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温度对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结果的影响及质量控制对策

赵杰才;严桂芳

关键词:温度, ALT, 质量控制
摘要:目的 探讨温度对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结果的影响及质量控制对策.方法 对本县的580例18~20岁的应征男青年进行血清ALT测定分析,采取空腹12小时静脉血,分离血清进行测定,先测定第一次排除了42例ALT40U/L以上的标本,再将余下的538重复测定,同时使用广东省临床检验中心统一发下的定值质量控制血清分别在25℃、30℃、37℃插入进行测定,在不同的温度下记录观察结果.测定方法采用酶速率法,在美国雅培ALCYON 3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测定.结果 质控血清在25℃测定结果是23U/L、30℃测定结果是30U/L、37℃测定结果是41U/L,体检的标本在25℃、30℃测定的结果分别有15例大于或等于26U/L、12例大于或等于34U/L,已超出了允许误差的正2SD,应列为结果超出正常值的标本,共27例.结论 由于冬天温度低,在低温时检测的结果就会偏低,在测定的过程中由于仪器运行产生热能使温度逐渐升高,测定的结果就会相应升高,所以必须在不同的温度插入质控血清测定进行校正结果.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论中医药治疗支气管哮喘存在的问题、难点、思路与对策

    哮喘为痰阻喉间,痰气相击所致的一种发作性痰鸣气喘疾患.临床以突然、反复发作,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急促,甚则喘息不能平卧为特征.早的中医文献中没有哮喘之名,其病名的确立经历了漫长的时期.发展到今天,其定义为:哮喘是一种反复发作的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急促困难、甚至喘息不能平卧的疾病,它的含义显然包括了现代医学的支气管哮喘.中医学对哮喘病因的认识与现代医学有别.现代医学大多数主张哮喘是一种基因遗传病,受遗传和环境因素双重影响.中医认为哮喘是一种新感引发宿疾(又称夙根)而发生的疾病,新感因素包括外感六淫、疫气、内伤七情、饮食劳倦.

    作者:韩旭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论党组织在建设和谐医院中的作用

    随着卫生事业的发展,医院面临着多元化的不和谐.医院党组织承担着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保证办院方向,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融洽各方关系,促进医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职能,因而应改变传统理念,正确对待矛盾,加强自身建设,推陈出新,营造和谐的医院人文环境.

    作者:邓弋雁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静脉推药过程中防止空气进入人体的技巧

    临床上,在输液过程中,常常需静脉推药,一般是分离头皮针与输液管,通过头皮针将药液直接注入静脉血管内,以快的速度发挥药物作用.但推药时往往有少量的空气(约0.1~0.5的空气)进入血管内,对组织细胞造成一定的损害.

    作者:张志琼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孕足月疤痕子宫原切口自发性破裂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29岁,主因第二胎孕足月有产兆于2005-01-27入院待产.末次月经2004-04-30,预产期2005-01-07.孕期平顺.入院前一周患上呼吸道感染,近2天咳嗽,且呕吐数次.

    作者:杨瑞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从痰湿论治脂肪肝

    近几年来,脂肪肝发生率有明显增长趋势.虽然脂肪肝被认为是良性病变,但有资料表明,35%的肝功能异常由脂肪肝引起,约5%的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故预防与治疗脂肪肝工作已成当务之急.脂肪肝是肝脏本身及肝外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蓄积过多的一种病理状态.当肝脏内脂肪含量超过肝脏湿重的5%即是脂肪肝.

    作者:崔璐璐;曹汉明;吴早生;陈庆松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高龄胆囊炎、胆石症272例治疗体会

    老年胆囊炎、胆石症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手术并发症及病死率较高,在治疗及诊断上有其特殊性.笔者自1978年8月~2004年8月26年间,共收治60岁以上胆囊炎、胆石症272例,就其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孙庆福;任海港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检验标本污染所致的临床误诊

    临床检验医学是运用物理学、生物化学、免疫学、遗传学、分析仪器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对人体血液、骨髓、尿液、分泌物、排泄物等体液和组织细胞等标本进行检查,其目的是为临床提供疾病诊断、预后判断、病情监测和筛选的实验室信息,只有当检验结果准确可靠和正确运用,实验室信息才能体现出价值.

    作者:祁双宝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义诊血压检测看农村高血压患病现状

    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密切相关.目前我国有近1.6亿高血压患者,患病率高,但发现率、治疗率、控制率低.笔者通过义诊对农村高血压患病率的调查发现,由于城乡差别,影响了农村地区高血压的预防、诊断和控制.并对解决这种现状的有效措施进行探讨.

    作者:熊天中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2987例艾滋病性病自动语音电话咨询分析

    艾滋病是一种死亡率很高的传染病,同时艾滋病是一种与行为方式有着密切联系的疾病,咨询作为一种有效的干预手段,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艾滋病的防治工作中,而电话咨询更是一种能够扩大宣传力度,使咨询者个体能够直接受益的有效方式.

    作者:冯忠莲;吴园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阿托伐他汀改善慢性心衰预后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预后的影响.方法 2003年4月~2005年4月本院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7例,随机分成阿托伐他汀组(65例),对照组(62例).所有心力衰竭患者均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每晚1次.治疗16周后复查血脂、C反应蛋白(CRP)、左室射血分数(LVEF).观察所有患者的住院次数、总日数、病死率.结果 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及对照组比较,治疗16周后,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CRP均有显著降低,LVEF则有明显提高.治疗组和对照组比,住院次数和总日数减少,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病死率明显降低,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够改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

    作者:张伟斌;周正安;伍小青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10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诊治分析

    目的 总结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诊治经验.方法 10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全部采用综合性治疗.结果 全部病例均在腰穿脑脊液置换并鞘内注射地塞米松后阵发性剧痛立即缓解,但仍有可忍受之持续性钝痛.部分病例在治疗后12h后需使用止痛药方能入睡.3~5天后阵发性剧痛逐渐减弱,一般需作腰穿脑脊液置换5~7次后阵发性剧痛逐渐消失,而持续性钝痛则在3~4周后方可基本完全消除.结论 对脑血管痉挛的治疗尤其是对其阵发性剧痛的缓解应以综合治疗为主.

    作者:蒋向东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老年糖尿病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特点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特点.方法 将12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老年组66例,对照组54例.结果 老年组神经系统并发症47例,对照组神经系统并发症14例,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

    作者:方枝俏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新生儿大面积烫伤治愈1例

    1 临床资料患儿,男,重3200g,出生20分钟,盆浴时烫伤,面积>40%,上至髂脊,下至脚趾,局部皮肤鲜紫红色,有大小不等水泡,右侧臀部和左足跟部水泡大约6.0cm×7.0cm、4.0cm×4.5cm,水泡自破,神志欠佳,精神萎靡,反射差,母婴同室,母乳喂养+人工喂养.局部常规消毒,涂擦烫伤药建立静脉通道,补充晶体、胶体、抗感染等治疗,总病程24天,出院时面色红润,呼吸平稳,四肢活动自如,重4400g,烫伤皮肤恢复正常.

    作者:杨柳;贾惠娟;胡晓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儿科、产科联合管理产科新生儿模式的探讨

    综合医院产科出生的新生儿,目前主要由产科医师及助产护师管理,在新生儿疾病诊断及筛查中缺乏专业性.而儿童保健手册要求的正规健康体检一般安排在出生后42天进行首检,在出生到42天之间存在一个缺乏医学观察的时间段.我院从2004年4月开始率先尝试由儿科与产科联合管理产科出生的新生儿.此种新模式的创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得到了广大新生儿父母的欢迎.

    作者:吴华;李荣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前置胎盘60例临床分析

    妇女、儿童占人口的三分之二,其整体素质的提高关系到全民族的素质.前置胎盘是妊娠晚期阴道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处理不当可危及母婴安全,其发病率国内报道为0.24%~1.57%.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5年1月,共收治前置胎盘患者60例,孕产妇无死亡,新生儿死亡1例,胎儿宫内死亡1例,现就诊断治疗报道如下:

    作者:张桂专;李凤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脑室引流管在治疗新生儿医源性气胸中的应用(附17例报告)

    目的 探讨脑室引流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新生儿医源性气胸的效果.方法 17例新生儿经皮囊加压给氧与机械通气引起的医源性气胸均采用12#脑室引流管作胸引管,末端连接输血器作导气管(去除中间的莫菲氏滴管),500ml输液瓶作水封瓶,治疗新生儿医源性气胸.结果 17例新生儿医源性气胸治愈15例,死亡1例,家属放弃治疗1例,总有效率为88.24%.结论 对于由皮囊加压给氧与机械通气引起的新生儿医源性气胸,宜早期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应放略大口径的引流管,12#脑室引流管能够满足此要求.

    作者:丁凯;周晓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整体护理在手术室的实施

    手术治疗是外科系统病人的主要治疗方法,病人在手术前大都对麻醉和手术感到紧张和恐惧,对自己所患疾病的预后感到焦虑或忧伤,甚至悲观、绝望,这种情绪上的剧烈波动必然引起其机体内环境的紊乱,可严重影响病人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力,增加病人对疼痛的敏感性.为了减轻病人对手术的恐惧,并使病人以佳的身心状态接受手术,我院对择期手术病人进行了手术室整体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朱秀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颅脑外伤开颅探查手术的护理配合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开颅探查手术的护理配合经验,提高成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43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开颅手术的护理配合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予开颅、血肿清除术等治疗,手术室护士各司其职、默契配合,手术顺利进行,术中没有出现患者死亡.患者出院时恢复良好38例,死亡3例,自动出院2例.结论 手术室护士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度的责任心、熟练的急救技术和应急能力,在短时间内准备所需物品,手术过程中与医生同步,相互配合,这样能提高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作者:王瑾;黄飘;郭建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安宝配伍心痛定治疗早产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β2-肾上腺素能受体兴奋剂安宝配伍钙离子拮抗剂心痛定抑制子宫收缩,治疗早产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91例先兆早产孕妇随机分为两组.A组(46例)静滴安宝加服心痛定,B组(45例)静滴硫酸镁.结果 安宝配伍心痛定抑制宫缩极显著优于硫酸镁组(P<0.01),并且心痛定能够降低安宝造成的心率快、胎儿宫内缺氧、产后出血的副作用.

    作者:刘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全血细胞分析中标本放置时间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标本放置时间对全血细胞分析结果产生的影响.方法 运用全血细胞分析仪对放置不同时间的静脉血标本进行测试.结果 标本放置2小时结果差异不大,放置4小时对结果存在影响.结论 对静脉血抗凝标本应及时测定,如放置4小时,为避免误差应在混匀后30分钟进行测定.

    作者:赵阳春;梅楠楠;吴琳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