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雁容;张敏
对127例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内容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寻找病因,消除易患因素,预见性自我护理,晕厥时的院外处理等,通过1~6年的电话随访,仅有2例患者复发,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贾丽枝;陈淑风;左俊杰;焦扬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笔者报道21例寰枢椎不稳患者施行内固定手术护理,认为加强术前心理护理,向患者讲解手术后的预期效果,落实术前准备,术后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加强切口及引流管的护理,落实功能锻炼的方法和要点,有效预防并发症,是保证手术达到理想效果的关键.
作者:林玉英;张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下乳涌泉散对因不良情绪乳汁不足的产妇催乳效果的影响.方法对产后1个月内,因不良情绪乳不足的产妇106人分为两组,实验组服用下乳涌泉散,对照组服用谷维素、维生素B1,两组均给予心理疏导和精神鼓励支持,观察两组产妇3 d、5 d后的泌乳量.结果两组产妇3 d、5 d后的泌乳情况经统计处理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不良情绪引起的乳量不足或无奶,服用下乳涌泉散可以明显的促进乳汁分泌.
作者:张学菊;赵凤柱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家庭护理指导,改善急性乙型肝炎病人遵医行为.方法对250例住院乙型肝炎病人按出院顺序单双数随机分为两组各125例,单数者归为观察组双数者归为对照组,对观察组病人出院后进行随访和家庭护理指导,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观察病人遵医行为及病情变化.结果两组病人遵医行为分别经χ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观察组病人遵医行为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病人肝功能正常率经χ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病人肝功能正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家庭护理指导能有效提高乙型肝炎病人的遵医行为,有利于肝功能的恢复.
作者:黄亚莉;于翠香;杨桂芹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回顾总结8例自发性食管破裂修补术后管道的护理.自发性食管破裂患者入院后积极纠正休克,确诊后即行剖胸探查,行食管Ⅰ期修补,安置胸腔闭式引流管、倒置胃管、空肠造瘘管.术后做好管道护理及空肠喂养.经实践证明自发性食管破裂手术同时安置三管能明显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治愈率.
作者:陈海燕;钱静 刊期: 2003年第04期
SARS流行期间,被隔离的发热患者普遍有较重的心理负担.此时,患者心理能否得到有效的调适,将直接影响治疗的效果.笔者认为,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注意运用语言沟通艺术,如讲究称呼艺术,在倾听中了解病情,掌握患者心理需要等,有助于取得患者的信任和好感,解除其心理负担,使之积极配合药物治疗.
作者:龙振宜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所提供的护理服务是否适合血液透析患者的需要.方法采用本院护理部设计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本透析中心120例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血液透析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在87.5%以上,其中低是健康教育的满意度87.5%,满意度高是护士形象为98.3%.结论提高护士的职业形象,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护士自身技术水平及专业知识,是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李雁容;张敏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增加直接护理时数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全院临床护士重新定岗、定编;采用新的医嘱微机处理系统,由医生录入医嘱;全院推广护士夜班全夜制,比较改全夜制前后护理时数变化.结果7名非临床岗位的护士回归护理岗位;病区用于处理医嘱的时间由47.8min/d减至32.0min/d;改全夜制后病区护士交接班时间由(68.02±2.84)min/d减至(51.95±1.70)mjn/d,书写护理记录时间由(152.84±4.75)min/d减至(101.81±5.13)min/d,平均直接护理时数由(177.11±5.98)min/d增至(230.48±6.25)min/d,分别经t检验,P均<0.001,明显增加了直接护理时数.结论在科学核算护理时数的前提下,进行护理人力资源、工作方式和制度的改革,可增加直接护理时数,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陈秋芳;黎明;李雪球;周异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可吸收止血纱布已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过程中.因其柔软而自动打卷,术者难以操纵而延误手术时间,我们在使用时用明胶海绵做载体或传载物,给术者操作带来方便,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崔丽;郭君;李丽荣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SARS患者的焦虑水平.方法对78例SARS患者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进行测评.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其与64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焦虑水平差异;比较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SARS患者的焦虑水平差异.结果SARS患者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焦虑分值比较,F=77.01,P<0.001,有显著性差异;男性与女性患者比较,F=7.32,P<0.05,有显著性差异;21~30岁组与31~40岁组焦虑水平明显高于其它3组,经比较P均<0.05,有显著性差异;高中组与大专以上组比较,Q值为1.78,P>0.05;初中以下组与高中组、大专以上组比较,Q值分别为19.12、17.34,P均<0.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SARS患者的焦虑水平高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SARS患者中女性患者、21~40岁患者、大专及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患者焦虑程度较高,在治护过程中应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干预.
作者:杨淑玲;刘立捷;戴琳;张彩丽;李洁婷;陈灿;刘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随着电子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肝病治疗仪在肝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肝病治疗仪是在中医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的基础上,应用现代电子技术优化设计的新型电子医疗仪器.
作者:朱加敏;王铃勉;王存平;邵祥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病区160例病人,通过发放宣教资料、进行面对面讲解及张贴图示和标语等方法,从环境介绍、端正对SARS的认识、预防SARS的传播、出院指导等方面,由接诊护士、责任护士、责任组长、护士长层层把关,进行健康教育,有效地消除了病人的恐惧、紧张情绪,促进了病人的康复,达到了预防院内感染的目的.
作者:李海兰;李亚洁;张秀华;杨淑玲;高雁波;方玉桂 刊期: 2003年第04期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面对头20年重要战略发展机遇期,笔者就如何加快我国高等护理教育发展作了阐述.通过加大政府与社会投资力度,扩大办学规模,优化护理教育资源配置,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促进我国高等护理教育发展,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不断变化的医疗卫生市场的要求.
作者:顾慧明;周英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手术后病人呃逆的佳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将1997~2001年手术后出现呃逆病人126例随机抽取61例采用阿托品0.2mg、甲氧氯普胺5 mg加生理盐水至4 ml,穴位注射为对照组.另65例将沉香粉3 g用纸卷成香烟状,点燃后吸入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无效2例,有效率96.92%;对照组有效率81.97%;两组治疗效果经χ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1).沉香粉吸入组有效率高于穴位注射组.结论观察组疗效好,无注射痛苦,明显优于对照组.
作者:张永艺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临床上意识障碍、偏瘫、卧床和躯体活动障碍的病人,一般采用卧气垫床来预防褥疮,但经临床实践,如单靠卧气垫床而不定时翻身,要达到不发生褥疮的目的是不可能的.
作者:李惠珍;王一征;程友兴;肖秀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2001~2002年,我科对传统的新生儿留置胃管固定方法进行了改进,临床应用55例,效果良好.
作者:魏少良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笔者通过分析929例心脏瓣膜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出7种影响患者近、远期预后的高危因素为:Ⅳ级心功能伴心胸比值≥0.70,生物瓣衰竭,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瓣周漏,心衰恶液质,二尖瓣替换术后晚期重度右心衰竭和华法林抗凝出血,并对每项高危因素总结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作者:王淑范;柳阳;高文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笔者报道对58例颈椎损伤清醒患者,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作气管插管麻醉的护理配合.总结麻醉过程中的心理护理、术前护理、麻醉配合及监护.认为颈椎损伤患者的麻醉手术虽然有较高危险性,但只要有充分的护理配合是完全可以避免颈髓损伤的加重,降低危险,顺利通过手术.
作者:吴洁;李松莲;寿红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伤口包扎与非包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乳腺癌术后的病人40例按年龄、体质量、手术方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伤口置双管引流不加压包扎的为非包扎组,采用传统的加压包扎双管引流的为包扎组,分别记录其临床效果,将有关数据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在总引流量、拔管时间、疼痛时间和术后并发症上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种伤口处理方法各有其优缺点,但非包扎的双管引流法便于观察和了解病人伤口愈合及皮瓣生长情况,减轻病人因加压包扎带来的痛苦和及早发现伤口并发症.
作者:冯桂荣;辛明珠;樊爱群;周菊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在胃管腔内加用韧质内芯留置胃管的成功率.方法将57例患者按抽签法随机分成两组,插入韧质内芯留置胃管者30例为改良组,以常规方法留置胃管者27例为常规组.结果留置胃管一次成功率改良组为97%,常规组为37%,经χ2检验,χ2=26.35,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改良方法能提高留置胃管的一次成功率,尤其适用于意识障碍、气管切开及气管插管的患者.
作者:毛晓华;周彩梅 刊期: 200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