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家庭化护理模式对降低婴幼儿住院反应的效果观察

霍世英;黄叶莉;杨颖;黄建萍;杨桂娥;李雪梅

关键词:婴幼儿, 住院反应, 家庭化护理模式
摘要:目的 减少婴幼儿住院反应的发生,使婴幼儿顺利度过住院适应期.方法选择2002年1~12月收治的北京市城区户口、父母均为大专以上学历、月龄在10~18月、首次住院的急性病独生子女80例,随机分成两组,常规组住普通病房,实施常规护理;家庭式护理组住单间温馨病房,实施家庭化护理模式,并观察记录两组患儿住院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婴幼儿均以惧怕治疗、惧怕陌生人、不离开熟悉的人为主要的住院反应.常规组住院反应所得分值为(2.479±0.656),家庭式护理组为(1.319±0.727);常规组住院反应发生率为90%(36/40),家庭式护理组为30%(12/40),分别经统计学处理t=7.489,X2=30,P均<0.05,说明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家庭化护理模式可减少婴幼儿住院反应的发生,使他们愉快、安全地度过住院适应期.
护理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自体动静脉内瘘栓塞的原因及护理

    本文通过对25例自体动静脉内瘘栓塞的原因进行分析,指出引起内瘘栓塞的主要原因:患者血液粘度增加;内瘘局部血肿压迫;透析中低血压;内瘘使用过早及内瘘穿刺不当与包扎过紧.护理重点在于医护人员要熟悉每个患者内瘘使用情况;注意血透中的超滤过速率;提高穿刺成功率;尽早发现内瘘不畅并予以活血、溶栓等处理,尽可能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

    作者:王文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急诊气管插管术在抢救中的应用时间

    急诊室是病人就诊的第一站,医护人员正确掌握气管插管的指征,及时施行急诊气管插管术,能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为挽救病人生命赢得宝贵时间.

    作者:严文君;李娜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相对固定的分组式排班法在病区护理管理中的运用

    目的 通过对护理排班进行改革,合理利用现有人力资源,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将病区护理工作分为临床组和办公室组,办公室组执行功能制护理,临床组实施以主管护士负责制的小组式整体护理,相对固定.结果相对固定的分组式排班法实施后提高基础护理合格率、病人的健康教育认知率、功能锻炼指导率、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实施前后经X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陪护率、院内感染发生率下降,实施前后分别经X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结论相对固定的分组式排班法可节省人力资源,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深化整体护理质量.

    作者:王凌云;王素云;周清宏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产后精神障碍及其护理进展

    妊娠和分娩通常是充满着激动和期待的喜事,但随着现代家庭和工作的显著变化,分娩也可能成为产妇的应激原.同时体内激素和能量水平的明显变化进一步加重产妇的心理负担.许多妇女在分娩后心理和生理双重应激的影响下,出现产后抑郁,以及其他的情绪、认知和感情异常,即产后精神障碍(Postpartum mood disorders).产后精神障碍可同时影响产妇和婴儿,并使母婴情结出现障碍[1,2].有研究显示,经历过产后精神障碍的产妇,其子女可产生持续的认知能力和心理发育延迟.患有产后抑郁的母亲其言语构型(如平淡、单调、感情淡薄等)可对婴儿的学习兴趣产生负性影响[1,3].故对产后精神障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开展针对性的护理工作.

    作者:胡伟青;白建平;高清花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音乐辅助治疗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音乐治疗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50例术中采用音乐辅助治疗的人工流产病人为音乐治疗组,44例采用常规人工流产术病人为常规治疗组.观察术前和术中血压、心率变化;术中、术后疼痛程度;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平均手术时间及阴道出血量.结果在人流术中采用音乐治疗的音乐治疗组术中的血压、心率变化波动幅度小,疼痛程度减轻,人流综合征的发生率较低,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音乐治疗是人工流产术中简便易行,不良反应,能有效地减轻术中和术后疼痛,减少人流综合征发生的辅助治疗方法.

    作者:李小珍;马丽;李锦莲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骨性膝关节炎患者注射透明质酸钠的技巧及护理

    对20例骨性膝关节炎患者关节腔内注射施沛特,在注射技巧上加以改进,结果患者发生针刺样疼痛1例,关节腔内酸胀感4例,明显减轻了病人穿刺引起的痛苦,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笔者强调应在注射时严格无菌技术,加强注射后的护理.

    作者:李少华;吴仙蓉;潭颖媚;黄秀珠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心理疗法在泌尿系结石患者体外震波碎石术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心理疗法对泌尿系结石体外震波碎石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泌尿系结石行体外碎石患者分为心理治疗组和使用镇痛剂组各60例,心理治疗组在碎石的前、中、后进行适当的心理疗法,术前不用镇痛剂,使用镇痛剂组术前应用镇痛剂,比较两组患者在碎石过程中的焦虑、疼痛程度,血压、脉搏的变化,碎石效果等.结果两组患者碎石后血压、心率比较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比较心理治疗组疼痛、焦虑程度明显低于使用镇痛剂组(P<0.01);两组患者一次碎石成功率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理治疗组碎石效果明显优于使用镇痛剂组.结论心理疗法减轻了患者焦虑引起的疼痛,避免了镇痛药带来的不良反应,提高了碎石效果.

    作者:程凤芹;李绍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SARS对军队医院发热门诊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的影响

    目的 了解SARS对军队医院发热门诊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运用中科院心理研究所设计的心理测评量表,对全国范围内8家军队医院发热门诊和普通病房工作的医护人员进行心理问卷测评,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发现在SARS疫情期间,8所军队医院发热门诊医护人员躯体化、抑郁2个因子评分明显高于普通病房医护人员,经t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焦虑、强迫因子得分略高于普通病房医护人员,经t检验,无显著性差异.女性医护人员焦虑,强迫因子得分明显高于男性,经t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采用心理学研究及时了解一线医护人员的心理状态,采取相应的措施,在今后类似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保持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并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刘景红;王卫;高文斌;邹练;卢靖;马凌霞;陈晋利;张智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利多卡因导致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精神障碍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治疗量利多卡因导致急性心肌梗死老年人精神障碍的相关因素.方法对使用治疗量利多卡因用于预防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老年患者128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分为精神障碍组和非精神障碍组,对临床资料进行观察比较.结果精神障碍组年龄明显高于非精神障碍组,且梗死范围、无痛性心梗发作次数、心功能及并发急性左心衰的发生率与非精神障碍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结论精神障碍的发生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关,精神障碍会使急性心肌梗死病情加重,提示在护理过程中要做好预见性护理,在预防室性心律失常的同时要注意预防利多卡因导致精神障碍的发生.

    作者:刘志英;麻玉秀;姜玉慧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1例心脏移植术后并发急性肾衰连续血液滤过患者的护理

    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是心脏移植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据统计,存手术后3 d内出现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占总数的66.7%[1].当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时,及时治疗是改善肾功能的关健.目前,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ontinue venous-venous hemofiltration,CVVH)是使用广泛的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模式之一.由于其临床耐受性好,血流动力学稳定,对于心脏外科手术后及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ARF,效果显著[2].我科于2002年6月为1例心脏移植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行CVVH治疗,病人肾功能恢复至于术前的水平.现将该例护理经验报道如下.

    作者:朱飞云;梁馨苓;黄宜英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介绍一种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粘贴胶布方法

    静脉输液准确、及时、通畅顺利是护理基本的质量要求.笔者在临床经验中,对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穿刺成功后中途渗液进行原因分析,发现与胶布粘贴方法有一定的关系,体会出一种较科学的粘贴方法,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艳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149名实习护生SARS认知情况及其对职业态度的影响

    目的 通过对实习护生进行有关SARS的认知情况和对护理职业再认识的调查,分析SARS疫情的发生对学生职业态度的影响,为今后护理教学提供一定的指导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包括基本情况,学生对SARS疫情的认知情况,学生实习初期及经历抗击SARS后对护士职业的认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需增加的教学内容等4个方面共18个问题.结果通过分析发现,京外医院实习生对SARS恐慌心理高于SARS疫情较重的北京地区(X2=11.74,P<0.01);未接触SARS病人的实习生比接触SARS病人者恐惧反应严重(X2=11.39,P<0.01).结论经历抗击SARS战斗之后,实习护生职业态度的认识得到提高、精神境界得到升华;为了更好地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护理教育应注重培养既有临床护理知识又有疾病预防技能的人才,加强护生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培养.

    作者:孙勤;唐泓源;左月燃;梁志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1例新生儿脑室-腹腔分流术的护理

    脑积水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脑室扩大,脑脊液在颅内过多蓄积[1].婴儿脑积水如不采取措施,可能出现智力迟钝、各种类型痉挛、视力障碍、甚至引起婴儿死亡.其后果与脑积水发生年龄及严重程度相关,年龄越小、程度越重,危险越大[1].笔者所查相关资料中,年龄小的患者为9个月.我科于2002年6月收治1例刚出生39 d的脑积水患者,经脑室-腹腔分流术及相应的治疗护理,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观察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陈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胃管插入速度的探讨

    目的 探讨胃管插入速度与一次插管成功及病人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 98例胃管插入病人,按自然排序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缓速和快速插管法插入胃管,记录插管所需时间,判断一次插管成功与否,观察病人反应.结果缓速插管法和快速插管法所需时间分别为(25±3.2)s、(12±0.8)s;缓速插管法和快速插管法一次插管成功分别为47例、38例.两组的插管时间,一次成功率和病人反应经比较P<0.05或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缓速插管法优于快速插管法.

    作者:张承丽;姜连双;荣雅琪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出血的观察及护理

    通过对38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出血的观察及护理,认为密切观察患儿神志、生命体征、皮肤出血点的增减及有无内出血征象等病情变化极为重要.护理人员平时多巡视、细观察,经常与患儿家人沟通交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采取相应的处理.做好出血护理,加强颅内出血和消化道出血的护理,预防颅内出血,观察其先兆是护理抢救的关键.做好出院指导,教导家长和患儿正确识别出血征象,避免外伤,定期回医院复查.

    作者:袁知明;莫水娣;顾凤仙;李凤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对营利性医疗机构消毒隔离工作现状的调查分析

    目的 通过对营利性医疗机构进行消毒隔离专项工作检查,了解消毒隔离工作管理现状.方法以<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等相关文件为标准,抽查不同类型营利性医疗机构消毒隔离工作情况.结果消毒供应室、手术室、口腔科在布局、消毒灭菌方法、灭菌物品储存、无菌物品灭菌效果监测等方面合格率低,存在问题较多.结论卫生主管部门应加强对营利性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监控和管理力度.

    作者:刘彬;罗小洁;范小洪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家庭化护理模式对降低婴幼儿住院反应的效果观察

    目的 减少婴幼儿住院反应的发生,使婴幼儿顺利度过住院适应期.方法选择2002年1~12月收治的北京市城区户口、父母均为大专以上学历、月龄在10~18月、首次住院的急性病独生子女80例,随机分成两组,常规组住普通病房,实施常规护理;家庭式护理组住单间温馨病房,实施家庭化护理模式,并观察记录两组患儿住院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婴幼儿均以惧怕治疗、惧怕陌生人、不离开熟悉的人为主要的住院反应.常规组住院反应所得分值为(2.479±0.656),家庭式护理组为(1.319±0.727);常规组住院反应发生率为90%(36/40),家庭式护理组为30%(12/40),分别经统计学处理t=7.489,X2=30,P均<0.05,说明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家庭化护理模式可减少婴幼儿住院反应的发生,使他们愉快、安全地度过住院适应期.

    作者:霍世英;黄叶莉;杨颖;黄建萍;杨桂娥;李雪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高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的术后护理

    笔者报道对37例高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的术后护理体会,针对老年患者生理、病理、心理特点,通过采用特殊的高龄重症护理模式,并加强术前风险评估和术后精心护理,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原发病护理,同时对伴发病监护护理,及时掌握及处理各种并发症,取得较理想效果.

    作者:王仲迪;周瑾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家庭氧疗存在问题及对策

    通过总结1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家庭氧疗存在的问题:2例患者未掌握正确的吸氧流量,13例患者每天吸氧<10 h,18例患者均未掌握和执行消毒技术,3例患者未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和定期门诊随访.认为加强健康教育,提供换氧服务,呼吁社会、家庭、子女的支持才能保证患者得到家庭长期氧疗,掌握正确的氧疗方法,提高氧疗效果.

    作者:舒红文;王红;文学琴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SARS病区后期病人心理调查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SARS病区后期病人的心理状况,为SARS疫情再发时能有的放矢做好心理护理提供依据.方法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状态与特质性孤独量表及自编对SARS认识的调查问卷,对SARS病区21例病人进行调查,运用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等统计学方法.结果 (1)有焦虑、抑郁症状各5人,占23.8%;有境遇孤独症状13人,占61.9%.(2)病人的焦虑、抑郁与入院时对环境的不适应、对SARS预后没有信心及担心治愈后会复发有显著相关,P<0.05或P<0.01.病人孤独与焦虑、抑郁有正相关,P<0.05.结论心理护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新入院的病人是心理辅导的重点对象,健康教育时重点加强对SARS预后认识的宣教:病人得到了良好的社会支持,大多数能理性地对待SARS.

    作者:李海兰;魏红云;杨琴;解亚宁;方玉桂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护理学报杂志

护理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