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少良
通过对139例直肠癌术后急性假性肠梗阻患者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护理,提出加强心理护理,及时配合物理治疗、中药注胃和保留灌肠,正确使用腹带保护腹部切口,预防切口裂开,对保证治疗的成功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郑婵美;曾月金;邓莹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建立良好的血管通路是保证血液净化顺利进行和透析充分的首要条件.近年,采用临时性双腔导管中心静脉插管建立血管通路时,颈内静脉成为常用的路径.
作者:赵玉敏;相锋;王秀岚;李亚洁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总结了37例扁桃体、腺样体切除加鼓室置管三联术患儿的护理体会.认为:术前做好患儿的心理护理,家长的健康教育及术前准备,能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做好局部护理、用声指导、饮食护理、口腔护理及对家长进行出院指导,能确保手术后尽快康复,减少并发症发生,保证手术疗效.
作者:蔡克文;黎红珍;陈华丽;郭少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面对头20年重要战略发展机遇期,笔者就如何加快我国高等护理教育发展作了阐述.通过加大政府与社会投资力度,扩大办学规模,优化护理教育资源配置,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促进我国高等护理教育发展,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不断变化的医疗卫生市场的要求.
作者:顾慧明;周英 刊期: 2003年第04期
1999年7月~2003年5月,笔者采用生姜治疗顽固性呃逆3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赵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为确保应用MiniMed胰岛素泵进行强化治疗的患者得到佳的治疗效果,对362例患者应用中出现的207次输注障碍进行分析,总结该类型胰岛素泵出现输注障碍的常见原因有:空气堵塞、皮下软管折曲和堵塞、胰岛素吸收不良、储液管活塞推动受限.提出对策:避免空气堵塞输注装置,避免操作不当,按时更换输注装置及输注部位,保证储液管活塞推动顺畅.认为做好预防措施是避免胰岛素泵出现输注障碍的先决条件.
作者:吕丽雪;罗文;高美英;刘俊卿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在护生教育中加强心理素质和自学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应对能力.方法重点对两个年级249名护生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包括严格要求,培养坚强意志,开阔胸怀自我疏导,提高面对压力的应对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包括学会各学科知识的有机联系,学会抓纲、提炼、概括以及组织课外自学.课程结束后进行考核和问卷调查.结果两个年级4次考试的达标率逐步提高;应对病人交谈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明显提高.结论通过有针对性的培养,提高了护生的心理素质和自学能力,两者相辅相成,促进了学生全面素质及应对能力的提高.
作者:程红缨;乔瑞霞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蛛网膜下腔出血常发生于青壮年,我科于2002年收治了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多重耐药菌感染老年患者,经积极抢救成功,报道如下.
作者:殷春红;罗羽 刊期: 2003年第04期
随着新的抗生素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现有<药物配伍禁忌表>远不能满足临床需要,笔者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发现许多新药之间存在配伍禁忌,介绍如下.
作者:陈美萍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恶性高热的病死率高达73%,是由全麻药和琥珀胆碱等所诱发的骨骼肌爆发性高代谢状态,伴有呼吸性及(或)代谢性酸中毒以及细胞通透性增强,高热和肌强直.
作者:黄斯薇;王玫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笔者报道对58例颈椎损伤清醒患者,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作气管插管麻醉的护理配合.总结麻醉过程中的心理护理、术前护理、麻醉配合及监护.认为颈椎损伤患者的麻醉手术虽然有较高危险性,但只要有充分的护理配合是完全可以避免颈髓损伤的加重,降低危险,顺利通过手术.
作者:吴洁;李松莲;寿红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所提供的护理服务是否适合血液透析患者的需要.方法采用本院护理部设计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本透析中心120例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血液透析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在87.5%以上,其中低是健康教育的满意度87.5%,满意度高是护士形象为98.3%.结论提高护士的职业形象,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护士自身技术水平及专业知识,是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李雁容;张敏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笔者介绍30例重症胰腺炎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监护要点.重点介绍合并呼吸衰竭的监护.强调使用呼吸机时,护士要熟练掌握呼吸机性能,精通呼吸道管理,正确掌握吸痰时间和方法.严密监护心血管、肾等功能.护士通过严密监护,准确提供病情动态信息,积极预防并发症,在抢救生命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王建荣;陈小霞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病区160例病人,通过发放宣教资料、进行面对面讲解及张贴图示和标语等方法,从环境介绍、端正对SARS的认识、预防SARS的传播、出院指导等方面,由接诊护士、责任护士、责任组长、护士长层层把关,进行健康教育,有效地消除了病人的恐惧、紧张情绪,促进了病人的康复,达到了预防院内感染的目的.
作者:李海兰;李亚洁;张秀华;杨淑玲;高雁波;方玉桂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判断直接依据右心房心电图的特征表现确定中心静脉导管尖端所在位置的合理性.方法将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80例危重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均取右锁骨中点内位点行右锁骨下静脉穿刺.心电图引导组依据直接右心房心电图的特征表现确定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深度;常规置管组采用常规方法,留管平均深度(13±1.0)cm,术毕常规床旁X光胸部平片检查.结果2组间穿刺失败及误入颈内静脉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间置管深度不当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直接依据右心房心电图的特征表现可提高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深度的合理性.
作者:韦柳青;覃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社区脑卒中患者偏瘫及语言功能康复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采用历史对照法,将60例脑卒中出院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的出院指导,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定期随访;观察组30例,采用社区护士以护理程序为工作方法的护理.结果对照组患者传统指导前后患肢及语言功能比较,经Ridit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前后患肢及语言功能比较,经Ridit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1),护理后提高患肢肌力及语言功能;两组患者护理后患肢及语言功能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社区护士遵循护理程序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效地促进了患者患肢及语言功能的康复.
作者:龚小琦;许小青;曾梅珍;王小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增加直接护理时数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全院临床护士重新定岗、定编;采用新的医嘱微机处理系统,由医生录入医嘱;全院推广护士夜班全夜制,比较改全夜制前后护理时数变化.结果7名非临床岗位的护士回归护理岗位;病区用于处理医嘱的时间由47.8min/d减至32.0min/d;改全夜制后病区护士交接班时间由(68.02±2.84)min/d减至(51.95±1.70)mjn/d,书写护理记录时间由(152.84±4.75)min/d减至(101.81±5.13)min/d,平均直接护理时数由(177.11±5.98)min/d增至(230.48±6.25)min/d,分别经t检验,P均<0.001,明显增加了直接护理时数.结论在科学核算护理时数的前提下,进行护理人力资源、工作方式和制度的改革,可增加直接护理时数,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陈秋芳;黎明;李雪球;周异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降低院内转送病人途中的险情发生率.方法把从急诊科转送住院部及从病房转送ICU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2000年6月~2001年5月转送的病例设为传统转送组,采用传统方法转送.2001年6月~2002年5月转送的病例设为改良转送组,采用改良方法转送.改良转送法主要包括设置合理的转送程序,提高护士对病情综合评估准确度,预先设计途中发生险情时常用的紧急处理预案.结果院内转送病人险情发生率从0.25%下降至0.03%,抢救成功率上升,险情发生的类别以呼吸系统险情居首位,占62.5%.结论改良转运法可大限度地降低院内病人因病情评估不当而引发的转送安全问题.
作者:李绮慈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对127例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内容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寻找病因,消除易患因素,预见性自我护理,晕厥时的院外处理等,通过1~6年的电话随访,仅有2例患者复发,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贾丽枝;陈淑风;左俊杰;焦扬 刊期: 200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