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忠斌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方法 将住院的50例U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总有效率6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UAP疗效确切,使用方便,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段彩平 刊期: 2007年第18期
全口义齿在患者口腔中行使咀嚼功能时,多种原因可造成再次损坏义齿,如义齿基托破裂或者折断,通过恰当的再次处理修补及修理后,义齿仍可继续使用.笔者2004~2006年对门诊34例行全口义齿修补,发现全口义齿损坏的主要原因在于临床修复工作中某一环节上的失误,其次是患者使用不当或其他原因造成义齿折断及破裂.
作者:王旭东 刊期: 2007年第18期
1 临床资料例1:患者,女,43岁,教师.因腹胀、纳差、腹痛半年余于1996年12月28日入院.无低热、盗汗、咯血.查体:T37℃,心肺未见异常,腹部散在轻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阳性.既往无结核病史,家族中无肺结核病人.
作者:李美华;闻艳 刊期: 2007年第18期
近年来,营养支持已成为危重患者救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措施.有证据表明,肠内营养比肠外营养更具有优越性,肠内营养已越来越被大家所接受.
作者:赵海涛 刊期: 2007年第18期
目的 应用自体疝囊壁组织片修补中老年人巨大疝和复发疝起到人工补片的作用.方法 裁剪部份远端疝囊(体、底部份),将保留部份的疝囊组织片修整合适,将其重叠,充填于内环缺损区域.结果 67例手术患者,术后复发2例,手术成功率97.1%.结论 自体疝囊壁组织片作为人工补片修补中老年人巨大疝和复发疝效果满意,复发率低.
作者:兰映辉;林胜修;兰红;陈荫生;梁正新;王平山 刊期: 200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结肠癌伴肠梗阻的诊断和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 对1998年12月~2006年12月间我院收治及本人在重庆医科大学附二院进修时遇到的17例结肠癌伴肠梗阻患者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本组结肠癌均手术治疗,出现并发症5例,死亡2例,病死率11.7%.结论 对结肠癌伴肠梗阻加强术前诊断,术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手术方式,采取适当措施.
作者:吴新建 刊期: 200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的原因及预防措施,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提高产科质量.方法 对460例新生儿窒息采取回顾性分析.结果 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原因是羊水过少,其次是脐带因素、妊娠合并症、早产、第二产程延长及产前出血.结论 孕期应严密监测羊水情况,对高危妊娠要做好胎儿监护,防治胎儿窘迫,降低新生儿窒息率.
作者:卢梅秀 刊期: 2007年第18期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临床上抢救和治疗小儿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熟练掌握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每位儿科护士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如何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又是儿科护士经常遇到的问题,根据几年来的工作经验,本文就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体会浅谈如下.
作者:刘海燕 刊期: 2007年第18期
阻塞性黄疸是肝胆外科的常见病,通过PTCD行胆道梗阻减压引流是降低本病死亡率的常见措施[1].采用血管造影机下操作,可正侧卧位对比定位,安全直观,简便易行.我院自2001年11月至2006年11月,对30例阻塞性黄疸患者在血管造影机监视下行PTCD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邵合德 刊期: 200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30例糖尿病并发AMI(A组)与34例非糖尿病AMI(B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比较两者的不同点.结果 A组比B组合并高血压率高,76.7%:38.2%;发病年龄早,(62.8±11.5)岁:(67.3±10.4)岁;静息状态下发病高,83.3%:41.2%;无痛型比例高,73.3%:13.2%;来院就诊时间晚,(10.9±7.5)h:(4.5±3.1)h;血清甘油三酯水平高,(1.76±0.86)mmol/L:(1.43±0.46)mmol/L;超声测定左室射血分数(EF)降低,(52.25±10.47)%:(63.21±11.49)%;发生并发症率高,50.0%:29.4%;死亡高,13.3%:5.88%.P<0.05或P<0.01.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表现复杂,以无痛型居多,病情重,并发症多,预后较无糖尿病者差.
作者:郭士金 刊期: 200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提高中药治疗效果的方法.方法 从药物因素、非药物因素两大方面分析.结论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合理用药,能够提高中药疗效.
作者:孙民长 刊期: 2007年第18期
1 临床资料2005年4月15日,笔者在上级医院创外科进修时,收治一位男性患者,22岁,因车祸致头部、四肢外伤,当时有短暂昏迷史.
作者:闫自雄 刊期: 200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Survivin和PCNA在脑膜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7例脑膜瘤组织和18例正常脑膜组织中Survivin和PCNA的表达.结果 Survivin在正常脑膜和脑膜瘤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0%和65.9%(64/97),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Survivin表达阳性率在脑膜瘤Ⅱ级(85.7%)和Ⅰ级(51.7%)之间、Ⅲ级(93.8%)和Ⅰ级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PCNA蛋白在正常脑膜和脑膜瘤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0%和55.7%(54/97),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PCNA表达阳性率在脑膜瘤Ⅱ级(71.4%)和Ⅰ级(41.7%)之间,Ⅲ级(87.5%)同I级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Survivin与PCNA蛋白在脑膜瘤中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s=0.640,P<0.01).结论 Survivin过度表达和脑膜瘤发生及PCNA的表达密切相关,两者参与了脑膜瘤发生、增殖和发展.
作者:郝进敏;崔世忠 刊期: 2007年第18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不断提高,医院中护患纠纷也时有发生,由于精神病人的行为责任能力有不同程度的丧失,精神科的这种纠纷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护理人员为病人提供健康服务中既要尊重病人权利、保证安全,又要维护自己合法利益.
作者:董艳荣 刊期: 2007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超滤浓缩腹水回输腹腔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取左下腹为穿刺点作为腹水引出端,取右侧腹作为腹水回输端,与透析机相连,超滤浓缩腹水回输腹腔.结果 60例患者共进行100次治疗,总有效率76.6%,治疗后尿量增加,部分患者肾功能改善;治疗中有发热、血压下降、肝性脑病等不良反应,总不良反应发生率21.6%.结论 腹水超滤浓缩回输腹腔是治疗顽固性腹水的有效方法,但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
作者:王彩霞 刊期: 2007年第18期
各类人工关节假体的置换手术作为人体功能重建的有效治疗,在不断完善发展起来,主要的人工关节植入物有全髋关节、半髋关节、膝关节、肩关节等.
作者:张培丽 刊期: 2007年第18期
目的 研究不同透析膜血液透析对机体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以及复用透析膜对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将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分为血仿膜(HE)、聚砜膜(PS)二个组,各12例.于第1次透析前、第13次及第25次透析前空腹取血,分别测定血浆中丙二醛(MDA)、谷胱苷肽(GSH)、过氧化物歧化酶(SOD)及Vit-E.对不同透析膜一次性应用及复用血液透析4周前后氧化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血仿膜一次性应用血透4周后患者血浆MDA含量较4周前显著下降(P<0.05),GSH、Vit-E的水平显著升高(P<0.05).聚砜膜一次性应用血透4周后患者血浆Vit-E含量显著升高(P<0.05),MDA含量较4周前下降(P>0.05),GSH、SOD水平升高(P>0.05).二组不同透析膜一次性应用血透4周后氧化指标相比较,血仿膜与聚砜膜相比较MDA明显降低(P<0.05),GSH较聚砜膜组明显升高(P<0.05);血仿膜复用血透4周后患者血浆MDA含量较4周前显著升高(P<0.01),GSH含量明显下降(P<0.05),SOD、Vit-E含量下降(P>0.05).聚砜膜复用血透4周后患者血浆MDA含量较4周前显著升高(P<0.05),GSH、SOD、Vit-E含量下降无显著性(P>0.05).不同透析膜复用透析4周后对氧化指标的变化差值进行比较,血仿膜组患者血浆的MDA含量增加的幅度及GSH的降低幅度,与聚砜膜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血仿膜一次性应用透析联合口服Vit-E与聚砜膜组相比能够有效改善透析患者的氧化应激状态;二种透析膜复用后均显著增加了透析患者的氧化应激状态,聚砜膜透析器复用后其抗氧化能力优于血仿膜透析器.
作者:吴恩亮;高广美;李新东 刊期: 2007年第18期
目的 熟练掌握机械通气患者正确的吸痰方法,提高吸痰成功率.方法 根据患者痰液性状、位置、体位变化、血氧饱和度监测值及气道压力变化,采取相应的吸痰方法.结果 有效减少因吸痰操作不当引起的多种并发症.结论 安全吸痰是保持呼吸通畅、确保机械通气治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李卓华 刊期: 2007年第18期
目的 分析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主要诱因,总结针对性护理措施.方法 将185例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按年龄分成两组,比较两组发病与呼吸道感染、心律失常、情绪激动、劳累、未控制的高血压、气候变化、排尿困难和水电解质紊乱等诱因的关系.结果 呼吸道感染、心律失常、情绪激动和劳累是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主要诱因.结论 采取有效护理措施预防和控制诱因是防治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重要环节.应进行相关的知识普及,避免诱因,能有效预防心衰复发,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
作者:梁菊艳;何路 刊期: 2007年第18期
静脉穿刺给药或采血是临床上重要的给药途径和基本的护理操作技术.常规表浅静脉穿刺致皮下血肿现象时有发生,多由于护理人员在操作时技术不熟练、动作粗暴、不能一次成功、针管固定不牢、部位选择不当,造成血液溢出血管,淤积于皮下而形成.
作者:董晓杰;范玉梅 刊期: 2007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