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燕民;苏希风
目的 研究免疫球蛋白与复杂性热性惊厥的关系.方法 将172例热性惊厥的患儿分为复杂性热性惊厥组69例、单纯性热性惊厥组103例,另取与复杂性热性惊厥组条件相似的非热性惊厥的患儿69例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水平.结果 复杂性热性惊厥组患儿的血清免疫球蛋白低于非热性惊厥组,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血清免疫球蛋白降低与复杂性热性惊厥有关.
作者:李正学 刊期: 2007年第11期
对一例慢性闭塞性病变患者进行PCI治疗.术中出现各种严重并发症:冠脉痉挛、夹层、无再流现象、心律失常、腹膜后血肿、多器官功能衰竭、DIC等,经极早识别与积极处理并发症,患者预后良好.
作者:李志家;杨涛;梁克 刊期: 2007年第11期
当前,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医院不可避免地被推到了市场竞争的前沿,面对医院内外环境发生的变化,如何引导员职工以健康的心态、坚韧的毅力、扎实的基础、严格的管理和顽强的竞争意识去迎接挑战、接受挑战,是摆在医院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而学习型组织理论为我们在新形势下做好医院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作者:沈莉;谢恬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超声对扩张性心肌病(DCM)与缺血性心肌病(ICM)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应用二维彩色多普勒(2D-CDFI)观察80例DCM患者、80例ICM患者及80例正常人的心脏形态学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三个方面的改变.结果 (1)DCM组心脏呈普遍增大,室壁活动弥漫性减弱,ICM组心脏呈局限性增大,室壁活动阶段性减弱.(2)DCM组瓣膜返流发生率较ICM组高,且返流程度较ICM组重.(3)DCM组主要以收缩功能低下为主,ICM组则以舒张功能障碍为主.结论 超声2D-CDFI是鉴别DCM与ICM的首选方法.
作者:赵红艳;杜闽;李洁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病理性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红细胞免疫功能表达水平,为临床有效治疗提供基础免疫依据.方法 采用祝爱霞红细胞免疫试剂(ZL93114649,6)及微量全血法,对病理性不同浓度高胆新生儿检测红细胞免疫功能(RBC-C3bRR、RBC-ICR).结果 三个组高胆血红素血症新生儿RBC-C3bRR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1).虽然仅第三组RBC-IC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个组RBC-ICR随着胆红素浓度的升高而增高呈正相关.结论 病理性高胆血红素血症新生儿,红细胞免疫功能均呈较严重的继发性低下的表达水平.为临床有效治疗提供基础免疫学依据.
作者:张修发;邹建话;卢光进;祝爱霞;江凡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血清基质蛋白酶-3(MMP-3)、白细胞介素-6(IL-6)、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和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法(ELISA)测定62例AS患者和45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MMP-3、IL-6、TNF-∝、sVCAM-1及HLA-B27的水平,并分析AS患者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血清MMP-3、TNF-∝、IL-6、sVCAM-1、HLA_-B27水平AS患者组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MMP-3、IL-6、sVCAM-1在AS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可以作为评估AS病情的有价值的血清指标.
作者:杨海青;孙伟娜 刊期: 2007年第11期
安置好病人的各种手术体位是手术室护士应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它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手术的成败.俯卧位是骨科进行脊柱手术及神经外科进行颅后窝等手术常安置的一种体位方式.该体位虽然有利于大限度地暴露手术视野,但对病人的呼吸、循环及下腔静脉回流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俯卧位摆放难度较大,安置是否适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我们对近三年我院实施的968例俯卧位骨科脊柱手术和206例俯卧位神经外科手术进行了适宜度的观察,并实施了一系列护理措施,本组患者均无一例并发症的发生及皮肤压伤情况.
作者:李素芳;范珂;李育红 刊期: 2007年第11期
脑血管意外(脑溢血)是一种常见的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造成供血区一定范围内的脑组织或脑血管结构连接性破坏,突然出现的肢体瘫痪、语言障碍、昏迷等一系列症状.临床上经过及时的抢救后,绝大多数病人留下后遗症,而经过护理人员行之有效的护理,协助病人肢体锻炼,对意识语言都有较好的恢复.
作者:韩秀英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低分子肝素0.4ml每12h皮下注射,疗程1周.结果 1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66.67%,P<0.05.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疗效更好.
作者:冯仲红;张翠香 刊期: 2007年第11期
宫外孕起病急、病情重,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治疗原则是手术治疗,但病人和家属大多会担心术后能否再怀孕,是否危及生命安全而产生恐惧、忧虑、焦虑、压抑、急躁等情绪.现就其术前存在的心理问题和心理护理谈一下体会.
作者:宋梅兰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白眉蛇毒血凝酶在鼻内镜手术中的止血疗效.方法 对49例在鼻内镜引导下行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术前采用白眉蛇毒血凝酶治疗;对照组29例,采用其他止血药物治疗.结果 治疗组术中出血量35~580ml,平均(126.71±64.98)ml,对照组术中出血量45~700ml,平均(219.03±102.49)ml.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 白眉蛇毒血凝酶在鼻内镜手术中的止血疗效比较好.
作者:梁海烈 刊期: 2007年第11期
随着公民的法制观念和维权意识的不断提高,其对医疗护理服务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理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到护理工作中每个环节都存在法律问题,只有做到以病人为中心,为病人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大限度降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避免在执业过程中误触法网,才能确保病人和医务人员安全.
作者:姜祥梅;高贵芳;郭晓华;姜祥菊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笔者在2002~2005年期间,采用颈、胸部同时按摩正骨手法治疗落枕2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陈振喜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低位小切口,不断颈前静脉,颈前肌群皮内美容缝合切口对经典甲状腺术式改进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我科2003年1月至2005年10月收治的35例甲状腺病人施行低位小切口,皮内美容缝合切口,不断颈前肌群,颈前静脉改进术式进行分析.结果 全组手术顺利,出血少,无副损伤.结论 此方法适应于单侧良性甲状腺瘤、双侧良性甲状腺瘤、结甲、甲状腺机能亢进、再次手术的甲状腺病人.
作者:王彦江;么元昊 刊期: 2007年第11期
先天性白血病是指生后四周内起病的新生儿急性白血病,为新生儿期少见病.到1990年国外仅有100多例报道,国内至80年代初只报道28例,其中90%为粒细胞性,到89年底共报道80例,仍以急性粒细胞型多见[1].本例为生后第三天确诊的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较为少见,为此,我们复习了相关文献,一并报告如下.
作者:王香云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行腰穿脑脊液置换疗法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方法 选择无外伤史、肝肾病史及血液病史,经头颅CT有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50例,随机分两组,观察组25例,行腰穿脑脊液置换疗法治疗,对照组25例,进行疗效观察.结果 观察组发生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腰穿脑脊液置换疗法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有效.
作者:林忠如;陆昌能 刊期: 2007年第11期
本文调查157份2006年7月出院的病历,以了解济阳县人民医院内科和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三区抗菌药物使用情况.157份病历史有93份使用了抗菌药物,共13类40种,居前4位的依次为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甙类及喹诺酮类,用药合理或基本合理占98.12%,不合理占1.88%,药物利用指数≤1,用药基本合理.
作者:苏静;程璐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直肠下段给药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的疗效.方法 采用地西泮、布洛芬混悬液直肠下段给药及地塞米松静脉滴注.结果 17例热性惊厥患儿均在2~7分钟内控制惊厥.结论 直肠下段给药是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作者:李一;侯凤阁 刊期: 2007年第11期
医疗设备管理技术性高,知识面广、政策性强,是一项集技术、行政于一体的综合管理,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反映出医院的管理水平.随着医疗设备发展的日新月异,妇幼保健院设备科如何把设备管理纳入科学的轨道,需要有识之士做出共同努力和探索.
作者:林培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为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中细胞增殖、凋亡及P16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对50例HCC患者(HBsAg均阳性)癌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和P16的表达进行了定位和半定量分析,用Tunel法对细胞凋亡进行检测.采用χ2检验和相关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肝癌中分化程度越差,细胞增殖能力越多,凋亡细胞越少,P16和肿瘤分化程度负相关.结论 认为HCC细胞中Ki-67和凋亡及其调控基因P16与HCC的分化程度有关;HCC细胞中增殖/凋亡失调,是导致HCC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P16的表达与细胞增殖和凋亡相关,通过导入野生型P16诱导HCC中细胞凋亡或抑制其增殖,可望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刘彤;吴亚光;邵军;王海燕;姜静 刊期: 200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