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月经量过多临床观察

王桂英

关键词:小剂量米非司酮, 治疗, 围绝经期, 月经量过多, 临床观察报告, 无周期, 月经紊乱, 月经过多, 效果不佳, 手术切除, 内分泌轴, 绝经期后, 部分妇女, 有效率, 下丘脑, 顽固性, 更年期, 子宫, 缩短, 卵巢
摘要:进入围绝经期后由于卵巢-垂体-下丘脑内分泌轴调节紊乱,部分妇女出现月经紊乱,经量增多,甚至有的出现反复发生的无周期的顽固性的月经量过多,周期治疗效果不佳,往往手术切除子宫.我们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月经过多,使其闭经过程缩短,减少手术率,有效率达到(93.3±4.5)%.现对治疗的30例患者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血清免疫球蛋白与复杂性热性惊厥的关系

    目的 研究免疫球蛋白与复杂性热性惊厥的关系.方法 将172例热性惊厥的患儿分为复杂性热性惊厥组69例、单纯性热性惊厥组103例,另取与复杂性热性惊厥组条件相似的非热性惊厥的患儿69例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水平.结果 复杂性热性惊厥组患儿的血清免疫球蛋白低于非热性惊厥组,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血清免疫球蛋白降低与复杂性热性惊厥有关.

    作者:李正学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妇幼保健院医疗设备管理经验点滴

    医疗设备管理技术性高,知识面广、政策性强,是一项集技术、行政于一体的综合管理,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反映出医院的管理水平.随着医疗设备发展的日新月异,妇幼保健院设备科如何把设备管理纳入科学的轨道,需要有识之士做出共同努力和探索.

    作者:林培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围术期护理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发病突然,病死率高,多数病例在起病后数小时及数天死亡,据统计,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死亡率2d内为50%,1周内为70%,而临床上一直缺少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1].

    作者:耿洁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呼吸衰竭患者行机械通气时静脉高营养的护理

    呼吸衰竭患者常常由于应激后高分解代谢、长期摄食减少、慢性消耗与并发其它器官功能不全而导致慢性营养不良,蛋白质分解大于合成.营养物质摄入不足的同时,发热、疼痛、躁动、呼吸频率增快、与呼吸机对低抗及睡眠不良等,均可使能量消耗明显增加.有报道,机械通气患者合并营养不良者可高达100%,且程度多严重[1].我科从2003-04~3007-02为机械通气患者使用静脉高价营养液进行营养支持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吴燕民;苏希风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压缩式雾化吸入132例的观察和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呼吸衰竭、支气管哮喘等均是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为了提高其治疗效果,我科对132例上述疾病患者在常规的治疗基础上采用压缩式喷雾吸入法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建敏;王瑞芳;都婴婴;杨柳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应用种植机拔除下颌低位水平阻生智齿的护理

    目的 探讨应用种植机拔除下颌低位水平阻生智齿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总结246例患者应用种植机拔除下颌低位水平阻生智齿,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做好充分的准备和健康宣教,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证手术视野清晰,及时准确地传递器械,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以及抗炎止血对症支持治疗.结果 246例患者应用种植机拔除下颌低位水平阻生智齿的手术非常顺利.术后有32例出现轻微肿痛,7例肿明显痛伴张口受限,予对症处理后缓解,其余患者伤口愈合良好.结论 做好充分术前准备,严格遵守无菌技术原则,娴熟的护理操作,配合适当的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这些措施都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作者:薛秀红;董刚;李爱平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自制打结器用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60例临床观察

    胆囊切除术目前主要的方法有经典式胆囊切除术(OC)、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我们自2004年9月~2006年10月,对60例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中技巧性地应用自制打结器,对胆囊管、胆囊动脉的深部结扎线进行打结.在结扎胆囊管、胆囊动脉的过程中,既能结扎牢胆囊管、胆囊动脉,又不损伤周围组织,也无结扎线断裂、松动、滑脱,术后未出现胆漏、出血等并发症.临床效果观察,均非常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汤静;彭世民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复合红外光治疗寻常型痤疮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复合红外光治疗寻常型痤疮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将120例门诊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60例采用复合红外光美容仪照射治疗1~8周,对照组采用暗疮面膜治疗1~8周,在治疗的第1、2、4、8周进行随访,严格记录每次治疗后皮损变化及不良反应,以治疗后炎性皮损减少百分率评价疗效,并观察其安全性.结果 实验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3.33%,经秩和检验,P<0.05,两者治疗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在治疗过程中除出现一过性红斑外,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复合红外光治疗寻常型痤疮疗效显著、起效快、疗程短、无痛苦、安全性高.

    作者:廖烈兰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超声检测和血脂分析

    目的 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脂水平对脑梗死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96例脑梗死病人及72例健康体检者行颈动脉超声及血脂分析检查.结果 96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60例(占62.5%),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好发部位以分叉处为常见,其次为颈总动脉、颈内动脉起始段、颈外动脉.脑梗死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均较健康对照组严重,脑梗死组的TC、TG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 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发病有关;血TC、TG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

    作者:张翠香;冯仲红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米非司酮在妇产科临床应用现状

    米非司酮(mifepristone)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抗孕激素的甾体类药物,在较高剂量时有抗糖皮质激素的作用.于1982年法国Roussel-Uclaf公司研究合成并应用于临床.早期主要应用于终止早孕、紧急避孕等方面的治疗,随着对其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研究的不断拓展,目前在许多妇科疾病和恶性肿瘤的治疗方面得以应用,本文就其目前在妇科领域的应用现状做一综述.

    作者:张铭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Studer正位回肠膀胱术后新膀胱排尿功能训练的护理21例

    目的 探讨Studer正位回肠膀胱术后新膀胱排尿功能训练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21例成功施行球形原位回肠膀胱术的膀胱癌患者进行系统的排尿功能训练.结果 本组21例病人经过系统的排尿功能训练,在术后3个月时,白天尿控率达到100%,16例轻微夜间尿失禁患者经过睡前控制饮水和夜间定时排尿后,于术后9个月时均获痊愈.结论 球形原位回肠膀胱术后进行科学合理的排尿功能训练,让患者掌握新膀胱术后的排尿技巧,可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黄萍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浅论医院实施战略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战略成本管理的研究与应用可以使医院能动地适应和处理它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辨证统一关系,促使医院统筹兼顾,以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并努力改变医院自身状况,来减少环境对医院的不利影响,从而更好地实现医院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作者:许静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慢性闭塞性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严重并发症及处理1例

    对一例慢性闭塞性病变患者进行PCI治疗.术中出现各种严重并发症:冠脉痉挛、夹层、无再流现象、心律失常、腹膜后血肿、多器官功能衰竭、DIC等,经极早识别与积极处理并发症,患者预后良好.

    作者:李志家;杨涛;梁克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与几类常用药物的配伍

    左氧氟沙星为氧氟沙星左旋体系合成新型氟喹诺酮类广谱抗菌药物,其抗菌活性为氧氟沙星的两倍,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的特点.广泛用于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的细菌感染.随着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本药与其他药物的配伍稳定性也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概述了近年来国内有关文献报道对左氧氟沙星与其他常用注射液配伍稳定性问题,为临床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修永红;刘建军;赵树芳;吴建芳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产时胎儿监护

    产时监护就是观察胎儿对宫缩的反应,可称为宫缩刺激试验(CST).在产程进展中,反复宫缩是对胎儿大负荷,加之脐带可能随时被压及发生其他机械性障碍,胎儿要克服种种风险才能娩出.实行产时监护,就能随时观察并记录下分娩进程中的胎儿状况及宫缩强弱,一旦有异常情况发生,便可及时拟定处理方案.

    作者:葛素芳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甲状腺手术不断颈前肌群,皮内美容缝合切口35例体会

    目的 探讨低位小切口,不断颈前静脉,颈前肌群皮内美容缝合切口对经典甲状腺术式改进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我科2003年1月至2005年10月收治的35例甲状腺病人施行低位小切口,皮内美容缝合切口,不断颈前肌群,颈前静脉改进术式进行分析.结果 全组手术顺利,出血少,无副损伤.结论 此方法适应于单侧良性甲状腺瘤、双侧良性甲状腺瘤、结甲、甲状腺机能亢进、再次手术的甲状腺病人.

    作者:王彦江;么元昊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与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研究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血清基质蛋白酶-3(MMP-3)、白细胞介素-6(IL-6)、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和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法(ELISA)测定62例AS患者和45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MMP-3、IL-6、TNF-∝、sVCAM-1及HLA-B27的水平,并分析AS患者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血清MMP-3、TNF-∝、IL-6、sVCAM-1、HLA_-B27水平AS患者组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MMP-3、IL-6、sVCAM-1在AS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可以作为评估AS病情的有价值的血清指标.

    作者:杨海青;孙伟娜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4例典型新生儿戒断综合征病例分析及治疗探讨

    海洛因为人工合成的含吗啡的镇痛药,通过与阿片受体结合发挥作用,极易成瘾,一旦停止用药,即出现恶心、呕吐、流涕、打哈欠,极度难受易激惹、烦躁不安,吸吮要求强烈、动作不协调,高调尖叫,呼吸增快,肌张力增加甚至惊厥等戒断症状.而新生儿的诊断较为困难,现将我院收治的该病患儿,比较典型的4例进行分析.探讨临床诊断和治疗.

    作者:廖翎帆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异位妊娠369例分析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对其及时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我院2002年6月至2005年4月间收住院的异位妊娠36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洪春艳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眼钝挫伤后致RK术后眼球破裂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39岁,于1994年3月在外院行双眼RK,于2005年10月5日右眼被他人拳击伤后,颞上方切口全层裂开,近全部虹膜自角膜创口处脱出,创口处嵌钝一小部分残存虹膜,晶体正常,悬韧带清晰可见,前房极浅.入院后急行右眼角膜创口清创缝合术,术中见虹膜无法还纳,给予切除,于术后1个月查右眼视力:0.2,畏光,需戴深色眼镜防护.

    作者:国凤霞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