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桂英;杨铭越
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下,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使得我们的身体正遭遇在一场革命,亚健康等问题困扰着广大人群.而物质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更加关注自身的健康,对于医疗服务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于是人性化护理应运而生,成为了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同时这一理念对于护理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者:靳青 刊期: 2007年第08期
近年来人们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致伤原因进行了分析,发现在各种致伤原因的骨折中,跌伤导致的骨折所占比例高,占总病例数的54.59%.[1]认识到跌倒是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重要因素.跌倒与骨质疏松共同导致了随年龄增加的骨折的增加.随着年龄的增加,各系统各器官的功能逐渐衰退,多个重要脏器伴随基础疾病,老年护理有其共性中的特殊性.其中防范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跌倒更是安全护理之重心.现就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跌倒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对应有效的护理干预,减少跌倒致骨折的发生,提高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作者:付玉芝 刊期: 2007年第08期
介绍了脑性瘫痪患儿生活护理中的抱位姿势、卧位姿势、进食姿势、饮水姿势及进食困难的护理.
作者:刘梅兰;邹丽云;刘永忠;陈丽风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产褥期上矢状窦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及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减少孕产妇死亡.方法 对1987年7月~2006年7月19年间我院收治的产褥期上矢状窦血栓形成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产褥期并发上矢状窦血栓形成占孕产妇的0.03%,8例中经治疗7例痊愈,1例死亡,死亡率为1.25%.结论 根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早期作出诊断,积极有效治疗可以大大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改善预后.
作者:步桂英;杨铭越 刊期: 2007年第08期
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护理本科教育已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并且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而实习的过程是护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由知识向能力转化的过程[1],是学校教育的深化和延续,又是强化心理素质树立临床理念的关键时期,那么为使其更好地适应新时期市场经济现代护理模式对护理人员多元化的高素质要求,这也对带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对我科连续4年本科带教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杨淑梅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病,多发病,近研究表明,是由于长期紫外线照射可引起角膜缘干细胞的损害,引起翼状胬肉,目前尚无彻底根治的方法,仍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方法较多,但复发率均较高,达30%以上,作者自1998开展显微手术以来,采用术中应用2%丝裂霉素C,暴露巩膜的单纯切除术,共治疗50例,54只眼,治疗效果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国凤霞 刊期: 2007年第08期
通过分析临床不合理用药的原因,探讨如何进一步加强临床用药管理,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作者:张建花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脑电图(EEG)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 52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分别于发病后48小时、1周、4周、1年进行脑电图及听觉诱发电位检查及预后评估.结果 表现为脑电图及听觉诱发电位中重度异常改变的患儿预后差,发病后48小时与发后病一周脑电图及听觉诱发电位异常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发病后一周的脑电图及听觉诱发电位异常率与发病后一年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发病后一周内脑电图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仍未转为轻度异常或正常者提示预后较差.
作者:郑国俊;宋志彬;王文祥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艾灸神阙治疗帕金森病的效果.方法 将128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64人.对照组按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艾灸神阙治疗和护理.结果 艾灸神阙疗法对帕金森病有较好的疗效,95%的病人配合使用脐疗后症状明显改善或好转,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艾灸神阙治疗帕金森病,可提高临床效果.
作者:牛青蔚 刊期: 2007年第08期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快速发展,时代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深入进行,医疗机构全面进入市场.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均衡,医疗体制改革不确定,药品和医疗器械流通秩序相对混乱,政府对属性为公益性事业的医疗机构政策的不到位等客观存在,使公立医院的的运营举步维艰.
作者:赵泉葆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剖宫产术对母体近远期并发症.方法 对我院02年1月至06年12月共收治25例剖宫产后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剖宫产并发症中依此为再次妊娠子宫破裂、晚期产后出血、腹壁血肿、腹壁切口异位症、子宫切口异位妊娠、腹壁脓肿.手术治疗20例,保守治疗5例.无一例病人死亡.结论 为母体健康,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剖宫产.
作者:夏咏梅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以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反应为主的气道变应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我们在2006年1月~12日收住25例病人,其中发生哮喘持续状态10例,行机械通气6例,其中自动出院1例,成功率83.6%,应用机械通气治疗是抢救哮喘持续状态的主要手段,经过精心护理及严密地观察,提高了病人的生命质量.
作者:李萍;贺建秀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3D)多层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法(SSD)及大密度投影法(MIP)在髋臼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病历资料完整的髋臼骨折40例,分析其MPR、SSD、MIP技术获得的多平面和三维图象.结果 MPR、SSD、MIP重建图象清晰显示了40例共46处髋臼骨折.MPR能较好地显示骨折;MIP、SSD在显示骨折位置、范围、移位骨片等方面较佳;几者结合对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结论 螺旋CT断层图象(2D)结合MPR、SSD、MIP是诊断髋臼骨折、指导治疗的有意义方法.
作者:胡清军;丁长青;戴雪艳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报告了5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病人术前术后康复护理.术前护理重点为有针对性地做好体位指导、心肺功能训练、胸肺部护理、运动疗法及正确使用助行器.术后注重体位配合、患肢肌肉萎缩预防、肌力恢复、关节主动活动、患肢负重的训练.强调循序渐进,有计划、分阶段进行,同时做好出院指导.患者住院14~21日,无并发症发生,术后治疗6个月,1个月弃拐行走16例,2个月弃拐行走32例,3个月全部弃拐行走,4个月恢复正常生活.
作者:齐香玉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并颅内出血(简称晚K颅内出血)患儿血清电解质钾、钠、氯、钙、镁离子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65例确诊为晚K颅内出血患儿(出血组)分为清醒组、浅昏迷组、深昏迷组,在入院后2小时内采取静脉血测定血清钾、钠、氯、钙、镁离子浓度.同时选取32例儿保科正常体检的婴儿作对照组.结果 (1)出血组65例的患儿血清钠、氯、钙下降均低于对照组(P<0.05);出血组间的清醒组、浅昏迷组及深昏迷组患儿钠、氯、钙下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出血组的清醒组患儿血清镁离子下降与对照组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浅昏迷组与清醒组、对照组间血清镁离子下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深昏迷组与浅昏迷组、清醒组、对照组间血清镁离子下降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3)出血组的患儿血清钾离子与晚K颅内出血病情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晚K颅内出血病情越重、血清钠、氯、钙、镁离子下降越显著,监测血清钠、氯、钙、镁离子浓度对晚K颅内出血病情判断及治疗有指导意义.
作者:袁转弟;戴志辉;罗东梅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宫颈糜烂微波治疗临床效果.方法 将门诊以宫颈糜烂就诊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0例采用微波治疗;对照组150例患者采用波姆光治疗.结果 治疗三个月后复查,观察组一次治愈288例,治愈率96%,总有效率100%;对照组一次治愈96例,治愈率64%,总有效率90%.两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微波治疗宫颈糜烂疗效显著,具有术时短、术后修复快等优点.
作者:聂大芹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全面了解供应室护士面对的工作压力及来源.方法 参照李小妹等编制的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表的基础上自行设计表格对我院186名护士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 供应室护士压力源依次为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工作环境及资源方面的问题、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工作量及时间分配问题.结论 供应室护士承受着多种工作压力,管理者应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护措施消除或减少工作压力,提高工作与生活质量.
作者:寻凌福;唐素琼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监测麻醉过程中脑电双频指数,并观察血流动力学变化来指导异丙酚用量.方法 选择全身麻醉患者60例分成实验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Ⅰ组(实验组n=30)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下,控制异丙酚用量;Ⅱ组(对照组n=30)无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只根据临床体征控制异丙酚用量,两者同时观察血流动力学指标:动脉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结果 在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下,Ⅰ组和Ⅱ组异丙酚用量分别为(456±38.3)mg和(689.3±56)mg,Ⅰ组明显少于Ⅱ组,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Ⅰ组血流动力学比Ⅱ组更为平稳(P<0.05).结论 全身麻醉手术过程中,在脑电双频指数监测指导下,可以明显减少异丙酚用量,同时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
作者:唐卫青;陆晓英;宋颖;段宏伟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总结外伤性后颅窝血肿的诊断和治疗特点.方法 35例外伤性后颅窝硬膜外血肿患者,采用保守和手术治疗并观察治疗结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保守治疗12例,手术治疗23例,3例死亡,2例轻残,其余均治愈.结论 降低外伤性后颅窝硬膜外血肿的死亡率,提高其治愈率的重点是早期复查CT、注意症状及体征变化、及时手术清除血肿.
作者:郑理瀚;李忠;庄华能;张彬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直接经皮冠脉内介入治疗术(直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有效性、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对15例AMI患者进行直接PCI术,观察术中梗死相关血管(IRA)再通及住院期间心脏并发症.结果 15例患者术中IRA全部成功开通(手术成功率100%).1例术后6小时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死亡,1例术后36小时室颤死亡.直接PCI后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13例,无复流现象1例.结论 直接PCI治疗AMI安全有效,积极预防和处理术中术后并发症也是提高治疗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何永斌;陈永洪 刊期: 2007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