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玉敏;相锋;王秀岚;李亚洁
目的判断直接依据右心房心电图的特征表现确定中心静脉导管尖端所在位置的合理性.方法将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80例危重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均取右锁骨中点内位点行右锁骨下静脉穿刺.心电图引导组依据直接右心房心电图的特征表现确定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深度;常规置管组采用常规方法,留管平均深度(13±1.0)cm,术毕常规床旁X光胸部平片检查.结果2组间穿刺失败及误入颈内静脉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间置管深度不当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直接依据右心房心电图的特征表现可提高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深度的合理性.
作者:韦柳青;覃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1998年12月~2003年1月,我科对106例长期留置胃管患者(其中住院病人86例,家庭随访病人20例)采用了三通管连接胃管末端注食的方法,方便实用,介绍如下.
作者:刘艺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了解社会对护士职业心理素质的要求,探讨培养适应现代护理发展需要的护士的目标及方法.方法采用开放式问卷收集临床护士对护士职业素质的看法,归类总结后再编制封闭式问卷,调查了764名临床护理人员,并开邀请会与临床护理和管理人员座谈,对调查结果进行讨论.结果护士的职业心理素质体现在八个方面,这八个方面的重要性有所不同.结论护士职业心理素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品质,护理教育应根据社会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既要做到全面发展,又要有所侧重.
作者:刘大川 刊期: 2003年第04期
1999年7月~2003年5月,笔者采用生姜治疗顽固性呃逆3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赵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评价在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导尿中应用润滑止痛胶的效果.方法将180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9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导尿法,润滑止痛胶组在常规导尿基础上使用润滑止痛胶,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一次性成功率和尿道损伤率.结果两组疼痛程度比较χ2=34.1,P<0.01;一次性成功率比较χ2=10.98,P<0.01;尿道损伤率比较χ2=5.27,P<0.05.结论润滑止痛胶可减少前列腺增生患者导尿中对尿道的损伤及疼痛,提高导尿成功率.
作者:木冬妹;黄笑捷;王晓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对1649例应用喉罩麻醉术中发生并发症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反流与误吸、错位、气道阻塞、咽喉疼痛及喉痉挛是常见原因.并根据病因制定合理的护理对策.提出积极采取预防控制手段,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陈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为了给全科人员创造一个舒适、方便的学习环境,我科于2002年10月筹备建立科室图书室,取得较好效果.
作者:阮江华;林春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针对苏临床教学偏重理论,偏重专科基础操作,对专科特殊操作要求不高,护生专科特殊操作动手能力差的现状,自2000年7月我科通过增设门诊实习环节,增加护生操作机会;高标准选择带教老师;采取训前评估,因人施教的教学方法,调动护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护生操作的自信心.其结果:护生对专科器械识别率、专科特殊操作成功率、整体护理专科评估准确率均有显著提高,护生对专科的应用解剖与生理知识得以巩固.
作者:王莹莹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降低院内转送病人途中的险情发生率.方法把从急诊科转送住院部及从病房转送ICU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2000年6月~2001年5月转送的病例设为传统转送组,采用传统方法转送.2001年6月~2002年5月转送的病例设为改良转送组,采用改良方法转送.改良转送法主要包括设置合理的转送程序,提高护士对病情综合评估准确度,预先设计途中发生险情时常用的紧急处理预案.结果院内转送病人险情发生率从0.25%下降至0.03%,抢救成功率上升,险情发生的类别以呼吸系统险情居首位,占62.5%.结论改良转运法可大限度地降低院内病人因病情评估不当而引发的转送安全问题.
作者:李绮慈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笔者对3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分析,提出护理要点:按心肌梗死常规护理,加强相关指标的监测,尽早明确诊断;预防并发症,重视不典型表现,注意体温的变化,加强监护;积极做好原发病的防治及护理;加强心理护理及康复指导.
作者:潘宁萍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并发症Binder's评分及其护理意义.方法通过12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了解与急性重症胰腺炎病死率有关的并发症,分析器官和代谢并发症Binder's评分与病死率关系,并根据患者临床表现,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急性重症胰腺炎器官或代谢并发症综合评分≥7分组与<7分组,两组病死情况经χ2检验,χ2=44.8,有显著性差异(P<0.01).≥7分组病死率高于7分组,与病死率有关的并发症为ARDS、休克、胰性脑病、全腹膜炎.#结论并发症Binder's评分与病死率有密切关系.休克、ARDS、胰性脑病、全腹膜炎是影响病死率主要因素,护理对策是针对急性重症胰腺炎原发病,做好评估,针对性实施护理.防治致死性并发症以降低病死率.
作者:黄和平;肖静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笔者通过分析929例心脏瓣膜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出7种影响患者近、远期预后的高危因素为:Ⅳ级心功能伴心胸比值≥0.70,生物瓣衰竭,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瓣周漏,心衰恶液质,二尖瓣替换术后晚期重度右心衰竭和华法林抗凝出血,并对每项高危因素总结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作者:王淑范;柳阳;高文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针对夜间护理特殊性,分析导致护理纠纷的常见原因,包括抢救不到位,患者不能理解夜间护士的护理行为,服务态度问题等.提出护士应增加法制观念,加强体质锻炼,强化服务意识,严格执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以减少护患纠纷.
作者:徐卡敏;王信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建立良好的血管通路是保证血液净化顺利进行和透析充分的首要条件.近年,采用临时性双腔导管中心静脉插管建立血管通路时,颈内静脉成为常用的路径.
作者:赵玉敏;相锋;王秀岚;李亚洁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报道了抢救9例亚硝酸盐中毒病人的护理经验,包括迅速清除有毒物质,保持呼吸道通畅,纠正缺氧,抗休克护理等,9例患者均康复出院.笔者认为明确诊断,快速组织护理人员,合理分工,及早应用解毒剂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车咏梅;周晓云;李彤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总结了37例扁桃体、腺样体切除加鼓室置管三联术患儿的护理体会.认为:术前做好患儿的心理护理,家长的健康教育及术前准备,能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做好局部护理、用声指导、饮食护理、口腔护理及对家长进行出院指导,能确保手术后尽快康复,减少并发症发生,保证手术疗效.
作者:蔡克文;黎红珍;陈华丽;郭少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蛛网膜下腔出血常发生于青壮年,我科于2002年收治了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多重耐药菌感染老年患者,经积极抢救成功,报道如下.
作者:殷春红;罗羽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恶性高热的病死率高达73%,是由全麻药和琥珀胆碱等所诱发的骨骼肌爆发性高代谢状态,伴有呼吸性及(或)代谢性酸中毒以及细胞通透性增强,高热和肌强直.
作者:黄斯薇;王玫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对儿童医院门诊实行一级、二级、三级分诊,将管理、导医、助诊、咨询、健康教育、巡查的任务纳入分诊;分诊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服务态度,丰富的儿科医学知识,敏锐的观察力和急救意识.通过三级分诊,大限度地减少了漏分诊和误分诊.
作者:陈静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在胃管腔内加用韧质内芯留置胃管的成功率.方法将57例患者按抽签法随机分成两组,插入韧质内芯留置胃管者30例为改良组,以常规方法留置胃管者27例为常规组.结果留置胃管一次成功率改良组为97%,常规组为37%,经χ2检验,χ2=26.35,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改良方法能提高留置胃管的一次成功率,尤其适用于意识障碍、气管切开及气管插管的患者.
作者:毛晓华;周彩梅 刊期: 200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