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论护理专业警惕性

任莲崔

关键词:护理专业, 警惕性, 脑力劳动
摘要:笔者从理论上论述护理专业警惕性的含义:护理知识的体现,护理措施的向导,预见性护理的需要,权衡护理措施利弊并减少内在危险发生的能力体现.护理专业警惕性的内容特征是随时准备行动;护理专业警惕性的思想行为属性是观察和判断结果.认为护理专业警惕性是一个抽象性名词,属于护士的脑力劳动范畴.如何正确认识和理解护理专业警惕性,是人们正确认识护理价值的关键所在,是护理实践中重要的构成成分.
护理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CT导向经皮肺穿刺活检病例分析及护理

    目的 分析CT导向经皮肺穿刺活检患者肺部病灶大小、位置深浅和穿刺过程症状出现情况与穿刺成功率的关系,探讨CT导向肺穿刺活检的护理方法.方法 常规的护理配合下,对249例肺部局灶性病变进行穿刺活检.观察病灶大小、位置,术中观察患者临床表现,记录每位患者的穿刺次数.对病灶大小、位置与穿刺次数的关系及对穿刺次数与患者出现症状的关系进行分析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 本组患者肺部病灶276个,穿刺病灶249个,位于表浅部位病灶143个,深部者106个.共穿刺563次,1次穿刺成功77例,2次68例,3次66例,4次38例.病灶大小、位置不同及患者有无出现症状,其穿刺次数不同,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穿刺术中的护理配合及对患者的观察,对提高穿刺成功率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全海英;唐承富;郑晓林;王晓文;张旭升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自制教材在妇科护生带教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自制教材在护生带教中的作用.方法 带教科室自制教材,供护生随时翻阅,对实习护生的出科成绩与以往学生的出科成绩进行对比,征询带教老师意见,全院带教工作评价反馈.结果 实习护生出科成绩明显优于以往学生,带教老师反馈及全院带教工作评价该自制教材有利于提高带教质量.结论 自制教材是护生掌握课本知识后的有益补充,便于护生随时查阅指导临床工作,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且有利于提高带教老师自身水平.

    作者:邓海松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进饮不同液体对乳腺手术患者术前饥饿焦虑的影响

    目的 研究乳腺手术患者术前饮水种类与饥饿、焦虑发生率的关系,探讨减少术前长时间禁食引起此类不良反应的方法.方法 住院乳腺手术患者100例,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50例,实验组50例,对照组术前2 h饮清水,实验组术前2 h饮糖水;观察两组术前饥饿焦虑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均未发生胃内容物反流、误吸现象;实验组术前饥饿、焦虑症状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χ2=13.12,P<0.01;χ2=3.872,P<0.05).结论 乳腺手术患者术前2 h饮糖水可显著减少术前长时间禁食引起的饥饿、焦虑,适用于术前长时间禁食患者的胃排空准备.

    作者:李媛媛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尸体料理后护士心理状况及原因分析

    目的 了解护士执行尸体料理后心理状况.方法 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自行设计原因调查表,对96名护士在尸体料理当天及1个月后进行心理评估和问卷调查.结果 护士执行尸体料理当天和1个月后,焦虑、抑郁得分与全国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主要原因是:46%遗憾自己没有能力挽回患者生命,对职业的能力产生怀疑;38%年长的护士还会联想到家人和自己的安危,并逃避想起有关死亡患者的一切事物.结论 管理者应重视护士执行尸体料理后心理状况,并提供有效的干预;护士应加强自身心理承受力的锻炼,增强应对能力.

    作者:林岩;镇艳;刁冬梅;吴琛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层流洁净手术室空气日常监测方法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层流洁净手术室空气日常监测有效方法.方法 对层流洁净手术室百级、千级、万级各1间手术间,分别按<医药卫生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GB/T16294-1996、<医药消毒卫生标准>GB/T15982-1995,在相同的温度、湿度下,共计8 d,专人定时静态下,采用多点布控法(多点布控组)与常规布控法(常规布控组),分两组不同高度进行空气沉降法采样,30min后进行检测.结果 多点布控与常规布控采样,细菌菌落数均未超标;无致病菌检出.多点布控组与常规布控组监测结果经t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1).多点布控采样效果优于常规布控组.手术区在0.8 m、1.2 m高度多点布控采样检测结果无细菌生长;周边区地面上采样与周边高度0.8 m处采样监测结果经χ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点布控周边区地面上采样阳性率高于周边高度0.8m采样.常规布控0.8m高度采样阳性率高于1.2m高度采样,采样监测结果经χ2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采用多点布控,手术区0.8~1.2 m高度、周边地面上采样进行空气沉降法监测是洁净手术室空气日常监测的有效方法.

    作者:程道荷;刘佩忠;马红;方芳;孙逸民;孙林;王淑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输注泵肠内营养并发症的观察

    目的 探讨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合理应用营养输注泵对降低早期肠内营养并发症的价值.方法 将67例颅脑损伤患者按进入ICU时间顺序轮流分入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34例,伤后早期即通过营养输注泵进行鼻饲肠内营养,以总量25%开始喂养,以总量25%逐日递增,24h持续均匀滴注,不足部分静脉补充,喂养时头高位30°~45°;对照组33例按传统的注射器定时推注法鼻饲相同流质饮食.结果 研究组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症状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可以较好耐受早期胃肠道营养.研究组肠内营养并发症,如腹泻、呕吐反流、高血糖症、误吸和堵管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营养输注泵实施持续滴注的早期肠内营养可以明显减少肠内营养支持并发症,使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更为安全、有效.

    作者:彭苹;周佳;唐艳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105例急腹症病人预检分诊失误临床分析

    目的 降低急腹症预检分诊失误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05例急腹症预检分诊失误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内外科之间急腹症的分诊失误病例数占分诊失误病例总数的80%;不同护龄、不同学历分诊护士急腹症分诊失误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分诊护士的护龄、学历是分诊失误的影响因素.结论 提高急诊分诊护士临床分诊经验及专业理论水平,全面收集病史资料可有效降低急腹症患者分诊失误率.

    作者:葛文贤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岩斜脑膜瘤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

    笔者报道50例岩斜脑膜瘤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措施,认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加强巡视病房,及时掌握患者的情况,清除导致外伤的危险因素,预防外伤的发生;密切观察患者呼吸、氧饱和度变化,掌握好气管插管时机及拔除时机;有效治疗、护理脑神经损伤所致的并发症,开展早期肢体功能锻炼,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保证.

    作者:闫雅凤;唐晟;史凤霞;秦燕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有效清洁自然通风与紫外线照射空气净化作用对比研究

    目的 寻求一种有效、安全、无毒、方便、实用、费用低、回归自然的空气净化方法.方法 选择医院1、3、5、8层楼普通病房和治疗室的空气质量作为监测对象,在不同季节、不同时间,同时进行有效清洁后自然通风与紫外线照射前后的空气、物体表面采样,监测细菌菌落情况并进行相互对比分析.结果 有效清洁后自然通风能使室内空气清新洁净,各项空气监测参数达到一般病房空气指标要求,与紫外线照射后空气监测结果进行比较,两者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有效清洁通风能取代或弥补目前医院紫外线照射存在的缺点及局限性,可作为病房内空气净化的常规方法.

    作者:李艳芬;段冬梅;揭永秀;翟雅香;张志坚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康复新注射液局部湿敷治疗脑血管病患者压疮

    2004年5月-2006年5月,我院神经内科通过对30例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压疮的观察、治疗与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采取的护理措施报道如下.

    作者:张春霞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重症哮喘患者无创正压通气效果观察及护理

    目的 探讨无创伤性正压通气和有创机械通气应用于重症哮喘患者的效果,以及对通气时间和通气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总结护理经验.方法 选择55例重症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无创通气组28例和有创通气组27例,观察两组的呼吸、心率、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以及人工通气时间、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后转归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通气后2 h、6 h和12 h患者呼吸频率、心率、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分别与通气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无创通气组通气后的上述指标与有创通气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创通气组平均通气时间及通气相关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较有创通气组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无创伤性正压通气和有创通气均对重症哮喘患者有良好疗效,且疗效无明显差别,但无创伤性正压通气可明显减少通气时间和通气相关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何佳莉;洪蝶玫;张立佳;卢东生;黄玉淑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一次性引流袋在胃管冲洗中的巧妙应用

    临床上冲洗胃管常因胃管接头内径较大与注射器很难紧密连接,而冲洗时衔接处会反流,造成污染病人床单位及地面.而一次性胃管冲洗器,因价格高或因很多科室并不常备.因一次性引流袋及注射器为科室常备之物,价格较胃管冲洗器便宜:一次性胃管冲洗器约为4.3元,而一次性引流袋及注射器共约2元.为了减少病人不必要的治疗费用,现介绍一次性引流袋在胃管冲洗中巧妙应用,也适用于鼻饲.

    作者:陈丽君;张思云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2型糖尿病病人应对方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病人的应对方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评估量表和解亚宁编制的简易应对方式量表,通过目的抽样对住院和门诊2型糖尿病病人180例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62份,有效率为90.0%.将162例2型糖尿病病人的应对方式与常模比较,一般情况评估量表的3个内容即一般资料、代谢控制指标、自我管理能力的27个条目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应对方式的影响因素.结果 2型糖尿病病人与常模应对方式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病人积极应对分值高于常模,较常模更多采用积极应对方式;2型糖尿病病人消极应对分值低于常模,较常模少采取消极应对方式.多因素Logistic多元回归结果显示:空腹血糖、职业、甘油三酯、病程、饮食控制、能否遵医嘱注射胰岛素是2型糖尿病病人积极应对方式的影响因素;年龄、劳动性质、家族史、是否知道低血糖的预防和处理、能否遵医嘱注射胰岛素是2型糖尿病病人消极应对方式的影响因素.结论 积极的应对方式可能有助于提高2型糖尿病病人代谢控制和自我管理能力.护士应鼓励和引导代谢控制和自我管理能力差的病人多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减少不良情绪的影响,良好地控制疾病和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袁丽;王兰;喻红玲;舒世清;武仁华;宋元霞;程蓉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老年高干病人的心理护理

    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院收治了180例老年高干病人,他们常年工作在领导岗位上,在工作中是决策人、带头人,为国家、为社会做出了很大贡献.由于健康原因住院治疗,身份、地位及环境的改变使他们往往不能马上适应,从而产生了许多特殊的心理问题.下面就此类病人的特殊心理问题与护理措施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吴燕春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论护理专业警惕性

    笔者从理论上论述护理专业警惕性的含义:护理知识的体现,护理措施的向导,预见性护理的需要,权衡护理措施利弊并减少内在危险发生的能力体现.护理专业警惕性的内容特征是随时准备行动;护理专业警惕性的思想行为属性是观察和判断结果.认为护理专业警惕性是一个抽象性名词,属于护士的脑力劳动范畴.如何正确认识和理解护理专业警惕性,是人们正确认识护理价值的关键所在,是护理实践中重要的构成成分.

    作者:任莲崔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全棉布及医用皱纹纸类包装物品的灭菌效果及有效期探讨

    目的 探讨全棉布、医用皱纹纸类包装材料包装的物品经高压蒸汽或环氧乙烷气体灭菌,能否达到完全无菌;研究在不同存放条件下和不同灭菌方法,两种材料包装灭菌物品的存放有效期.方法 将医用皱纹纸和全棉布包装医疗器械,分别进行高压蒸汽和环氧乙烷灭菌,存放在无菌、清洁、污染场所共5个,分别于灭菌的当天、7 d、14 d、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5个月、6个月做细菌培养.结果 全棉布和医用皱纹纸用于包装医疗用品能达到灭菌效果,且在半年内能保持无菌状态.结论 建议根据本医院的实际情况,将全棉布的制作和清洗费用与医用皱纹纸的成本进行比较,进行选择.

    作者:黄虹;廖景群;兰丽萍;盘清华;梁健梅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信息交流在门诊导医服务台中的作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医疗保健服务趋向市场化,医院行业进入市场、参与竞争.门诊作为医院的窗口,涉及面大,影响面广,接触的病人多,如何有效地将医院的技术、设备、服务向社会宣传,这也是医院参与竞争的重要手段.2005年2月开始我院门诊部对门诊服务导医台人员实行每周信息交流制,通过信息收集、交流、考核、宣教,取得明显成效.

    作者:张维珍;范力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1例术前准备后出现大面积心肌梗死的抢救

    外科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准备后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少见报道.2006年6月12日我科成功抢救1例行术前准备后出现大面积心肌梗死的患者,现将抢救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陈丽珊;阮红进;陈晓薇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风险管理在护理流程再造中的应用

    笔者报道风险管理在护理流程再造中的应用方法:成立风险管理、护理流程再造小组;建立风险事件呈报制度;培训全院护士风险防范意识和对流程再造内涵及意义的认识;风险管理、护理流程再造小组分析风险信息及不安全隐患报告.认为建立风险管理护理流程再造组织,以风险管理理念重新审视各项护理工作流程,进行流程再造,可使各项护理工作流程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使护理工作更规范、更有序,更好地保障病人的安全,有效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曾伟娴;陈晓燕;李凤香;江桂素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深圳市外来劳务工运动行为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外来劳务工运动行为现状及影响其进行有规律运动的因素,探讨规律运动与生理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218名外来劳务工进行生理指标测量,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劳务工运动行为现状.结果 外来劳务工常从事的运动有跑步、篮球、羽毛球、乒乓球、足球.有11.9%的人从来不参加任何形式的运动.47.2%的调查对象没有规律性运动行为,男性和高学历人员进行有规律运动的比例较高(P<0.001).有规律运动的外来劳务工在体质量、血压方面均优于无规律运动者.结论 需进一步积极推行有规律运动的健康促进方案,以不断增进国人健康.

    作者:韶红;张友根;张思诗 刊期: 2006年第08期

护理学报杂志

护理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