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妊娠足月子宫破裂临床分析

李英慧

关键词:妊娠足月, 子宫破裂, 严重并发症, 分娩期, 诊断, 年表, 母婴, 产科, 报告
摘要:子宫体部或下段于妊娠或分娩期发生裂伤,为子宫破裂,是产科严重并发症,对母婴威协极大,本病常有明显诱因及表现,诊断多不困难.现将我院近三年表现特殊,情况各异的三例子宫破裂报告如下.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来氟米特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

    目的 观察米氟米特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4~2006 年住院及门诊的52例患者,给予来氟米特及激素治疗,观察主要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52例用药后平均显效时间为3~5周,至第8周尿蛋白完全缓解15例(28.85%),显著缓解16例(30.77%),部分缓解10例(19.23%),无效11例(21.15%),总有效率为78.85%,治疗后第3、5、8周,24h尿蛋白定量及SCr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ALB高于治疗前(P<0.05).无一例肾功能损害加重,血白细胞、血小板及血红蛋白减低,所有患者均未停药.结论 来氟米特(爱若华)联合激素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可以减少激素剂量,减轻长期应用激素的副作用,且价格相对低廉,短期观察无严重副作用,不失为一种可能的替代治疗手段,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杜忠吉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如何做好离断肢的保存

    我院属基层医院,受地理环境、医疗设备、技术等因素的影响,断肢病人不太多,但偶尔会有断肢的病人来诊,作为创伤科的护士,应做好输液、止血、保存断肢、迅速转送等方面的工作.

    作者:王丽焕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剖宫产术中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预防和处理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是由于孕妇平卧位时其巨大的妊娠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使回心血量突然下降所致.临床表现为低血压、呼吸困难、脉搏细弱、面色苍白、冷汗等危急状态,进而可导致胎盘血流量下降及胎儿窘迫.如不及时发现和积极处理,可危及母儿生命.我院06年6~12月份128例剖宫产手术病例中,发现典型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8例,发生率占6%.

    作者:李英慧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儿童脊柱侧弯与多动症关系的探索

    目的 了解儿童脊柱侧弯和多动症关系的探索.方法 应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对经过检查确诊为脊柱侧弯的74名儿童和从同一人群中选择相同年龄、性别及父母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居住环境相近的无脊柱侧弯的74名健康儿童的家长进行Conners儿童行为父母问卷(PSQ)调查.结果 脊柱侧弯患儿的多动问题发生率(100.0%)明显高于健康儿童(83.8%),χ2=13.059,P=0.000;脊柱侧弯的男孩、女孩6个因子的得分均高于常模(P<0.05).结论 脊柱侧弯患儿的行为问题非常突出,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和加强患儿的精神心理卫生保健工作.

    作者:钱蔚珍;余巍;黄燕萍;胡家鸿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12~26周妊娠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12~26周妊娠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本所自愿要求终止12~26周妊娠的健康妇女80例,随机分成二组,A组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组40例;B组单纯应用依沙吖啶组40例.结果 A组与B组比较引产成功率、功缩至胎儿排出时间、出血量、计划白天分娩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中期引产,优于依沙吖啶组,临床有应用价值.

    作者:刘伟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ELISA检测弱阳性结果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

    ELISA检测时常出现的弱阳性结果是每个免疫实验室经常遇到的问题,是哪些原因造成ELISA检测出现弱阳性结果?如何解决之?笔者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作者:顾伟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102例急性白血病流式细胞仪免疫分型结果分析

    为了探讨急性白血病的免疫表型特征与诊断价值,各系相关抗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利用流式细胞仪进行三色免疫荧光标记技术检测白血病患者,根据抗体体积分系统进行分型.结果显示,三染色标记检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除均表达淋系抗原外,同时伴髓系抗原(CD13、CD33)的表达,其中cCD79a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患者除表达髓系抗原外,同时伴淋系抗原(CD19、CD7)表达,其MPO、CD117中特异性较高.结论:流式细胞仪三色免疫荧光直接标记法进行白血病免疫分型能够确诊一些特殊类型的白血病,对于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均有帮助.

    作者:杨海青;孙伟娜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住院病人使用抗菌素药物调查

    本文调查157份2006年7月出院的病历,以了解济阳县人民医院内科和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三区抗菌药物使用情况.157份病历史有93份使用了抗菌药物,共13类40种,居前4位的依次为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甙类及喹诺酮类,用药合理或基本合理占98.12%,不合理占1.88%,药物利用指数≤1,用药基本合理.

    作者:苏静;程璐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CT引导经皮肺穿刺治疗巨大肺脓肿17例体会

    目的 通过CT引导实施经皮肺穿刺术,抽取脓肿腔内的脓液进行细菌学检查,及脓腔内直接排脓、脓腔药物冲洗、脓腔注药,以直接清除病灶和更有效的利用药物,促进病灶愈合.方法 选择巨大肺脓肿病例17例,于CT引导下实施经皮肺穿刺术,每例进行2~3次.结果 17例全部治愈患者症状缓解迅速,疗程大大缩短,治疗费用大大减低,并且未发生任何严重并发症.

    作者:姜涛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强化环节管理提高护理安全意识

    在广大群众卫生保健需求不断增长、医疗服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护理安全成为衡量护理服务的重要质量指标,也是患者就医选择的直接、重要指标之一[1].护理安全问题虽然不是医院工作的中心,但它影响医院的中心工作,从血的教训中可以看到,医疗差错、事故不但造成病人及家属的重大损失,而且会导致医院的社会信誉度下降,病人群体的安全感丧失.

    作者:秦建萍;刘晓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高胆血红素血症新生儿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探讨

    目的 了解病理性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红细胞免疫功能表达水平,为临床有效治疗提供基础免疫依据.方法 采用祝爱霞红细胞免疫试剂(ZL93114649,6)及微量全血法,对病理性不同浓度高胆新生儿检测红细胞免疫功能(RBC-C3bRR、RBC-ICR).结果 三个组高胆血红素血症新生儿RBC-C3bRR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1).虽然仅第三组RBC-IC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个组RBC-ICR随着胆红素浓度的升高而增高呈正相关.结论 病理性高胆血红素血症新生儿,红细胞免疫功能均呈较严重的继发性低下的表达水平.为临床有效治疗提供基础免疫学依据.

    作者:张修发;邹建话;卢光进;祝爱霞;江凡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夜市食品卫生现状与管理对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精简人员、农民进城从事饮食服务业,尤其是街头食品生产经营的人员大量增加,通过经常性的卫生监督发现,这些食品卫生行业缺乏严格管理.为了解夜市食品卫生现状,探讨其管理对策,我们于2006年7月对鸡西市的食品卫生状况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安红;安金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血液灌流联合透析滤过治疗白毒伞中毒

    目的 回顾分析治疗重度白毒伞中毒病人的临床资料及转归,以探索各种临床表现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在尽可能早期洗胃、导泻的基础上,静脉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糖皮质激素、二巯基丙磺酸钠等,并根据血浆蛋白的情况使用新鲜冰冻血浆或人血白蛋白及丙种球蛋白,误服后48小时静脉抽血采集各种指标,并尽可能快的给予血液灌流联合透析滤过治疗.结果 15名患者经上处理,死亡6人,抢救成功9人.患者的预后与开始血液净化的时间明显相关,12小时内即开始进行血液灌流联合透析滤过治疗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36小时后才开始的患者.总胆红素≥300μmol/L,或白蛋白≤30g/L的患者,预后不佳,而输入人血白蛋白及丙种球蛋白未能显示有任何疗效.结论 早期开展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白毒伞中毒疗效确切.

    作者:卢岚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中西医治疗慢性皮肤溃疡128例临床分析

    目的 皮肤慢性溃疡是一种经久不愈的疾病,我们采取中西医对比治疗的方法,观察它们的临床疗效.方法 中医组:用生肌玉红膏外敷换药;西医组:用贝复济(外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湿敷换药.结果 两种方法都有一定的疗效,但从祛腐生肌,溃疡愈合的时间,经济成本上分析中医组优于西医组.结论 基层医院采用中医方法治疗糖尿病足,更有效实用、简单经济.

    作者:余奇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预防人工流产综合反应的措施及体会

    人工流产时易出现人工流产综合反应,通过对我院2005、2006年两年来7112例人工流产病人采取干预措施,未发生一例人工流产综合反应,大大减轻了病人的痛苦.

    作者:闫素玲;史云霞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双胎妊娠之一胎死亡13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双胎妊娠之一胎死亡的原因及临床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妇产科近十年来住院分娩双胎妊娠共273例.结果 273例双胎妊娠中有13例一个胎儿在宫内死亡.结论 双胎妊娠之一胎死亡后,另一活胎经临床处理后可继续妊娠.

    作者:肖发菊;陈素华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及护理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及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6月~2006年10月间103例乳腺癌患者术后皮下积液情况.结果 103例乳腺癌患者术后出现皮下积液20例(19.4%),短半月,长4月.经对症处理,皮下积液均消失.结论 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是常见并发症,护理人员的水平对预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作者:瞿静;徐正华;苏菲;刘金华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浅谈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不断加剧,劳动力的重新组合,人口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原有社会支持网络的削弱,导致了各种心理应激因素急剧增加,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作者:唐桂珍;曹玮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扩张性心肌病与缺血性心肌病的超声鉴别诊断

    目的 探讨超声对扩张性心肌病(DCM)与缺血性心肌病(ICM)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应用二维彩色多普勒(2D-CDFI)观察80例DCM患者、80例ICM患者及80例正常人的心脏形态学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三个方面的改变.结果 (1)DCM组心脏呈普遍增大,室壁活动弥漫性减弱,ICM组心脏呈局限性增大,室壁活动阶段性减弱.(2)DCM组瓣膜返流发生率较ICM组高,且返流程度较ICM组重.(3)DCM组主要以收缩功能低下为主,ICM组则以舒张功能障碍为主.结论 超声2D-CDFI是鉴别DCM与ICM的首选方法.

    作者:赵红艳;杜闽;李洁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可行走的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100例正常足月妊娠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镇痛组100例,镇痛组又分为布比卡因芬太尼组50例(BF组)和罗哌卡因芬太尼组50例(RF组);镇痛组产妇宫口开至3cm时行人工破膜,羊水色清或I度者给予PCA镇痛泵将镇痛液100ml按负荷量10ml+持续量4ml/h+冲击量(PCA)4ml模式行施硬膜外给药.观察记录分娩进程、镇痛效果、血液动力学变化、产后2h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运动神经阻滞情况等.结果 三组产妇年龄、体重、ASA分级差异无显著性,镇痛期间的Bp、P、R、SpO2、麻醉和手术并发症、胎儿心率监测、新生儿Apgar评分、第一、二、三产程和总产程时间、生产方式、产后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镇痛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镇痛组有效率100%;Bromage评分RF组低于BF组(P<0.05).结论 持续泵注法硬膜外分娩镇痛操作简单、方便,效果确切,平面持续稳定,运动神经阻滞轻微,术后镇痛时间长,母婴安全,在实施可行走硬膜外分娩镇痛,有效减少运动神经阻滞中,RF组优于BF组,临床应用须优先考虑.

    作者:张晶;张国荣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