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丽娟;叶桂荣
报道了53例双侧肺大疱患者经电视胸腔镜(VATS)行双侧肺大疱同期手术的护理.护理措施包括:术前注重呼吸功能锻炼、指导有效咳嗽,知识宣教;术后重点要做好引流管护理、疼痛护理及协助患者有效排痰.本组患者均痊愈出院.
作者:丁洁芳 刊期: 2006年第12期
送药车是病房医疗护理工作不可缺少的配备,以将药物由药房经核对无误后领回病区整理并送到各患者床边,实施按时、准确、合理用药等处理.而现有的送药车虽能基本满足病房使用要求,但存在储物空间少以致药物较多时需另车运送,增加人力物力消耗;药杯定位架开放放置,无防盗、防干扰设施,安全性差等问题.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自行研制了一种配圆形及矩形药杯定位架的单向折盖柜式送药车,经临床使用功能良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周东容;张卫红;吴惠平;曾洪;沈艳;蔡艳利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复发性多软骨炎是一种少见的系统性疾病,表现为耳痛、鼻、咽、喉、气管、关节、心脏、内耳、角膜和巩膜等多器官系统的反复发作炎症性疾病.主要侵犯软骨和富含氨基聚糖的组织[1].
作者:王汇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我院是集医、教、研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医院,手术量大,手术室的无菌小件器械包及无菌基础器械包非常多,因此,无论在哪方面都会给无菌器械储藏室负责人的工作带来许多麻烦,为了减轻不必要的工作量,节省操作者的时间,避免出现小件器械未使用就过期需反复消毒的现象,我科研制了视觉识别小件器械包近期灭菌有效期的醒目标识,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金春玉;吴月溪;付晓欣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非糖尿病专科糖尿病健康教育中专科护理会诊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分析2005年10月-2006年5月糖尿病专科护士对在非糖尿病专科住院的4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的专科护理会诊,总结专科护理会诊的成效.结果 专科护理会诊实施后,2例提高了遵医行为,4例接受胰岛素治疗,纠正非糖尿病专科护理人员对糖尿病患者的不正确护理3例,建议请糖尿病专科医生会诊协助治疗的有5例,新发现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专科门诊就诊率100%.结论 建立非糖尿病专科住院患者的护理会诊制度,解决了专科疑难问题,利于糖尿病患者的专科护理,提高了护理质量,体现了专科护士的价值.
作者:黄洁微;周佩如;陈伟菊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应激性高血糖在创伤、感染等危重患者中普遍存在,是衡量疾病严重程度的标志之一,血糖水平越高,持续时间越长,预后越差.近年来研究表明[1],对危重患者的应激性高血糖实行强化胰岛素治疗可降低病死率、减少神经系统病变的发生,尤其可减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及降低感染率.随着这一措施的实施,如何严密准确地进行血糖监测及动态观察已成为ICU护理工作的新挑战.
作者:尹利华;王颖;杨晓静;杨立娥;王建荣 刊期: 2006年第12期
近年来,为适应新的军事斗争形势的需要,海训已被列为我军部队训练中的一个重要项目,由此而出现了一些特殊的训练病[1],如女军人出现的月经失调,但通常又易被忽视.正常规律的月经是女性内分泌系统功能健康的标志,当月经失调作为病理症状存在时,除可出现不同的躯体病痛及影响生殖系统发育外,尚可引发相应的心理症状,将不同程度地影响正常的工作、训练、学习及个体的生活质量[2].笔者就海训期间女军人月经周期机理及月经失调的原因、防护等作一综述.
作者:潘文娟;白建萍;余琦;夏菱 刊期: 2006年第12期
通过对145例电子喉镜下手术治疗声带良性病变患者嗓音康复过程观察,认为健康教育重点是术前术后的发声指导和发声训练.内容有:1个月内避免过度用声,放松训练、呼吸训练、发音器官放松训练、姿势和运动,发声器官的平衡,嗓音声学训练,避免嗓音的滥用和误用;使患者真正了解声带良性病变与嗓音障碍及发声训练之间的关系,提高他们的遵医行为,达到巩固手术疗效和继续改善嗓音的目的,使嗓音恢复正常.
作者:曾琳;刘慧莲;刘海丽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总结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护理经验.指出术前应做好手腕部的准备,术中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询问疼痛感,术后重点观察穿刺部位的出血及渗血情况.本组5例出现渗血,1例出现术侧上肢肿胀,其余患者未出现穿刺并发症.
作者:汤蓉;白向蓉;张金莉;张亮;何琳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由于急诊工作的不可预料性,决定了急诊护士交接班工作的变化性,为了防止漏做治疗或者执行不及时事件的发生,保障物品供应,畅通护理信息的传递,我科于2005年8月设计并开始应用特殊交班本,使用1年多来,效果良好.
作者:唐晓芸;桂月玲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总结23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腔内治疗后并发症的护理经验.术后常见并发症有:切口淋巴液漏、造影剂过敏反应、临时滤器穿刺点渗血、术中或术后血尿、腔静脉及下肢静脉血栓再次形成等.体会是应加强医护人员责任心和专科知识培训,及时发现病情变化,积极正确地处理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作者:凌云霞;邹燕;王丽;马庆纬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克罗恩病(chohndisease,CD),即克隆氏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肠道炎症性疾病.以腹痛、腹泻症状为常见,并往往可能有肠梗阻与肠道瘘管形成等并发症发生,且有发热、营养障碍等肠外表现.病程迁延、反复不易根治[1].2005年6月我科收治了1例克罗恩病伴抑郁症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贾玉兰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斯帕丰与安定对产妇产程中松弛官颈平滑肌,解除宫颈痉挛,促进产程进展的效果,以及对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2003年1-12月50例、2005年1-12月50例初产妇,在第1产程活跃早期宫口开至2~4 cm时分别静脉注射安定10 mg和斯帕丰80 mg,观察两组产妇用药后第1产程活跃期时间、第2产程时间、产后2 h出血量和新生儿1 min、5 min Apgar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第1产程时间和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第2产程时间和产后2 h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结论 斯帕丰能促进宫口扩张,加速第1产程进展,对母婴的安全性优于安定.
作者:罗冬萍;朱小青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总结供体心脏采集和保护的手术配合经验.组建经验丰富、训练有素的移植队伍,在供体采集过程中,首先按供心选择标准确认可用于移植的供体;组建取心手术医疗队伍进行准备;手术配合中以切取、保护、包装、运送、修剪、保护6个步骤进行;密切配合医生顺利完成供心采集工作.本组15例心脏移植的供心采集均完好,正常供给受体移植.供心的选择、供心的采集方法和保护,对心脏移植的成功起到决定作用,并且与手术室护士的默契配合密切相关,缺一不可.
作者:周丽娟;王丽波;原英姿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胃肠耐受性监测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治疗转归的影响.方法 将17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0例)及对照组(80例),两组均常规予控制颅内压、营养神经、调整血糖血压、改善脑循环、防治并发症治疗,按急性脑血管病常规护理,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意识、瞳孔,观察组增加胃肠耐受性监测.观察比较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8%,显著低于对照组42%(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23.99±&15)d比对照组(27.25±6.54)d明显缩短(t=3.35,P<0.05).结论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在常规护理同时,还应进行胃肠耐受性监测,及早改善胃肠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转归,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徐巧玉;温丽萍;邱喜然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围产期窒息是新生儿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目前普遍采用石树生教授的新法复苏技术,即ABCDE复苏操作程序,从而使新生儿成活率大大提高.针对现时医院使用的急救车内物品较多是成人急救用物,满足不了新生儿的急救需要,为了使新生儿窒息得到有效及时的救治,我院在急救准备上使用了自制的简易新生儿急救箱,箱内备有新生儿急救时所需的用物和药物,自2003年7月应用于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凤莲;陈玉巧;卢志为 刊期: 2006年第12期
褥疮是局部软组织持续受压,导致组织、细胞缺血缺氧,营养代谢障碍而发生变性、坏死的病理过程,也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我科于2006年3月收治了1例脑出血后遗症、双臀坏死溃疡期褥疮患者,在多次换药效果欠佳的情况下采取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现介绍如下.
作者:吴平;廖建鄂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小儿包皮环切术治疗包皮过长和包茎,为门诊常见手术.由于小儿阴茎短小,术后换药时伤口包扎已成为医护人员面对的棘手问题.为了减轻患儿换药过程中的疼痛,解决伤口包扎问题,缩短伤口愈合时间,解除换药时的紧张心理,增加舒适感,我科用美宝湿润烧伤膏(MEBO)直接外涂于小儿包皮环切术后的伤口创面,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慧莲;李章红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报道97例采用超前镇痛疗法后行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术前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针对性的宣教,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正确评估疼痛和镇痛效果,及时处理药物不良反应,早期指导关节功能锻炼.本组术后90.7%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分值在3分以内,镇痛效果满意.
作者:熊剑秋 刊期: 2006年第12期
通过对8例心脏穿透伤患者手术前后的回顾性分析,认为伤员往往在极短时间内死于心包填塞或失血性休克,早期诊断并行手术治疗是救治的关键.术后监护的重点包括:充分镇静;及时纠正心律失常;维持血压稳定;加强呼吸道管理;积极预防并发症.本组除1例患者死亡外其余均痊愈,无并发症.
作者:杨惠芳;伊丽莎;孔海燕;林碎钗 刊期: 200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