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乳房纤维腺瘤切除手术技巧的探讨

盛波;刘晶晶;叶青青;陈东祥

关键词:乳房纤维腺瘤, 手术技巧
摘要:目的 探讨乳房纤维腺瘤的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1月~12月收治的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左侧乳房26例,右侧乳房22例,双侧乳房5例,均经手术切除.除2例伤口发红及1例伤口感染延期愈合外,其余病例均彻底治愈.随访2-3年共41例,均无复发.结论 乳房纤维腺瘤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恰当的麻醉方式是手术顺利的重要保障,合理的手术方案是治愈该病的关键,完整切除包膜是避免复发的重要措施.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科室多媒体早交班,提高医疗质量

    医院各科室每日早上均进行早交班,均是以交班纪录书面形式汇报昨日工作情况及今日重点注意的情况,我院手外科、骨科自2004年8月以来科室早交班运用电脑制作幻灯图片形式汇报工作,取得良好效果,现将具体做法报告如下.

    作者:孔令海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治疗大量饮酒所致低血糖昏迷15例临床体会

    我科自2002年12月~2006年12月共接诊15例因大量饮酒造成低血糖昏迷患者.其中浅昏迷11例,深昏迷4例.经及时诊治后均康复.现将我科在临床工作中的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5例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2例.

    作者:周淑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83例脑室出血患者侧脑室引流术期间整体护理

    总结83例脑室出血患者在侧脑室引流术前、术中、术后的监测及整体护理,认为:术前宜常规治疗内科并发症,降低颅内压,术中及术后监测颅内压迅速引流脑室内积血,保持引流管通畅,仔细观察并记录引流量及颜色,在可能的情况下,尽早夹管拔管以减少颅内感染或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作者:李明英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108例闭合性肾损伤的诊断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闭合性肾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收治的闭合性肾损伤108例通过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进行定性及分类诊断,然后对保守治疗86例(79.6%)和手术治疗22例(20.4%)进行分析.结果 105例患者痊愈出院,死亡3例(2.8%),均为多器官损伤并有休克的患者.40例(37.0%)患者随访1~6年,肾功能均正常.结论 CT可较准确地诊断肾损伤程度,并可同时了解腹腔脏器损伤情况,B超可用以轻伤者筛选诊断.手术治疗应掌握探查肾脏的时机,是否切除伤肾应以挽救患者生命为前提.肾脏原有病变亦是肾损伤的病因之一,应注意这类病理性肾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张正星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水合氯醛2种给药途径对小儿脑电图检查前镇静作用的比较

    2000年1月~2005年6月我院对65例不合作的小儿随机给予水合氯醛口服和灌肠的2种给药方式,进行临床护理观察,认为水合氯醛灌肠途径,镇静效果明显优于口服途径,安全性高,小儿合作性好,先将观察结果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

    作者:周樱桃;肖玉凤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免疫调节治疗小儿复杂性热性惊厥的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免疫调节剂对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69例复杂性热性惊厥的患儿先注射1次人血免疫球蛋白,随后服用维生素AD和锌制剂3个月,治疗前后进行脑电图和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同时观察停服抗惊厥药物发热时有无惊厥发作.结果 有62例患儿发热时无惊厥发作(89.8%),35例EEG异常患儿有21例恢复正常(60%),53例免疫功能得到提高(76.8%),总有效率75.4%.结论 免疫调节是治疗复杂性热性惊厥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李正学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实施整体护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院自1997年开展整体护理以来,通过试点模式病房的建设,推广至现在整体护理病房已得到全面实行.但是,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实施,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合作医疗及相关政策的出台,使医院经营受到前所未有的市场冲击,继续开展并深化整体护理,已成为医院和患者密切关注的问题.

    作者:李赖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银杏叶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概况

    银杏叶为银杏科植物银杏GinkgobilobaL.的干燥叶.性味甘、苦、涩、平.其提取物(EGB)及制剂广泛应用于临床,具有扩张心脑血管、改善微循环、抗血小板激活因子(PAF)、抗氧化清除和抑制氧自由基、抗病毒、抗菌消炎等药理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老年性痴呆、高血脂症、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脑外伤后遗症、脑栓塞、脑血管痉挛、震颤麻痹、下肢动脉炎、眩晕综合征等.本文对银杏叶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综述如下.

    作者:张东华;董强波;董建敏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对上消化道影响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支气管哮喘与喘息性慢性支气管炎时对上消化道的影响.方法 284例符合入选条件的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根据有无上消化道症状分为两组,两组又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予上氧、抗炎、支气管扩张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规范吸入糖皮质激素疗程1个月.结果 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对上消化道无明显影响.

    作者:王述桃;杨涛;曾泉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先天性梅毒的护理

    先天性梅毒又称胎传性梅毒,是患梅毒的孕母通过胎盘使胎儿感染梅毒.我院儿科在2002年10月~2002年11月共收治先天性梅毒患儿3例,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3例均为男性;年龄半小时~1小时;胎龄33周~37周;出生体重1650~2900g.母羊膜早破2例,时间25~168小时,出生有窒息史2例,其中重度窒息1例.1例母孕晚期诊断梅毒,已驱梅治疗.

    作者:陈丽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异位妊娠53例分析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对其及时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我院2004年1月至2006年1月间收住的异位妊娠5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刘艳伟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网上医学信息获取技术研究

    目的 深入研究网上医学信息资源的深层次开发和利用,大限度地获取、挖掘、利用和传播知识,为科研、医疗提供有效的知识共享平台.方法 实现内容获取和知识创造.结果 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提取知识以能够准确地、个性化地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作者:刘秀娟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早发型母乳性黄疸与分娩方式的相关分析

    目的 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早发型母乳性黄疸的影响.方法 在我院出生的符合母乳喂养的足月正常新生儿1845例,分为剖宫产组(803例),经阴道产组(1042例).均于出生后第2d起清晨进食后用同一经皮测胆红素仪测前额皮肤至产后一周,有异常者抽取静脉血作生化检测.结果 共诊断早发型母乳性黄疸142例.顺产组新生儿发生早发型母乳性黄疸的低于剖宫产组(P<0.05).结论 剖宫产可增加新生儿早发型母乳性黄疸的危险性.

    作者:唐洁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超声引导穿刺两次硬化治疗卵巢囊肿的价值

    目的 评价超声介入两次硬化治疗卵巢囊肿的效果.方法 36例卵巢囊肿中单纯囊肿29例,蒂扭转1例,巧克力囊肿7例.在阴道超声引导下,穿刺注入无水酒精治疗,超声随访3~12个月.结果 34例囊肿消失,2例巧克力囊肿1例有效,1例无效,治愈率94%.结论 经阴道超声穿刺治疗卵巢囊肿,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的优点,可做为治疗卵巢囊肿的首选.

    作者:段金玲;贾海兰;岳慧新;王世丽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莫沙比利联用兰索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莫沙比利联用兰索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 将95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莫沙比利联用兰索拉唑治疗48例,对照组单用兰索拉唑治疗47例,观察症状缓解情况和内镜下表现.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为91.66%,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显效率为63.83%,总有效率为85.11%;溃疡愈合率分别为91.67%和74.47%.经上数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0.05).结论 莫沙比利联用兰索拉唑对反流性食管炎症状改善迅速,食管炎治愈率高,临床疗效优于单用兰索拉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飞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HELLP综合征的诊治

    1982年,Weinstei先将重度妊高征并发溶血、肝细胞酶升高和血小板减少命名为HELLP综合征(Hemolysis Elevmed Liver Enzymes and low plmelet Count Syndrome)[1].子痫患者易并发HELLP综合征.

    作者:宁儒凤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术后复发的治疗体会

    大隐静脉曲张行单纯高位结扎术后复发的病例在临床工作中并不罕见.自1994年1月至2005年12月作者共诊治过8例,通过仔细分析病情及采取得当的治疗方法,均取得了不错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8例患者中,女3例,男5例;年龄42~68岁,平均53岁.均在5~21年前曾因大隐静脉曲张作过单纯高位结扎术.单侧7例,双侧1例.均有足靴区色素沉着,有溃疡形成者5例,波及足背者1例.

    作者:许建喜;翁志勇;周翔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水针镇痛分娩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水针镇痛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 随机选择928例产妇,分为两组.在分娩过程中进入活跃期采用水镇镇痛498例,对照组430例,不给任何镇痛药物.观察水针注射的镇痛效果,比较两组产程进展情况、分娩方式、催产素使用情况、产后出血量、胎儿及新生儿情况.结果 观察水针镇痛总有效率为99.6%,活跃期(P<0.01)及第二产程时间(P<0.05)均短于对照组,产后出血量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剖宫产率与催产素的使用率有所下降(P<0.05),胎儿和新生儿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研究表明水针用于分娩镇痛,效果确切,镇痛安全,操作方便,无药物参与,创伤小,价格便宜,对产妇及新生儿无副作用,还可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降低催产素的使用率和剖宫产率,是一种符合自然分娩规律,易于普及的分娩镇痛方法,可用于正常及妊娠期高血压的产妇,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翟桂荣;吴爱红;吴坤英;方明珠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运动诱发心肌缺血、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ECP)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患者29例,在原有治疗不变的情况下,加用ECP治疗,30天为一疗程,每疗程前、后分别做平板运动试验.观察ECP治疗前、后下述指标的变化:①每周心绞痛发作的次数;②心率及心率和收缩压的乘积;③运动诱发心绞痛发作所需的时间;④运动后ST段下降0.1mv所需的时间;⑤运动持续的时间.结果 患者每周心绞痛发作的次数明显减少(P<0.05);心率及心率和收缩压乘积轻度变化(P>0.05);明显延长运动诱发心绞痛所需的时间、运动后ST段下降≥1mm所需的时间及运动持续的时间(P<0.05).结论 ECP治疗可以减轻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心绞痛次数,延长其因运动诱发心肌缺血的运动时间.

    作者:杨泰生;张新利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护患纠纷原因分析及对策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随着不断提高,因而人们对自身的健康状况亦不断重视,对医疗护理的需求和期望值也不断提升.病人法律意识、维权意识也越来越强,病人在诊疗护理过程中稍有不满即投诉,造成护患纠纷的增加,护患关系也越来越紧张,这既增加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也增加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且严重挫伤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这与医院自身及病人均无益处.因此,本人认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认真查找原因制订出有效的措施.

    作者:林彩银;王萍;何花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