言不规范18例,占16.4%;仪表不得体3例,占2.7%;注意力不集中10例,占9.1%.青年组病人认为侵犯隐私11例,占52.4%(11/21);中年组认为有焦虑8例,占20.0%(8/40);老年组认为被忽视16例,占32.7%(16/49).小学文化病人认为被忽视10例,占27.8%(10/36);中学文化病人认为无影响26例,占40.6%(26/64);大学文化病人认为侵犯隐私4例,占40.0%(4/10).存在问题是由于护士对床头交接班的认识不够、护患沟通技巧不足、病人文化层次低、人际交往少.结论针对护理人员床头交接班存在问题采取相应管理措施,对于保证病人得到全身心的照顾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曾瑶池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将432例拟手术的痔疮患者按手术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16例,单序号患者按常规清洁灌肠方法行肠道准备为对照组,双序号患者按清洁灌肠结合开塞露行肠道准备为实验组.两组患者在术中有残留液例数及术后24 h内排便例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术后排便平均天数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认为清洁灌肠结合开塞露塞肛较常规清洁灌肠法能明显减少术中直肠残留液及术后24 h内排便.
作者:邱燕虹;胡丰良;许惠珊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成人高脂血症(高胆固醇)患者血脂控制的效果.方法自设调查表,对广州市越秀区东风街、六榕街社区居民中患有高脂血症的患者133例及在我院就诊的高脂血症患者167例进行研究,并且采取社区护理干预.结果300例患者生活方式及遵医行为干预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健康知识和自我保健能力明显提高;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下降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略有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改善患者的生活方式和遵医行为,使患者从被动的治疗疾病转变为主动的防治疾病;不断提高自我保健能力,促使患者血脂达到控制效果.
作者:石霞萍;梁群英;张卫红;吴凤云;刘湘菊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脑血管意外病人中西药结合肠内营养的效果.方法将60例脑血管意外病人按入院顺序单双数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单数为对照组,双数为观察组;对照组肠内营养给予能全素,观察组肠内营养给予能全素加用中药营养配方.结果两组病人进行肠内营养支持15 d后,(1)两组病人治疗后体质量、上臂中段周径、三头肌皮褶厚度、血红蛋白、血白蛋白等营养指标对比,经t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2)血IgA、IgG、IgM、淋巴细胞含量对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3)并发症发生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脑血管意外病人采用中药结合肠内营养,可以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同时可减少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曾梅珍;龚小琦;马丽昕;许小青;刘桂云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盐酸戊异奎醚与阿托品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时阿托品化的生理指标.方法108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分为盐酸戊异奎醚组和阿托品组,采用推荐剂量治疗,严密观察各指标变化,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盐酸戊异奎醚对毒蕈碱症状控制疗效确切,达阿托品化时间较阿托品短,以口干、皮肤黏膜干燥、腺体分泌减少为阿托品化指征,而瞳孔扩大、脉率增快、皮肤发红征象不如阿托品明显.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盐酸戊异奎醚过量后,患者精神异常及躁动出现早且突出.结论盐酸戊异奎醚的阿托品化标准以口干、皮肤黏膜干燥,心率80~90次/min为宜,以出现小躁动为过量.
作者:吕玉先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未来亚热带地区战时内科疾病的防治方法.方法对战时承担战伤救治任务的6所医疗机构4 857例内科病历资料进行调查及对参加战伤救治的医务人员进行走访.结果野战内科疾病发生的前6位依次为: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皮肤病、传染病、泌尿系统疾病、神经精神病.结论野战内科疾病的防治要按不同战役阶段采取对策:战前阶段建立卫生防疫网;作战阶段做好生活保障和防病治病;休整阶段主要是卫生整顿和疾病普查.
作者:杨顺秋;石梅初;米继民;李若惠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一次性医疗用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安危,因此,当前如何做好一次性无菌医疗器具的供应管理是医院的一个紧迫而又全新的课题.我院根据国家卫生部及天津市卫生局有关一次性无菌医疗器具使用规定及要求,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对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的发放和回收及科室存放管理严格规范,做到一对一兑换,避免外流及重复使用.
作者:刘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职业健康检查工人的健康教育需求.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106例行职业健康检查的工人进行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方法的需求调查.结果94%的职业健康检查工人强烈需求了解职业病的诊断,但对工作场所防护设施的需求率不高为51%;90%强烈希望与医护人员面对面直接交谈健康教育知识.结论医护人员应重视职业健康检查工人健康教育需求,有针对性进行宣教.
作者:潘丽屏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由于病人对CT增强扫描缺乏认识,以致在接受检查时产生各种复杂的心理.针对病人在CT增强扫描检查过程中恐惧、紧张、焦虑、担心、情感脆弱、易激动等异常心理,对病人的心理特征进行个性分析,实施人文关怀并采取相应有效的护理干预,把高超的护理技术与温馨的人文关怀有机结合,使病人保持佳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CT增强检查和护理.病人对CT增强扫描的恐惧、紧张、担心和对检查后结果的焦虑有显著改善,不良反应率明显降低.
作者:张丽萍 刊期: 200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