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改良式下睑袋整形术临床体会

沈翠干

关键词:改良, 下睑袋, 整形术
摘要:目的 介绍一种改良式下睑袋整形的新术式.方法 对传统术式作三点改进:一是泪点下2mm处作切口延长,减少内眦处皮肤堆积现象.二是外眦角向外延伸(8±4)mm,方向与鱼尾纹中轴呈(15±5)°,以达到减少鱼尾纹的效果.三是切口分离时,将皮肤瓣与肌皮瓣有机结合,以减少下睑退缩、外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138例患者中除8例失访外,其余130例随访8~12个月均达到满意效果.结论 改良式下睑袋整形术优于传统术式,是一种设计合理、安全、操作相对简单的新方法,值得参考应用.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缩短PTCA、支架植入术后卧床时间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缩短PTCA、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卧床时间病人术后并发症和舒适度的差异性,以减轻病人术后不适.方法 随机将病人分成两组,实验组于拔鞘管后8~12小时下床活动,对照组则术后平卧24小时下床活动.结果 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无差异,而实验组病人舒适度却明显优于对照组,有差异.结论 缩短PTCA、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卧床时间不增加病人术后并发症并明显改善了病人舒适程度.

    作者:齐香玉;刘营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四种常用无痛人流术的临床观察

    早期妊娠人工流产是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之一.我国早先几乎都在无麻醉镇痛下进行,孕妇紧张痛苦,同时面临迷走神经反射性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威胁,表现为心动过缓、心率失常、血压下降、恶心、呕吐、胸闷、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等症状,甚至晕厥、抽搐.虽然是小手术,时间短,令孕妇强忍一下手术也能完成,但手术过程中孕妇不断呻吟、喊叫等,给孕妇的身心造成一定的伤害.随着计划生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积极开展优质服务知情选择以来,为了提高技术服务质量,满足育龄妇女需求,减轻受术者痛苦,我站自1998年5月以来不断探索无痛人流新技术,逐渐成为我站的品牌服务项目.8年来共施行1509例无痛人流,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张凤珍;张江荣;张瑰丽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夜尿缩泉汤治疗小儿遗尿症25例疗效观察

    以口服西药难以治愈的25例小儿遗尿症,采用中药夜尿缩泉汤加三阴交穴封对其进行治疗,并对疗效进行观察,疗效显著,有效率为100%.本方具有补肾固本补脾益气醒脑开窍之功,应推广应用.

    作者:张建成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中药靶向治疗卵巢囊肿43例临床探讨

    卵巢囊肿是当今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据专家经过10年25省市4万多病人调查卵巢囊肿发病规律探明,我国女性卵巢囊肿发病率占20%左右,并有逐步上升趋势[1],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当前西医对卵巢囊肿治疗难凑效.

    作者:刘宇清;刘新雄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剖宫产术中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预防和处理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是由于孕妇平卧位时其巨大的妊娠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使回心血量突然下降所致.临床表现为低血压、呼吸困难、脉搏细弱、面色苍白、冷汗等危急状态,进而可导致胎盘血流量下降及胎儿窘迫.如不及时发现和积极处理,可危及母儿生命.我院06年6~12月份128例剖宫产手术病例中,发现典型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8例,发生率占6%.

    作者:李英慧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成本核算的应用及思考

    镇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财政补助的全额事业单位,它承担着公共卫生服务的社会职能,在关注社会效益的同时又要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随着我国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单位进一步强化内部管理,树立优质、高效、低耗的经营理念.

    作者:华墨;蒋丽珍;何珏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Studer正位回肠膀胱术后新膀胱排尿功能训练的护理21例

    目的 探讨Studer正位回肠膀胱术后新膀胱排尿功能训练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21例成功施行球形原位回肠膀胱术的膀胱癌患者进行系统的排尿功能训练.结果 本组21例病人经过系统的排尿功能训练,在术后3个月时,白天尿控率达到100%,16例轻微夜间尿失禁患者经过睡前控制饮水和夜间定时排尿后,于术后9个月时均获痊愈.结论 球形原位回肠膀胱术后进行科学合理的排尿功能训练,让患者掌握新膀胱术后的排尿技巧,可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黄萍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帕金森氏病患者的家庭护理干预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 PD),它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僵直、行动迟缓,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及抑郁、焦虑等情感障碍.P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据统计90%帕金森病患者住在家中[1],所以恰当的家庭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病程的进展.现将帕金森氏病的家庭护理干预概述如下.

    作者:封锡玲;葛许华;石霞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妊娠足月子宫破裂临床分析

    子宫体部或下段于妊娠或分娩期发生裂伤,为子宫破裂,是产科严重并发症,对母婴威协极大,本病常有明显诱因及表现,诊断多不困难.现将我院近三年表现特殊,情况各异的三例子宫破裂报告如下.

    作者:李英慧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综合治疗糖尿病足溃疡体会

    糖尿病足溃疡是顽疾,专科治疗很难治愈,多科参与治疗又欠默契配合,有很多患者得不到综合治疗,造成致残或致死.我院为一级医院,设全科诊室,利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诊疗疾病,从2003年初至现在共接诊8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全部治愈.其中两例患者免于截肢.体会如下:

    作者:张广普;王新征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20例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回顾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及诊断要点,提高对该病的早期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资料.结果 剧烈疼痛是主要的首发症状(90%),但初诊的误诊率较高,达70%,主动脉CTA是快捷有效的诊断方法(85%).结论 临床医生需要加强对主动脉夹层的认识,以提高早期诊断率.

    作者:蒋超旦;王福兴;徐亮;季燕妮;杨松;任军;蒋建东;陆俊杰;陈燕春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儿童无菌性脑膜炎50例临床分析

    无菌性脑膜炎又称浆液性脑膜炎、淋巴细胞性脑膜炎或病毒性脑膜炎,是多种病毒性神经系统感染的常见表现,主要特征是脑膜刺激症状和脑脊液细胞增多.现收集我院2004年8月~2004年11月间收治入院的50例无菌性脑膜炎患儿资料,分析无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特点.

    作者:柴书芹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普罗帕酮对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律的疗效评价

    目的 探讨普罗帕酮转复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86例发生在急诊科和心内科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经心电图确诊后,行普罗帕酮70mg静脉注射,观察10分钟后,再行普罗帕酮70mg静脉注射,如此反复,普罗帕酮总用量不超过350mg,如房颤复律或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即停止静脉注射.结果 86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中51例成功复律,占59.30%,未复律但心率明显减慢者占未复律的80%,明显缓解了临床症状.用药期间少数患者发生室性心动过速、窦性静止等缓慢心律失常,及时处理后缓解.结论 普罗帕酮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首选药物之一,对阵发性心房颤动也有较好的复律效果,但对老年患者宜减少药物剂量,或权衡利弊,选用其它方法复律,对严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慎用此方法.

    作者:车建国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ELISA检测弱阳性结果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

    ELISA检测时常出现的弱阳性结果是每个免疫实验室经常遇到的问题,是哪些原因造成ELISA检测出现弱阳性结果?如何解决之?笔者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作者:顾伟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如何做好离断肢的保存

    我院属基层医院,受地理环境、医疗设备、技术等因素的影响,断肢病人不太多,但偶尔会有断肢的病人来诊,作为创伤科的护士,应做好输液、止血、保存断肢、迅速转送等方面的工作.

    作者:王丽焕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可行走的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100例正常足月妊娠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镇痛组100例,镇痛组又分为布比卡因芬太尼组50例(BF组)和罗哌卡因芬太尼组50例(RF组);镇痛组产妇宫口开至3cm时行人工破膜,羊水色清或I度者给予PCA镇痛泵将镇痛液100ml按负荷量10ml+持续量4ml/h+冲击量(PCA)4ml模式行施硬膜外给药.观察记录分娩进程、镇痛效果、血液动力学变化、产后2h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运动神经阻滞情况等.结果 三组产妇年龄、体重、ASA分级差异无显著性,镇痛期间的Bp、P、R、SpO2、麻醉和手术并发症、胎儿心率监测、新生儿Apgar评分、第一、二、三产程和总产程时间、生产方式、产后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镇痛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镇痛组有效率100%;Bromage评分RF组低于BF组(P<0.05).结论 持续泵注法硬膜外分娩镇痛操作简单、方便,效果确切,平面持续稳定,运动神经阻滞轻微,术后镇痛时间长,母婴安全,在实施可行走硬膜外分娩镇痛,有效减少运动神经阻滞中,RF组优于BF组,临床应用须优先考虑.

    作者:张晶;张国荣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护士的配合

    胰腺癌是恶性程度较高的消化道肿瘤,70%~80%位于胰腺头部.美国2000年发现胰腺癌28300例,死亡28200例,其发病数与死亡数几乎相等.国内报告90%的病人在诊断后一年内死亡,5年生存率仅1%~3%.如系壶腹部周围癌(包括壶腹部癌、胆总管下端癌和十二指肠癌)恶性程度明显低于胰头癌,手术切除率和5年生存率都高于胰头癌,可达40%~60%.上海市1999年胰腺癌发病率为12/10万.

    作者:陈丽华;许雪芬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骨科手术俯卧位与神经外科手术俯卧位适宜度观察及护理体会

    安置好病人的各种手术体位是手术室护士应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它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手术的成败.俯卧位是骨科进行脊柱手术及神经外科进行颅后窝等手术常安置的一种体位方式.该体位虽然有利于大限度地暴露手术视野,但对病人的呼吸、循环及下腔静脉回流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俯卧位摆放难度较大,安置是否适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我们对近三年我院实施的968例俯卧位骨科脊柱手术和206例俯卧位神经外科手术进行了适宜度的观察,并实施了一系列护理措施,本组患者均无一例并发症的发生及皮肤压伤情况.

    作者:李素芳;范珂;李育红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浅论医院实施战略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战略成本管理的研究与应用可以使医院能动地适应和处理它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辨证统一关系,促使医院统筹兼顾,以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并努力改变医院自身状况,来减少环境对医院的不利影响,从而更好地实现医院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作者:许静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呼吸衰竭患者行机械通气时静脉高营养的护理

    呼吸衰竭患者常常由于应激后高分解代谢、长期摄食减少、慢性消耗与并发其它器官功能不全而导致慢性营养不良,蛋白质分解大于合成.营养物质摄入不足的同时,发热、疼痛、躁动、呼吸频率增快、与呼吸机对低抗及睡眠不良等,均可使能量消耗明显增加.有报道,机械通气患者合并营养不良者可高达100%,且程度多严重[1].我科从2003-04~3007-02为机械通气患者使用静脉高价营养液进行营养支持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吴燕民;苏希风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