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仲红;张翠香
目的 总结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总结和分析对12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非手术治疗时采取的各种护理方法,包括有心理、疼痛、体位、牵引、理疗、按摩以及局部封闭治疗的护理等对患者疾病康复的影响.结果 128例患者中治愈82例、好转26例、无效20例,有效率84%.结论 通过一系列护理措施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帮助患者减轻疼痛,缩短病程,促进康复.
作者:曾娴 刊期: 2007年第11期
头痛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疾病,引起头痛的因素很多,其中有很多是由于枕部软组织劳损变性挤压或牵拉枕部的枕大神经和枕小神经引起的顽固性头痛,给患者造成非常大的痛苦.
作者:胡红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总结32例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病人手术复位治疗效果.方法 32例胫骨平台骨折病人进行手术复位治疗,观察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本组32例手术病人骨折均愈合,无不良并发症发生.结论 掌握适当的手术时机,选择佳的切口入路,良好的植骨方法、稳固的内固定是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唐毅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为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中细胞增殖、凋亡及P16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对50例HCC患者(HBsAg均阳性)癌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和P16的表达进行了定位和半定量分析,用Tunel法对细胞凋亡进行检测.采用χ2检验和相关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肝癌中分化程度越差,细胞增殖能力越多,凋亡细胞越少,P16和肿瘤分化程度负相关.结论 认为HCC细胞中Ki-67和凋亡及其调控基因P16与HCC的分化程度有关;HCC细胞中增殖/凋亡失调,是导致HCC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P16的表达与细胞增殖和凋亡相关,通过导入野生型P16诱导HCC中细胞凋亡或抑制其增殖,可望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刘彤;吴亚光;邵军;王海燕;姜静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眼球贯通伤的早期治疗措施.方法 对23例眼球贯通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早期严密缝合双侧伤口,眼后段伤口巩膜折叠缝合,并局部及全身给大量广普抗生素.择期行晶体玻璃体切除术.结果 B超下本组病例2期手术前未发现网脱.结论 眼球贯通伤正确及时的1期治疗对2期晶体玻璃体手术及预后十分重要.
作者:崔艳红 刊期: 2007年第11期
反式脂肪酸(TFAs)作为一种异构化的脂肪酸,因发现其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影响,近年来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密切关注.本文从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来源、在食品中的分布、对人体的危害、控制措施及常用检测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刘钊;熊强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三叶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Pilon的疗效及相关因素.方法 36例胫骨Pilon骨折,Ruedi-Allgower分型,Ⅰ型3例,Ⅱ型9例,Ⅲ型24例,均合并腓骨下段骨折.8例开放骨折急症手术,28例闭合骨折延期手术.手术采用小腿前外侧向踝关节延长及胫骨内侧至内踝双切口,首先复位固定腓骨,然后逐一复位胫骨各骨块用松质骨螺钉固定,胫骨内侧用三叶钢板支撑固定.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及踝关节功能.结果 本组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36个月,平均1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2~8个月,平均3.5个月.根据Mazur踝关节症状及功能评分,优24例,良9例,可3例,效果满意.结论 手术时机、切口选择及骨折复位质量是影响胫骨Pilon骨折疗效的重要原因.国产三叶钢板内固定是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较好方法.
作者:韩国华;王玉磊;陈月林;郑召民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结核性脑膜炎是结核中的一种严重类型,发病年龄多见于1~5岁,常在原发感染6个月~1年内发生.是小儿结核病致死的主要原因.但若能早期发现及时确诊,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采取综合性护理方法对结核性脑膜炎患儿的治愈和预后有着重要意义.我科自2002年10月~2006年10月共收治结核性脑膜炎患儿30例,现就临床护理体会浅谈如下:
作者:冯玉芹;翟玉翠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胎儿脐带绕颈在分娩过程中对胎儿、新生儿的影响及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 对2005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在我院分娩的430例脐带绕颈病例,与同期分娩无脐带绕颈450例的脐带长度、分娩方式、围产儿影响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有脐带绕颈的新生儿窒息、死亡率及孕妇剖宫产率增高,且与绕颈周数成正比.结论 加强产前检查和监护,重视脐带绕颈的因素,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以降低剖宫产率、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和新生儿窒息、死亡率.
作者:洪秀仪;黎文清;吴秋婵 刊期: 2007年第11期
本文调查157份2006年7月出院的病历,以了解济阳县人民医院内科和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三区抗菌药物使用情况.157份病历史有93份使用了抗菌药物,共13类40种,居前4位的依次为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甙类及喹诺酮类,用药合理或基本合理占98.12%,不合理占1.88%,药物利用指数≤1,用药基本合理.
作者:苏静;程璐 刊期: 2007年第11期
ELISA检测时常出现的弱阳性结果是每个免疫实验室经常遇到的问题,是哪些原因造成ELISA检测出现弱阳性结果?如何解决之?笔者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作者:顾伟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复合红外光治疗寻常型痤疮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将120例门诊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60例采用复合红外光美容仪照射治疗1~8周,对照组采用暗疮面膜治疗1~8周,在治疗的第1、2、4、8周进行随访,严格记录每次治疗后皮损变化及不良反应,以治疗后炎性皮损减少百分率评价疗效,并观察其安全性.结果 实验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3.33%,经秩和检验,P<0.05,两者治疗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在治疗过程中除出现一过性红斑外,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复合红外光治疗寻常型痤疮疗效显著、起效快、疗程短、无痛苦、安全性高.
作者:廖烈兰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复方丹滴参丸治疗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疗效.方法 将64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口服复方丹参滴丸,对照组口服鲁南欣康,观察比较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对改善无症状心肌缺血有一定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小.
作者:刘统银;袁建喜 刊期: 2007年第11期
对一例慢性闭塞性病变患者进行PCI治疗.术中出现各种严重并发症:冠脉痉挛、夹层、无再流现象、心律失常、腹膜后血肿、多器官功能衰竭、DIC等,经极早识别与积极处理并发症,患者预后良好.
作者:李志家;杨涛;梁克 刊期: 2007年第11期
人工流产时易出现人工流产综合反应,通过对我院2005、2006年两年来7112例人工流产病人采取干预措施,未发生一例人工流产综合反应,大大减轻了病人的痛苦.
作者:闫素玲;史云霞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12~26周妊娠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本所自愿要求终止12~26周妊娠的健康妇女80例,随机分成二组,A组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组40例;B组单纯应用依沙吖啶组40例.结果 A组与B组比较引产成功率、功缩至胎儿排出时间、出血量、计划白天分娩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中期引产,优于依沙吖啶组,临床有应用价值.
作者:刘伟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笔者近三年来针刺四关穴治疗头痛106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罗志青 刊期: 2007年第11期
产时监护就是观察胎儿对宫缩的反应,可称为宫缩刺激试验(CST).在产程进展中,反复宫缩是对胎儿大负荷,加之脐带可能随时被压及发生其他机械性障碍,胎儿要克服种种风险才能娩出.实行产时监护,就能随时观察并记录下分娩进程中的胎儿状况及宫缩强弱,一旦有异常情况发生,便可及时拟定处理方案.
作者:葛素芳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回顾分析治疗重度白毒伞中毒病人的临床资料及转归,以探索各种临床表现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在尽可能早期洗胃、导泻的基础上,静脉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糖皮质激素、二巯基丙磺酸钠等,并根据血浆蛋白的情况使用新鲜冰冻血浆或人血白蛋白及丙种球蛋白,误服后48小时静脉抽血采集各种指标,并尽可能快的给予血液灌流联合透析滤过治疗.结果 15名患者经上处理,死亡6人,抢救成功9人.患者的预后与开始血液净化的时间明显相关,12小时内即开始进行血液灌流联合透析滤过治疗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36小时后才开始的患者.总胆红素≥300μmol/L,或白蛋白≤30g/L的患者,预后不佳,而输入人血白蛋白及丙种球蛋白未能显示有任何疗效.结论 早期开展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白毒伞中毒疗效确切.
作者:卢岚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低位小切口,不断颈前静脉,颈前肌群皮内美容缝合切口对经典甲状腺术式改进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我科2003年1月至2005年10月收治的35例甲状腺病人施行低位小切口,皮内美容缝合切口,不断颈前肌群,颈前静脉改进术式进行分析.结果 全组手术顺利,出血少,无副损伤.结论 此方法适应于单侧良性甲状腺瘤、双侧良性甲状腺瘤、结甲、甲状腺机能亢进、再次手术的甲状腺病人.
作者:王彦江;么元昊 刊期: 200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