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祥华;孟凡香;卢燕;董宪梅
2007年8月13日治疗护士为子宫肌瘤术后患者输入低分子右旋糖酐致过敏性休克1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作者:韩世香 刊期: 2008年第18期
当今世界是一个竞争激烈、节奏快、高效率的社会.不可避免地给人带来许多压力.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忧郁症,忧郁症是每个人都可能患的心理疾病,它不能说明心胸狭窄,也不能说明品质低劣或意志薄弱.
作者:尹丽杰;赵强;武颖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褪黑素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48例急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4)和对照组(n=24).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褪黑素10mg,每日1次,疗程4周;而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2、3、4周结束时检测血肌酐、尿素氮,疗程结束后评估近端、远端肾小管功能.现察记录主要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恶心、呕吐改善时间及少尿期持续时间明显短于时照组.疗程结束时两组肾小管功能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褪黑素用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有助于恢复肾功能,特别有助于肾小管功能的早期恢复.
作者:王晓寒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手术方法.方法 对自1996年9月~2007年12月收治成人巨结肠9例进行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 男5例,女4例,年龄28~76岁,行Swenson术4例,Duhaml术1例,Rehbein术3例.术后1例出现器官功能障碍(MOF)1例,切口感染2例.全组无吻合口瘘、无死亡.结论 成人先天性巨结肠临床表现不固定,手术方式不固定,手术方式有待个体情况具体处理.
作者:林晖;林俊琼;梁毅;陈春雷;何琳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 对颈动脉超声检查,可显示管腔内径和血管内膜是否有斑块及血流速度和血流阻力情况,探讨超声在临床的诊疗作用.方法 收集217例患者进行双侧超声检查颈动脉.结果 217例患者经超声检查,双侧颈动脉均显示正常98例,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内膜改变.结论 超声对颈动脉病变检查,其方法准确、简便、无损害.
作者:韩朝;王爱名;韩意;韩夏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妊娠痛苦小、安全、简便、高效、副反应少或反应轻.近年来,剖宫产率逐年上升,瘢痕子宫育龄妇女也相应增加,一旦避孕失败,会引起高危人工流产的问题,尤其是中期妊娠引产面临着较大的危险.
作者:陶英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 为了探讨降低子痫发生率的方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的死亡率.方法 对我院1978年1月~2007年12月间收治的41例子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孕产妇死亡1例,病死率2.4%,围产儿死亡7例,病死率为16.3%.结论 加强孕期保健,及时诊断规范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适时终止妊娠,注意产后护理,可以有效的降低子痫的发生率,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的死亡率.
作者:王秋燕;尹林 刊期: 2008年第18期
手术室护士的工作除保障全院所有手术科室的配合外,如何针对威胁、自身健康的生物、理化、机械性因素,进行自我防护,也是十分重要的问题,现对我科近年来针对各种情况采取的措施介绍如下:
作者:刘桂芳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全程整体护理模式在产科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我科住院分娩的412例产妇分为两组,每组206人,分别采取两种整体护理干预,对两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采用完善后的全程整体护理模式干预后,在产褥和新生儿护理知识、对护理满意和母乳喂养程度等方面,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妇康复情况也优于对照组.结论 全程整体护理模式有利于普及卫生知识,改善医患关系,促进产妇康复,提高母乳喂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燕飞;朱媛琼;苏关影 刊期: 2008年第18期
职业病是指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疾病.只要积极做好各项预防工作,职业病的发生是可以避免的,或者说是能得到有效控制的.
作者:史群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笔者报道50例老年患者行腹外疝无张力修补术的护理.术前掌握患者的全身情况,做好心理护理消除腹内压增高因素.术中注意无菌操作,及时准确的向术者传递所需器械、物品;术后防止腹内压增高等并发症,指导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及饮食.该手术的时间短、下床活动早、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术后恢复快、住院日短.
作者:李万霞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人的心电图中PV1的改变及其与正常人的差异.方法 取80例高血压病患者与150例正常人同时作清醒时静息心电图,取PTFV1数值进行比较.结果 高血压痛患者组与正常组差异显著,高血压组中的PTFVl负值明显加深.结论 PTFV1 负值增大可作为高血压病人的心电图参考指标一.
作者:张巍 刊期: 2008年第18期
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及时准确处理新生儿窒息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减少远期合并症的关键.而护理人员在抢救中的配合及监护是复苏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魏淑芳 刊期: 2008年第18期
阿霉素(ADM)为广谱抗癌药,心脏毒性是ADM的主要剂量限制性毒性之一.对采用ADM化疗的病人,医护人员要重视患者的主诉和表现,尽早发现心脏损害的征兆,密切观察心电图变化.只要仔细地观察化疗过程中的各种变化,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正确及时的对症处理,就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ADM心脏毒性的发生.
作者:翟秀芬 刊期: 2008年第18期
抗组织胺药、氨茶碱、黄芪红参组方在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治疗中行之有效,并且如果能长期应用,甚至能达到治愈哮喘的目的.
作者:谭秀芳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不育症患者与Mpe、Mf、Mpi、Mg的感染相关性.方法 取不育症患者女性宫颈管分泌物182例,男性94例尿道分泌物或精液,接种于改良SP-4培养基,分离纯阳性菌株进行生化鉴定、聚合酶链反应和核酸序列鉴定.结果 女性标本培养出阳性支原体16株,其阳性率8.8%.男性标本培养出阳性支原体13株,其阳性率13.9%.在男女标本中分别有2例标本同时检测出两种支原体.结论 不育症患者与四种支原体感染密切相关,临床在诊治中应给予足够关注.
作者:刘跃;吴智娟;祝爱霞;缪小佟;邹建话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对母婴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原因及对母儿的影响,并对不同孕龄组28~34周,34+1~36+6周二组作比较分析.结果 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原因主要为感染和流产、引产史及胎位异常.不同孕周的二组未足月胎膜早破对母亲影响无显著差别;在新生儿死亡、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及低体重儿发生率有显著差别(P<0.01).结论 未足月胎膜早破是早产的主要原因,而早产是新生儿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胎龄越小、新生儿体重越轻其死亡率越高.提高未足月胎膜早破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水平,对围产医学质量的提高,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杨彩新 刊期: 2008年第18期
急性胰腺炎(AP)是由于胰管阻塞,胰液进入胰腺间质组织,引起自身消化的急性胰腺炎症,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急腹症.在妊娠过程中合并急性胰腺炎发生率在3/10000左右.
作者:高淑红;史鹏 刊期: 2008年第18期
心功能不全是缺血性心肌病发展的后阶段,是常见的临床表现,常以左心衰为主,治疗较为困难,预后差.我院用川芎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功能不全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梁秀纯;彭梅;王占峰 刊期: 2008年第18期
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医疗护理事业的进步要想取得社会的认可与赞赏,树立当代护士的完美的形象,手术室护士素质的再提高势在必行.
作者:周英敏;宋守荣 刊期: 2008年第18期