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萍
先天性白血病是指生后四周内起病的新生儿急性白血病,为新生儿期少见病.到1990年国外仅有100多例报道,国内至80年代初只报道28例,其中90%为粒细胞性,到89年底共报道80例,仍以急性粒细胞型多见[1].本例为生后第三天确诊的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较为少见,为此,我们复习了相关文献,一并报告如下.
作者:王香云 刊期: 2007年第11期
1 术前准备1.1 病人准备 手术前3d应用抗生素.做好思想解释工作,解脱病人对手术的恐惧心理.手术前2d每日洗头1次,确保头皮清洁.术前6~12h剃头,备皮,用0.75碘酊消毒头皮戴无菌帽.
作者:赵红 刊期: 2007年第11期
重型颅脑损伤是一种创伤性疾患,因头部受伤过重,意识障碍,同时部分患者合并四肢骨折,除了根据病情给予治疗和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外,还应重视皮肤护理,若皮肤护理不当,容易发生压疮,一旦发生压疮,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而且加重了病情,严重时可继发感染引起败血症而危及生命.因此,做好皮肤护理是非常必要的.由于我们重视了皮肤护理,无一例发生压疮.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卫素琴;栗爱萍;马金花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Studer正位回肠膀胱术后新膀胱排尿功能训练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21例成功施行球形原位回肠膀胱术的膀胱癌患者进行系统的排尿功能训练.结果 本组21例病人经过系统的排尿功能训练,在术后3个月时,白天尿控率达到100%,16例轻微夜间尿失禁患者经过睡前控制饮水和夜间定时排尿后,于术后9个月时均获痊愈.结论 球形原位回肠膀胱术后进行科学合理的排尿功能训练,让患者掌握新膀胱术后的排尿技巧,可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黄萍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结核性脑膜炎是结核中的一种严重类型,发病年龄多见于1~5岁,常在原发感染6个月~1年内发生.是小儿结核病致死的主要原因.但若能早期发现及时确诊,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采取综合性护理方法对结核性脑膜炎患儿的治愈和预后有着重要意义.我科自2002年10月~2006年10月共收治结核性脑膜炎患儿30例,现就临床护理体会浅谈如下:
作者:冯玉芹;翟玉翠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笔者在2002~2005年期间,采用颈、胸部同时按摩正骨手法治疗落枕2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陈振喜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白眉蛇毒血凝酶在鼻内镜手术中的止血疗效.方法 对49例在鼻内镜引导下行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术前采用白眉蛇毒血凝酶治疗;对照组29例,采用其他止血药物治疗.结果 治疗组术中出血量35~580ml,平均(126.71±64.98)ml,对照组术中出血量45~700ml,平均(219.03±102.49)ml.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 白眉蛇毒血凝酶在鼻内镜手术中的止血疗效比较好.
作者:梁海烈 刊期: 2007年第11期
该文对我院95名精神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相当部分护士中存在着对职业的消极心理,本文就此问题探讨了消极心理的成因及矫治.
作者:毛卫兰 刊期: 2007年第11期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是由于孕妇平卧位时其巨大的妊娠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使回心血量突然下降所致.临床表现为低血压、呼吸困难、脉搏细弱、面色苍白、冷汗等危急状态,进而可导致胎盘血流量下降及胎儿窘迫.如不及时发现和积极处理,可危及母儿生命.我院06年6~12月份128例剖宫产手术病例中,发现典型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8例,发生率占6%.
作者:李英慧 刊期: 2007年第11期
进入围绝经期后由于卵巢-垂体-下丘脑内分泌轴调节紊乱,部分妇女出现月经紊乱,经量增多,甚至有的出现反复发生的无周期的顽固性的月经量过多,周期治疗效果不佳,往往手术切除子宫.我们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月经过多,使其闭经过程缩短,减少手术率,有效率达到(93.3±4.5)%.现对治疗的30例患者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王桂英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介绍一种改良式下睑袋整形的新术式.方法 对传统术式作三点改进:一是泪点下2mm处作切口延长,减少内眦处皮肤堆积现象.二是外眦角向外延伸(8±4)mm,方向与鱼尾纹中轴呈(15±5)°,以达到减少鱼尾纹的效果.三是切口分离时,将皮肤瓣与肌皮瓣有机结合,以减少下睑退缩、外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138例患者中除8例失访外,其余130例随访8~12个月均达到满意效果.结论 改良式下睑袋整形术优于传统术式,是一种设计合理、安全、操作相对简单的新方法,值得参考应用.
作者:沈翠干 刊期: 2007年第11期
早期妊娠人工流产是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之一.我国早先几乎都在无麻醉镇痛下进行,孕妇紧张痛苦,同时面临迷走神经反射性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威胁,表现为心动过缓、心率失常、血压下降、恶心、呕吐、胸闷、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等症状,甚至晕厥、抽搐.虽然是小手术,时间短,令孕妇强忍一下手术也能完成,但手术过程中孕妇不断呻吟、喊叫等,给孕妇的身心造成一定的伤害.随着计划生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积极开展优质服务知情选择以来,为了提高技术服务质量,满足育龄妇女需求,减轻受术者痛苦,我站自1998年5月以来不断探索无痛人流新技术,逐渐成为我站的品牌服务项目.8年来共施行1509例无痛人流,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张凤珍;张江荣;张瑰丽 刊期: 2007年第11期
在广大群众卫生保健需求不断增长、医疗服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护理安全成为衡量护理服务的重要质量指标,也是患者就医选择的直接、重要指标之一[1].护理安全问题虽然不是医院工作的中心,但它影响医院的中心工作,从血的教训中可以看到,医疗差错、事故不但造成病人及家属的重大损失,而且会导致医院的社会信誉度下降,病人群体的安全感丧失.
作者:秦建萍;刘晓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总结32例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病人手术复位治疗效果.方法 32例胫骨平台骨折病人进行手术复位治疗,观察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本组32例手术病人骨折均愈合,无不良并发症发生.结论 掌握适当的手术时机,选择佳的切口入路,良好的植骨方法、稳固的内固定是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唐毅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为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中细胞增殖、凋亡及P16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对50例HCC患者(HBsAg均阳性)癌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和P16的表达进行了定位和半定量分析,用Tunel法对细胞凋亡进行检测.采用χ2检验和相关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肝癌中分化程度越差,细胞增殖能力越多,凋亡细胞越少,P16和肿瘤分化程度负相关.结论 认为HCC细胞中Ki-67和凋亡及其调控基因P16与HCC的分化程度有关;HCC细胞中增殖/凋亡失调,是导致HCC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P16的表达与细胞增殖和凋亡相关,通过导入野生型P16诱导HCC中细胞凋亡或抑制其增殖,可望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刘彤;吴亚光;邵军;王海燕;姜静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100例正常足月妊娠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镇痛组100例,镇痛组又分为布比卡因芬太尼组50例(BF组)和罗哌卡因芬太尼组50例(RF组);镇痛组产妇宫口开至3cm时行人工破膜,羊水色清或I度者给予PCA镇痛泵将镇痛液100ml按负荷量10ml+持续量4ml/h+冲击量(PCA)4ml模式行施硬膜外给药.观察记录分娩进程、镇痛效果、血液动力学变化、产后2h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运动神经阻滞情况等.结果 三组产妇年龄、体重、ASA分级差异无显著性,镇痛期间的Bp、P、R、SpO2、麻醉和手术并发症、胎儿心率监测、新生儿Apgar评分、第一、二、三产程和总产程时间、生产方式、产后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镇痛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镇痛组有效率100%;Bromage评分RF组低于BF组(P<0.05).结论 持续泵注法硬膜外分娩镇痛操作简单、方便,效果确切,平面持续稳定,运动神经阻滞轻微,术后镇痛时间长,母婴安全,在实施可行走硬膜外分娩镇痛,有效减少运动神经阻滞中,RF组优于BF组,临床应用须优先考虑.
作者:张晶;张国荣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应用冠心宁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改善冠脉供血不足,缓解心绞痛.方法 对60例冠心病患者用冠心宁注射液20ml加5%葡萄糖300ml一日一次,二周一疗程,对入院心电图和治疗结束心电图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有效70%,显效18.33%,总有效率88.33%.
作者:孙亚琴;邵月萍 刊期: 2007年第11期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是基底动脉尖端血循环障碍致中脑、丘脑、颞叶、枕叶及小脑多部位不同程度的梗塞而产生的一组临床症状,起病凶猛,抢救治疗难度大,致残率及死亡率高[1],应引起重视.我院自2006年~2007年共收治7例TOBS患者,3例入院早,症状重,溶栓后均无严重后遗症,生活自理,其它4例因时间长,重视不够,有3例有肢体及言语障碍,生活不能自理,1例呈植物状态,现将3例溶栓患者报道如下:
作者:李明振;梁中奎;岳华 刊期: 2007年第11期
镇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财政补助的全额事业单位,它承担着公共卫生服务的社会职能,在关注社会效益的同时又要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随着我国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单位进一步强化内部管理,树立优质、高效、低耗的经营理念.
作者:华墨;蒋丽珍;何珏 刊期: 2007年第11期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不断加剧,劳动力的重新组合,人口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原有社会支持网络的削弱,导致了各种心理应激因素急剧增加,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作者:唐桂珍;曹玮 刊期: 200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