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娟;白建萍;余琦;夏菱
探讨医院信息系统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前景.回顾性总结2005年12月20日以来新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mation system,HIS)在手术室应用过程中的实践经验.整个外科的手术安排、术后手术费用的收取、有关手术的所有统计资料、手术室工作人员的排班均在新HIS信息系统中执行.新HIS信息系统使用后取得良好效果,提高了工作效率及医生和患者的满意度,减少人力资源浪费.医院信息系统是现代化医院管理的标志,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文姬;马育璇;韦南茉;李美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总结了12例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静脉滴注所致静脉炎患者的护理.认为肾移植患者血管条件差,加上ATG在血中药物浓度高,对血管刺激性大,容易引起静脉炎.应加强心理护理,增加患者对使用ATG及引起静脉炎的认知,减轻其焦虑情绪;应用ATG前做好准备,减少静脉炎发生;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及时发现静脉炎;在发生静脉炎以后及时采取消肿、止痛、冰敷处理,有效改善症状,保护血管.12例患者经过处理血管情况明显改善,72 h后可以再行静脉穿刺.
作者:游丽娟;叶桂荣 刊期: 2006年第12期
通过对8例心脏穿透伤患者手术前后的回顾性分析,认为伤员往往在极短时间内死于心包填塞或失血性休克,早期诊断并行手术治疗是救治的关键.术后监护的重点包括:充分镇静;及时纠正心律失常;维持血压稳定;加强呼吸道管理;积极预防并发症.本组除1例患者死亡外其余均痊愈,无并发症.
作者:杨惠芳;伊丽莎;孔海燕;林碎钗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分析肾移植术后患者精神异常的诱发因素,认为肾移植术后患者发生精神异常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提出了防治精神异常发生的措施,包括:术前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术后认真的病情观察;积极治疗原发病及并发症等.旨在提高护理工作者对肾移植术后患者发生精神异常的认识,采取系列防范措施,做到早期识别,及时处理,维护患者心身健康,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李玲;王金侠;赵军;任莉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对瓣膜置换术后患者50例实施电话随访,分析患者电话随访后医嘱的依从情况,结果表明:接受电话随访的患者随时得到医疗、护理指导,对疾病相关知识能熟练掌握,并发症减少,有效提高出院患者的生活质量,让患者感受到医院人性化的跟踪服务,为医院赢得了声誉和病源.
作者:林世红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海岛渔民在海上捕鱼时为驱寒饮用土制锡壶盛的热黄酒致铅中毒,因渔民长期在海上作业,皮肤黝黑,铅中毒的有些典型症状难以发现容易误诊,我院从1996年1月-2005年5月共收治铅中毒海岛渔民16例,现将其观察与健康宣教介绍如下.
作者:袁惠萍;郑国庆 刊期: 2006年第12期
L(o)ffler心内膜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心内膜炎)又称弹力纤维壁性心内膜炎或吕弗硫氏病,病因未明,它的特征是嗜酸性粒细胞持续增高,伴有局部或广泛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和心内膜受累,心肌内膜和心内膜下纤维化,引起心脏充盈受阻的舒张功能障碍,心脏扩大与心衰程度不成比例,顽固性进行慢性心衰,体温不高或增高[1].此病例临床少见,我科2006年3月收治1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心内膜炎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琼;黄淑萍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应激性高血糖在创伤、感染等危重患者中普遍存在,是衡量疾病严重程度的标志之一,血糖水平越高,持续时间越长,预后越差.近年来研究表明[1],对危重患者的应激性高血糖实行强化胰岛素治疗可降低病死率、减少神经系统病变的发生,尤其可减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及降低感染率.随着这一措施的实施,如何严密准确地进行血糖监测及动态观察已成为ICU护理工作的新挑战.
作者:尹利华;王颖;杨晓静;杨立娥;王建荣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总结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护理经验.指出术前应做好手腕部的准备,术中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询问疼痛感,术后重点观察穿刺部位的出血及渗血情况.本组5例出现渗血,1例出现术侧上肢肿胀,其余患者未出现穿刺并发症.
作者:汤蓉;白向蓉;张金莉;张亮;何琳 刊期: 2006年第12期
送药车是病房医疗护理工作不可缺少的配备,以将药物由药房经核对无误后领回病区整理并送到各患者床边,实施按时、准确、合理用药等处理.而现有的送药车虽能基本满足病房使用要求,但存在储物空间少以致药物较多时需另车运送,增加人力物力消耗;药杯定位架开放放置,无防盗、防干扰设施,安全性差等问题.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自行研制了一种配圆形及矩形药杯定位架的单向折盖柜式送药车,经临床使用功能良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周东容;张卫红;吴惠平;曾洪;沈艳;蔡艳利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复发性多软骨炎是一种少见的系统性疾病,表现为耳痛、鼻、咽、喉、气管、关节、心脏、内耳、角膜和巩膜等多器官系统的反复发作炎症性疾病.主要侵犯软骨和富含氨基聚糖的组织[1].
作者:王汇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将临床路径运用于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笔注射的教育,以探索其效果.方法 对130例初次使用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采用临床路径进行胰岛素笔使用的教育,出院后随访1个月.结果 本研究中有41.0%的患者存在心理性胰岛素抵抗,教育前后明显提高了患者对胰岛素相关知识掌握程度(P<0.01),消除了患者对胰岛素的抵抗心理;出院后随访4次,患者使用胰岛素笔的达标率均为100%.结论 在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中运用临床路径,能明显增强患者的认知和操作效果,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
作者:杨泉;刘丽;崔云华;李曼;罗萍;杨增云;李瑛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临床带教教师行为与护理本科生焦虑心理的相关性,明确对学生影响大的教师行为.方法 2006年3月15-25日调查某校临床实习期间的护理本科生75名,调查问卷包括状态焦虑量表和教师行为测评问卷.状态焦虑量表用于评定调查对象近阶段的恐惧、紧张、忧虑和神经质的体验或感受,教师行为测评问卷由学生对其现任带教教师的行为进行评分.调查结果全部经SPSS 12.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 护理本科生状态焦虑量表的得分为(39.60±11.24)分,与常模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带教教师的行为与学生焦虑心理呈显著性负相关(r=-0.676,P<0.01),对学生影响大的教师行为依次是熟练的护理技能、掌握前沿信息和学科发展方向、热爱护理事业、不当着第三者的面责备学生、使临床实习成为一个充实的过程.结论 临床带教教师应从专业胜任、人际关系、人格特征和教学能力4个方面培养和加强自身素质,减轻或避免由自身行为引起的护生焦虑心理.
作者:杨永丽;曹慧;杨丽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结膜囊冲洗是眼科常用的治疗项目之一,作为眼科常用的一项技术操作,传统采用吊瓶或利用注射器等一次性材料,冲洗液的流速及压力较难控制而且常需助手帮忙.为此,我科研制出一体化结膜囊冲洗器,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良花;吴青松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报道了53例双侧肺大疱患者经电视胸腔镜(VATS)行双侧肺大疱同期手术的护理.护理措施包括:术前注重呼吸功能锻炼、指导有效咳嗽,知识宣教;术后重点要做好引流管护理、疼痛护理及协助患者有效排痰.本组患者均痊愈出院.
作者:丁洁芳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总结供体心脏采集和保护的手术配合经验.组建经验丰富、训练有素的移植队伍,在供体采集过程中,首先按供心选择标准确认可用于移植的供体;组建取心手术医疗队伍进行准备;手术配合中以切取、保护、包装、运送、修剪、保护6个步骤进行;密切配合医生顺利完成供心采集工作.本组15例心脏移植的供心采集均完好,正常供给受体移植.供心的选择、供心的采集方法和保护,对心脏移植的成功起到决定作用,并且与手术室护士的默契配合密切相关,缺一不可.
作者:周丽娟;王丽波;原英姿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胃肠耐受性监测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治疗转归的影响.方法 将17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0例)及对照组(80例),两组均常规予控制颅内压、营养神经、调整血糖血压、改善脑循环、防治并发症治疗,按急性脑血管病常规护理,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意识、瞳孔,观察组增加胃肠耐受性监测.观察比较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8%,显著低于对照组42%(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23.99±&15)d比对照组(27.25±6.54)d明显缩短(t=3.35,P<0.05).结论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在常规护理同时,还应进行胃肠耐受性监测,及早改善胃肠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转归,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徐巧玉;温丽萍;邱喜然 刊期: 2006年第12期
褥疮是局部软组织持续受压,导致组织、细胞缺血缺氧,营养代谢障碍而发生变性、坏死的病理过程,也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我科于2006年3月收治了1例脑出血后遗症、双臀坏死溃疡期褥疮患者,在多次换药效果欠佳的情况下采取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现介绍如下.
作者:吴平;廖建鄂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围产期窒息是新生儿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目前普遍采用石树生教授的新法复苏技术,即ABCDE复苏操作程序,从而使新生儿成活率大大提高.针对现时医院使用的急救车内物品较多是成人急救用物,满足不了新生儿的急救需要,为了使新生儿窒息得到有效及时的救治,我院在急救准备上使用了自制的简易新生儿急救箱,箱内备有新生儿急救时所需的用物和药物,自2003年7月应用于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凤莲;陈玉巧;卢志为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总结23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腔内治疗后并发症的护理经验.术后常见并发症有:切口淋巴液漏、造影剂过敏反应、临时滤器穿刺点渗血、术中或术后血尿、腔静脉及下肢静脉血栓再次形成等.体会是应加强医护人员责任心和专科知识培训,及时发现病情变化,积极正确地处理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作者:凌云霞;邹燕;王丽;马庆纬 刊期: 200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