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甲状腺手术不断颈前肌群,皮内美容缝合切口35例体会

王彦江;么元昊

关键词:甲状腺手术, 颈前肌群, 美容, 缝合, 小切口, 颈前静脉, 甲状腺瘤, 甲状腺机能亢进, 再次手术, 术式改进, 临床价值, 改进术式, 方法, 病人, 副损伤, 出血少, 经典
摘要:目的 探讨低位小切口,不断颈前静脉,颈前肌群皮内美容缝合切口对经典甲状腺术式改进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我科2003年1月至2005年10月收治的35例甲状腺病人施行低位小切口,皮内美容缝合切口,不断颈前肌群,颈前静脉改进术式进行分析.结果 全组手术顺利,出血少,无副损伤.结论 此方法适应于单侧良性甲状腺瘤、双侧良性甲状腺瘤、结甲、甲状腺机能亢进、再次手术的甲状腺病人.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帕金森氏病患者的家庭护理干预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 PD),它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僵直、行动迟缓,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及抑郁、焦虑等情感障碍.P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据统计90%帕金森病患者住在家中[1],所以恰当的家庭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病程的进展.现将帕金森氏病的家庭护理干预概述如下.

    作者:封锡玲;葛许华;石霞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脑脊液置换疗法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行腰穿脑脊液置换疗法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方法 选择无外伤史、肝肾病史及血液病史,经头颅CT有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50例,随机分两组,观察组25例,行腰穿脑脊液置换疗法治疗,对照组25例,进行疗效观察.结果 观察组发生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腰穿脑脊液置换疗法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有效.

    作者:林忠如;陆昌能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260例偏瘫患者康复锻炼的经验和体会

    脑血管意外(脑溢血)是一种常见的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造成供血区一定范围内的脑组织或脑血管结构连接性破坏,突然出现的肢体瘫痪、语言障碍、昏迷等一系列症状.临床上经过及时的抢救后,绝大多数病人留下后遗症,而经过护理人员行之有效的护理,协助病人肢体锻炼,对意识语言都有较好的恢复.

    作者:韩秀英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浅谈学习型组织理论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

    当前,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医院不可避免地被推到了市场竞争的前沿,面对医院内外环境发生的变化,如何引导员职工以健康的心态、坚韧的毅力、扎实的基础、严格的管理和顽强的竞争意识去迎接挑战、接受挑战,是摆在医院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而学习型组织理论为我们在新形势下做好医院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作者:沈莉;谢恬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夜市食品卫生现状与管理对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精简人员、农民进城从事饮食服务业,尤其是街头食品生产经营的人员大量增加,通过经常性的卫生监督发现,这些食品卫生行业缺乏严格管理.为了解夜市食品卫生现状,探讨其管理对策,我们于2006年7月对鸡西市的食品卫生状况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安红;安金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预防人工流产综合反应的措施及体会

    人工流产时易出现人工流产综合反应,通过对我院2005、2006年两年来7112例人工流产病人采取干预措施,未发生一例人工流产综合反应,大大减轻了病人的痛苦.

    作者:闫素玲;史云霞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对我院95名精神科护士职业心理的调查分析

    该文对我院95名精神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相当部分护士中存在着对职业的消极心理,本文就此问题探讨了消极心理的成因及矫治.

    作者:毛卫兰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原发性肝细胞癌细胞增殖、凋亡及P16表达和肿瘤分化程度关系的研究

    目的 为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中细胞增殖、凋亡及P16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对50例HCC患者(HBsAg均阳性)癌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和P16的表达进行了定位和半定量分析,用Tunel法对细胞凋亡进行检测.采用χ2检验和相关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肝癌中分化程度越差,细胞增殖能力越多,凋亡细胞越少,P16和肿瘤分化程度负相关.结论 认为HCC细胞中Ki-67和凋亡及其调控基因P16与HCC的分化程度有关;HCC细胞中增殖/凋亡失调,是导致HCC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P16的表达与细胞增殖和凋亡相关,通过导入野生型P16诱导HCC中细胞凋亡或抑制其增殖,可望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刘彤;吴亚光;邵军;王海燕;姜静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眼球贯通伤早期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眼球贯通伤的早期治疗措施.方法 对23例眼球贯通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早期严密缝合双侧伤口,眼后段伤口巩膜折叠缝合,并局部及全身给大量广普抗生素.择期行晶体玻璃体切除术.结果 B超下本组病例2期手术前未发现网脱.结论 眼球贯通伤正确及时的1期治疗对2期晶体玻璃体手术及预后十分重要.

    作者:崔艳红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血清总胆红素的检测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总胆红素的检测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空腹抽取静脉血3ml,离心备用,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总胆红素,统计并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冠心病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总胆红素浓度较正常组低.结论 血清总胆红素浓度的检测可作为观察冠心病病情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对冠心病患者病情的监测、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黄鹏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儿童脊柱侧弯与多动症关系的探索

    目的 了解儿童脊柱侧弯和多动症关系的探索.方法 应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对经过检查确诊为脊柱侧弯的74名儿童和从同一人群中选择相同年龄、性别及父母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居住环境相近的无脊柱侧弯的74名健康儿童的家长进行Conners儿童行为父母问卷(PSQ)调查.结果 脊柱侧弯患儿的多动问题发生率(100.0%)明显高于健康儿童(83.8%),χ2=13.059,P=0.000;脊柱侧弯的男孩、女孩6个因子的得分均高于常模(P<0.05).结论 脊柱侧弯患儿的行为问题非常突出,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和加强患儿的精神心理卫生保健工作.

    作者:钱蔚珍;余巍;黄燕萍;胡家鸿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改良式下睑袋整形术临床体会

    目的 介绍一种改良式下睑袋整形的新术式.方法 对传统术式作三点改进:一是泪点下2mm处作切口延长,减少内眦处皮肤堆积现象.二是外眦角向外延伸(8±4)mm,方向与鱼尾纹中轴呈(15±5)°,以达到减少鱼尾纹的效果.三是切口分离时,将皮肤瓣与肌皮瓣有机结合,以减少下睑退缩、外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138例患者中除8例失访外,其余130例随访8~12个月均达到满意效果.结论 改良式下睑袋整形术优于传统术式,是一种设计合理、安全、操作相对简单的新方法,值得参考应用.

    作者:沈翠干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浅论医院实施战略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战略成本管理的研究与应用可以使医院能动地适应和处理它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辨证统一关系,促使医院统筹兼顾,以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并努力改变医院自身状况,来减少环境对医院的不利影响,从而更好地实现医院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作者:许静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护士的配合

    胰腺癌是恶性程度较高的消化道肿瘤,70%~80%位于胰腺头部.美国2000年发现胰腺癌28300例,死亡28200例,其发病数与死亡数几乎相等.国内报告90%的病人在诊断后一年内死亡,5年生存率仅1%~3%.如系壶腹部周围癌(包括壶腹部癌、胆总管下端癌和十二指肠癌)恶性程度明显低于胰头癌,手术切除率和5年生存率都高于胰头癌,可达40%~60%.上海市1999年胰腺癌发病率为12/10万.

    作者:陈丽华;许雪芬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与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研究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血清基质蛋白酶-3(MMP-3)、白细胞介素-6(IL-6)、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和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法(ELISA)测定62例AS患者和45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MMP-3、IL-6、TNF-∝、sVCAM-1及HLA-B27的水平,并分析AS患者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血清MMP-3、TNF-∝、IL-6、sVCAM-1、HLA_-B27水平AS患者组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MMP-3、IL-6、sVCAM-1在AS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可以作为评估AS病情的有价值的血清指标.

    作者:杨海青;孙伟娜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4例典型新生儿戒断综合征病例分析及治疗探讨

    海洛因为人工合成的含吗啡的镇痛药,通过与阿片受体结合发挥作用,极易成瘾,一旦停止用药,即出现恶心、呕吐、流涕、打哈欠,极度难受易激惹、烦躁不安,吸吮要求强烈、动作不协调,高调尖叫,呼吸增快,肌张力增加甚至惊厥等戒断症状.而新生儿的诊断较为困难,现将我院收治的该病患儿,比较典型的4例进行分析.探讨临床诊断和治疗.

    作者:廖翎帆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来氟米特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

    目的 观察米氟米特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4~2006 年住院及门诊的52例患者,给予来氟米特及激素治疗,观察主要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52例用药后平均显效时间为3~5周,至第8周尿蛋白完全缓解15例(28.85%),显著缓解16例(30.77%),部分缓解10例(19.23%),无效11例(21.15%),总有效率为78.85%,治疗后第3、5、8周,24h尿蛋白定量及SCr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ALB高于治疗前(P<0.05).无一例肾功能损害加重,血白细胞、血小板及血红蛋白减低,所有患者均未停药.结论 来氟米特(爱若华)联合激素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可以减少激素剂量,减轻长期应用激素的副作用,且价格相对低廉,短期观察无严重副作用,不失为一种可能的替代治疗手段,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杜忠吉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剖宫产术中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预防和处理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是由于孕妇平卧位时其巨大的妊娠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使回心血量突然下降所致.临床表现为低血压、呼吸困难、脉搏细弱、面色苍白、冷汗等危急状态,进而可导致胎盘血流量下降及胎儿窘迫.如不及时发现和积极处理,可危及母儿生命.我院06年6~12月份128例剖宫产手术病例中,发现典型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8例,发生率占6%.

    作者:李英慧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静脉滴注热毒宁致过敏性反应1例

    1 病例患儿男,2岁,体重14kg,因间歇发热2天来院就诊,自行服用阿莫西林颗粒剂(贝克诺顿)1天,无过敏史.体格检查:体温(T):38.5℃,脉搏(P):110次/min,咽部充血,有小脓点.心肺腹无异常.诊断为: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给予热毒宁6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ml静滴.滴注约30ml左右,患儿出现憋气、烦躁不安、四肢冰冷、伴寒战,并有皮疹.当时查体:神志不清,考虑发生过敏性反应.立即停止输液,吸氧、心电监护,并给予静脉滴注地塞米松3mg,约20min后,症状缓解,血压正常,体温(T):37.2℃, 脉搏(P):75次/min.

    作者:左晖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米非司酮在妇产科临床应用现状

    米非司酮(mifepristone)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抗孕激素的甾体类药物,在较高剂量时有抗糖皮质激素的作用.于1982年法国Roussel-Uclaf公司研究合成并应用于临床.早期主要应用于终止早孕、紧急避孕等方面的治疗,随着对其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研究的不断拓展,目前在许多妇科疾病和恶性肿瘤的治疗方面得以应用,本文就其目前在妇科领域的应用现状做一综述.

    作者:张铭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