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师菊;陈华丽;秦秀群;蔡珊
目的 通过对营利性医疗机构进行消毒隔离专项工作检查,了解消毒隔离工作管理现状.方法以<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等相关文件为标准,抽查不同类型营利性医疗机构消毒隔离工作情况.结果消毒供应室、手术室、口腔科在布局、消毒灭菌方法、灭菌物品储存、无菌物品灭菌效果监测等方面合格率低,存在问题较多.结论卫生主管部门应加强对营利性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监控和管理力度.
作者:刘彬;罗小洁;范小洪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对肿瘤患者亲属进行健康教育,对20例恶性肿瘤患者亲属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后确定健康教育内容、目标,采用形象化、个体化语言,通过个别交谈的方式,每日评价1次,同时发给疾病相关知识资料,出院后长期随访,给予康复指导.结果患者亲属学会了向病人提供支持的方法,并有效地向病人提供支持,患者睡眠质量、食欲、精神状态得到改善,康复情况及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提高了患者及其亲属对医疗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作者:冀孟菊;康彬 刊期: 2004年第04期
黄芪对正常心脏有加强收缩力的作用,对于因中毒或疲劳而陷于衰弱的心脏其强心作用更加显著,故临床常作为心血管疾病的辅助药物,本院多年临床用该药,观察无过敏反应,2002年我院收治了1例患者,使用黄芪(不同厂家和不同批号)后均出现过敏反应,经抗过敏治疗有效,报道如下.
作者:马红英;冯桂英;安晓莉;马让琼;杨秀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恶性肿瘤与良性疾病住院患者焦虑抑郁程度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相关因素调查表对两类住院患者进行调查测评、对比分析.结果恶性肿瘤住院患者情感障碍程度明显高于良性疾病住院患者(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类住院患者在经济压力、治疗不良反应、家庭责任、社会支持等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1).恶性肿瘤住院患者更为担心住院费用;治疗不良反应较大;生病致自尊丧失及社会支持不足感觉明显;家庭责任未尽及感受死亡威胁的压力较大.结论针对不同住院患者进行不同心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需要尽量减少治疗不良反应,给予更多关爱、帮助及社会支持;对良性疾病患者更需要进行健康宣教、疾病预防及康复指导.
作者:王逸如;黄华兰;应文娟;王妙君;洪瑞乔;江敏霞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SARS病区后期病人的心理状况,为SARS疫情再发时能有的放矢做好心理护理提供依据.方法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状态与特质性孤独量表及自编对SARS认识的调查问卷,对SARS病区21例病人进行调查,运用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等统计学方法.结果 (1)有焦虑、抑郁症状各5人,占23.8%;有境遇孤独症状13人,占61.9%.(2)病人的焦虑、抑郁与入院时对环境的不适应、对SARS预后没有信心及担心治愈后会复发有显著相关,P<0.05或P<0.01.病人孤独与焦虑、抑郁有正相关,P<0.05.结论心理护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新入院的病人是心理辅导的重点对象,健康教育时重点加强对SARS预后认识的宣教:病人得到了良好的社会支持,大多数能理性地对待SARS.
作者:李海兰;魏红云;杨琴;解亚宁;方玉桂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对实习护生进行有关SARS的认知情况和对护理职业再认识的调查,分析SARS疫情的发生对学生职业态度的影响,为今后护理教学提供一定的指导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包括基本情况,学生对SARS疫情的认知情况,学生实习初期及经历抗击SARS后对护士职业的认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需增加的教学内容等4个方面共18个问题.结果通过分析发现,京外医院实习生对SARS恐慌心理高于SARS疫情较重的北京地区(X2=11.74,P<0.01);未接触SARS病人的实习生比接触SARS病人者恐惧反应严重(X2=11.39,P<0.01).结论经历抗击SARS战斗之后,实习护生职业态度的认识得到提高、精神境界得到升华;为了更好地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护理教育应注重培养既有临床护理知识又有疾病预防技能的人才,加强护生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培养.
作者:孙勤;唐泓源;左月燃;梁志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妊娠和分娩通常是充满着激动和期待的喜事,但随着现代家庭和工作的显著变化,分娩也可能成为产妇的应激原.同时体内激素和能量水平的明显变化进一步加重产妇的心理负担.许多妇女在分娩后心理和生理双重应激的影响下,出现产后抑郁,以及其他的情绪、认知和感情异常,即产后精神障碍(Postpartum mood disorders).产后精神障碍可同时影响产妇和婴儿,并使母婴情结出现障碍[1,2].有研究显示,经历过产后精神障碍的产妇,其子女可产生持续的认知能力和心理发育延迟.患有产后抑郁的母亲其言语构型(如平淡、单调、感情淡薄等)可对婴儿的学习兴趣产生负性影响[1,3].故对产后精神障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开展针对性的护理工作.
作者:胡伟青;白建平;高清花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综合医院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状况,探索改进方法.方法对551名护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问卷测试,使用SPSS10.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被测总体心理健康状况尚好,被测群体的依从性较强;工作6~10年的护士身心健康状况明显差于5年以下工龄的护士.结论提示管理者注意管理方法,关心10年内工龄的护士,提高其心理适应能力,调动10年以上工龄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增强群体活力.
作者:龙斌;徐飞华;关丽婵;贺意辉;牟小军;钟润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笔者报道对37例高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的术后护理体会,针对老年患者生理、病理、心理特点,通过采用特殊的高龄重症护理模式,并加强术前风险评估和术后精心护理,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原发病护理,同时对伴发病监护护理,及时掌握及处理各种并发症,取得较理想效果.
作者:王仲迪;周瑾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笔者在临床护理工作检查和考核过程中,发现基础护理操作评价标准较少体现患者感受、病人的反馈评价和满意度等非技术评价内容.认为有必要改进和完善目前护理操作评价标准,与新的护理理论相适应,增加非技术部分内容,重视以人为本的护理观点,根据不同的护理操作,决定技术部分和非技术部分权重系数,使评价标准能体现当今护理的发展方向,更好地发挥标准的导向和督促作用.
作者:夏菱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对护理排班进行改革,合理利用现有人力资源,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将病区护理工作分为临床组和办公室组,办公室组执行功能制护理,临床组实施以主管护士负责制的小组式整体护理,相对固定.结果相对固定的分组式排班法实施后提高基础护理合格率、病人的健康教育认知率、功能锻炼指导率、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实施前后经X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陪护率、院内感染发生率下降,实施前后分别经X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结论相对固定的分组式排班法可节省人力资源,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深化整体护理质量.
作者:王凌云;王素云;周清宏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总结11例重症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应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期间的护理体会,认为密切的临床监护,掌握适宜的气道管理技术,重点掌握完善的气道加温湿化及正确的吸痰时间和方法,预防感染及其他主要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是有效降低并发症,提高抢救成功率及生存质量的重要环节.
作者:严小莉;苏卫东;朱爱武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 减少婴幼儿住院反应的发生,使婴幼儿顺利度过住院适应期.方法选择2002年1~12月收治的北京市城区户口、父母均为大专以上学历、月龄在10~18月、首次住院的急性病独生子女80例,随机分成两组,常规组住普通病房,实施常规护理;家庭式护理组住单间温馨病房,实施家庭化护理模式,并观察记录两组患儿住院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婴幼儿均以惧怕治疗、惧怕陌生人、不离开熟悉的人为主要的住院反应.常规组住院反应所得分值为(2.479±0.656),家庭式护理组为(1.319±0.727);常规组住院反应发生率为90%(36/40),家庭式护理组为30%(12/40),分别经统计学处理t=7.489,X2=30,P均<0.05,说明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家庭化护理模式可减少婴幼儿住院反应的发生,使他们愉快、安全地度过住院适应期.
作者:霍世英;黄叶莉;杨颖;黄建萍;杨桂娥;李雪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系统阐述住院患者常见焦虑的临床特点和识别要点,重点介绍入院焦虑、手术焦虑、分离性焦虑、广泛性焦虑、惊恐发作的临床特点和干预对策,以帮助护士认识焦虑反应与焦虑性神经症的区别,掌握住院患者焦虑情绪的识别要点和焦虑的干预技巧,为患者提供科学、有效的心理护理.
作者:黄津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我科2001年10月~2003年10月用注射器代替灌肠器,一次性吸痰管代替肛管,对40例中年、老年小儿患者进行小量不保留灌肠,均取得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杨春红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化疗药物是有毒药物,除引起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心血管反应等全身性毒副作用外,对浅静脉常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可致静脉管壁痉挛收缩,管腔变窄,血流减漫,血栓形成,从而引起条索状静脉炎的发生,影响肿瘤化疗的进程,给病人带来痛苦,给护理人员增加工作量和护理操作中的难度.笔者从2002年2月~2003年2月采用了喜疗妥霜剂治疗124例化疗所致静脉炎,疗效优于传统治疗静脉炎的方法,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梅霖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为了使聘用护士女子民兵尽快缩短与军人护士的差距,充分发挥军队护理队伍战斗堡垒作用,通过革命传统教育,组织学习军人基本知识,队列训练,加强常规护理技能培训及常用野战急救护理技术培训,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增强聘用护士民兵的责任感,提高稳定性和其军事素质;实现规范化管理,增强队伍战斗力.认为提高聘用护士民兵素质是加强国防建设力量的重要措施,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的重要保证,是现代化医学科学发展的需要.
作者:李若惠;杨顺秋;米继民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音乐治疗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50例术中采用音乐辅助治疗的人工流产病人为音乐治疗组,44例采用常规人工流产术病人为常规治疗组.观察术前和术中血压、心率变化;术中、术后疼痛程度;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平均手术时间及阴道出血量.结果在人流术中采用音乐治疗的音乐治疗组术中的血压、心率变化波动幅度小,疼痛程度减轻,人流综合征的发生率较低,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音乐治疗是人工流产术中简便易行,不良反应,能有效地减轻术中和术后疼痛,减少人流综合征发生的辅助治疗方法.
作者:李小珍;马丽;李锦莲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患者运用肛双管引流的效果.方法将采用肛双管引流的51例患者与33例单纯扩肛的患者进行比较.经肛双管引流的患者采用定时、低压冲洗,加强肛门局部护理的方法.单纯扩肛的患者扩肛3~4次/d,5~10min次,持续5~9 d.结果双管引流组患者吻合口漏愈合时间为(10.3±2.3)d,与单纯扩肛组(14.6±5.1)d相比,显著缩短,经t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通过适当的护理措施,经肛双管引流能促进吻合口愈合,减少并发症.
作者:李丽娜;吴印爱;郑佳娜;曾苑香 刊期: 2004年第04期
通过总结1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家庭氧疗存在的问题:2例患者未掌握正确的吸氧流量,13例患者每天吸氧<10 h,18例患者均未掌握和执行消毒技术,3例患者未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和定期门诊随访.认为加强健康教育,提供换氧服务,呼吁社会、家庭、子女的支持才能保证患者得到家庭长期氧疗,掌握正确的氧疗方法,提高氧疗效果.
作者:舒红文;王红;文学琴 刊期: 200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