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慧明;周英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以其切口小、组织损伤少、治愈快等优点而被患者所接受,但当胆囊组织炎症、水肿、周围粘连严重,镜下手术时胆囊组织脆性增加,术者难以将完整的胆囊摘除,常常使碎块的胆囊组织掉入腹腔,腹腔镜组织钳又不易一一夹出腹腔,自2001年1月以来我们用一次性乳胶手套收集镜下碎胆囊组织和结石.
作者:崔丽;李丽荣;李素霞;郭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评价在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导尿中应用润滑止痛胶的效果.方法将180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9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导尿法,润滑止痛胶组在常规导尿基础上使用润滑止痛胶,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一次性成功率和尿道损伤率.结果两组疼痛程度比较χ2=34.1,P<0.01;一次性成功率比较χ2=10.98,P<0.01;尿道损伤率比较χ2=5.27,P<0.05.结论润滑止痛胶可减少前列腺增生患者导尿中对尿道的损伤及疼痛,提高导尿成功率.
作者:木冬妹;黄笑捷;王晓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报道了抢救9例亚硝酸盐中毒病人的护理经验,包括迅速清除有毒物质,保持呼吸道通畅,纠正缺氧,抗休克护理等,9例患者均康复出院.笔者认为明确诊断,快速组织护理人员,合理分工,及早应用解毒剂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车咏梅;周晓云;李彤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回顾总结8例自发性食管破裂修补术后管道的护理.自发性食管破裂患者入院后积极纠正休克,确诊后即行剖胸探查,行食管Ⅰ期修补,安置胸腔闭式引流管、倒置胃管、空肠造瘘管.术后做好管道护理及空肠喂养.经实践证明自发性食管破裂手术同时安置三管能明显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治愈率.
作者:陈海燕;钱静 刊期: 2003年第04期
针对夜间护理特殊性,分析导致护理纠纷的常见原因,包括抢救不到位,患者不能理解夜间护士的护理行为,服务态度问题等.提出护士应增加法制观念,加强体质锻炼,强化服务意识,严格执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以减少护患纠纷.
作者:徐卡敏;王信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下乳涌泉散对因不良情绪乳汁不足的产妇催乳效果的影响.方法对产后1个月内,因不良情绪乳不足的产妇106人分为两组,实验组服用下乳涌泉散,对照组服用谷维素、维生素B1,两组均给予心理疏导和精神鼓励支持,观察两组产妇3 d、5 d后的泌乳量.结果两组产妇3 d、5 d后的泌乳情况经统计处理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不良情绪引起的乳量不足或无奶,服用下乳涌泉散可以明显的促进乳汁分泌.
作者:张学菊;赵凤柱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对儿童医院门诊实行一级、二级、三级分诊,将管理、导医、助诊、咨询、健康教育、巡查的任务纳入分诊;分诊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服务态度,丰富的儿科医学知识,敏锐的观察力和急救意识.通过三级分诊,大限度地减少了漏分诊和误分诊.
作者:陈静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在护生教育中加强心理素质和自学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应对能力.方法重点对两个年级249名护生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包括严格要求,培养坚强意志,开阔胸怀自我疏导,提高面对压力的应对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包括学会各学科知识的有机联系,学会抓纲、提炼、概括以及组织课外自学.课程结束后进行考核和问卷调查.结果两个年级4次考试的达标率逐步提高;应对病人交谈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明显提高.结论通过有针对性的培养,提高了护生的心理素质和自学能力,两者相辅相成,促进了学生全面素质及应对能力的提高.
作者:程红缨;乔瑞霞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保护患者权利,是医疗体制改革必须关注的问题.保护患者权利,必须制定和落实相关法律,提高医务人员的法律素质.保护患者权利,必须保护弱势群体,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人文素质.保护患者权利,必须加强医疗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患者的维权意识.
作者:施临湘;朱丽丽;宋剑;邵允振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病区160例病人,通过发放宣教资料、进行面对面讲解及张贴图示和标语等方法,从环境介绍、端正对SARS的认识、预防SARS的传播、出院指导等方面,由接诊护士、责任护士、责任组长、护士长层层把关,进行健康教育,有效地消除了病人的恐惧、紧张情绪,促进了病人的康复,达到了预防院内感染的目的.
作者:李海兰;李亚洁;张秀华;杨淑玲;高雁波;方玉桂 刊期: 2003年第04期
2001~2002年,我科对传统的新生儿留置胃管固定方法进行了改进,临床应用55例,效果良好.
作者:魏少良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笔者介绍30例重症胰腺炎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监护要点.重点介绍合并呼吸衰竭的监护.强调使用呼吸机时,护士要熟练掌握呼吸机性能,精通呼吸道管理,正确掌握吸痰时间和方法.严密监护心血管、肾等功能.护士通过严密监护,准确提供病情动态信息,积极预防并发症,在抢救生命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王建荣;陈小霞 刊期: 2003年第04期
随着电子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肝病治疗仪在肝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肝病治疗仪是在中医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的基础上,应用现代电子技术优化设计的新型电子医疗仪器.
作者:朱加敏;王铃勉;王存平;邵祥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伤口包扎与非包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乳腺癌术后的病人40例按年龄、体质量、手术方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伤口置双管引流不加压包扎的为非包扎组,采用传统的加压包扎双管引流的为包扎组,分别记录其临床效果,将有关数据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在总引流量、拔管时间、疼痛时间和术后并发症上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种伤口处理方法各有其优缺点,但非包扎的双管引流法便于观察和了解病人伤口愈合及皮瓣生长情况,减轻病人因加压包扎带来的痛苦和及早发现伤口并发症.
作者:冯桂荣;辛明珠;樊爱群;周菊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根据SARS的中医证候规律,对我院收治的103例SARS住院患者,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基础上,按照不同分期及证候分型,给予个体化的的辨证施护,包括对不同症状表现进行对症护理、饮食指导、康复指导,积累了一定的中西医结合护理SARS病人的辨证施护经验.
作者:张广清;林毓霞;罗海丽;叶建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医院各科室使用后的诊疗物品,虽然经过初处理,但仍有个别物品在其隐藏部位残留着血污,时间稍长,血污使凝固形成黑色陈旧性血渍.
作者:黄媛媛;李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针对苏临床教学偏重理论,偏重专科基础操作,对专科特殊操作要求不高,护生专科特殊操作动手能力差的现状,自2000年7月我科通过增设门诊实习环节,增加护生操作机会;高标准选择带教老师;采取训前评估,因人施教的教学方法,调动护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护生操作的自信心.其结果:护生对专科器械识别率、专科特殊操作成功率、整体护理专科评估准确率均有显著提高,护生对专科的应用解剖与生理知识得以巩固.
作者:王莹莹 刊期: 2003年第04期
通过回顾性分析29例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认为医务人员对该综合征早期诊断缺乏认识,对多发性创伤未作全面仔细检查,滥用止痛剂及对伤肢固定包扎过紧等,是导致骨筋膜综合征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提高对四肢创伤病人的警觉性,注意动态观察伤肢的肿胀、疼痛、感觉及远端动脉搏动和皮肤颜色、温度等变化,可及早发现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表现,为临床医生提供及时处理的依据,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作者:应祝安;李卫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降低院内转送病人途中的险情发生率.方法把从急诊科转送住院部及从病房转送ICU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2000年6月~2001年5月转送的病例设为传统转送组,采用传统方法转送.2001年6月~2002年5月转送的病例设为改良转送组,采用改良方法转送.改良转送法主要包括设置合理的转送程序,提高护士对病情综合评估准确度,预先设计途中发生险情时常用的紧急处理预案.结果院内转送病人险情发生率从0.25%下降至0.03%,抢救成功率上升,险情发生的类别以呼吸系统险情居首位,占62.5%.结论改良转运法可大限度地降低院内病人因病情评估不当而引发的转送安全问题.
作者:李绮慈 刊期: 200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