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依托ICU优势培训急危重症护理技术人才

肖玉芳;张志兰

关键词:ICU, 急危重症, 急救护理, 人才培养
摘要:目的为较快较好经济实用地培训急危重症护理技术人才,使ICU人力资源增值,以满足众多急危重症病人对急救技能的高水平需求,提高各科抢救成功率,令护患双赢.方法论证了依托ICU优势培训急危重症护理技术人才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制定了培训计划、内容、期限、考核标准;挑选经过省级以上ICU进修培训的中级职称以上医护人员作为师资,25个护理单元65名骨干为培训对象,以院内3个ICU作为培训基地,每期13人,3个月为1期,共5期,合理利用自己的节假日或休息时间学习,实施监护课件示教再到基地实践.结果受训人员经考核达到ICU专科护士的业务素质,熟练掌握了抢救、监护技术,能默契配合医生抢救.结论依托ICU优势为培训基地,能较快较好、经济、方便造就急危重症护理技术队伍,提高抢救成功率.
护理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渭良伤科油和红花酒精治疗老年卧床患者Ⅰ期压疮的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渭良伤科油与红花酒精治疗老年卧床患者Ⅰ期压疮的药效,扩大渭良伤科油的应用范围.方法应用随机单盲法将148例入选病例分为实验组(渭良伤科油组)和对照组(红花酒精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两组用药后疼痛度级数差值、肿胀度级数差值、麻木度级数差值、皮肤温度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红斑面积差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P<0.05);治疗组比对照组平均治愈时间明显缩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率为0,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6%(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渭良伤科油药效比红花酒精优越,更有利于压疮的转归.

    作者:高少茹;林惠卿;郭少英;许雪华;陈银崧;刘春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手术室专科无菌物品专人管理的体会

    近几年,随着医学技术和外科学的快速发展,外科手术新项目大量开展,无菌物品的种类和用量大幅攀升,加大了手术室无菌物品的管理难度.我科于2002年6月开始改革,开展手术室专科无菌物品专人管理.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翠媚;彭金来;丁爱玲;张秦华;许小菊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痴呆患者的临床分析与护理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痴呆的临床特点、治疗与护理.方法回顾分析老年CSDH痴呆40例,并与老年CSDH非痴呆20例的临床表现、治疗转归等进行比较.结果老年CSDH痴呆外伤史不明显(80%);手术治疗可明显缩短智力恢复及偏瘫症状消失的时间;高血压是诱发该病的主要内科疾病.结论老年CSDH痴呆可逆,治疗和护理应积极主动.及早确诊、合理治疗、护理措施得当与痴呆转归密切相关,提高公众对老年CSDH痴呆的认识对早预防、早确诊、早治疗有意义.

    作者:张玉兰;艾杰妮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加强与门急诊输液患儿家长的沟通

    在儿科门急诊的护理工作中,大部分是为患儿输液.对护士静脉穿刺不能一针成功,有的家长不理解,甚至谩骂护士,增加了护士的心理负担,使其技术水平得不到正常发挥.因此,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做好与患儿家长的沟通同等重要.

    作者:张银川;张毅玲;陈缨;吴静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早期康复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低危患者,平行随机分为早期康复组和常规康复组各30例.两组除予以常规治疗外,早期康复组溶栓治疗后早期采用为期2周,以步行为主的康复训练.结果两组患者在入院第3周末,进行左心功能测定,LVEF≥50%者早期康复组(73%)高于常规康复组(43%),有显著性差异(P<0.01).第4周末,低水平平板运动试验阳性率,早期康复组(27%)低于常规康复组(47%),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住院期间便秘发生情况与平均住院天数,早期康复组均低于常规康复组(P<0.05).结论对于无合并症的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是安全可行的,与同期入院病人作对照,康复效果显著.

    作者:唐春莲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1例极高血糖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患者的救护

    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hyperosmolar nonketotic diabetic coma,HONDC)是糖尿病急性代谢紊乱的一种较少见的、严重的临床类型,又称高渗性昏迷(hyperosmolar coma).多见于老年患者,血糖常≥33.3mmol/L,一般为33.3~66.6 mmol/L,有高达138.8 mmol/L或更高者[1].本院于2005年12月14日收治1例极高血糖HONDC患者,血糖高达176 mmol/L,经全力抢救、护理,康复出院.现将抢救及护理报道如下.

    作者:袁艳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产房产后出血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为今后的管理提供依据,使护理风险管理更有效率.方法转变管理理念,进行护理风险教育,强化风险意识;改进护理工作方式,增加人力投入;加强业务管理,提高急救应急能力;识别和评估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及早作出预见性处理;加大产科急救管理,建立急救预案.进行风险管理实施前后的效果比较,结果采用U检验.结果实施风险管理后,产妇的产后出血量减少,护理记录质量及产妇满意度提高,与实施风险管理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产房产后出血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有效增强助产人员的产后出血风险防范意识,提高产科护理质量,有效防范风险事件发生.

    作者:邓慧素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手术室内镜清洗及灭菌流程管理

    随着微创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手术室内镜的品种及数量越来越多,如腹腔镜、胆道镜、关节镜、脑室镜、纵隔镜等.这些内镜价格昂贵,材质各异,结构复杂,尤其是软式内镜管道细长,如长期清洗不彻底,在内镜的管道内表面形成一种生物膜,常规的内镜清洗步骤不可能将它去除,从而造成灭菌失败,引起交叉感染[1].为了保证各种内镜手术的顺利进行,本手术室特别改善了硬件设施,2004年6月在手术室的半限制区设立了专门的内镜清洗室和灭菌室.内镜清洗室内配置3个清洗水槽、超声波清洗机、高压水枪、高压气枪、软镜干燥消毒储存柜、操作台、定时器等.灭菌室内配置2台国产低温灭菌机、1台进口等离子低温灭菌机、1台卡式高温灭菌锅和1台小高压高温灭菌锅.认真贯彻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版).现将手术室内镜清洗与灭菌的流程管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钱跃飞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产后社区访视护理记录单的设计与应用

    为客观、真实、具体地反映产后社区访视护理工作的内容,规范产后社区访视护理行为,按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和要求,自行设计产后社区访视护理记录单,经临床应用效果良好.产后社区访视护理记录单全面反映了产后社区访视的护理工作情殚况,提高了产后社区访视的护理质量,维护了护患之间的合法权益.

    作者:刘瑞贞;李华喜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依托ICU优势培训急危重症护理技术人才

    目的为较快较好经济实用地培训急危重症护理技术人才,使ICU人力资源增值,以满足众多急危重症病人对急救技能的高水平需求,提高各科抢救成功率,令护患双赢.方法论证了依托ICU优势培训急危重症护理技术人才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制定了培训计划、内容、期限、考核标准;挑选经过省级以上ICU进修培训的中级职称以上医护人员作为师资,25个护理单元65名骨干为培训对象,以院内3个ICU作为培训基地,每期13人,3个月为1期,共5期,合理利用自己的节假日或休息时间学习,实施监护课件示教再到基地实践.结果受训人员经考核达到ICU专科护士的业务素质,熟练掌握了抢救、监护技术,能默契配合医生抢救.结论依托ICU优势为培训基地,能较快较好、经济、方便造就急危重症护理技术队伍,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肖玉芳;张志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尿液标本采集方法对尿镉检测结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镉作业人员尿液标本采集方法对尿镉含量检测结果的影响,为探讨准确的尿液标本采集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对某厂同一组镉作业人员分别在不同环境下、用不同方法采集尿液标本,并进行检测.(1)常规法:采集尿液时被检测人员要脱离工作场所,换下工作服,洗净手等部位后,进行采集.(2)改良法:与常规法不同的是被检测人员要彻底更换服装,全身沐浴后,进行采集.结果常规法采集尿液标本超标率为36.9%,改良法采集尿液标本超标率为15.1%,两种尿液标本采集方法检测结果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职业性镉从业人员尿镉水平检测,收集尿液标本是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只有正确选择采集方法,严格把好质量关,才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贺可俭;张春明;陈彩会;李子勤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护理专业夜大学班级管理策略

    分析护理夜大学生的学习特点:积极因素、消极因素和实际困难并存.提出班主任要根据其特点采用相应的管理策略,如充分利用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制度管理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人性化管理,恰当应用情与权,在坚持原则的同时及时为学生排忧解难,才能取得佳管理效果.

    作者:徐艳;赵彦忠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丽水城镇机关干部超重人群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研究

    目的监测城镇社区机关干部超重人群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及变化趋势,为控制超重、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提供依据.方法2001年抽取丽水市机关干部20~60岁人群中的7 614人进行基线调查,通过健康体检获得个体相关资料,经过3年对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的监测研究和健康促进,于2004年对此人群进行第2次健康体检,将2次调查资料均完整的2 506人作为对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1年与2004年同一机关干部超重人群伴随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的比率明显高于非超重人群,且男性高于女性,呈多危险因素个体高度聚集现象;2个年度队列人群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的发病率和多危险因素的个体聚集现象比较,大多呈下降趋势.但非超重男性干部的高血脂发病率和1个危险因素个体聚集现象仍呈现上升趋势;20~29岁干部的体质量明显升高;全部对象的血清总胆固醇均明显升高.结论应将机关干部作为重点防治人群,尤其要加强对年轻、非超重人群,特别是男性机关干部的健康促进工作,有效控制超重、减少机关干部人群的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

    作者:施建英;叶小丽;李珊;刘巧芬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头孢哌酮致双硫醒反应的相关因素分析及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头孢哌酮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日趋增多.头孢哌酮与乙醇(酒精)作用致双硫醒反应的发病趋势也逐渐增大.为了让广大医务人员充分认识并重视双硫醒反应,特检索1998-2005年的国内期刊发表的关于头孢哌酮致双硫醒反应(以下简称双硫醒反应)论文,综合参考文献[1-23]报道的457例发生双硫醒反应的患者资料,分析发病的相关因素、症状及处理措施;结合笔者的临床实践,探讨预防处理双硫醒反应的有效对策.现将其综述如下.

    作者:李玉肖;桂月玲;陈红宇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护理

    介绍了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5例糖尿病足患者的术前准备和心理护理、术后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于治疗后1~8周,患者肢体疼痛、冷感觉有显著好转,溃疡面愈合,未出现移植相关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术前皮下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骨髓时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予及时正确处理;术后穿刺肢体制动8 h并沙袋加压6 h,严密观察足背动脉搏动及末梢血液循环情况,指导术后活动并预防感染,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做好并发症的护理,对患者进行有计划、连续性的健康教育,是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李政;泮百灵;虞朝黎;高祖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讨论式教学法在护理本科《医学免疫学》中的应用

    医学免疫学理论深奥,机理复杂,专业知识横向面广纵向面深.为了加强护理本科生对医学免疫学的学习,在讲授完免疫学的基础免疫后,采用课堂讨论式教学,并对此进行课后调查.结果表明:讨论式教学法有助于解决教与学分离的问题;有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免疫学的基本理论,并且启发学生将免疫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培养和锻炼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的能力也得到了完善和提高.

    作者:张彩娥;马仁福;王淑娟;刘亚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广州市三甲医院护士化疗防护知识及行为掌握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广州市三甲医院护士对化疗防护知识及行为掌握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以指导化疗防护工作,提高化疗防护水平.方法对广州市三甲医院¨2名经常接触化疗药物的护士进行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结果广州市护士对化疗防护知识和行为的掌握程度不高,不同医院、培训、工作经验等因素影响护士对化疗防护知识和行为的掌握程度.结论提示有必要在增设相关课程及培训、建立防护制度、加强经验交流等方面提高护士的化疗防护水平,减少职业性健康损害的发生.

    作者:魏誉民;谢凤兰;钟慧珍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巧排热水袋内空气

    每逢春、秋、冬季,病人输液时,我们都主动为病人送去热水袋,温暖病人因输液而冰凉的手臂,时间久了,笔者从中总结出了巧排热水袋内空气的办法,现介绍如下.

    作者:肖维艳;陈美琴;谢玉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对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

    目的探讨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对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留置静脉留置针的病人132例,其中常规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ASA)100 mg>4周病人68例为观察组,未服用ASA病人64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病人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留置时间(4.83±0.37)d,对照组(3.89±0.26)d,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长期服用小剂量ASA的病人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可延长至4~5 d.

    作者:张江春;姚小珠;余琼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膀胱治疗仪在术后尿潴留中的应用

    术后尿潴留是外科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尤其是采用椎管内麻醉的病人.热敷、诱导排尿等常规方法效果甚微,终还是以导尿解决病人尿潴留的问题,增加了病人痛苦.我科于2005年4月开始采用膀胱治疗仪治疗术后尿潴留,经临床应用观察56例,效果满意,现将临床应用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黄丽清;徐英;吴淑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护理学报杂志

护理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