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凌飞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HP)加血液透析(HD)治疗毒物中毒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患者进行血液灌流+透析与既往常规治疗30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29例均治愈出院.其中1例因服药时间长、年龄大、药物毒性强,死于循环呼吸衰竭.结论 HP+HD治疗毒物中毒病人可以在短时间内清除体内毒素,迅速减轻或消除中毒症状,具有疗效快、确切、副作用小、缩短病程的作用.
作者:郭凌飞 刊期: 2006年第03期
骨盆骨折多发生于交通事故、高空坠落、矿井倒塌及挤压伤.致伤能量大,造成严重骨盆骨折及复合伤的几率明显增加.严重骨盆骨折死亡率高达25%~39%,其中5/6死于合并伤[1,2].故对急性期抢救治疗十分重视,报道较多.而对伤情稳定后突发死亡病例报道较少.
作者:霍燕昆;李海江;赵国文;温必成;刘伟;耿伟强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分析我院2001年7月~2003年6月收治的缺氧缺血性脑病86例患儿.结果通过治疗护理,本组86例HIE患儿,治愈79例,治愈率达91.86%.结论控制惊厥,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维持体温在正常范围,纠正缺氧,维持正常的血糖,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注意保暖和喂养可提高HIE患儿的治愈率.HIE患儿重在预防,早期治疗可减少神经元的死亡,同时疗程要足够.
作者:李显兰;高敏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胎儿宫内窘迫、产程过长是造成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原因,较为常见.笔者曾对8例剖宫产窒息新生儿和平产新生儿进行抢救,体会如下:
作者:田敬杰;薛鹏光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CT和MRI在脉络膜裂囊肿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5例脉络膜裂囊肿的CT和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例均位于脉络膜裂内,囊肿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晰的脑脊液密度或信号,灶周无水肿,增强扫描无强化,随访无变化.结论 CT和MRI均可检出脉络膜裂囊肿,但在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MRI优于CT.
作者:王立民;马得廷;刘志强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患者,28岁,孕4产1.半年前有盆腔炎保守治疗史,无外伤及肝脾疾患史.末次月经2004年6月29日,预产期2005年4月6日.停经56天,出现无诱因左下腹疼痛,1小时后自行缓解,无腹泻及阴道出血,在当地做B超示宫内早孕,可见早期心脉管搏动,双侧附件区未发现肿块,未予治疗.孕72天时再次感左下腹疼痛呈进行性加重,伴大小便坠胀8小时,于2004年9月11日晚急诊入院.入院查体:T 36℃、P 102次/min、BP 90/40mmHg,面色苍白,呻吟,身体向左侧蜷曲,全身厥冷,心肺正常,腹部微隆,肌紧张(-),肝区压痛±、叩击痛±、左下腹压痛反跳痛+、麦氏点无压痛,反跳痛+、移动性浊音+.
作者:李小英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高乌甲素预先镇痛对术后镇痛的临床效应与安全性.方法 56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为高乌甲素28例,对照组为吗啡28例,均在手术开始前接受预先给药,术后加用一次性静脉镇痛泵,观察术中血压、脉搏、呼吸、氧饱和度变化.观察术后24h、48h镇痛评分(VAS、VRS).完成镇痛治疗总体印象评分,观察镇痛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24h VAS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P<0.05.48h两项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不良反应:尿潴留、恶心呕吐对照组比观察组明显,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高乌甲素预先镇痛+术后静脉镇痛效应接近吗啡,但起效慢,早期观察仍有部分镇痛不足.总体镇痛满意度高,较少发生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尿潴留、瘙痒等不良反应,安全性好.
作者:王卫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有效的排痰护理是预防术后肺不张、肺炎等肺部并发症的重要措施之一.为提高心内直视术后病人的排痰效果,我院对960例心内直视手术后病人实施了有效的护理干预,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贺秀菊;王秋红;曹燕懿 刊期: 2006年第03期
为了解金坛市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更好地开展学校健康教育工作,2005年9~10月,对金坛市市区和乡镇20所中小学校全体学生进行营养调查.
作者:梅卫华;乐海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不同的解磷定剂量用法对重度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呼吸衰竭患者呼吸机带机时间的影响.方法全部患者应用呼吸机治疗,治疗组静滴解磷定0.5g,Q2h,连用5~7d.对照组21例患者静滴解磷定1g,Q6h,连用5~7d.其余治疗相同,每天检测血ChE水平.结果同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平均带机时间、3d内脱机率、气管切开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3、7d后ChE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撤机时的ChE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小剂量反复持续应用肟类复能剂可以明显促进血ChE活性恢复,促进重度AOPP患者呼吸衰竭的缓解,减少呼吸机的带机时间及气管切开率.
作者:殷红霞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总结16例流行性出血热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根据临床主要三大主症:发热、出血、肾功能衰竭,运用综合治疗,加强临床观察预防并发症,采取相应护理抢救措施.结果 16例流行性出血热,由于护士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早发现并发症,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危重病人抢救,达到了满意的效果,治愈15例,死亡1人(危重型).
作者:王才云;万平宝;杜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临床思维是指临床医生在诊治疾病的过程中,利用所获得的有关疾病的感性资料,包括病史、体检、实验室及影像学等检查,结合自己的知识及经验,用一定的思维方法来分析、综合,终达到正确诊断的理性思维过程.医学生在实习阶段除了掌握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技术外,更重要的是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即良好的临床思维.医学研究的对象是病人,人与人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同种疾病发生在不同人身上其表现可以是不同的,甚至千差万别.教科书所描述的临床表现往往是典型的模式,刚涉足临床的实习生在错综复杂的临床表现面前就象进入一个迷宫中,如何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怎样从众多的症状和体征中找到它们的联系?从众多的矛盾中找到主要矛盾,从而解决它?建立和培养实习生正确的临床思维,使他们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独立工作的能力,是临床教学的精髓,也是提高实习质量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我院通过下面八条措施开展有针对性、有目的教学,使实习生在实习结束时临床思维得到较大锻炼,实习质量也明显提高.
作者:张武军;王忠利;葛岚 刊期: 2006年第03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32岁,农民.主因腹部隐痛反复发作两年余,并不排气、排便3d于2003年6月17日入院.既往体健,无其他病史.患者两年来经常发生腹部隐痛,多位于脐周或右下腹,缓解时间长短不一,一年前解痉治疗可缓解,近半年来腹痛明显加重呈绞痛,发作严重时可有食欲下降、呕吐,并多次出现发热,一年来体重下降约20公斤,两月来出现腹痛、腹胀、不排气排便两次,均经禁饮食灌肠等保守治疗好转.
作者:王魁元;宁占良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急性黄疸型肝炎(AIH)至今仍被认为难治疾病,为探索有较好疗效的中药组方,我院自2000~2005年,采用以清热解毒,除湿活血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247例,取得了较好疗效.并设西医治疗366例为对照组,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富成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给临床泌尿系统感染病人的诊治和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实验室依据,便于临床医生对重症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及时有效地使用抗生素.方法笔者将2004年1~6月份我院门诊和住院的泌尿系统感染患者,按实验室要求无菌留取的中段尿,按操作规程进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102例尿液培养共检出细菌44株,阳性率为43%.其中主要是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这两种细菌的药敏分析表明,丁胺卡那和头孢类抗生素敏感率较高,而青霉素、氨苄和氟哌酸耐药菌株明显增多.结论随着泌尿系统感染病人增多及滥用抗生素,导致感染的菌群及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均发生改变.因此对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应及时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针对性地使用敏感抗生素,在有效控制感染的同时,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李文峰 刊期: 2006年第03期
1 临床资料患者,女,23岁,因停经58天,阴道不规则流血26天,下腹痛3天,于2005年1月26日入院.该患者平素月经周期为5~6/30~35,末次月经2004年11月27日,停经35天(2005年1月1日)出现阴道流血,自认为月经来潮,未介意,月经淋漓不断,持续26天.
作者:曹正英;田秀娟 刊期: 2006年第03期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护理模式的改变,对产房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为了培养优秀的助产人员,笔者通过20年的产房工作见解如下:
作者:张延平;朱旭霞 刊期: 2006年第03期
随着我国老龄化迅速加快,人民的生活质量不段提高,因此做好老年人高血压的护理,尤其在出院后的服药指导及非药物指导,防止心脑血管并发症及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尤为重要.
作者:方玉银;张玉华;吴丽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我院1979~2005年,共行胃镜检查42000人次,经胃镜及病理学确诊的胃癌2142人,占受检人次5.1%,其中15~30岁青少年胃癌75例,占同期胃癌总数的3.5%.笔者就青少年胃癌内镜及临床特点予以分析.
作者:廖志丹 刊期: 2006年第03期
2004年7月~2005年6月我院对抽查科室组织的护理业务查房29次进行分析,找出其存在的误区,并阐明走出误区的相应措施.
作者:江彩兰;何靖敏 刊期: 200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