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35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抢救体会

马正勇

关键词:有机磷, 中毒, 抢救
摘要:有机磷农药是我国使用为普遍的一类杀虫剂,该类毒物引起的急性中毒是基层医院常见内科危急重症之一.由于其毒性大,口服吸收后作用快.可引起机体一系列改变,甚至造成多脏器功能损害,治疗上稍有延误,可迅速导致死亡.现将我院2003-2007年收治的135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小剂量沙利度胺治疗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小剂量沙利度胺治疗原发性骨髓纤维化(IMF)的临床疗效.方法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8例,沙利度胺剂量:初始50mg/d,1周后增至100mg/d,根据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脾脏大小的变化及临床症状的改善采评定疗效,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8例IMF中4例临床血液学完全缓解,4例贫血得到改善.在5例需长期输血的患者中,4例贫血情况得到缓解不再需要输血.3例血小板减少患者中,2例血小板计数增加了50%.5例脾大者均有缩小,3例缩小50%以上.毒副作用小.结论 沙利度胺治疗IMF有明显疗效,且毒副作用小,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及推广.

    作者:钟亚平;黄晶;张艳丽;刘农军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B超引导下行PTCD术后护理体会

    目的 总结在B超引导下进行PTCD操作后的护理要点.方法 总结5年来,在B超引导下进行的PTCD穿刺31例患者.结果 31例患者均放置外引流成功,生存期4-18个月,中位生存期10个月,胆汁引流量为每日300-2200ml左右.结论 在临床护理中应①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逆行感染;②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颜色及量,记录胆汁24小时的引流量;③每日按无菌技术更换引流袋:④定期引流管的冲洗;⑤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重点是出血、胆瘘的防治;⑥饮食指导.

    作者:宋文革;王瑞敏;郭卫红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分析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与代谢综合征(MS)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经多导睡眠监测仪(PSG)检测确诊的140例OSAHS患者及排除的30例患者,分为轻、中、重及正常组,分别测定身高、体重、腰围、血压、低氧饱和度(SaO<,2>)及血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OSAHS患者腰围、血压、血脂显著高于正常组,SaO<,2>显著低于正常组;OSAHs与Ms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OSAHS与MS密切相关,随着OSAHS程度的加重,MS的发生率显著增高.

    作者:郭莲香;余嗣崇;杨永国;姚彦萍;冯磊;乔冬梅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护理差错事故的原因与防范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民群众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人们的法制观念、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和提高.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易导致医疗事故损害病人的身心健康,甚至影响生命.导致的医疗纠纷影响医院的正常工作秩序,影响医院的声誉.重要的是损害了病人的根本利益.

    作者:王香云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侧位内括约肌挑出切断术治疗慢性肛裂60例

    括约肌切开术是常用手术方式之一,可在局麻或骶管麻醉下采用闭合式或开放式在肛管侧方或后方切开内括约肌.侧方内括约肌切开术是肛裂手术的首选术式,侧切术多见内括约肌挑出切断术和肛管皮下切断术.我院2004年10月~2006年10月采用内内括约肌挑出切断术治疗本病6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光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荆防止痒颗粒生产工艺及薄层鉴别

    荆防止痒颗粒多用于表症初起,风邪客于肌表.肌体感受风热引起发热、口渴、咽痛、皮肤瘙痒、起红色丘疹或风疹块样损害.用于皮肤瘙痒症、湿疹、荨麻疹等瘙痒性皮肤病.疗效较佳,现就其生产工艺薄层鉴别报告如下……

    作者:郭维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观察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临床危重病症之一,我们选用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在本实验中探讨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郭忠伏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135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抢救体会

    有机磷农药是我国使用为普遍的一类杀虫剂,该类毒物引起的急性中毒是基层医院常见内科危急重症之一.由于其毒性大,口服吸收后作用快.可引起机体一系列改变,甚至造成多脏器功能损害,治疗上稍有延误,可迅速导致死亡.现将我院2003-2007年收治的135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马正勇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眼科老年住院患者安全问题分析及护理对策

    回顾性分析和讨论736例眼科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存在的安全隐患,探讨其安全管理措施.旨在提示各级各类医院领导及护理管理者,重视眼科老年人这一较大弱势群体的安全管理,确保眼科老年人住院安全,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冯素萍;赵琳琳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发挥工会优势做好医院职工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途径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搞好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有力保证.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对医院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作者:陆艳媚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预防护患纠纷

    护理安全是病人在接受护理的全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它包括了一切护理缺陷和一切护理不安全隐患[1].

    作者:李先果;吕东霞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宫腔镜在不孕不育症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宫腔镜在不孕不育症的诊断与治疗价值.方法 对临床80例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宫腔镜在不孕不育症中的诊断与治疗,均具有很好的效果.结论 宫腔镜在不孕不育症中的应用很有价值,应该推广、普及.

    作者:孔笑楠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背驮式肝移植手术的护理配合

    肝移植目前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之一,在临床治疗中获得更广泛的开展.也是普外领域中规模大,技术难度高的手术之一.我院于2006-2007年共成功进行了3例背驮式肝移植手术,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曹婷;窦亚丽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服用抗结核药物后出现肝损害的诊治新进展

    近年来有关应用抗结核药物后出现肝损害的报道日渐增多,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药物性肝损害又称药源性肝病,是指用药过程中肝脏因受药物的直接或间接作用而发生的功能和结构的损害.据统计,在全球范围内所有药物不良反应中,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占3%-9%.其中常见的是应用抗结核药物后出现的肝损害.

    作者:马玉秋;徐凤玲;陈峰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急性脑卒中偏瘫病人早期康复护理探讨

    目的 探讨脑卒中偏瘫病人接受早期康复训练后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效果.方法 选择2005年1月-2006年11月62例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及未经指导的自我锻炼,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正规的康复训练.结果 早期康复训练在促进患肢功能恢复及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显著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及恢复期再行功能锻炼.结论 急性期康复护理着重在保护良好的功能位和进行肢体运动;恢复期的康复护理着重于坐卧练习、站立与行走练习,而心理护理则贯穿始终.

    作者:黄丽芳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腹部中重度创伤病人的急救护理

    腹部伤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的腹壁和腹部脏器伤,是常见的外科急症.多见于车祸、工伤、坠落、殴斗、灾难事故等.临床上病人以剧烈腹疼、恶心呕吐、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等休克症状为特点.多数腹部损伤因涉及内脏而伤势严重,死亡率可高达10%-20%[1].

    作者:李先果;刘新丽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350例临床分析

    目的 对350例经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结石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方法.方法 采用斑马导丝引导下进镜法对35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进行经输尿管镜碎石和取石治疗.结果 350例患者经输尿管镜成功取出结石276例,3例进镜失败,成功率为78.9%;2例患者出现术中输尿管穿孔,术后并发出血2例,经保守治疗治愈,手术并发症为1.1%.结论 输尿管镜取石术,是治疗输尿管结石尤其是中下段输尿管结石的重要手段.采用在斑马导丝引导下进镜.术后留置输尿管导管,可提高取石成功率,降低并发症.

    作者:刘大强;王志远;崔建军;郭国响;李文杰;沈军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大豆异黄酮的研究进展

    大豆异黄酮是一类存在于豆类食物中的植物雌激素,由于其类雌激素样作用,富含大豆异黄酮豆类食品因其对心血管、骨质疏松及癌症等病具有防治作用而倍受学者关注,笔者就大豆异黄酮对这些方面在流行病学、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的近几年的研究进展情况作一概述.

    作者:龚军英;宋辉;马文红;闫享福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支气管哮喘病人的心理特征及护理

    通过对病人的心理状态分型,并针对性进行护理,调整病人的心理因素,促其有正确的认识,积极配合治疗,促进心理和生活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早日回归社会.

    作者:袁萍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纳洛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128例体会

    目的 观察纳洛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疗效.方法 将245例急性乙醇中毒病例随机分成纳洛酮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观察两组病人的苏醒时间,症状消失时间,总住院时间.结果 245例全部治愈,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苏醒时间、症状消失时间,总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有显著差异性(P<0.005).结论 纳洛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显效快,疗效确切,无副作用,建议在抢救急性乙醇中毒过程中早期使用.

    作者:张开玉;吴蓉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