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ELISA检测弱阳性结果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

顾伟

关键词:检测时, 阳性结果, 原因分析, 免疫实验室
摘要:ELISA检测时常出现的弱阳性结果是每个免疫实验室经常遇到的问题,是哪些原因造成ELISA检测出现弱阳性结果?如何解决之?笔者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献血者昏厥原因的回顾性分析及预防措施

    目的 分析献血者献血过程发生晕厥反应的原因、采取的措施和方法,减少或避免献血者晕厥反应的发生.方法 对7256人次献血者中105人发生晕厥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晕厥者占献血者的1.45%.结论 在献血过程中,若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或方法,完全可以降低献血者晕厥反应的发生率,从而避免献血者因晕厥造成意外肌体损伤等严重后果,有效地保护献血者的健康和安全.

    作者:马香梅;李艳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宫腔镜电切术的手术配合

    宫腔镜电切术是采用膨宫液将宫腔膨大,通过摄像监视系统,利用高频电刀进行操作的新的手术方式.我院自2006年4月~2007年2月开展该手术15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作者:王燕琼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扩张性心肌病与缺血性心肌病的超声鉴别诊断

    目的 探讨超声对扩张性心肌病(DCM)与缺血性心肌病(ICM)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应用二维彩色多普勒(2D-CDFI)观察80例DCM患者、80例ICM患者及80例正常人的心脏形态学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三个方面的改变.结果 (1)DCM组心脏呈普遍增大,室壁活动弥漫性减弱,ICM组心脏呈局限性增大,室壁活动阶段性减弱.(2)DCM组瓣膜返流发生率较ICM组高,且返流程度较ICM组重.(3)DCM组主要以收缩功能低下为主,ICM组则以舒张功能障碍为主.结论 超声2D-CDFI是鉴别DCM与ICM的首选方法.

    作者:赵红艳;杜闽;李洁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呼吸衰竭患者行机械通气时静脉高营养的护理

    呼吸衰竭患者常常由于应激后高分解代谢、长期摄食减少、慢性消耗与并发其它器官功能不全而导致慢性营养不良,蛋白质分解大于合成.营养物质摄入不足的同时,发热、疼痛、躁动、呼吸频率增快、与呼吸机对低抗及睡眠不良等,均可使能量消耗明显增加.有报道,机械通气患者合并营养不良者可高达100%,且程度多严重[1].我科从2003-04~3007-02为机械通气患者使用静脉高价营养液进行营养支持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吴燕民;苏希风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48例精神病患者拒食护理

    精神病人因其病情的特殊性极易发生拒食,笔者针对48例拒食精神病患者的病情特点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使其能在较短时间内消除拒食症状,恢复进食.病情不同,其拒食消退时间亦不相同,护理侧重也不相同,所以,制订妥善的护理措施尤为重要.

    作者:甘桂荣;易国萍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脐带绕颈43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胎儿脐带绕颈在分娩过程中对胎儿、新生儿的影响及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 对2005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在我院分娩的430例脐带绕颈病例,与同期分娩无脐带绕颈450例的脐带长度、分娩方式、围产儿影响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有脐带绕颈的新生儿窒息、死亡率及孕妇剖宫产率增高,且与绕颈周数成正比.结论 加强产前检查和监护,重视脐带绕颈的因素,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以降低剖宫产率、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和新生儿窒息、死亡率.

    作者:洪秀仪;黎文清;吴秋婵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4例典型新生儿戒断综合征病例分析及治疗探讨

    海洛因为人工合成的含吗啡的镇痛药,通过与阿片受体结合发挥作用,极易成瘾,一旦停止用药,即出现恶心、呕吐、流涕、打哈欠,极度难受易激惹、烦躁不安,吸吮要求强烈、动作不协调,高调尖叫,呼吸增快,肌张力增加甚至惊厥等戒断症状.而新生儿的诊断较为困难,现将我院收治的该病患儿,比较典型的4例进行分析.探讨临床诊断和治疗.

    作者:廖翎帆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安全问题及研究进展

    反式脂肪酸(TFAs)作为一种异构化的脂肪酸,因发现其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影响,近年来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密切关注.本文从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来源、在食品中的分布、对人体的危害、控制措施及常用检测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刘钊;熊强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强化环节管理提高护理安全意识

    在广大群众卫生保健需求不断增长、医疗服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护理安全成为衡量护理服务的重要质量指标,也是患者就医选择的直接、重要指标之一[1].护理安全问题虽然不是医院工作的中心,但它影响医院的中心工作,从血的教训中可以看到,医疗差错、事故不但造成病人及家属的重大损失,而且会导致医院的社会信誉度下降,病人群体的安全感丧失.

    作者:秦建萍;刘晓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帕金森氏病患者的家庭护理干预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 PD),它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僵直、行动迟缓,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及抑郁、焦虑等情感障碍.P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据统计90%帕金森病患者住在家中[1],所以恰当的家庭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病程的进展.现将帕金森氏病的家庭护理干预概述如下.

    作者:封锡玲;葛许华;石霞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流产室乙肝病毒传播的危险因素与对策

    我国是乙肝病毒感染率较高的国家,根据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全国人群中表面抗原携带率为10%.随着人群中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不断增多,流产室为乙肝病毒携带着实施手术的比例也随之增加.乙肝主要是经血液传播,流产过程中工作人员与血液接触甚密,且术中的各种器械、敷料等都是直接接触血液.

    作者:吕成荣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双胎妊娠之一胎死亡13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双胎妊娠之一胎死亡的原因及临床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妇产科近十年来住院分娩双胎妊娠共273例.结果 273例双胎妊娠中有13例一个胎儿在宫内死亡.结论 双胎妊娠之一胎死亡后,另一活胎经临床处理后可继续妊娠.

    作者:肖发菊;陈素华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改良式下睑袋整形术临床体会

    目的 介绍一种改良式下睑袋整形的新术式.方法 对传统术式作三点改进:一是泪点下2mm处作切口延长,减少内眦处皮肤堆积现象.二是外眦角向外延伸(8±4)mm,方向与鱼尾纹中轴呈(15±5)°,以达到减少鱼尾纹的效果.三是切口分离时,将皮肤瓣与肌皮瓣有机结合,以减少下睑退缩、外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138例患者中除8例失访外,其余130例随访8~12个月均达到满意效果.结论 改良式下睑袋整形术优于传统术式,是一种设计合理、安全、操作相对简单的新方法,值得参考应用.

    作者:沈翠干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月经量过多临床观察

    进入围绝经期后由于卵巢-垂体-下丘脑内分泌轴调节紊乱,部分妇女出现月经紊乱,经量增多,甚至有的出现反复发生的无周期的顽固性的月经量过多,周期治疗效果不佳,往往手术切除子宫.我们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月经过多,使其闭经过程缩短,减少手术率,有效率达到(93.3±4.5)%.现对治疗的30例患者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王桂英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浅论医院实施战略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战略成本管理的研究与应用可以使医院能动地适应和处理它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辨证统一关系,促使医院统筹兼顾,以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并努力改变医院自身状况,来减少环境对医院的不利影响,从而更好地实现医院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作者:许静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人工流产术中不同镇痛方法的临床效果分析

    人工流产是广泛应用于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之一,在妇产科领域虽属小型手术,但术中扩张宫颈和刮吸子宫内膜时,可使病人感到极度疼痛和不适.为解除受术者恐惧心理,减轻术中疼痛,减少人工流产中引起的综合反应,除了必要的心理疏导外,我站开展了异丙酚联合芬太尼及笑气联合利宁凝胶等镇痛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伟锐;焦慧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的护理

    目的 总结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总结和分析对12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非手术治疗时采取的各种护理方法,包括有心理、疼痛、体位、牵引、理疗、按摩以及局部封闭治疗的护理等对患者疾病康复的影响.结果 128例患者中治愈82例、好转26例、无效20例,有效率84%.结论 通过一系列护理措施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帮助患者减轻疼痛,缩短病程,促进康复.

    作者:曾娴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与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研究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血清基质蛋白酶-3(MMP-3)、白细胞介素-6(IL-6)、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和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法(ELISA)测定62例AS患者和45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MMP-3、IL-6、TNF-∝、sVCAM-1及HLA-B27的水平,并分析AS患者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血清MMP-3、TNF-∝、IL-6、sVCAM-1、HLA_-B27水平AS患者组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MMP-3、IL-6、sVCAM-1在AS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可以作为评估AS病情的有价值的血清指标.

    作者:杨海青;孙伟娜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护士如何参与合理用药

    合理用药光靠医生和临床药师很难实现,护士在这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因为医师和药师拟定的各种诊疗方案终是通过护士实现的.另外,护士日夜工作在病人身旁,对病人的病情了解清楚,可及时地向医师、药师提供重要的诊疗依据.因此,重视护士在合理用药中的作用和地位,意义重大.

    作者:张勤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普罗帕酮对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律的疗效评价

    目的 探讨普罗帕酮转复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86例发生在急诊科和心内科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经心电图确诊后,行普罗帕酮70mg静脉注射,观察10分钟后,再行普罗帕酮70mg静脉注射,如此反复,普罗帕酮总用量不超过350mg,如房颤复律或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即停止静脉注射.结果 86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中51例成功复律,占59.30%,未复律但心率明显减慢者占未复律的80%,明显缓解了临床症状.用药期间少数患者发生室性心动过速、窦性静止等缓慢心律失常,及时处理后缓解.结论 普罗帕酮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首选药物之一,对阵发性心房颤动也有较好的复律效果,但对老年患者宜减少药物剂量,或权衡利弊,选用其它方法复律,对严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慎用此方法.

    作者:车建国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