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剖宫产术子宫下段撕裂40例临床分析

孙春萍

关键词:剖宫产术, 子宫下段, 切口撕裂, 子宫切口, 麻醉效果, 腹直肌, 预防措施, 效果不佳, 娩头困难, 间隙相, 肌紧张, 横切口, 并发症, 应用, 胎儿, 损伤, 手术, 手法, 程度
摘要:子宫切口撕裂,是剖宫产术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自横切口剖宫产术广泛应用以来,由于该手术对麻醉效果要求高,如果麻醉效果不佳,腹直肌紧张,使腹直肌间隙相对狭窄,限制了子宫切口的暴露,取头时易出现切口撕裂并娩头困难.子宫下段形成的程度、术者的手法以及胎儿等因素的影响,有可能引起剖宫产术切口撕裂现象的发生.为了避免发生此类损伤,笔者对我院40例子宫下段切口撕裂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其预防措施.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特殊术后病人的介入辅助治疗3例

    目的 报道1例术后吻合口狭窄,2例术后营养管脱出,患者通过介入辅助治疗的初步经验.方法 均通过导管导丝的介入配合X线造影定位完成.结果 3例病人均治愈.结论 对一些外科术后并发症或意外通过介入处理,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郭新生;张卫东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B超测量子宫内膜厚度与诊断性刮宫治疗功血160例临床体会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妇科常见病,诊断性刮宫对功血起到止血和诊断的作用,但是诊刮仍属于有创手术,伴有相应的并发症.笔者通过160例功血病人测量子宫内膜厚度,若在10mm以内则不用诊断性刮宫,只进行止血调节月经等处理,同样达到较满意的效果.

    作者:张燕华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2例肾移植后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观察及护理

    胆总管结石在肝胆外科是一种常见病,但肾移植后合并胆总管结石病人少见.我科2006年9月~2007年6月共收治2例,均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胆囊摘除术.我们从病人入院到出院整个治疗、护理的全过程给予了细致的观察及精心的护理,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疗效满意,痊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小兰;胡秀红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丽珠赛乐加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丽珠赛乐加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预后影响.方法 丽珠赛乐5ml/d加复方丹参6~10ml/d加入10%葡萄糖中静脉滴注,轻度7d,中度15~20d,重度1mo停药.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采用鲍氏20NBNA项判定.结果 随访半年,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差异显著.结论 丽珠赛乐加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可减少神经后遗症,明显改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预后.

    作者:张英;杨红琳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剖宫产术子宫下段撕裂40例临床分析

    子宫切口撕裂,是剖宫产术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自横切口剖宫产术广泛应用以来,由于该手术对麻醉效果要求高,如果麻醉效果不佳,腹直肌紧张,使腹直肌间隙相对狭窄,限制了子宫切口的暴露,取头时易出现切口撕裂并娩头困难.子宫下段形成的程度、术者的手法以及胎儿等因素的影响,有可能引起剖宫产术切口撕裂现象的发生.为了避免发生此类损伤,笔者对我院40例子宫下段切口撕裂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其预防措施.

    作者:孙春萍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风险管理在防范护理纠纷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防范护理纠纷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医院2003~2006年开展护理风险管理的过程.结果 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连续3年多无护理事故,护理差错和护理纠纷也大大减少.结论 开展护理风险管理,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加强了责任心,确保了护理安全,减少了护理纠纷.

    作者:张淑芹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护士长的素质与管理策略

    结合自己几年来从事护理管理工作经验,阐述了护士长应具备的素质和管理策略,指出护士长要善于应用科学管理,有效用人,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杨红琳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子宫切除在产科急症中的应用

    子宫切除是产科抢救急危重孕产妇生命的一种确切有效的方法,我院自2001~2005年共因产科原因行急诊子宫切除57例,预后较好,无一例死亡.现分析如下:

    作者:吴玉;姚利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老年住院病人心理状态调整分析及护理

    当前,世界人口的老龄化已是总的趋势,老龄问题已成为各国重大的社会问题,鉴于生老病死乃自然规律,如患病失医或护理无人,则为人生极大痛苦.老年人尢其是老年住院病人对此顾虑尤多,心理压力也很大.2006年下半年,我们对50例老年住院病人进行了心理状态调查和分析.笔者通过对50例老年住院病人的心理状态的调查,旨在老年心理护理与精神卫生方面做出有益的尝试,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吕静;王秀英;赵惠敏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心脏术后患儿临时起搏器的应用及护理

    目的 总结15例心脏术后患儿临时起搏器的应用及护理.方法 15例心脏术后使用临时起搏器的患儿均为术毕心脏复跳时出现心律失常而放置起搏导线进行起搏治疗,应用时间为2~15d.对心理护理、心电监测、起搏器应用、维持电解质平衡、皮肤护理等五方面的观察.结果 1例因心力衰竭死亡,1例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而改放永久性起搏器,其余13例逐渐恢复自主心律,顺利渡过围手术期,无1例因使用心脏起搏器而出现并发症.结论 合理准确使用临时起搏器能确保心脏术后使用临时起搏器的患儿顺利恢复.

    作者:金海蓉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精神科新护士上岗前的心理教学

    目的 考察心理教学对精神科新护士的作用.方法 对23名精神科新上岗护士在一年的试用期内运用心理教学的方法,分析她们在不同阶段的心理变化特点,找出存在的心理问题,制定出相应的带教计划和措施,在始初时、6mo后、结束时分别作SCL-90测定.结果 SCL-90多个因子改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新护士进行心理教学有助于加强她们心理素质的修养.

    作者:刘美秀;文斌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718眼白内障囊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体会

    目的 探讨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方法、复明效果及手术成功的关键.方法 对580例患者(718只眼)施行白内障囊外摘除加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 视力≥0.1者为578只眼,占94.4%,<0.1者为40只眼(5.6%).结论 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加人工晶体植入术是白内障复明手术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刘元昌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对门诊常用抗消化性溃疡药物应用的分析

    消化性溃疡是日常门诊常见的病种之一,为监测抗消化性溃疡药用药的合理性和发现药物利用的流行趋势,从而加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品的科学管理,对我校门诊部2003~2005年连续3年使用抗消化性溃疡药物的处方进行了调查分析.

    作者:叶文杰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产后尿潴留的预防及护理

    产后6~8h膀胱有尿而不能自行排出者,称为产后尿潴留.它是产科常见并发症之一,常影响子宫收缩,导致阴道出血量增多,给产妇增加痛苦,也是造成产后泌尿系统感染的重要因素.现就产后尿潴留的发病原因、预防及护理措施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杨双珍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卵巢癌腹腔化疗的护理体会

    腹腔化疗是一条理想的给药途径,因卵巢上皮癌的播散转移主要是位于腹盆腔内各脏器表面的弥散种植,腹腔化疗可使药物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较高的浓度和肿瘤直接接触,有利于药物在腹腔内发挥作用,有效地控制腹水,腹腔内药物浓度明显高于血浆药物,浓度低、毒副反应轻,因而腹腔化疗已成为卵巢癌的一个重要途径[1].我院自1999年~2004年对36例卵巢癌病人进行腹腔灌注化疗,无1例术后并发症,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文文;贺曼;张利丽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护士长在防范门诊输液室护患纠纷中的做法与体会

    门诊是医院的窗口,而我院每天门诊就诊人数达6000多人次,需要进行静脉输液的病人也相对较多,加上门诊输液室护理人员少、年龄结构偏大、学历层次不均、工作量重、随机性强;同时又是患者密度相对集中,对护理的要求也较高,在院停留时间短,单纯进行静脉输液治疗后即可回家的科室.因而在人员少、工作量多及复杂的患者群体,是产生护患纠纷的一个重要因素.

    作者:董胜利;姚洁;龚锦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刺五加注射液致过敏反应5例护理体会

    刺五加注射液在临床上常用于肝肾不足所致的短暂性脑缺血、脑动脉硬化、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亦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合并神经衰弱和更年期综合征等[1].随着临床应用的日益广泛,对其所致的各种不良反应屡有报道,现将我科近几年来应用刺五加注射液所出现的5例不良反应报告如下.

    作者:黄云;牛香群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脉压指数(PPI)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脉压指数(PPI)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86人,计算其初诊PPI,并与84名单纯性高血压患者的PPI对比分析.结果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PPI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PPI可作为预测高血压患者并发冠心病的指标.

    作者:王俊谊;陈添华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现状与诊治

    近20多年来,性病疫情逐年上升,近两年增长幅度加快,特别是梅毒和非淋菌性尿道炎居多,在1999年,我国实际新发性病至少400万例.

    作者:张秀莲;杜岫梅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急性外周动脉栓塞介入溶栓治疗的护理

    急性外周动脉栓塞主要引起供血区域或器官的缺血.急性外周动脉栓塞、狭窄的介入治疗主要为局部动脉内药物灌注术(溶栓、解痉或血管扩张药物等)、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和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等.

    作者:陈西玲;刘桂贤;王晶 刊期: 2007年第36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