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SARS的中医证候规律,对我院收治的103例SARS住院患者,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基础上,按照不同分期及证候分型,给予个体化的的辨证施护,包括对不同症状表现进行对症护理、饮食指导、康复指导,积累了一定的中西医结合护理SARS病人的辨证施护经验.
作者:张广清;林毓霞;罗海丽;叶建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SARS患者的焦虑水平.方法对78例SARS患者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进行测评.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其与64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焦虑水平差异;比较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SARS患者的焦虑水平差异.结果SARS患者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焦虑分值比较,F=77.01,P<0.001,有显著性差异;男性与女性患者比较,F=7.32,P<0.05,有显著性差异;21~30岁组与31~40岁组焦虑水平明显高于其它3组,经比较P均<0.05,有显著性差异;高中组与大专以上组比较,Q值为1.78,P>0.05;初中以下组与高中组、大专以上组比较,Q值分别为19.12、17.34,P均<0.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SARS患者的焦虑水平高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SARS患者中女性患者、21~40岁患者、大专及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患者焦虑程度较高,在治护过程中应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干预.
作者:杨淑玲;刘立捷;戴琳;张彩丽;李洁婷;陈灿;刘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笔者报道小儿非住院手术的麻醉配合与护理,结合小儿的生理特点,提出:重视术前准备及心理护理,术中监测及术后观察,术后护理指导;强调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及严格掌握苏醒和离院标准,是提高小儿非住院手术安全的关键.
作者:周磊碧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接触性皮炎致敏原因.方法对87例接触性皮炎患者进行斑贴试验,48 h后观察试验结果.结果87例接触性皮炎患者中,有63例出现硫酸镍过敏,阳性率达82.9%;对氯化钴过敏的有18例(23.7%);硫柳汞17例(22.4%);芳香混合物15例(19.7%);重铬酸钾8例(10.5%);其中女性高于男性.结论金属制品中所含的硫酸镍等成分是接触性皮炎主要的致敏原.
作者:麦玉妹;谢志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临床上意识障碍、偏瘫、卧床和躯体活动障碍的病人,一般采用卧气垫床来预防褥疮,但经临床实践,如单靠卧气垫床而不定时翻身,要达到不发生褥疮的目的是不可能的.
作者:李惠珍;王一征;程友兴;肖秀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2001~2002年,我科对传统的新生儿留置胃管固定方法进行了改进,临床应用55例,效果良好.
作者:魏少良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报道了抢救9例亚硝酸盐中毒病人的护理经验,包括迅速清除有毒物质,保持呼吸道通畅,纠正缺氧,抗休克护理等,9例患者均康复出院.笔者认为明确诊断,快速组织护理人员,合理分工,及早应用解毒剂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车咏梅;周晓云;李彤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对127例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内容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寻找病因,消除易患因素,预见性自我护理,晕厥时的院外处理等,通过1~6年的电话随访,仅有2例患者复发,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贾丽枝;陈淑风;左俊杰;焦扬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在胃管腔内加用韧质内芯留置胃管的成功率.方法将57例患者按抽签法随机分成两组,插入韧质内芯留置胃管者30例为改良组,以常规方法留置胃管者27例为常规组.结果留置胃管一次成功率改良组为97%,常规组为37%,经χ2检验,χ2=26.35,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改良方法能提高留置胃管的一次成功率,尤其适用于意识障碍、气管切开及气管插管的患者.
作者:毛晓华;周彩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缓解期患者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方法对40例老年(>60岁)COPD缓解期患者和40例正常老年对照组患者分别进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的调查和评定.结果COPD组的社会支持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O.01);日常生活总分均值29.55,显著高于对照组(P<O.01),表明有明显功能障碍.结论COPD患者社会支持度较低,日常生活能力较差;对COPD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减少反复发作是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作者:丘彩霞;董春华;杨冰;杨敏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笔者介绍30例重症胰腺炎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监护要点.重点介绍合并呼吸衰竭的监护.强调使用呼吸机时,护士要熟练掌握呼吸机性能,精通呼吸道管理,正确掌握吸痰时间和方法.严密监护心血管、肾等功能.护士通过严密监护,准确提供病情动态信息,积极预防并发症,在抢救生命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王建荣;陈小霞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笔者通过对15例单纯表面麻醉下小切口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患者的护理,对患者进行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出院指导,重点做好心理护理和术眼配合训练,15例无并发症发生.良好的心理护理有助于患者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术前进行必要的眼位训练,并针对性采用相应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促进患者术后早日康复.
作者:郑婕 刊期: 2003年第04期
通过回顾性分析29例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认为医务人员对该综合征早期诊断缺乏认识,对多发性创伤未作全面仔细检查,滥用止痛剂及对伤肢固定包扎过紧等,是导致骨筋膜综合征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提高对四肢创伤病人的警觉性,注意动态观察伤肢的肿胀、疼痛、感觉及远端动脉搏动和皮肤颜色、温度等变化,可及早发现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表现,为临床医生提供及时处理的依据,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作者:应祝安;李卫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确保病人安全,是卫生系统关注的问题,也是护理管理中的重要问题.保证病人安全包括对于不发全行为的预防,管理及发生不安全事件后的处理.
作者:刘玮琳;叶文琴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蛛网膜下腔出血常发生于青壮年,我科于2002年收治了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多重耐药菌感染老年患者,经积极抢救成功,报道如下.
作者:殷春红;罗羽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提高消毒供应室服务质量.方法在消毒供应室推行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标准中,通过建立顾客服务规范,制定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与顾客服务有关的程序文件,将ISO9001的服务理念贯穿到消毒供应服务中,关注顾客明确的与潜在的需要,建立与兑现服务承诺,规范服务行为与服务用语,妥善管理顾客财产,做好宣传解释工作.结果实施6个月后消毒供应服务中的安全、优质、高效、满意评价明显提高,与实施前比较,数据经t检验或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毒供应室管理中引入ISO9001标准,开拓了员工的服务意识,规范、完善的质量体系对提高服务质量起到了导向和促进作用.
作者:黎月英;陈琼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增加直接护理时数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全院临床护士重新定岗、定编;采用新的医嘱微机处理系统,由医生录入医嘱;全院推广护士夜班全夜制,比较改全夜制前后护理时数变化.结果7名非临床岗位的护士回归护理岗位;病区用于处理医嘱的时间由47.8min/d减至32.0min/d;改全夜制后病区护士交接班时间由(68.02±2.84)min/d减至(51.95±1.70)mjn/d,书写护理记录时间由(152.84±4.75)min/d减至(101.81±5.13)min/d,平均直接护理时数由(177.11±5.98)min/d增至(230.48±6.25)min/d,分别经t检验,P均<0.001,明显增加了直接护理时数.结论在科学核算护理时数的前提下,进行护理人力资源、工作方式和制度的改革,可增加直接护理时数,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陈秋芳;黎明;李雪球;周异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笔者介绍19例良性前列腺增生高龄患者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的护理.根据高龄患者的生理、病理变化的特点,加强术前心理护理、皮肤护理;做好手术体位护理、麻醉期护理、经尿道前列腺电切综合征护理及预防,术后保持膀胱冲洗液通畅,观察冲洗液颜色及有无腹胀,做好手术护理交班.本组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5~6 d拔尿管排尿通畅,平均住院7~10 d.
作者:李艳芳;王玫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回顾总结8例自发性食管破裂修补术后管道的护理.自发性食管破裂患者入院后积极纠正休克,确诊后即行剖胸探查,行食管Ⅰ期修补,安置胸腔闭式引流管、倒置胃管、空肠造瘘管.术后做好管道护理及空肠喂养.经实践证明自发性食管破裂手术同时安置三管能明显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治愈率.
作者:陈海燕;钱静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抑郁症患者健康知识需求.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发放给32例抑郁症病人.结果病人迫切需求的健康知识内容是:疾病相关知识,用药知识,心理调护.在入院初期需求率较低,恢复期需求率较高.康复知识在恢复期需求率较高,康复期需求预防疾病复发知识和复查时间,需求率分别为96.9%、93.8%.结论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必须针对患者疾病各个时期的健康需求,有利于促进疾病康复,明显降低复发率.
作者:李梅英;杨金满 刊期: 200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