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俐;彭秀军
回顾调查了76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服常用药副反应的发生情况,对洋地黄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硝酸酯类及利尿药致副反应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提出在护理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时应注意:及时发现、积极防治洋地黄的毒性反应.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药物致咳嗽的鉴别,硝酸酯类宜密切观察血压变化,使用利尿剂要监测血尿酸及观察药物作用等.
作者:罗彩云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对糖尿病病人进行胰岛素治疗的目标是有效控制血糖,降低慢性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改善糖尿病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素婷;于学洁;李园;刘定彬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对造口病人实施社区护理干预,提高其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调查、建立造口病人健康档案、服务、召开造口病人联谊会.结果开展社区护理干预后造口病人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社区护理干预前,11项评价指标分别经秩和检验,10项P<0.01,1项P<0.05,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实施造口病人近距离、低消费的社区服务有利于提高造口病人生活质量.
作者:米钻冰;陈卫红;陆丽明;区洁芬;林倩君;邓素莲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笔者总结了医院预防非典型肺炎对医疗区和非医疗区空气消毒的做法和体会,包括人员、仪器、消毒液的安排配备,消毒重点范围的选取,消毒时机,消毒时注意事项及在消毒时病人、物品的防护方法等,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作者:赖宁南;李亚洁;陈伶俐 刊期: 2003年第03期
通过对我院PIcU 1998年8月~2002年5月16例Ⅲ型先天性食管闭锁新生儿的术后监护进行总结,认为术后监护的重点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暖,防止硬肿症;同定好胃管防松脱;加强营养;注意补液的量和速度:注意及时发现和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做好健康教育.笔者认为对Ⅲ型先天性食管闭锁术后患儿加强监护,有助于减少和防止术后并发疗的发生.
作者:谢婉花 刊期: 2003年第03期
通过对4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微创外科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护理,提出做好患者心理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前提,EST术中与医生熟练、默契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基础,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EST术后出血、气胸、急性胰腺炎等并发症的观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作者:邱永梅;田军;王爱红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发生抑郁的有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以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为抑郁的评估工具,对100例肺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100例肺癌患者有43例伴有不同程度的抑郁,检出率为43%,单因素分析显示:自我健康状况评价、病情知情与否、社会支持、对家庭的责任感、经济因素、并发症和拟行治疗方案7项因素与肺癌患者抑郁的发生有关.结论提示肺癌患者伴发抑郁是多因素造成的,要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性护理措施,维护病人心理健康.
作者:冉凌;刘兴国;高海莲;陈卫红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在欧美常见,50年代美国本病死亡率>300/10万人口,70年代以后降至<200/10万人口.
作者:陈俐;彭秀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笔者分析了17例急性颈髓损伤手术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的主要原因是脊髓继发性机械损伤,包括呼吸肌麻痹、膈肌运动受限、气管和支气管分泌物潴留、颈髓广泛性水肿和内源性继发性损伤.阐述了术后的观察与护理:包括面部观察与护理,按时准确的静脉给药,呼吸道的保护与管理,认为做好局部护理,早发现、早处理及有效的进行呼吸道管理是抢救呼吸衰竭的关键.
作者:崔丽华;王凤霞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全面评估护理临床教学效果,适应素质教育,提高临床教学质量.方法对2000、2001两个学年的中专和大专护生135人实习期间采用多种考核方法,即应急能力考核、临床综合能力考核、入院接诊考核、理论和操作考试、素质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考核评价学生.结果护生与病人交流意识和服务意识增强,理论、操作考核成绩和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结论多种护生考核方法在临床具有可行性,能增强学生全面发展的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完善了临床教学评价体系,客观反映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并能及时发现教学中的不足,有利于临床教学质量的提高.
作者:朱胜春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吸痰方法的效果.方法将40例患者按住院号单双数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20例,采用经口咽通气管吸痰法;对照组20例,采用经鼻腔内直接吸痰法.结果经口咽通气管吸痰效果明显优于经鼻腔直接吸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种方法吸痰后对血氧饱和度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氧饱和度优于对照组.结论经口咽通气管内吸痰法较经鼻腔直接吸痰法效果好,且吸痰过程中不影响氧疗效果.
作者:黄海星;杨丽霞;高惠璇;韩素琴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为输液病人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方法对门诊60例输液病人及住院病房60例输液病人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病人在静脉注射时需求和担心的9个问题.结果门诊病人输液期间迫切的需求是看书看报、提供全天候输液服务,与住院病人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住院病人迫切需求是了解药物名称、了解药物作用及副作用、担心液体走空、穿刺失败、液体渗漏,与门诊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护士应根据门诊和住院病人在输液期间不同需求,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作者:王桂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严重软组织损伤的疗效及护理.方法100例严重软组织损伤患者随机分成负压封闭引流组50例和常规换药组50例.结果负压封闭引流组中有8例患者获得Ⅱ期缝合愈合,而常规换药组中无1例患者获得Ⅱ期愈合,负压封闭引流组的愈合率明显高于常规换药组(P<0.01),负压封闭引流组患者创面平均清洁时间比常规换药组明显快(P<0.01).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治疗严重软组织损伤创面愈合明显优于常规换药,加强负压封闭引流的管理和创面护理才能保证有效的引流和缩短疗程.
作者:李惠珍;钟小晶;王一征;丁云霞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及早发现心肌梗死,防止发生并发症和猝死.方法通过查阅病历、文献、问卷调查及与患者交谈,对47例60岁以上老年人心肌梗死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其发病特点.结果47例60岁以上尤其是65岁以上心肌梗死患者,32例患者典型表现不是胸痛,而是气急、胃肠道症状、休克、呼吸困难等.结论老年人对自身疾病反应差,所以,不能以有无胸部疼痛作为鉴别老年人心肌梗死的主要临床依据,要加强心电监护,强调做好整体护理,防止心肌梗死并发症或猝死的发生.
作者:张艳;金艳宏;王玲娜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亚低温联合Ca++拮抗剂治疗丘脑下部损伤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根据患者家属要求及其经济状况将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20例,非亚低温组2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体温、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血糖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体温、心率、呼吸、血糖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或P<0.05),血压、血氧饱合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亚低温组优于非亚低温组.结论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口腔护理,加强胃肠道护理,准确记录出入量,掌握输注尼莫同的注意事项.注意复温并发症的护理,是亚低温联合Ca++拮抗剂治疗丘脑下部损伤患者的有效护理措施.
作者:林宝丽;李翠晴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护患共同参与健康教育模式的效果.方法将2002年5~8月在胸外科住院的择期手术患者52例,采用护患共同参与健康教育为共同参与组.2002年1~4月住院的同类患者41例应用传统健康教育为传统教育组,分析两组健康教育效果和护理质量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自护能力、功能锻炼、护理质量满意度、情绪稳定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同参与组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明显优于传统教育组(P<0.01).结论护患共同参与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和护理质量.
作者:龚春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卧床病人尤其是老年病人因喝水或流质食物呛咳、误吸造成的吸人性肺炎较常见,临床上卧床病人使用的喝水器皿有奶瓶、小茶壶、饮水杯等,不易消毒,饮水流速不好掌握,可造成病人呛咳,液体溢出淋湿被子、枕头等.笔者制作了床上喝水器皿,2002年10月开始试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牛静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加强洁净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方法健全管理组织,建立管理制度,包括工作人员和病人管理,室内用物管理,清洁消毒管理.加强重点监测,分3个阶段对3个洁净手术室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进行采样,并重视管理效果.结果3个阶段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卫生学检测,其菌落数分别经方差分析两两比较,方差分析结果,空气菌落数F=19.8,P<0.05,有显著性差异,物体表面和工作人员手无显著性差异.3个阶段空气菌落数两两比较均为P<0.05,有显著性差异,第3阶段空气菌落数明显减少.3个阶段检测总合格率经两两比较P均为<0.05,有显著性差异,说明第3阶段管理效果优于前2个阶段.结论要使洁净手术室发挥预期的效果,必须投入管理力量,否则即使设施先进,也未必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作者:金燕芳;徐扬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据文献统计,青霉素过敏反应的发生率约为0.7%-10%,过敏性休克发生率约为0.004%~0.015%,50%的患者可在数秒至5 min内发生[1],如不及时抢救可导致生命危险.我院成功抢救2例多次应用青霉素再次行青霉素皮试出现过敏性休克的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梁翠萍;赵义琴 刊期: 200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