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胃管插入速度的探讨

张承丽;姜连双;荣雅琪

关键词:胃管插入速度, 一次插管成功, 病人反应
摘要:目的 探讨胃管插入速度与一次插管成功及病人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 98例胃管插入病人,按自然排序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缓速和快速插管法插入胃管,记录插管所需时间,判断一次插管成功与否,观察病人反应.结果缓速插管法和快速插管法所需时间分别为(25±3.2)s、(12±0.8)s;缓速插管法和快速插管法一次插管成功分别为47例、38例.两组的插管时间,一次成功率和病人反应经比较P<0.05或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缓速插管法优于快速插管法.
护理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急诊气管插管术在抢救中的应用时间

    急诊室是病人就诊的第一站,医护人员正确掌握气管插管的指征,及时施行急诊气管插管术,能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为挽救病人生命赢得宝贵时间.

    作者:严文君;李娜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1例新生儿脑室-腹腔分流术的护理

    脑积水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脑室扩大,脑脊液在颅内过多蓄积[1].婴儿脑积水如不采取措施,可能出现智力迟钝、各种类型痉挛、视力障碍、甚至引起婴儿死亡.其后果与脑积水发生年龄及严重程度相关,年龄越小、程度越重,危险越大[1].笔者所查相关资料中,年龄小的患者为9个月.我科于2002年6月收治1例刚出生39 d的脑积水患者,经脑室-腹腔分流术及相应的治疗护理,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观察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陈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喜疗妥霜剂外擦化疗所致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化疗药物是有毒药物,除引起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心血管反应等全身性毒副作用外,对浅静脉常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可致静脉管壁痉挛收缩,管腔变窄,血流减漫,血栓形成,从而引起条索状静脉炎的发生,影响肿瘤化疗的进程,给病人带来痛苦,给护理人员增加工作量和护理操作中的难度.笔者从2002年2月~2003年2月采用了喜疗妥霜剂治疗124例化疗所致静脉炎,疗效优于传统治疗静脉炎的方法,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梅霖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恶性肿瘤患者亲属的健康教育

    对肿瘤患者亲属进行健康教育,对20例恶性肿瘤患者亲属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后确定健康教育内容、目标,采用形象化、个体化语言,通过个别交谈的方式,每日评价1次,同时发给疾病相关知识资料,出院后长期随访,给予康复指导.结果患者亲属学会了向病人提供支持的方法,并有效地向病人提供支持,患者睡眠质量、食欲、精神状态得到改善,康复情况及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提高了患者及其亲属对医疗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作者:冀孟菊;康彬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149名实习护生SARS认知情况及其对职业态度的影响

    目的 通过对实习护生进行有关SARS的认知情况和对护理职业再认识的调查,分析SARS疫情的发生对学生职业态度的影响,为今后护理教学提供一定的指导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包括基本情况,学生对SARS疫情的认知情况,学生实习初期及经历抗击SARS后对护士职业的认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需增加的教学内容等4个方面共18个问题.结果通过分析发现,京外医院实习生对SARS恐慌心理高于SARS疫情较重的北京地区(X2=11.74,P<0.01);未接触SARS病人的实习生比接触SARS病人者恐惧反应严重(X2=11.39,P<0.01).结论经历抗击SARS战斗之后,实习护生职业态度的认识得到提高、精神境界得到升华;为了更好地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护理教育应注重培养既有临床护理知识又有疾病预防技能的人才,加强护生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培养.

    作者:孙勤;唐泓源;左月燃;梁志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提高聘用护士民兵素质的效果评价

    为了使聘用护士女子民兵尽快缩短与军人护士的差距,充分发挥军队护理队伍战斗堡垒作用,通过革命传统教育,组织学习军人基本知识,队列训练,加强常规护理技能培训及常用野战急救护理技术培训,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增强聘用护士民兵的责任感,提高稳定性和其军事素质;实现规范化管理,增强队伍战斗力.认为提高聘用护士民兵素质是加强国防建设力量的重要措施,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的重要保证,是现代化医学科学发展的需要.

    作者:李若惠;杨顺秋;米继民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自体动静脉内瘘栓塞的原因及护理

    本文通过对25例自体动静脉内瘘栓塞的原因进行分析,指出引起内瘘栓塞的主要原因:患者血液粘度增加;内瘘局部血肿压迫;透析中低血压;内瘘使用过早及内瘘穿刺不当与包扎过紧.护理重点在于医护人员要熟悉每个患者内瘘使用情况;注意血透中的超滤过速率;提高穿刺成功率;尽早发现内瘘不畅并予以活血、溶栓等处理,尽可能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

    作者:王文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介绍一种小量不保留灌肠的简易方法

    我科2001年10月~2003年10月用注射器代替灌肠器,一次性吸痰管代替肛管,对40例中年、老年小儿患者进行小量不保留灌肠,均取得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杨春红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产后精神障碍及其护理进展

    妊娠和分娩通常是充满着激动和期待的喜事,但随着现代家庭和工作的显著变化,分娩也可能成为产妇的应激原.同时体内激素和能量水平的明显变化进一步加重产妇的心理负担.许多妇女在分娩后心理和生理双重应激的影响下,出现产后抑郁,以及其他的情绪、认知和感情异常,即产后精神障碍(Postpartum mood disorders).产后精神障碍可同时影响产妇和婴儿,并使母婴情结出现障碍[1,2].有研究显示,经历过产后精神障碍的产妇,其子女可产生持续的认知能力和心理发育延迟.患有产后抑郁的母亲其言语构型(如平淡、单调、感情淡薄等)可对婴儿的学习兴趣产生负性影响[1,3].故对产后精神障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开展针对性的护理工作.

    作者:胡伟青;白建平;高清花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介绍一种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粘贴胶布方法

    静脉输液准确、及时、通畅顺利是护理基本的质量要求.笔者在临床经验中,对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穿刺成功后中途渗液进行原因分析,发现与胶布粘贴方法有一定的关系,体会出一种较科学的粘贴方法,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艳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医院大规模收治SARS病人时的护理人力资源管理

    大规模收治SARS病人时医院护理部采取及时计划部署,灵活调整补充人力;发挥护理骨干的作用;制定在非常时期的管理规定;重视人性关怀等措施,有效地提高护理团队的战斗力.提出护理管理者在人才培养,人力的配置和使用方面需要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作者:陶曙;韦燕芳;俞江萍;冯翠莲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家庭氧疗存在问题及对策

    通过总结1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家庭氧疗存在的问题:2例患者未掌握正确的吸氧流量,13例患者每天吸氧<10 h,18例患者均未掌握和执行消毒技术,3例患者未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和定期门诊随访.认为加强健康教育,提供换氧服务,呼吁社会、家庭、子女的支持才能保证患者得到家庭长期氧疗,掌握正确的氧疗方法,提高氧疗效果.

    作者:舒红文;王红;文学琴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临床护士的心理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综合医院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状况,探索改进方法.方法对551名护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问卷测试,使用SPSS10.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被测总体心理健康状况尚好,被测群体的依从性较强;工作6~10年的护士身心健康状况明显差于5年以下工龄的护士.结论提示管理者注意管理方法,关心10年内工龄的护士,提高其心理适应能力,调动10年以上工龄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增强群体活力.

    作者:龙斌;徐飞华;关丽婵;贺意辉;牟小军;钟润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SARS对军队医院发热门诊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的影响

    目的 了解SARS对军队医院发热门诊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运用中科院心理研究所设计的心理测评量表,对全国范围内8家军队医院发热门诊和普通病房工作的医护人员进行心理问卷测评,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发现在SARS疫情期间,8所军队医院发热门诊医护人员躯体化、抑郁2个因子评分明显高于普通病房医护人员,经t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焦虑、强迫因子得分略高于普通病房医护人员,经t检验,无显著性差异.女性医护人员焦虑,强迫因子得分明显高于男性,经t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采用心理学研究及时了解一线医护人员的心理状态,采取相应的措施,在今后类似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保持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并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刘景红;王卫;高文斌;邹练;卢靖;马凌霞;陈晋利;张智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急性钩吻中毒患者的抢救与护理

    总结了6例钩吻(断肠草)急性中毒患者的抢救及护理,认为集中安置病人,有利于密切观察病情和抢救;尽早清除尚未吸收的毒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正确地给氧,保护脏器功能;防止多器官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做好心理护理及出院指导等护理措施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卢燕;蓝荣英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高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的术后护理

    笔者报道对37例高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的术后护理体会,针对老年患者生理、病理、心理特点,通过采用特殊的高龄重症护理模式,并加强术前风险评估和术后精心护理,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原发病护理,同时对伴发病监护护理,及时掌握及处理各种并发症,取得较理想效果.

    作者:王仲迪;周瑾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利多卡因导致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精神障碍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治疗量利多卡因导致急性心肌梗死老年人精神障碍的相关因素.方法对使用治疗量利多卡因用于预防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老年患者128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分为精神障碍组和非精神障碍组,对临床资料进行观察比较.结果精神障碍组年龄明显高于非精神障碍组,且梗死范围、无痛性心梗发作次数、心功能及并发急性左心衰的发生率与非精神障碍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结论精神障碍的发生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关,精神障碍会使急性心肌梗死病情加重,提示在护理过程中要做好预见性护理,在预防室性心律失常的同时要注意预防利多卡因导致精神障碍的发生.

    作者:刘志英;麻玉秀;姜玉慧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胃管插入速度的探讨

    目的 探讨胃管插入速度与一次插管成功及病人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 98例胃管插入病人,按自然排序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缓速和快速插管法插入胃管,记录插管所需时间,判断一次插管成功与否,观察病人反应.结果缓速插管法和快速插管法所需时间分别为(25±3.2)s、(12±0.8)s;缓速插管法和快速插管法一次插管成功分别为47例、38例.两组的插管时间,一次成功率和病人反应经比较P<0.05或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缓速插管法优于快速插管法.

    作者:张承丽;姜连双;荣雅琪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全麻患儿的恢复期护理

    通过对143例全麻患儿术后恢复室的恢复期护理配合,针对小儿全麻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问题,将小儿全麻术后恢复过程中护理的观察要点,处理方法,物品准备,与麻醉医生配合等方面进行了总结,提高了全麻患儿术后恢复的护理质量.

    作者:师玲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1例心脏移植术后并发急性肾衰连续血液滤过患者的护理

    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是心脏移植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据统计,存手术后3 d内出现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占总数的66.7%[1].当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时,及时治疗是改善肾功能的关健.目前,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ontinue venous-venous hemofiltration,CVVH)是使用广泛的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模式之一.由于其临床耐受性好,血流动力学稳定,对于心脏外科手术后及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ARF,效果显著[2].我科于2002年6月为1例心脏移植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行CVVH治疗,病人肾功能恢复至于术前的水平.现将该例护理经验报道如下.

    作者:朱飞云;梁馨苓;黄宜英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护理学报杂志

护理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