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瑛
高频电刀是现代手术中常见的医用仪器.它具有电灼、切割、止血、电凝、摘除肿物等功能,同时还有缩短时间、减少术中出血等优点.但若使用不当也会引起意外损伤,造成病人的痛苦.因此手术室护士应熟练掌握高频电刀的性能与操作规程,配合或指导医生对电刀的正确操作,避免自身、术者及患者的意外伤害.在使用中杜绝意外事故的发生.现对使用高频电刀的安全防范措施作初浅探讨.
作者:刘晓健 刊期: 2007年第27期
剖宫产术中出血是剖宫产术中常见的并发症.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及社会因素的影响,剖宫产率明显增加,产后出血的发生率随之增加,严重威胁产妇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统计我院2006年剖宫产1200例,出血7500ml者46例,产后出血率3.83%.经阴道分娩3106例,出血7500ml者9例,产后出血率0.17%,二者有明显差异.现将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原因及防治分述如下:
作者:高庆丽;于燕;王庆茹 刊期: 2007年第27期
静脉输液时手背静脉是患者容易接受的穿刺部位之一,它具有暴露部位少、活动限制小等优点,传统的操作方法是先嘱咐患者握拳、穿刺,再嘱咐患者松拳,但实践中发现,患者握拳后小静脉易嵌人掌骨之间而致充盈不明显,给穿刺者增加了难度,并且往往在患者松拳过程中,由于血管轻微回弹,针头斜面有可能部分或小部分脱出血管外[1],出现液体外渗导致穿刺失败.为此,自2OO6年起,我们用了3个月的时间对手背静脉2种穿刺方法进行了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凤兰 刊期: 2007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脊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新概念剖宫产手术中的可行性.方法 1400例有剖宫产指征患者,随机分两组:A组为试验组用脊麻-硬膜外联合麻醉,B组为对照组用单纯硬膜外麻醉,每组700例.观察指标包括:麻醉前、麻醉显效后、胎儿娩出后5分钟的血压、SaO2、HR、ECG;麻醉显效时间(麻醉注药至手术开始的时间),胎儿娩出后1分、5分钟Apgar评分,术中辅助镇痛药情况,术后头痛统计.结果 A组麻醉显效后,血压下降较明显,与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胎儿娩出后5分钟A、B两组血压、SaO2、HR、ECG变化无差异(P>0.05).A组麻醉起效时间比B组明显缩短(P<0.05).两组新生儿娩出后1分钟Apgar评分无差异(P>0.05).B组有20%由于镇痛不全辅助镇痛药,其中有2%只有镇痛而肌松效果很差,不能满足手术的要求.A、B两组均无麻醉头痛并发症.结论 脊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的麻醉可行,比单纯硬膜外麻醉有更大优越性.
作者:龚举君;赵海燕 刊期: 2007年第27期
目的 观察耳廓复合游离组织瓣连续法修复鼻翼缺损的疗效,以探讨鼻翼缺损的有效修复手段.方法 耳廓复合游离组织瓣2次连续法修复鼻翼缺损7例,移植物面积0.5cm×0.7cm~0.8cm×1.2cm.结果 7例耳廓复合游离组织瓣移植后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18个月,移植物无明显回缩,鼻外形满意.结论 耳廓复合游离组织瓣连续移植修复鼻翼缺损,适合较严重鼻翼缺损,手术成功率高,术后鼻外形满意,双侧分次取材,耳廓外形双侧对称无畸形.
作者:王新灿;罗盛康;孙中生;徐翔;汪海滨 刊期: 2007年第27期
肛门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术后的剧烈疼痛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患者,也是我们医疗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者:刘玉升;孟祥玉 刊期: 2007年第27期
目的 分析老年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方法 分析我院1995~2005年93例老年肠梗阻外科治疗资料.结论 重视对老年人肠梗阻的认识,合理选择术式,做好围手术期的处理,是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的重要措施.
作者:毛海 刊期: 2007年第27期
随着农作物种植技术的不断提高,伴随着杀病虫害的农药种类也得到扩展.由原来常规使用的有机磷类、菊脂类等农药,到现在新问世的很多化学合成的杀虫剂,在世面上彼彼皆是,很容易购买.这些药物在杀农作物病虫害的同时,对人类也构成了很大的威胁.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增大,一些感情脆弱者往往选择了逃避,服药自杀、误服中毒的事件经常发生.我科自2006年8月~10月,共收治3例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3例患者在救治过程中全都出现了呼吸、心跳骤停.经抢救心肺复苏成功后,选择了切开洗胃.其中有1例抢救成功,2例救治失败而死亡.现谈体会如下:
作者:吕建荣;杨倩 刊期: 2007年第27期
我院自2002年3月~2006年12月使用微波治疗儿童慢性扁桃体炎,均取得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武相霞 刊期: 2007年第27期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是一组由脑变性、脑血管病、颅内感染、颅脑创伤、颅内肿瘤或癫痫等器质性因素直接损害脑部所致精神障碍,不包括全身性感染、中毒、躯体疾患和精神活性物质和非依赖性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精神症状可表现为意识障碍、遗忘综合征、智能障碍、人格改变、精神病性症状、情感障碍、神经症样表现或行为障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恢复期临床症状以性格改变、记忆力下降、智力减退为主伴有情绪障碍、睡眠障碍、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等症状,护理时存在一定的困难.根据近6年来我院神经症病房收治的54例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恢复期的病人,结合临床护理实施及经验,谈一下体会.
作者:杨玉芹 刊期: 2007年第27期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是一种获得性出血综合征,常继发于严重感染、休克、创伤、缺氧等许多疾病,是一种严重的病理生理状态.临床上恶性肿瘤合并慢性DIC较为少见,我院收治胃癌合并慢性DIC 1例,报告如下,并对相关文献作一简要复习.
作者:周毅;赵飞 刊期: 2007年第27期
自2003年10月~2005年12月,我院采用Priming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1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延玲 刊期: 2007年第27期
随着医疗保险体系的建立和全民医保的不断推进,转变服务观念,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为广大参保职工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保服务,使医院获取长远的医保份额,是医院管理者必须面对的课题.
作者:刘华 刊期: 2007年第27期
目的 观察他汀类药物、低分子肝素钙、肠溶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确诊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给予辛伐他汀、低分子肝素钙、阿司匹林联合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心绞痛发作的次数及心电图变化,血流变学参数和血小板计数.结果 总有效率95%,治疗后全血粘度、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结论 采用他汀类药物、低分子肝素钙、阿司匹林三联疗法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降低心肌梗死发生率的有效方法之一.疗效确切、副作用少、安全可靠.
作者:孙继春 刊期: 2007年第27期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避免了长期周围静脉输注引起的静脉炎及静脉血栓.适用于长期静脉输液、注射刺激性强的药物等病人,我科对126例置管病人在置管前后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导管护理,加强封管、拔管技术,有效地防止了感染、空气栓塞、气胸等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杨丽 刊期: 2007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影响脑室出血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164例脑室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原发性脑室出血66例,存活53例;继发性脑室出血98例,存活57例;单脑室出血62例,存活53例;双脑室以上出血102例,存活57例;血肿量60ml以上者43例,存活3例;血肿量60ml以下者121例,存活107例;昏迷57例,存活18例;清醒或意识障碍轻者107例,存活92例;脑疝63例,34例存活,无脑疝101例,76例存活.结论 原发性脑室出血、单脑室出血、血肿量60ml以下、无脑疝及合并症者、年轻者及得到合理的治疗则效果良好.
作者:杨文;杨期明;廖远高;李海鹏;梁寒梅;刘玲英 刊期: 2007年第27期
2001年1月~2007年1月,我院针灸科病房共收治周围性面瘫患者57例.期间,我们对此57例周围性面瘫患者行针灸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将行针灸治疗期间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李玉玲;于晓华 刊期: 2007年第27期
目的 为了提高护理质量,使护理工作更加人性化.方法 把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运用到健康教育中.结果 经过5年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论 在医患关系日益紧张的今天,人性化护理更显重要.
作者:胡丽茎;魏秋娟;龚未池 刊期: 2007年第27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30岁,自幼颈短,肩部两侧不对称,左侧高而活动受限.患者因外伤行胸部及肩胛骨X线摄片,影像表现:胸廓两侧不对称,左侧胸廓塌陷,左侧第1~6肋骨发育畸形,肩胛骨明显抬高,肩胛骨上角达T3椎体平面,肩胛骨内旋,左肩胛大小基本正常,肩胛盂发育较好;右肩胛骨未见异常.诊断为先天性高位肩胛症.
作者:曹阿丹;郭建平 刊期: 2007年第27期
随着计算机网络日益普及,医院计算机联网收费结帐也在推动医院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同时也提升了医院的管理水平.医院电脑结帐下的收费票据管理更加规范有序,推进了财务网络在医院的运用和发展,也保障医院资金的真实、安全.
作者:林瑛 刊期: 2007年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