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检查对布-加综合征的诊断治疗价值

张娉

关键词:超声检查, 布-加综合征, 病理学诊断
摘要:目的 通过超声波探讨对布-加综合征(B-CS)病因学的诊断价值,以指导临床进行治疗.方法 应用超声波检查12例布-加综合征患者,男9例,女3例,年龄20~64岁,平均42岁,综合超声显像特点,对布-加综合征病历作出诊断.并通过临床和其影像学检查相互验证.结果 12例均出现肝左右叶不同程度肿大,呈现淤血肝样表现,4例肝体积稍减;肝实质回声不均匀,呈肝硬化声像图表现.肝静脉或下腔静脉局限性狭窄,远端管腔扩张,血流速度减慢.4例可见云雾状影,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彩色血流显示狭窄处血流速度增快,远段血流颜色暗淡或消失.肿块外压型2例,门静脉血栓形成2例.结论 超声检查对布-加综合征的病因学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且指导临床治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66例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发生IUGR的相关因素.方法 以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04年1月~2007年1月出生的IUGR病例66例,随机抽取同期出生的66例适于胎龄儿做为对照,比较相关因素的发生情况.结果 IUGR组与对照组在分娩方式、胎儿窘迫症、新生儿窒息、妊娠合并贫血等的发生上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加强孕期监测、采用适当的分娩方式、积极防治妊高征是减少IUGR发生、改善其预后的关键.

    作者:兰淑宝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喘憋型肺炎的临床观察和护理体会

    喘憋型肺炎是指毛细支气管炎症累及肺泡引起的支气管阻塞或半阻塞.临床以喘憋和发作性喘憋加重为主要特征,呈流行性,病死率较高.2005~2006年我院收治喘憋型肺炎65例,经积极治疗精心护理全部治愈出院.现将观察和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卢跃芬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阵发性心房纤颤胺碘酮复律治疗疗效观察

    胺碘酮是目前对于治疗心律失常应用十分广泛,且有前途的药物之一.阵发性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可导致心功能恶化、脑栓塞等严重并发症.而胺碘酮对阵发性房颤,特别是合并器质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者为首选.我院2003年4月~2006年12月收治的42例阵发性房颤患者使用口服盐酸胺碘酮片复律和维持窦律治疗,现报道如下:

    作者:余浪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吻合器痔上粘膜切除术(pph)治疗痔的临床观察

    目的 总结吻合器痔上粘膜切除术(pph)治疗痔的疗效.方法 应用国产或进口吻合器对35例Ⅲ期、Ⅳ期内痔和环状混合痔进行手术治疗,并分析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23分钟,平均住院3天,无大便失禁和肛门狭窄,无术后出血,随诊1个月~2年,痔症状消失,无一例复发.结论 痔上粘膜切除术是治疗Ⅲ期、Ⅳ期内痔和环状混合痔有效的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并发症少等特点.

    作者:张全斌;袁广超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护理临床实习带教体会

    临床实习是护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生将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并巩固加深的重要环节,也是对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检验,为日后跨入临床护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护理学科的内涵不断丰富,要求把她们培养成理论知识全面、操作技术娴熟、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新时期复合型人才,一直是带教老师追求的目标,现将临床带教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姜建凤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肝脏外伤的CT诊断

    目的 探讨CT扫描在肝脏外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临床证实的肝脏外伤的CT所见.6例均先行CT平扫,2例平扫后行增强扫描.结果 6例中肝内血肿3例,肝挫裂伤2例,肝包膜下血肿1例.病灶分布于肝左叶2例,肝右叶3例,方叶1例.结论 CT检查对明确有否肝损伤、损伤类型,判断腹腔有无出血,均有重要价值.

    作者:孟庆龙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基本消除碘缺乏病后的管理

    我市于2004年达到了消除碘缺乏病的阶段性目标任务,经过了省卫生厅组织的专家评估验收,受到专家组的认可.由于我市经过了十二年艰苦奋斗才终于达到了这一目标,广大工作人员都认为我们该松一口气了,但作为专业技术人员应该清醒的认识到,由于碘缺乏病是因为环境缺碘所致,因此,虽然达标但防治碘缺乏病的工作却不能松懈,路还很长,还要继续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反弹,下面就消除碘缺乏病的阶段性目标达到后的管理谈一点看法:

    作者:林朝杰;李静;甘华平;雷小鹏;童学娅;杨俊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ICU患者肛周湿疹的护理体会

    ICU以收治各种病情复杂,危重多变的重症为主,多数患者为长期卧床伴大小便失禁者,易发生湿疹.2006年6月~2007年6月,我科共收治ICU患者患有肛周湿疹24例,经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隋春荣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甲磺酸帕珠沙星治疗细菌性感染的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甲磺酸帕珠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治疗临床常见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法,共入选病例98例,试验组50例及对照组48例,甲磺酸帕珠沙星注射液(试验组)每300mg,iv,gtt,bid;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对照组)每次200mg,iv,gtt,bid.均每日2次,静脉滴注,疗程均7~14天.结果 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6%和95.83%;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6%和93%.结论 甲磺酸帕珠沙星注射液治疗细菌性感染有效、安全.

    作者:徐鸿博;槐永军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护理干预剖宫产及硬膜外吗啡术后镇痛对产妇泌乳的影响

    目的 观察剖宫产、硬膜外吗啡术后镇痛产妇的泌乳状况及血清泌乳素(PRL)变化.方法 足月产妇240例均分为四组:Ⅰ组术毕行硬膜外吗啡镇痛;Ⅱ组术毕行硬膜外吗啡镇痛,24h后追加一次;Ⅲ组未行术后镇痛;阴道自然分娩60例为Ⅳ组.240例产妇产前、产后均进行护理干预、科学宣传,实行母婴同室和纯母乳喂养.结果 产后5min、24h及48h内开始泌乳及72h泌乳分泌不足发生率与剖宫产组相比无差异.结论 由于护理干预,剖宫产及硬膜外吗啡术后镇痛不影响产妇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作者:徐玲;陈方焘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防治体会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已成为胆囊良性疾病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1],但LC术后的并发症仍是胆道外科的一个重要问题.我院2003年7月~2006年12月共收治LC患者464例,7例出现并发症,主要有胆漏、胆总管损伤、胆囊床积脓、积液,胆总管残留结石,操作孔感染等.经正确诊断及处理,均痊愈出院.现总结如下.

    作者:赵景锋;付旺宁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吸入博利康尼治疗幼儿哮喘疗效观察

    哮喘是当今世界上威胁人类健康常见的慢性肺部疾病,可以在各年龄段,尤其儿童多发,并可在婴幼儿时期起病,我院儿科对46例婴幼儿哮喘患者应用博利康尼雾化吸入进行平喘治疗,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焦成顺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左心衰竭25例临床误诊分析

    左心衰竭多因器官功能低下而多见于中老年人,常以肺淤血为主要表现.早期临床体征较为隐匿,不具特征性,常并发有多个系统器官疾病,现将25例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李莉;哈提曼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间期并发急性左心衰竭的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尿毒症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透析间期并发急性左心衰竭是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也是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院自2004年1月~2006年12月共进行了3782例次血液透析,其中发生急性左心衰竭56例次,我们分析了其发生原因及诊治经过,探讨其临床意义.

    作者:王彩文;商艳敏;孙娟;孙淑华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抚触对新生儿疼痛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新生儿抚触对新生儿疼痛评分的影响.方法 66例高危新生儿分为抚触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比较两组患儿新生儿疼痛评分的差异.结果 抚触组的新生儿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新生儿抚触能降低新生儿疼痛评分,缓解新生儿疼痛.

    作者:廖小琴;钟燕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颅内血肿微创碎吸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66例分析

    目的 探讨颅内血肿微创碎吸清除术治疗中、重度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 总结166例中、度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经过和临床效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166例患者临床治愈及好转135例,总有效率81.33%,形成植物状态2例,占1.20%,死亡29例,占17.47%.结论 微创碎吸清除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方法,能使因血肿引起的颅内压升高很快得到缓解,对及时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抢救成功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闫永立;陈廷选;贾利敏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超声诊断前臂肿物47例分析

    我院自1998年以来,用超声诊断前臂皮下肿物,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47例诊断和治疗结果及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常耀荣;孙广平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黄芪多糖的药理研究进展

    就近年来国内外对黄芪多糖的药理作用的研究进行综述,阐述了黄芪多糖在免疫调节、延缓衰老和促进机体代谢等方面的作用.

    作者:王秀云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乳癖消片与小剂量三苯氧胺、维生素B6联用治疗乳腺增生病增效减副作用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中西药配合治疗乳腺增生病的高效、低副反应方法.方法 2004年7月~2007年1月对976例乳腺增生病患者随机分为乳癖消片联合小剂量三苯氧胺、维生素B6综合治疗组及三苯氧胺单药对照组,对比两者临床疗效、消化系统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综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4.90%,消化系统副反应率20.20%,单纯治疗组总有效率91.98,消化系统副反应率39.30%,综合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1,有极显著性差异),消化系统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乳癖消片与小剂量三苯氧胺、维生素B6联用是治疗乳腺增生病高效、低消化系统副反应的方法,为治疗乳腺增生病较为理想的高效、低消化系统副反应的中西药配伍应用方案.

    作者:罗华;裴玲;甘德春;单鸣;罗群英;刘毅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薯蓣皂苷片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5例

    笔者于2005年3月~2007年3月应用薯蓣皂苷片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5例,并与用西比灵片治疗30例比较,疗效颇佳,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磊;张丽梅;林群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